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上海儒學院“儒學新探索”工作坊系列 ——“兩岸儒學工作坊”
【旨趣】
儒家精神與思想如何在當前社會中尋求新的體現?此問題自從清末民初以來已成為關注之重點,歷經五四運動之沖擊,乃至現代新儒學思潮之推波助瀾,時至今日,更成為儒學相關研究熱議數十載之焦點,并逐漸在全球華人學術圈、乃至國際學界予以顯題化。經過眾多學者之努力,在此領域實已累積相當可觀之成果。其中尤以海峽兩岸,亦即大陸與臺灣地區(qū)為發(fā)展的大本營,不斷出現富有新意之著作。本著匯集當今華人哲學領域高水平研究成果之目標,我們希望集結兩岸聚焦于儒學之現代詮釋的代表性學者,藉由定期的深入交流對話,促成相互之了解;在此了解基礎上,進而相互交融;再以交融中所得,各自深化雙方對儒學之現代詮釋與開展,力求在不斷的時代變遷中賦予其鮮活之生命力。原則上,本工作坊一年舉行一次,目標是提供兩岸儒學研究者一個優(yōu)良的交流合作平臺。
依據以上主旨,本工作坊之議題與方向主要設定在以下兩個范疇:
﹙一﹚“儒學”之“新”意
兩岸對儒學在現代新生、新興之反思與探索:
大陸學界論儒學在當代脈絡中該如何新?又如何不斷創(chuàng)新?
臺灣學界論儒學在當代脈絡中該如何新?又如何不斷創(chuàng)新?
﹙二﹚“新儒學”之意涵
兩岸對現代新儒學之反思與探索:
大陸學界定義新儒家在何種意義下為新?又在何處為儒學賦予新意?
臺灣學界定義新儒家在何種意義下為新?又在何處為儒學賦予新意?
【會議議程】
首屆“兩岸儒學工作坊”——儒學在兩岸:對話、反思與前景
主辦: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時間:2016年12月11-12日
地點:復旦大學光華樓西主樓2401室
12月11日星期日
08:45—08:50 開幕式
致辭嘉賓:袁新(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黨委書記)
系列講座:儒學的現代詮釋
上午第一場 08:50—10:20
從后習俗責任倫理學觀點論儒家禮治國的理念
主講:林遠澤(臺灣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主持:溫海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點評:黃玉順(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
上午第二場10:30—12:00
論理一分殊的哲學解釋架構——聚焦于歷史性與普遍性的緊張關系
主講:張子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青年研究員)
主持:才清華(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
點評:林遠澤(臺灣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下午第一場 14:00—15:30
新儒家哲學格物致知論的批判考察——以朱熹的理論與牟宗三的詮釋為焦點
主講:沈享民(臺灣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主持:張子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青年研究員)
點評:楊澤波(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下午第二場 15:45—17:15
MouZongsan on Confucian Autonomy andSubjectivity: From Transcendental Philosophy to Transcendent Metaphysics
主講:史偉民(臺灣東海大學哲學系教授)
主持:林宏星(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點評:陳喬見(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12月12日星期一
“兩岸儒學工作坊”座談會
共識、異見與開展——關于“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之反思
09:00—09:30
主題引言人:李明輝(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上午第一場 09:30—11:30
儒家與自由主義、社群主義
主持:林宏星(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與談人:黃玉順、陳喬見、史偉民、沈享民、張子立
﹙每位與談人發(fā)言10分鐘,接續(xù)為討論時間﹚
下午第二場 14:10—16:20
新“內圣外王”:儒家與現代性
主持:吳震(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執(zhí)行副院長,哲學學院教授)
與談人:許紀霖、林遠澤、曾亦、楊澤波、郭曉東
﹙每位與談人發(fā)言10分鐘,接續(xù)為討論時間﹚
16:40—17:30
總結發(fā)言
主題:總結與展望
主持:張子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青年研究員)
發(fā)言:黃玉順、陳喬見、史偉民、沈享民、張子立、許紀霖、林遠澤、曾亦、楊澤波、郭曉東、才清華(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