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家庭之路:從元宇宙回家
作者:馮哲(四??鬃訒涸洪L馮哲)
來源: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五月十六日戊戌
耶穌2022年6月14日
前言:4月23日,百名學者談家文化暨漢娃龍子家文化講堂啟動儀式在四海書院舉辦,馮哲院長發(fā)表主題演講《通往家庭之路:從元宇宙回家》。提到: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認為,人的終極存在,不在個體而在原初和真切的人際關系,也就是家關系、特別是親子關系之中。今天談家文化,是在喚醒每個中國人深度的家意識。
通往家庭之路:從元宇宙回家
文/四海孔子書院院長 馮哲
導言:就中國文化而言,中國人的家就是中國人的廟堂,家是人生的起點,也是歸宿。
霍普金斯大學哲學博士笑思先生在他的《家哲學》里說:“家哲學:西方人的盲點?!蔽鞣饺说募?guī)е锒鴣?,第一個家庭因獲罪而生。所有人的家在上帝那里,故“神家”高尚,而“人家”卑微,以至于無家可歸。教堂對西方人很重要,教堂是通向上帝之家的燈塔與中轉站。因此在“家與孝”這方面,構成了中西哲學之不同視角。
現(xiàn)象學家張祥龍先生受《周易》的啟發(fā):從卦象變通“時一間”中直接進入對于天父地母和乾坤生六子的家化思索。
(張祥龍先生)
儒家發(fā)現(xiàn)家是一個終極的源泉。仁對于儒家是圓滿的美德,所以成為一個仁人是儒家修身的最高目標。仁的根子扎在健全的家庭關系里?!墩撜Z》有言:“孝弟[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孔子在《禮記·中庸》中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禮記正義》孟子講:“親親,仁也?!敝詴羞@種反復的強調,是因為在儒家看來,人的終極存在不在個體而在原初和真切的人際關系,也就是家關系、特別是親子關系之中。人類的根本所在并非是社會性的,而是家庭性的。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睹献印るx婁上》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缎⒔洝ら_宗明義》我的身體在其真切的意義上并不只屬于我個人,而是屬于整個家。因此我沒有權利來毀傷它,而是必須珍愛它,實現(xiàn)出它的本性,使它挺立于天地之間,過去與將來之間。孝經:“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而立身的方式就是修身?!洞髮W》主張修身者必須先“正心、誠意、致知、格物”。但儒家的修身與佛家、道家的出家修行不同的是,此修身所須的“正誠致格”仍然不離家根。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禮記正義》)
而這“事親”,就是“格物”的原本內容?!安徽\無物”(《禮記正義》),“反諸身不誠,順乎親矣”(《禮記正義》),可見“順親”就是“物”。只有通過去“格”事親、順親這種“物”,才能致知、正心、誠意,也才能修身。家的本根在身,因為身是我與我的父母和子女之間原本的時空聯(lián)系。身的根又在親親或慈孝這樣的家關系中。“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庇纱硕M入那能延展到將來的誠的狀態(tài)?!爸琳\之道,可以前知?!手琳\如神。”
我們由此而可理解,為何孝被儒家視為仁之本,為何《大學》、《中庸》要將平天下和治國的根本追溯到齊家,而又將齊家之本追到修身、誠意和格親親之物。對于儒家來說,家的真義存在于原本之身里??鬃影l(fā)現(xiàn),那些通過修身在親親中實現(xiàn)出仁德的學生們,必“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蛾P雎》是《詩經》第一首,用興發(fā)之詩境來呈現(xiàn)年輕君子、淑女間的動人愛情,象征著一個繁盛家庭的開端和君子之道。
個體主義與家庭主義:新文化運動再反思
重建家哲學,重建“家”在現(xiàn)代世界的意義。家作為理解世界的一種根基性模式。家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具有一種本體論地位?!凹摇被颉坝H親”不止于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意義非凡,他是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人類存在的基本路徑。慈孝之愛心就是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就是天地之心。
(安樂哲先生)
北京大學人文講習教授安樂哲認為:“何以為家?小家的源頭是大家。”小家以大家為源頭。人類處在生存危機的困境,改變當前主導全球意識形態(tài)的個人主義意志、行為和價值的生活方式,辨別認清個人主義意識形態(tài)帶給人類走向錯誤道路的危害,開始實行自救,建立一個新秩序。
(楊慶亮先生)
書院臺北導師楊慶亮先生認為:“家,是一個人成長的學堂,沒有刻意的選擇,而是天生的自然,因此,他的學習動力,以及學習方向,絲毫沒有夾雜任何的利益與盤算,堪稱是最純粹并最符合人性的成長學堂。在家里,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讓每位成長的孩子,自然對父有敬,對母有愛。愛敬的產生,是這樣自然,不但沒有終毫勉強,而且?guī)еf般喜悅。這纖纖火苗,中國人看來,不止是親情,而且是天地生生之本。從這點看,還有什么地方,會比家更為神圣呢?”
在今天,我們的年輕一代都是伴著互聯(lián)網長大。未來,更年輕的新一代會奔向虛實一體亦真亦幻的元宇宙。但就人之為人而言,家是人的善性良知真情蘊育之地,也是尊尊親親敬愛之所,一句話,家才是永恒溫暖,人性之源。人類社會的代際傳遞在家庭,人性的自我救贖在家文化。今天,年輕人會奔向元宇宙,未來,人類會從元宇宙回家。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