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崖山大忠祠舉行首次民間祭享儀式,兩岸分治后首次
儒家網(wǎng)綜合 西歷2017年5月21日,丁酉年四月廿六,廣東江門漢文化傳承社和廣東省各地級市17家漢文化社團齊聚于新會崖山,除了上演了古琴、漢舞、國風鎧甲展示和箭陣表演等表演之外,還進行了嶺南地區(qū)崖山大忠祠祭享儀式。這是自新中國成立后重建崖山祠至今,首次舉行的大忠祠傳統(tǒng)祭享儀式,以緬懷先賢英烈,弘揚忠義精神。
國旗下的講話
朗誦《大學章句》
所有參祭人員在正式祭祀前一天嚴格遵守古代齋戒要求,不醉酒,不茹葷,停止一切娛樂活動,并沐浴凈身,保持內(nèi)心虔敬。
當日上午11時,儀式正式開始,首先由江門漢文化傳承會會長桂崢嶸講話,感謝全省各地級市共18個文化團體的參與和支持,簡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以及崖山祠的建立背景及歷史變遷,講話結(jié)束后全體人員在欞星門外提前豎立好的五星紅旗前肅立,現(xiàn)場奏國歌,向國旗行注目禮。
禮畢后全體步入崖山祠內(nèi),男女分別站立在臺階上,配合陣陣鏗鏘有力的鼓聲,高聲朗誦朱子《大學章句》。
據(jù)史料記載,崖山海戰(zhàn)期間,南宋丞相陸秀夫便每日書寫《大學章句》進呈少帝,向少帝勸講大學之道,可以說,南宋君臣與十萬軍民蹈海殉國的悲壯義舉與華夏古圣先賢的遺訓教誨是一脈相承的,即使千百年以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以家國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仍然是我們愛國主義教育的源頭活水,是建設(shè)社會核心價值觀,樹立民族信仰的重要資源。
鼓嚴
迎神
望燎
初獻
正式祭祀的儀程分為鼓嚴(擊鼓靜場)、排班(參祭人員就位)、迎神(全體跪拜四次)、行三獻禮(分三次向神敬酒,使用傳統(tǒng)爵杯),送神(全體跪拜四次),望燎(焚燒祝文,以通達上天)。每次獻禮前獻官必盥洗雙手,保持行禮過程中的潔凈,體現(xiàn)了對先烈的崇敬之心。
在初獻禮時(第一次獻禮),還有一個讀祝的環(huán)節(jié),所謂祭神如神在,讀祝是向先烈通報前來祭祀的主要成員,并用四字駢句唱頌先烈的功德,是整個祭祀活動的高潮。
本次祭祀所采用的祝文沿用明代《厓山志》中所記載的大忠祠祝文原文,按照當代禮學家吳太常先生復原考證的“太常深衣”進行祭服訂制,并參考了《新會縣志》、《大明會典》、《頖【音盼】宮禮樂疏》等文獻資料,所有祭祀儀程、禮器也都最大程度地還原明代祭祀的原貌。
本次活動的組織者盡管傾注了全身力量進行籌備,但因人力物力有限,只復原了大忠祠祭祀,未來只要條件允許,將會把崖山祠內(nèi)的慈元廟和義士祠的祭祀儀式一同恢復起來,舉行更大規(guī)模的祭祀典禮回饋當?shù)孛癖姟?/p>
背景
南宋祥興二年,西歷1279年,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zhàn)爭之一——崖山海戰(zhàn),就發(fā)生在新會銀洲湖這片海域。這場海戰(zhàn)以南宋軍隊全軍覆沒,南宋王朝滅亡而告終。
《禮記》云:“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制”,就在七百年前的崖山海戰(zhàn)中,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不屈不撓、以身殉國的英烈。其中以并稱“宋末三忠”的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為杰出代表,彰顯了誓死守土、英勇無畏的崇高氣節(jié)。后世為紀念他們,由嶺南大儒陳白沙倡議在原已淪為廢墟的南宋崖山行宮建起崖山祠,距今已建成整整540年。
在這五百多年的時間里,崖山祠曾被明朝政府列入國家祀典,與祭祀歷代帝王同等規(guī)格,先后有不計其數(shù)的文人墨客來此憑吊,留下了無數(shù)的不朽詩篇,直至八十年前的抗日戰(zhàn)爭前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也曾乘坐炮艇,前來崖山祠祭祀先賢先烈,以鼓舞全國人民抗戰(zhàn)士氣。
祭大忠祠文
維丁酉三七一年四月廿六日,江門市漢文化傳承會會長桂崢嶸、廣州嶺南漢服文化研究會代表王凱順、廣州市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交流協(xié)會代表賴建生等
謹致祭於故宋丞相文公,故宋丞相陸公 ,故宋太傅張公之神,
其辭曰:
儼其堂堂,沛其洋洋,是謂正氣,至大至剛,上有青天,下有黃壤,不亡者存,焄蒿悽愴,謹以不腆之儀,祗奉舊章,式陳明薦
尚饗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