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首屆中華經(jīng)典吟誦大會初賽圓滿結(jié)束 復賽即將啟幕

        欄目:新聞快訊
        發(fā)布時間:2017-07-20 19:53:07
        標簽:

        首屆中華經(jīng)典吟誦大會初賽圓滿結(jié)束 復賽即將啟幕

        作者:李曉夢 

        來源:中國孔子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六月廿六日丁未

                  耶穌2017年7月19日

         

         

        2017年6月,由中國孔子基金會主辦的首屆中華經(jīng)典吟誦大會在全國范圍展開,各地吟誦愛好者廣泛參與,使中華民族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吟誦文化得到一次集中展現(xiàn)和精彩亮相,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了熱烈反響。

         

        大會初賽歷時一個多月,報名截止日,共有1128人報名,其中青少年組報名人數(shù)810人,共計票數(shù)436497。涉及省份有山東、陜西、浙江、江蘇、江西、甘肅、寧夏、湖南、河南、河北、內(nèi)蒙古、新疆自治區(qū)等27個省份以及直轄市;更有來自海外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等華人華僑報名參賽。吟誦調(diào)有葉嘉瑩先生調(diào)、普通話調(diào)、國子監(jiān)調(diào)、唐調(diào)、華鍾彥先生吟誦調(diào)、徐健順先生調(diào)、行調(diào)、承云調(diào)、陳少松先生吟誦調(diào)、吉吟調(diào)、戴學忱吟誦調(diào)、魏嘉瓚調(diào)等。涉及作品包括《詩經(jīng)》、古詩詞、《中庸》、《論語》、《孝經(jīng)》等國學經(jīng)典。

         

        初賽選手中,有德高望重的耄耋老人,有聰明伶俐的天真萌娃,有來自高校的青春學子,有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更有代表各派的吟誦文化傳承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從事不同的行業(yè),從3歲孩童到88歲的老人,他們帶來的不只是精彩紛呈的吟誦作品,更是一個個跨越古今的感人故事。或許他們對吟誦有著不一樣的理解,但是確保有著一份相同的熱愛與尊重。

         

        來自上海嘉定的徐楷人,目前在日本筑波大學讀研究生。年輕輕輕的他對弘揚中國傳統(tǒng)與傳承復興方言有著深深的使命感。

         

        5歲的陳逸霏是我們大會的“最萌參賽者”。小小年紀的她,用戴學忱先生吟誦調(diào)認真地吟著《長歌行》。

         

        來自深圳的邵永玲,是一位企業(yè)策劃主編,啟蒙于白皛老師。她的作品如其人一樣,美麗優(yōu)雅又動人,一時吸粉無數(shù)。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千百年的經(jīng)典在69歲的金百琳先生帶來的《水調(diào)歌頭》吟唱表演中,有了新的高度。

         

        自小跟著爺爺王佩行先生學習吟誦的山東淄博“行調(diào)”吟誦的第三代傳人王昊,鏗鏘有力的聲音與氣吞山河的氣勢震撼了全場。

         

        中南大學中華經(jīng)典吟唱團選送的作品《岳陽樓記》被千次轉(zhuǎn)載,畫面拍攝精美如《瑯琊榜》一般,同學們的表演更是精彩動人。

         

        吟誦,是一種超越時空維度的古今對話。此次收到的參賽作品,不只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了吟誦的魅力,更讓所有人深感責任重大。能把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吟誦傳承下去,使多年后的人們依然能夠真切體會這種美的存在,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接下來首屆中華經(jīng)典吟誦大會將進入為期一周的初賽評審階段,期間將由專家對初賽作品進行評審,產(chǎn)生晉級復賽的選手名單,屆時,晉級名單將在中國孔子網(wǎng)進行公示。

         

        據(jù)悉,首屆中華經(jīng)典吟誦大會復賽將于7月28日啟幕,相信晉級選手將為我們帶來一場更加精彩的視聽盛宴!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