![]()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什么?你說宋朝時有信托機構?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四月初一丁未
耶穌2018年5月15日
宋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專業(yè)的信托機構,叫做“檢校庫”。日本學者加藤繁將檢校庫定義為“中國十世紀乃至十三世紀左右所實行的一種官營信托”。
宋代設檢校庫,意在代為清點、管理遺孤財產(chǎn)、戶絕財產(chǎn)、無主貨物、有糾紛的財物、官府收繳的贓物、人戶存入的財物等,最主要的功能還是代管遺孤財產(chǎn):“揆之條法,所謂檢校者,蓋身亡男孤幼,官為檢校財物,度所須,給之孤幼,責付親戚可托者撫養(yǎng),候年及格,官盡給還。”(《名公書判清明集》卷七)
根據(jù)宋朝的立法,對親人離世的遺孤,政府有責任將他們的財產(chǎn)核查清楚、登記在冊,存入檢校庫代為保管,并定時從代管的財產(chǎn)中劃出若干,發(fā)給遺孤作為生活費,等遺孤長大成人,政府再將代管的財產(chǎn)給還他們。宋朝政府希望通過官方的檢校,使失去親人的未成年人的權益獲得保護,免遭他人侵奪。
為此,宋政府不但設立了檢校庫,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檢校制度:
一、“諸身死有財產(chǎn)者,男女孤幼、廂耆、鄰人不申官抄籍者,杖八十?!彼纬臋z校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凡符合檢校條件者(親人故去、只留下孤兒與財產(chǎn)),均須報官檢校;
二、“州、縣不應檢校輒檢校者,許越訴?!辈环蠙z校條件而官府強加檢校的,許人控告;
三、“輒支用已檢校財產(chǎn)者,論如擅支朝廷封樁錢物法,徒二年?!保ㄇ叭龡l引自(《名公書判清明集》)官府如挪用檢校的人戶財物,要追究法律責任;
四、“州縣寄納人戶物色在官庫者,若有毀失”,“依棄毀亡失及誤毀官私器物律備償”(《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五)。檢校庫的人戶財物如有損壞或遺失,官府須給予賠償。
宋神宗朝時,檢校庫的功能又發(fā)生了一項重大的變化——熙寧四年,負責管理開封府檢校庫的行政長官吳安持(他是王安石的女婿)上報朝廷:“本庫檢校孤幼財物,月給錢,歲給衣,逮及長成,或至罄竭,不足推廣朝廷愛民之本意,乞以見寄金銀見錢,依常平倉法貸人,令入抵當出息,以給孤幼?!必敭a(chǎn)放在庫里,只會越發(fā)越少;如果投資于資本市場,則將用之不竭。所以吳安持請求朝廷批準檢校庫放貸。宋神宗同意了,從此檢校庫獲得了將它們代為管理的財產(chǎn)用于投資的法律授權。
而我們對于宋朝的檢校制度,也應該再補充一條:五、“孤幼財產(chǎn),官為檢校,使親戚撫養(yǎng)之,季給所需,資蓄不滿五百萬者,召人戶供質當舉錢,歲取息二分,為撫養(yǎng)費?!保ā端螘嫺?食貨》)用利息的收益來支付遺孤的生活費,就不存在坐吃山空的問題了。
由于檢校庫具有放貸的功能,當時京師的國子監(jiān)(教育部)、軍器監(jiān)(兵工廠)都將本部門的公款委托檢校庫放貸生息,如熙寧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詔給國子監(jiān)錢二萬貫,送檢校庫出息,以供公用”(《宋會要輯稿?職官》)。這時候的檢校庫,已經(jīng)相當接近于今日的信托投資基金了。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許克飛】剛正清廉的張孝祥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