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解揚】東林黨領袖如何教育子孫:最重要是這件事

        欄目:家風家訓
        發(fā)布時間:2016-10-20 14:47:08
        標簽:

        原標題:高攀龍告誡子孫:重行義 慎擇友

        作者:解揚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雜志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二十日乙亥

                  耶穌2016年10月20日

         

         

         

          


        圖片來源:網絡


         “圣賢教人,莫先窮理。道理不明,有不知不覺墮于小人之歸者??晌?,可畏?!?/p>


        高攀龍,江蘇無錫人,明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理學家,歷任大理寺右少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職。高攀龍一生雖然在朝為官時間不長,但清正耿直,一心為國,不懼個人安危,敢于跟擾亂朝綱的宦官、權臣魏忠賢等人作斗爭,甚至最后為留清名在人間而蹈水赴死,其氣節(jié)贏得了當時臣僚的敬仰,也為后世史官所認可。

         

        高攀龍一生著述頗豐,寫下的十二卷本《高子遺書》也被收錄進《四庫全書》,得以流傳后世。在他的傳世著作中,有一份文字不長卻通俗易懂的二十一則《家訓》,廣受后人推崇,被視為教育子孫的經典,經常出現(xiàn)在童蒙訓導中。

         

        做人須明理識義

         

        在《家訓》中,高攀龍?zhí)貏e注重教育子孫要先學做人。更因為作者自身的言行符合其《家訓》所說,而令這番訓導的核心價值“做人在行義”更具說服力和榜樣性。

         

        在《家訓》開篇,高攀龍就告誡子孫要按照朱熹《小學》中對灑掃進退等關系到人之性格養(yǎng)成、世界觀形成的日常生活規(guī)則來行事。他說:“做人的道理不必多言,只看《小學》便是。依此作去,豈有差失?!钡缎W》提及的基本人倫規(guī)范,明顯不是終極目標。接下來,高攀龍指出,求學的目的是經邦濟世,“圣賢教人,莫先窮理。道理不明,有不知不覺墮于小人之歸者。可畏,可畏?!?/p>

         

        那如何避免成為小人呢?高攀龍認為,方法只有一個,便是讀書。他提到的第一部該讀的書,就是朱熹的《小學》,除此之外,還應該精讀宋明以來理學家的經典論著。閱讀這些儒學經典著作,就是為了從人生的第一步開始,做到明理、識義。

         

        在高攀龍眼中,君子所共有的重要特點是善,因此“積善”最關鍵。他在《家訓》中說:“善須是積。今日積、明日積,積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喪身亡家者,豈可不畏也!”在明確了明理識義、積善行義這兩條人生準則之后,高攀龍還在具體事情上做了指導,以方便子孫能讀后照做,達到明理有義的境地。例如他說,“臨事讓人一步,自有余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余味?!边@是說做事要留有余地,與人經濟往來,也不要過于嚴苛,要留后路。這無疑是施人以善的義舉。

         

        交游最要審擇

         

        高攀龍的《家訓》非常注意擇友問題。他告誡兒孫們:“言語最要謹慎,交游最要審擇?!睘榇?,他甚至有些悲觀地說:“多說一句,不如少說一句;多識一人,不如少識一人?!彼睦碛墒侨绻笥咽琴t人,當然愈多愈好,他擔心的是“人才難得,知人實難”罷了。究其本意,無非是為了強調謹慎交友,堅持寧缺毋濫的謹慎態(tài)度。

         

        高攀龍之所以對子孫交友要求十分慎重嚴格,是因為他注意到了有一種俗人,“其所知者勢利,所談者聲色,所就者酒食而已”。與他們交往,不僅白白浪費了讀書時光,還會因為所談論的內容格調不高,影響自己蹦出思想的火花,甚至與之同流而無法自拔。這是高攀龍極為擔心,屢屢提示兒子要“急宜警覺”的重要事情。

         

        擇友,不僅是對別人的要求,更是對自身素質和眼光的考驗。因此,高攀龍?zhí)匾飧嬲]子孫要自省修身。他指出君子往往更看重自我省察,挑自己的毛病,唯有小人才光看別人的問題。對此,高攀龍有一句名言:“見過所以求福,反己所以免禍?!币馑际钦f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問題,是避禍求福的好辦法,遇到問題,不妨“姑且自認不是”——這沒有壞處,反而有好處:“如此則吾心愈細密,臨事愈精詳。一番經歷,一番進益,省了幾多氣力,長了幾多識見?!毕喾矗∪司腿狈@樣的眼光和勇氣。在高攀龍眼中:“小人所以為小人者,只見別人不是而已。”

         

        不做財色的俘虜

         

        高攀龍還告誡子孫,不要做財色的俘虜?!笆篱g惟財色二者最迷惑人,最敗壞人?!彼宰陨斫洑v告誡兒子:“吾見世人非分得財,非得財也,得禍也。積財愈多,積禍愈大,往往生出異常不肖子孫,作出無限丑事,資人笑話,層見迭出于耳目之前而不悟!”在高攀龍看來,這不僅是未能行義,根本是無法做人了。他對這類行為異常鄙視,說:“吾試靜心思之,凈眼觀之,凡宮室飲食、衣服器用,受用得有數(shù),樸素些有何不好?簡淡些有何不好?人心但從欲如流,往而不返耳!”究其根本,是人心的根基不正確,正念不立,邪念自生。

         

        生活中,高攀龍對待金錢財產也是十分淡然、灑脫。高攀龍生父母去世時,曾專門立遺囑將財產分他一份。但高攀龍卻說自己另有嗣產,不肯接受。最后實在推脫不過,他便把所分得的那一份拿出來設立義田,救濟親族和鄉(xiāng)親。

         

        正因為高攀龍崇尚正人君子之風,堅持正義,他才能做到當國家面臨危難時,挺身而出,敢于同宦官及其黨羽作斗爭;才能在罷官居家之際,聽聞朝中奸黨派人來捉拿自己,為了保存尊嚴,而蹈水自沉。高攀龍以做人行義為原則的家訓及其行止,在傳統(tǒng)社會樹立了言行一致的典范。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