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尋霖、沈小丁】千年一脈:在歷代刻本中尋覓濂溪遺蹤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7-04-14 19:46:08
        標簽:

        千年一脈:在歷代刻本中尋覓濂溪遺蹤(圖)

        作者:尋霖、沈小丁

        來源:湖南省古籍保護中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三月十八日辛未

                  耶穌2017年4月14日

         

         

         

        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孔孟儒學(xué),已成為當時一派顯學(xué)。

            


        ▲孔子圣跡圖

          


        ▲孟子圣跡圖

         

        至西漢武帝時,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學(xué)說成為了中華民族立國立政的主導(dǎo)思想。

         

         


        ▲董仲舒像

         

        儒家學(xué)說始終堅持仁道、仁政的思想原則,關(guān)懷人類的共同利益,又擅長應(yīng)對時代環(huán)境,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作出調(diào)整。

         

        漢唐以后,儒家學(xué)說不斷融合、發(fā)展,至北宋周敦頤,發(fā)揚光大,在理論上達到一個新高度。

         

        《宋史·道學(xué)傳》序云:“孔子沒,曾子獨得其傳,傳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沒而無傳。兩漢而下,儒者之論大道,察焉而弗精,語焉而弗詳,異端邪說起而乘之,幾至大壞,千有余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于舂陵,乃得圣賢不傳之學(xué),作《太極圖》、《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p>

            

         

        周敦頤,字茂叔,湖南永州道縣人,北宋中期在世。歷任江西、湖南等地小官,累官湖南永州通判攝邵州知州、湖南郴州知府、尚書虞部郎中、廣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提點刑獄、江西南康軍知軍。后卒并葬于江西廬山。 


         

         

        ▲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 明萬歷三年(1575)王俸、崔惟植刻本

         

           

         

        ▲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 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周與爵刻本

         

          

         

        ▲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 明天啟四年(1624)李嵊慈刻本


             

          

        ▲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 清雍正六年(1728)周有士刻本 

         


        ▲濂溪志 清道光十九年(1839)愛蓮堂刻本

         

        周敦頤是繼孔子、孟子之后中國儒學(xué)最重要的人物,其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其代表作《太極圖說》一篇、《通書》四十篇及一些詩文中。

         

        《太極圖說》是一篇闡發(fā)宇宙萬物本原的簡潔精致的大綱。“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fù)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認為“太極”是宇宙的本原,人和萬物都是由于陰陽二氣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構(gòu)成的,并第一次提出了“無極”的概念。后世理學(xué)根據(jù)周敦頤理論,認為“極是道理之極至,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袄怼笔怯篮愕?,世界萬物皆由“理”派生,“仁”、“義”、“禮”、“智”等是人們必須遵循的“天理”。

         

        太極圖

             

         

        ▲元公周先生濂溪集 宋刻本(國家圖書館藏)

         

        道州八景之月巖仙蹤 

           

         

        ▲道州志 清光緒三年(1877)刻本

         

        月巖圖 

          

         

        ▲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 明萬歷三年(1575)王俸、崔惟植刻本

         

        《通書》是周敦頤融會《易經(jīng)》、《中庸》而重新建構(gòu)的新的儒學(xué)體系。文中最為推重“誠”。認為“誠”是“圣人之本”,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又主張“無欲”,“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

         

        通書

            

         

        ▲元公周先生濂溪集 宋刻本(國家圖書館藏)

         

        《愛蓮說》是周敦頤一篇著名的散文,文雖僅百余字,卻是其“文以載道”思想的體現(xiàn)。文章討論蓮、菊、牡丹三者之間的取舍,認為隱逸不可取,富貴不足道。只有清廉、高潔、正直、有為,才是士人的理想取徑。

         

        愛蓮說

             


        ▲濂溪志 清道光十九年(1839)愛蓮堂刻本

            

        ▲明劉俊繪周子賞蓮圖(美國明尼亞波利斯藝術(shù)館藏)

           

         ▲張聿光繪周子賞蓮圖(湖南圖書館藏)

         

        周敦頤著述并不豐富,政績亦不顯赫,《太極圖說》不足300字,《通書》不足3000字,詩文亦僅3000余字,但周敦頤的思想經(jīng)過胡安國、胡宏、朱熹、張栻等人不斷完善及闡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理學(xué)體系。

          

        ▲胡安國像

            

        ▲張栻像

         

           

         

        ▲朱熹像

         

        宋代理學(xué)是對魏晉南北朝至五代時期社會人文式微、廉恥淪喪的反正,是對中國傳統(tǒng)儒學(xué)的升華與創(chuàng)新,是宋代以后中國社會思潮的主流。它將儒家的社會、民族、國家的觀點與個人的倫理道德修養(yǎng)結(jié)合起來,使得理學(xué)具有極強的自主意識,形成了理高于勢,道統(tǒng)高于治統(tǒng)的政治理念。其思想也對朝鮮、越南、日本、琉球等國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圓明園四十景之濂溪樂處

         

          

         

        ▲朝鮮李退溪《圣學(xué)十圖》

         

        周敦頤是中國理學(xué)的開山鼻祖,也是繼屈原之后,王夫之之前湖湘文化最為重要的人物。兩宋以前,湖南本土沒有誕生過具有全國性學(xué)術(shù)影響的人物,湖南學(xué)術(shù)寂寂無聞,不足輕重。周敦頤之后,湖湘學(xué)派從此作為中國重要學(xué)術(shù)流派而影響中國社會進程。如今鐫刻于岳麓書院的王闿運所撰楹聯(lián)“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便是對濂溪學(xué)術(shù)、湖湘文化在全國地位最簡明的概括。

              

        岳麓書院內(nèi)楹聯(lián)“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

         

         

        責(zé)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