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秦志華】相遇清華簡 任重而道遠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8-12-06 21:13:57
        標簽:清華簡

        相遇清華簡 任重而道遠(做書者說)

        作者:秦志華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十月廿八日辛未

        ? ? ? ? ?耶穌2018125


        ?

        ?

        20181117日,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捌)》也如期舉行了成果發(fā)布會。來自海內(nèi)外的120余位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圍繞第八輯整理報告的內(nèi)容展開了熱烈討論。

        ?

        第一次和清華簡相遇已是九年前的事了。

        ?

        2009 年歲末,當我捧著一厚疊樣稿走進清華大學老圖書館三樓一間僅二十來平方米的會議室時,李學勤教授和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的學者們已經(jīng)等候多時了。李學勤教授起身喚我入座,其他人的目光卻早已集中在那疊樣稿上了,那是中西書局專門為清華簡“度身定制”的版式以及試印的圖版。

        ?

        2008715日,一批流散境外的戰(zhàn)國竹簡被搶救入藏清華大學,即被命名為“清華簡”。在竹簡的清洗、殺菌等基礎保護工作大致告竣,鑒定、拍照、綴合等初步整理工作陸續(xù)完成后,清華大學專門組建了校級研究機構(gòu)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進一步聚焦清華簡的系統(tǒng)釋讀研究工作。由于這批竹簡的形制、字體類似于郭店楚墓竹簡和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竹簡,相關消息公布后,迅速引起社會各界極大關注,先秦史、古文獻、古文字學界更是翹首以盼。為了能盡快將湮沒了兩千多年的先秦文獻公之于眾,由李學勤教授領銜的整理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著竹簡編聯(lián)、釋讀、注釋等研究,整理報告的出版計劃自然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

        2009年夏秋之際,在得知清華大學正在就清華簡整理報告的出版事宜選擇合作伙伴的消息后,時任上海文藝出版集團總裁張曉敏專程赴京拜訪了李學勤教授,表示愿意提交具體的編輯出版方案供校方比選。于此前后,當時曾有不少出版社向李學勤教授表達過出版清華簡整理報告的意向。但李學勤教授提出的兩點要求不禁讓人頗費躊躇:一是竹簡圖版要原大彩色印制且不能分段裁開。清華簡中最長的竹簡達到46厘米,已經(jīng)超出了大八開本42厘米高的極限印刷、裝訂尺寸。二是清華簡整理報告第一輯要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時出版。而從交稿到出版留給出版方的時間不到四個月,因此編輯出版團隊要有一定的出土文獻整理出版經(jīng)驗和較高的工作效率。

        ?

        圍繞這些要求,我們立即組織了由參加過《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編輯出版工作的資深編輯、技術(shù)編審等構(gòu)成的項目團隊。經(jīng)過充分研究同類出版物,結(jié)合清華簡的實際情況反復討論,決定在六開本的基礎上,設計高50厘米的特殊書籍規(guī)格,以完整體現(xiàn)竹簡原大的樣貌;借鑒傳統(tǒng)古籍手工線裝形式,實現(xiàn)超規(guī)格的書籍裝訂;在多次出片打樣、上機試印比較后,決定正文采用進口160克紙張,不僅可保持圖版印刷的色彩還原度,也可避免紙張高白反光給閱讀帶來的不適;為便于讀者研讀字形,對于竹簡圖版還設計了放大兩倍的樣式,確保竹簡上的字跡筆畫清晰可辨;在版式方面,針對超大開本和線裝裝訂的特點,對字體、版芯都做了相應的調(diào)整設計;全書一函兩冊,上冊為圖版部分,下冊為釋文注釋和字形表,方便讀者比照對勘;按照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時間要求,協(xié)調(diào)排版、印刷機構(gòu),制訂了精確到日的出版進度表……

        ?

        當我把整個編輯出版方案逐一向李學勤教授和各位學者匯報并征詢大家的意見時,李學勤教授笑著招呼在座的學者建言,我知道這個方案在他那兒已經(jīng)基本過關了。20101月,上海文藝出版集團與清華大學就清華簡的整理出版事宜舉行了隆重的簽約儀式;20108月底清華簡第一輯整理報告交稿,歷經(jīng)編輯審稿、作者答疑、文字排版、圖版校色、索引編制、印刷裝訂等流程,1215日《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壹)》由中西書局正式出版。該輯收錄的100多枚戰(zhàn)國竹簡,許多內(nèi)容系首次為今人所知,不僅呈現(xiàn)了“焚書坑儒”之前的古籍原貌,更對傳世的《尚書》《逸周書》等一批文獻有所補充和訂正,為學術(shù)界所爭論的一些焦點話題提供了極具說服力的第一手材料。出版后陸續(xù)獲得全國古籍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全國文化遺產(chǎn)十佳圖書、上海圖書獎一等獎、上海印刷金獎等獎項。成立不久的中西書局從此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出版領域開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

        2010年至2018年,清華簡以一年一輯的速度公布出版整理成果,這在同類規(guī)模的出土文獻中是尚無先例的。2300多枚清華簡,整個整理出版過程將耗時15年,目前進度雖已過半,但無論對于清華簡整理團隊還是中西書局而言,每一輯整理報告都是一次新的巨大挑戰(zhàn),可謂任重而道遠。

        ?

        讓人振奮的是,國家對出土文獻的整理、保護、出版工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對于清華簡也給予了大力支持;越來越多的青年學者承擔起清華簡的整理工作,清華園人文學術(shù)薪火相傳;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對清華簡的整理成果高度評價,推動了古文字、古文獻、古代史等領域的研究;同時,隨著數(shù)字化技術(shù)的發(fā)展,適用于出土文獻的在線編纂平臺、在線數(shù)據(jù)庫等項目的建設也在不斷推進。古代中國歷史文化的豐富厚重,將以更為嶄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

        能夠在兩千多年后與這些沉睡多年的竹簡相遇,可以說,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

        ?

        責任編輯:劉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