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來作者簡介:陳來,男,西元一九五二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溫州,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北京大學哲學系,現(xiàn)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兼職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副理事長,中國孔子基金會 第六屆理事會理事長。著有《朱熹哲學研究》《宋明理學》《古代宗教與倫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現(xiàn)代儒家哲學研究》《孔夫子與現(xiàn)代世界》《近世東亞儒學研究》《仁學本體論》《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儒學美德論》《儒家文化與民族復興》等。 |
文明間的關系以“價值”為中心
作者:陳來
來源:“人文日新陳來”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六月廿二日丙戌
耶穌2025年7月16日
文明間的關系不是以“權力”為中心,而是以“價值”為中心
陳來先生在2025年第十一屆尼山論壇主旨講演上的講話
芝加哥大學的國際政治學者漢斯·摩根索1948年出版了《國家間政治》一書,該書提出了國家間應以“權力”為中心的體系,影響廣泛。冷戰(zhàn)結束后的1992年哈佛大學的亨廷頓提出了“文明的沖突”,它本來是為美國在冷戰(zhàn)后的戰(zhàn)略提供一種政治學的包裝,但無可避免地把文明的觀念帶入國際關系的中心,把文明的沖突帶進國際關系的討論。亨廷頓仍然受權力為中心的觀念所影響,所以認為文明之間必然走向沖突。而在儒家的立場來看,文明間的關系不是以“權力”為中心基點,而應當以“價值”為核心基點,定義文明及其間的關系,才能引導世界的和平發(fā)展。
(陳來先生在2025年第十一屆尼山論壇主旨講演)
因此中國政府在中華文明的基礎上,提出了“全人類共同價值”,以構建合理的世界秩序,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以文明的多樣性共存為基礎,以六大理念為核心,即“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主張這些價值不僅是不同意識形態(tài)、不同制度形態(tài)的國家共同追求的普遍價值,更是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文明之間的關系價值,可稱為“世界價值”。這些價值及其實踐,以文明對話超越文明沖突,不追求一元的主導主宰,而是追求多元的共存共生,以國家為單位,指向國際關系、文明關系的價值引導,將改變以“權力”為基礎的強權主義、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走向“和而不同”的文明關系,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協(xié)同構建。
責任編輯:近復
【下一篇】為己與好學 ——陳來先生在為己塾的講話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