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儒家郵報》第一期至一百期目錄

        欄目:儒家郵報
        發(fā)布時間:2010-05-23 08:00:00
        標簽:
        儒家郵報

        《儒家郵報》由儒家網(wǎng)主持編輯,創(chuàng)辦于2006年12月12日,系公益性電子出版物。主要為各界人士提供與當代儒家有關的各類信息,僅僅是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所刊登的文章并不完全代表編者的立場和觀點。編輯人員亦系義工,刊登、轉(zhuǎn)載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費及其它版權數(shù)據(jù),著作權、出版權事宜完全歸作者自行處理。投稿郵箱:rujiayoubao@126.com;訂閱《儒家郵報》請發(fā)一封空白電郵至rujiayoubao@126.com,標題為“訂閱”;退訂《儒家郵報》請發(fā)一封空白電郵到:rujiayoubao@126.com,標題為“退訂”。

         
         
         
         
        儒家郵報第1期
        西歷2006年12月12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康曉光:中國軟力量建設與儒家文化復興的關系
        ◆方克立:關于當前大陸新儒學問題的三封信
        ◆唐文明:對儒家制度化的幾種主張的理解與評論(發(fā)言稿)
        ◆陳勇:關于把儒家定義為“宗教”的現(xiàn)實意義
        ◆陳明:西醫(yī)為什么不申遺?
        ◆“最可怕的是文化上淪為殖民地”——專訪樓宇烈先生
        ◆楊陽:《大國崛起》弱化了中國問題意識(附:與陳明的網(wǎng)絡討論)
         
         
         
         
         
        儒家郵報第2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6年)12月10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 儒教重建之書院建設
         
        蔣  慶:書院建設及儒學傳承
        盛  洪:從宋代書院到現(xiàn)代大學
        陳平原:傳統(tǒng)書院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以無錫國專為中心
        韓  星:中國書院的精神——在西安中和書院(籌)的演講
         
        ◆橫議
         
        冼巖:弗里德曼去了
         
        ◆儒林信息
         
        54位知名學者聯(lián)署《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jié)致全國人大、教育部建議書》
        政協(xié)委員李漢秋建議將孟子誕辰日定為中國母親節(jié)
        2006秋民間學子祭祀圣賢活動簡報
        余英時榮獲“人文諾貝爾獎”克魯格獎(附:得獎演說)
         
        --------------------------------
         
         
         
        儒家郵報第3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6年)12月14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紀寶成:中國人民大學為什么要發(fā)展國學
        ◆王達三:“大陸新儒家”與“現(xiàn)代新儒家”——方克立先生信讀后
        ◆胡治洪:近20年我國大陸現(xiàn)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蕭方:中國周邊歷史爭議需建統(tǒng)一應對機制
        ◆關于“儒教”、“儒學”的英文譯名的網(wǎng)絡討論(唐文明、陳明、心岳等)
         
        --------------------------------
         
         
         
        儒家郵報第4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6年)12月1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王達三:中國前途與儒教重建(之一) 1
        ◆陳  明:儒教不是恢復而是重構 16
        ◆湯一介:儒學的現(xiàn)代意義 21
        ◆林安梧:從“新儒學”到“后新儒學”的發(fā)展 30
        ◆劉軍寧:中國,你需要一場文藝復興! 40
         
         
        --------------------------------
         
         
         
         
        儒家郵報(第5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6年)12月2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十位著名大學的博士生聯(lián)名倡議不過西方圣誕節(jié)(附起草說明)
        ◆陸不平:為什么要支持十博士抵制基督教“圣誕節(jié)”
        ◆ADAI:俺為十博士叫一聲好!
        ◆陳明:對劉宗迪先生“七夕非情人節(jié)論”的幾點質(zhì)疑
        ◆陳壁生:給傳統(tǒng)節(jié)日留點空間
        ◆王達三:拒絕“香蕉化”,過我中國節(jié)
        ◆耿硎:洋節(jié)在中國
        ◆王央央:關于華夏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民俗文化思考
        ◆“大春節(jié)”復興構想及復興實踐方案
         
        --------------------------------
         
         
         
        儒家郵報(第6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6年)12月22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十博士生聯(lián)署抵制耶誕節(jié)”專輯之二
         
        ◆陳明:對“十位博士生聯(lián)署《我們對‘耶誕節(jié)’問題的看法》”評點    
        ◆陳喬見:慎對耶誕節(jié)――我署名的原因及希望   
        ◆王達三:關于十博士生聯(lián)署的《我們對“耶誕節(jié)”問題的看法》的最終說明   
        ◆石勇:“十博士生”的“文化本能”與“圣誕節(jié)”的商業(yè)化 
        ◆趙子梵:抵制圣誕節(jié) 免使中國文化被淪陷 
        ◆雅可夫:十博士們,這就是你們的研究成果?!      
        ◆蘇少鑫:抵制“圣誕節(jié)”:“文化焦慮”之下的“T型臺裸奔” 
        ◆張軻風:論十博士的取寵鬧劇與文化的自主性   
        ◆基督教網(wǎng)友“李杜韓”:僵硬的姿態(tài)與雄偉的外衣――圣誕節(jié)爭論之相   
        【新民網(wǎng)·獨家報道】人大清華等高校十位博士聯(lián)名抵制圣誕節(jié)(圖)    25
        ◆“十博士事件”轟動香港國際學術討論會 28
         
        --------------------------------
         
         
         
         
        儒家郵報第7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6年)12月24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十博士生聯(lián)署抵制耶誕節(jié)”專輯之三
         
         
        ◆盛洪:無母何恃?   
        ◆孟志國:“我們?yōu)槭裁窗l(fā)倡議?”   
        ◆我說不得:十博士不敵網(wǎng)絡暴民,是民族的悲哀      
        ◆華山劍:中國會不會再次鬧長毛?——從圍攻反對過洋節(jié)的人的現(xiàn)象說起   
        ◆西辭唱詩:十博士提出的問題值得思考.     
        ◆岳伍:儒教不興,國難不已,世難不已      
        ◆田童心:一個儒家基督徒就圣誕節(jié)問題告中國的文化保守主義者   
        ◆各大網(wǎng)站調(diào)查結果:超6成網(wǎng)友支持抵制圣誕節(jié)      
         
        --------------------------------
         
         
         
         
        儒家郵報第8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7年)1月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王琨:傳統(tǒng)文化復興下的虛像和實像   
        ◆冼巖:“大國崛起”之憂思
        ◆胡水君:中國文化與民主政治      
        ◆劉東超:當李澤厚成為研究對象   
        ◆秋風:十位博士對在哪兒,錯在哪兒   
        ◆莊華毅:從韓愈諫迎佛骨到博士反對過圣誕節(jié)   
        ◆杜雅萍:楊增新與新疆   
        ◆西安中和書院(籌)通訊(第三期)目錄   
        ◆王達三:中國儒教網(wǎng)、木鐸論壇簡介   
         
        --------------------------------
         
         
         
         
        儒家郵報第9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7年)1月6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對柏拉圖《游敘弗倫篇》的一個驚人的誤解——評郭齊勇主編《儒家倫理爭鳴集》之一(鄧曉芒)      
        ◆《儒家倫理爭鳴集》序(郭齊勇)
        ◆是邏輯、理性,還是反諷?——就誰在誤讀《游敘弗倫篇》一事請教鄧曉芒教授(陳喬見)◆“只有那些擁有極高智慧的人才會這樣想”——就《歐緒弗洛篇》的“虔敬”問題駁鄧曉芒教授(林桂榛)  
        ◆應當如何對待儒家倫理?——《儒家倫理爭鳴集》讀后感(劉清平)   
        ◆走出偏見的牢籠(秋風)      
        ◆回到歷史情境才可能理解經(jīng)典——也談“親親互隱”問題(陳壁生)
        ◆血緣親情:是腐敗之源還是普遍之愛?――近年儒家倫理論戰(zhàn)述要(禹工)      
         
        --------------------------------
         
         
         
         
        儒家郵報(第10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7年)1月5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專輯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二十一則(予沉、石勇、冼巖、陳勇、張波、謝泉峰、王達三等)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一:電視劇《施瑯大將軍》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二:上海重寫歷史教科書  
        2006中國人文關健詞之三:魯訊逝世七十周年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四:孟母堂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五:美國總統(tǒng)布什會見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成員風波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六:中韓申遺之爭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七:國學大師評選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八:孔子標準像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九:易中天  
        2006中國人文關健詞之十:李銀河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一:趙麗華     
        2006中國人文關健詞之十二:女兒狀告父親婚外戀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三:教師節(jié)改期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四:草根歷史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五: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六:學部委員遴選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七:廢除中醫(yī)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八:七夕情人節(jié)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九:于丹說《論語》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二十:大國崛起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二十一:十博士生倡議抵制西方圣誕節(jié)  
         
        --------------------------------
         
         
         
         
         
        儒家郵報第11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7年)1月12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儒教和傳統(tǒng)、政治、正義、耶教諸問題(王達三)   
        ◆從宗教社會學角度看儒教(李強)      
        ◆辯“國愿”孔子(陳喬見)
        ◆現(xiàn)代性焦慮下之迷思:近年來的儒家政治哲學研究(郭曉東)      
        ◆“國學熱”中的蔣慶(陳壁生)
        ◆百姓寫文章“應該”用公歷紀年嗎?――對葛劍雄先生觀點的一點異議(梁劍兵)
        ◆《學燈》創(chuàng)刊弁言及目錄      
         
        --------------------------------
         
         
         
         
        儒家郵報第12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7年)1月22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文藝復興”沒自由派的事(冼巖)
        ◆中國需要文藝復興嗎(秋風)
        ◆國學百年爭論的實質(zhì)(樓宇烈)
        ◆“孔子學院熱”急需“軟著陸”(王達三)
        ◆于丹論語心得熱在何處?(徐治道)
         
        --------------------------------
         
         
         
         
        儒家郵報第13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月3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別用西方視角看東亞復興(程亞文)
        ◆“中國崛起”討論熱的冷思考(王達三)
        ◆五經(jīng)七典——儒家核心經(jīng)典系統(tǒng)之重構(郭沂)
        ◆再談中國文化主體與孔子紀年制度(皮介行)
        ◆新年話“心”(余英時)
        ◆“中國與印度通向現(xiàn)代性的路徑”——UCLA歷史系研討會簡報(海裔)
         
        --------------------------------
         
         
         
         
        儒家郵報第14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2月4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中國是否需要一場文藝復興”專輯
         
        ◆文化保守主義視閾之下的傳統(tǒng)和自由(王達三)
        ◆劉軍寧先生對西方文藝復興的誤讀(孟廣林)
        ◆向歷史要回我們的孔子(薛涌)
        ◆文藝復興豈需良辰吉日?(熊培云)
        ◆從新文化運動到新人文運動(楊鵬)
         
        ■儒林消息
         
        ◆【李澤厚訪談未刪稿】孔誕、儒家與中國文化——從教師節(jié)談起
        ◆干春松《制度儒學》序(陳來)
        ◆湖北孔廟現(xiàn)狀和儒學普及問題(孫君恒)
         
        ■熱點橫議
         
        ◆于丹女士:請你自重!——寫在于丹談《論語》之后”(米繼軍)
        ◆為于丹辯——請米繼軍先生自重(龐忠甲)
        ◆米繼軍應該向于丹女士鄭重道歉?。ㄆそ樾校?
         
         --------------------------------
         
         
         
         
        儒家郵報第15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2月26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觀點
         
        ◆文化保守主義的價值在哪里?-陳明答《深圳航空》記者
        ◆儒學從來就不是少數(shù)哲學家的奢侈品(顏炳罡)
         
        ■國服專題
         
        ◆國服與民族人文精神(張立文)
        ◆請國家主席除夕賀歲穿國服(王達三)
         
        ■橫議
         
        ◆80年代:甘陽眼中的儒學(劉東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李澤厚訪談讀后感(皮介行)
        ◆我看黎鳴罵于丹(冼巖)
        ◆學痞黎明以及中國的偽自由主義(王達三)
         
        ■儒林消息
         
        ◆其情其理兩融融--劉述先先生印象(丁為祥)
        ◆你把春節(jié)當回事,春節(jié)就有意義(《晶報》專稿)
        ◆2558年新春儒學會講--如何重建中華文化主體性
         
        --------------------------------
         
         
         
         
        儒家郵報(第16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7年)5月16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     學界王小波或者王朔?-―我讀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陳明)
        ■     蔣慶、康曉光與王達三關于李零《喪家狗》信函節(jié)錄   
        ■     又聞荊柯來刺孔--就李零《喪家狗》爭論答記者問(陳明)   
        ■     “不完全的真理”更誤人——也讀李零先生的《喪家狗:我讀〈論語〉》(林存光)  
        ■     一字之差 --李零新著《喪家狗——〈我讀論語〉》( 皇甫三)
        ■     新儒家為什么圍攻李零《喪家狗》(喬蒙路) 
        ■     贊于丹批李零,新儒家心意何在?(獨孤西)      
        ■     西化派、教條派聯(lián)剿新儒家令人心憂--由李零《喪家狗》事件說起(伍天佑)   
        ■     李零《喪家狗》出版再掀學者解讀《論語》熱(新浪讀書)      
        ■     孔子也要打假(東方早報)      
         
        --------------------------------
         
         
         
         
        儒家郵報第17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7年)5月22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思想動態(tài)    
         
        ◆從馬克思到孔子:中國政治未來的文本變化”(貝淡寧)       
        ◆孔子回歸中國(《美國高等教育年鑒》)     
        ◆心平氣和看于丹現(xiàn)象(周國平)   
        ◆于丹們拯救了傳統(tǒng)文化(冼巖)  
         
        ■熱點橫議:“李零《喪家狗》爭論”專輯(之二) 
         
        ◆他是一條喪家狗--李零訪談(南方周末)     
        ◆大陸新儒家何以圍搶“喪家狗”(魏英杰)    
        ◆“六經(jīng)皆史”說《論語》——《喪家狗——我讀〈論語〉》的意義(雷頤)     
        ◆顧頡剛、李零,還有一條狗(鄧曦澤)     
        ◆也談孔子的遺產(chǎn)--神聖價值(皮介行)       
        ◆一部《論語》見士心(陳凱)      
        ◆李零不敢電視辯論“喪家狗”,陳明譏李“怯懦”(龐關勤)      
         
        ■儒林消息    
         
        ◆精神與物質(zhì)的“家園”——初訪陽明精舍(張衛(wèi)平)  
        ◆蔣慶提出要收取“儒家思想資源使用稅”?(孔尚徒)      
         
         
        --------------------------------
         
         
         
         
        儒家郵報第18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7年)5月25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熱點橫議    
         
        ◆李零是要顛覆儒家文化的意義系統(tǒng)--陳明答《南都周刊》記者問     
        ◆記丑而博,言偽而辯--讀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自序》所感(米灣)     
        ◆到底誰是“喪家之狗”?——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質(zhì)疑(王達三) 
        ◆圣人與喪家狗(徐治道)     
        ◆現(xiàn)代新儒家:使命決定宿命——再駁陳明諸人(魏英杰)     
        ◆對“喪家狗”不必求全責備(冼巖) 
         
        ■觀點    
         
        ◆儒教中國的道路——康曉光《仁政》書評(蔣慶)   
        ◆中國道路:三十年與六十年(甘陽)  
        ◆李澤厚訪談:我支持于丹,祝賀她成功     
        ◆慎言“漢服”,多提“國服”(王達三)    
         
        ■信息    
         
        ◆北京奧運會的服飾禮儀倡議書(趙宗來)  
        ◆新書:《大陸新儒學評論》目錄(附方克立致國際儒聯(lián)信件)       
         
        --------------------------------
         
         
         
         
        儒家郵報第19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7年)6月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熱點橫議:“喪家狗”爭論專輯之三 
         
        ◆《喪家狗》與“嘩眾取辱”(楊立華)  
        ◆鳴鼓而攻“喪家狗”之說是儒者之責(王達三)  
        ◆如何對待從孔子到魯迅的傳統(tǒng)——讀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錢理群)  
        ◆不是論戰(zhàn),擺個POSE而已(徐來)  
        ◆就“喪家狗”爭論致《儒家郵報》編輯的短函(陳來)      
        ◆就李零的“喪家狗”一事回《儒家郵報》編輯函(盛洪)  
        ◆誰如“喪家狗”落敗而逃?--“孔子是否喪家狗”爭論述評(江山遠)   
         
        ■觀點    
         
        ◆當代新儒家與辛亥傳統(tǒng)(李明)  
        ◆兒童讀經(jīng)別議(霍韜晦)
        ◆國家祭圣祖:政治認同的象征性建構(李向平)
         
        ■消息    
         
        ◆痛悼易學哲學研究大師朱伯崑先生(陳來)
        ◆首期“我是中國人--曲阜朝圣之旅”活動簡報及簡介(周北辰) 
        ◆武漢云深書院2558年暑期儒學會講通告及邀請書    
         
        --------------------------------
         
         
         
         
        儒家郵報第20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7年)6月8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學術爭鳴    
         
        ◆就“親親互隱”問題答四儒生(鄧曉芒)      
        ◆蘇格拉底對“子告父”表示贊賞嗎?--與鄧曉芒教授商榷(林桂榛)  
        ◆孔子不知“儒服”(金陵客)  
        ◆也說“孔子不知儒服”(汪洪波) 
         
        ■熱點橫議:“喪家狗”爭論專輯之四 
         
        ◆“喪家狗”:隱士眼中的孔子(李存山)      
        ◆“喪家狗”爭辯的讀后感(胡文輝)
        ◆德先生更像“喪家狗”(章立凡)
         
        ■信息    
         
        ◆2007孟子故里(鄒城)中華母親文化節(jié)隆重開幕(附李漢秋訪談)     
        ◆韓國儒家文化的保護及弘揚(金惠林)     
         
        --------------------------------
         
         
         
         
        儒家郵報第21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7年)6月15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熱點橫議:“喪家狗”爭論專輯之五 
         
        ◆儒學要毫無疑問地接納民主憲政理念--陳明就“喪家狗”爭論答博客中國馮一刀(附視頻)
        ◆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自序》謬誤二十題(陳杰思)    
        ◆心平氣和看孔子:試評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提婆)       
        ◆回頭轉(zhuǎn)腦,頓見光明--再談孔子的神聖心靈(皮介行)     
        ◆有話好好說,別一提孔子就急——跟楊立華談心(李零)     
        ◆仁義的可行性——評李零的《喪家狗 我讀〈論語〉》(吳思)
        ◆李零的解讀基本符合實際——劉夢溪談李零新書《喪家狗:我讀〈論語〉》
         
        --------------------------------
         
         
         
         
         
        儒家郵報第22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6月22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思想前沿    
         
        ◆儒家政治哲學與責任倫理學(李明輝)     
        ◆提倡和諧文化就是向傳統(tǒng)文化回歸嗎(方克立)      
        ◆20 世紀儒學命運與《中國文化宣言》(羅義?。?nbsp;    
        ◆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文藝復興”?(冼巖)  
        ◆一件難以釋懷之事的自我解釋——參加“當代語境下的儒耶對談”學術研討會有感(丁為祥)
         
        ■熱點橫議:“喪家狗”爭論專輯之六 
         
        ◆“下半身像狗”:我對李零先生的回復(楊立華)     
        ◆孔子是悟道者───三談神聖心靈(皮介行)      
        ◆孔子的雙重符號化——評《喪家狗》及其爭論(陳壁生)     
        ◆關于“喪家狗”爭論:流浪是痛苦的,找個家回吧(石勇)      
         
        ■儒教重建    
         
        ◆我們需要更多的于丹(余敦康)   
        ◆中國人,你姓氏名誰關乎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王達三)     
        ◆《書院精神與中華文化》序言兩篇(朱漢民、陳復)     
         
        --------------------------------
         
         
         
         
        儒家郵報第23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7月13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儒耶對話 以何為本?――兼議利瑪竇、何光滬關于儒教的若干論述(陳明)    
        ◆簡評陳明的“儒耶對話,以何為本”(陳勇)     
        ◆中國“儒家社會主義”論析(盛邦和) 
        ◆儒教的二次突變與新儒教的使命(周北辰)     
        ◆風雨蒼黃再百年,天下誰人還識君?——漢語漢字危機散論(王達三)
        ◆“當代大陸新儒家”思想簡析(劉彬) 
        ◆(生命/文化)內(nèi)生儒學:陳明儒學理論的一個概述(徐治道)    
        ◆朱元璋刪《孟子》,刪了哪些話?(邵燕祥)    
        ◆湖北最大的孔廟和書院——問津書院(孫君恒)     
        ◆郭齊勇教授就第十五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即將在武漢大學召開答記者問     
        ◆中國人一直有君子夢--成中英訪談  
        ◆玄武書院(美國)成立暨誠招志愿者  
         
        --------------------------------
         
         
         
         
         
        儒家郵報第24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8月5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吹劍
         
        ◆有關儒學的自覺自識——兼評對儒學的誤會與非議(郭齊勇)
        ◆當代儒學兩個面相:信仰儒學與知識儒學(成中英) 
        ◆日本有關「儒教國教化」的研究回顧(渡邉義浩)  
        ◆《喪家狗》之爭“就是一場亂戰(zhàn)”--陳明答《深圳商報》記者問  
        ◆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意義--在玄武書院(美國)的首次演講(耶律大石) 
        ◆請給公祭一點寬容(王達三) 
        ◆進入21世紀的自由主義和新左派(徐友漁) 
        ◆我讀儒家(之一)(秦暉) 
        ◆也談論語的經(jīng)典化——與秦暉教授商榷(李峻)
        ◆大陸新儒學的馬克思主義分析(方克立)  
        ◆第十五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述評(社會科學報) 
        ◆第三波施特勞斯熱:對中國意味著什么(譚彥德)
         
        --------------------------------
         
         
         
         
         
        儒家郵報第25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8月13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王心竹
         
        ◆新儒家對話:自由主義和新左派都有短板(陳明、干春松)
        ◆反經(jīng)典的經(jīng)典解讀標本——評《喪家狗——我讀〈論語〉》(秋風) 
        ◆《論語》的去政治化:于丹《‘論語’心得》簡評(貝淡寧) 
        ◆宋明學案:為往圣繼絕學 (陳來) 
        ◆“親親相隱”、“容隱制”及其對當今法治建設的啟迪(郭齊勇)
        ◆關于蘇格拉底贊賞“子告父罪”的背景知識(鄧曉芒)  
        ◆就“親親相隱”問題答林桂榛先生(鄧曉芒) 
        ◆虛妄的批判--答鄧曉芒教授(陳喬見)  
        ◆保護母語,先更換央視臺標CCTV,如何?(王達三) 
        ◆家國是中國人的信仰(冼巖) 
        ◆祭岡田武彥先生文(蔣慶)
        ◆永久的墨香(范必萱) 
        ◆梁一仁和他的國學私塾  
        ◆四川大學《儒藏》在北京隆重首發(fā)(儒藏網(wǎng)) 
        ◆2007第三屆中國文化論壇“孔子與當代中國”會議議程  
         
         --------------------------------
         
         
         
         
        儒家郵報第26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8月24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王心竹
         
        ◆天人相分與制度興業(yè)富國——荀學今釋(賴鴻標) 
        ◆駁“七夕非情人節(jié)論”―― 為中國情人節(jié)辯護兼及其他(陳明) 
        ◆知人論世,即事言理——讀《論語疏證》有得之一(陳喬見)
        ◆疑義相與析——讀《論語疏證》有得之二(陳喬見)
        ◆中國施特勞斯熱:為什么?怎么樣?(雷思溫)    
        ◆玄武書院(美國)階段小結(耶律大石)  
        ◆“有罪推定”與“移民傾向”——我的拒簽遭遇并致美國駐華大使的公開信(尤西林)
        ◆于丹紅遍日本 日憲法前身是《論語》(光明日報)  
        ◆荀子國際研討會在山東臨沂舉行(儒學研究網(wǎng))
        ◆一耽學堂文教公益項目負責人招聘啟事
        ◆山東祭孔將邀國民黨高層
         
         --------------------------------
         
         
         
         
        儒家郵報第27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8月3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青青翠竹
         
         
        ◆改革共識與中國道路 ——再論儒家社會主義(周北辰) 
        ◆[作者賜稿]也談“親親互隱”--就《就“親親互隱”問題答四儒生》一文與鄧曉芒先生商榷(周浩翔)  
        ◆九倫——中國倫理思想的現(xiàn)代詮釋(姜廣輝) 
        ◆《文化秩序與政治秩序:儒教中國的政治文化解讀》之“自序”(楊陽) 
        ◆厚誣古人之風是中國文化復興的倒春寒(王達三)
        ◆“國學”在大學中的學科尷尬(尤小立)  
        ◆孔子重回金錢驅(qū)動的中國社會?(袁曉明)  
        ◆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多基督徒國家(佚名) 
        ◆談談歷史的反思與中國人的尊嚴——讀尤西林教授《公開信》有感(皮介行)  
        ◆第二屆中國經(jīng)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辦 
        ◆中和書院第四期通訊
         
         --------------------------------
         
         
         
         
        儒家郵報第28期
        “教師節(jié)改期孔子誕辰”專輯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9月3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青青翠竹
         
        ◆海內(nèi)外五十四位學者聯(lián)署《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jié)致全國人大、教育部建議書》
        ◆關于定孔子誕辰為教師節(jié)的提議(張立文)
        ◆以孔子誕辰為中國教師節(jié)——訪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院長張立文先生
        ◆孔誕、儒家與中國文化——從教師節(jié)談起(李澤厚、予沉)
        ◆思想界緣何因孔子和教師節(jié)集體嗆聲?(龍仲言)
        ◆教師節(jié)改期不僅僅是個文化問題(韓嚴)
        ◆理應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jié)(耿硎)
        ◆以孔誕為教師節(jié):文化和意義生成(石勇)
        ◆孔子:現(xiàn)代中國人的文化焦慮——兼評《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jié)建議書》(王達三)
        ◆建議以孔子誕辰日為教師節(jié)(李漢秋)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中國首次發(fā)“孔子教育獎”(新華網(wǎng))
        ◆中國全球辦孔子學院推廣漢語(聯(lián)合早報)
        ◆孔子誕辰應當為“中國文化節(jié)”(冼巖)
        ◆把孔子誕辰紀念日定為中國圣誕日(王財貴、彭永捷)
        ◆孔子誕辰最好為“中國教師節(jié)”(王達三)
        ◆政協(xié)委員紛紛簽名支持孔子誕辰日為教師節(jié)(人民網(wǎng))
        ◆《至圣先師誕辰》引言(任文利)
         
        --------------------------------
         
         
         
         
         
        儒家郵報第29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9月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青青翠竹
         
        ◆張君勱:憲政主義、民族主義、新儒家——三位一體(陳奎德)
        ◆《儒教研究通訊》編后三篇(王心竹)
        ◆王元化談《論語》
        ◆晚清“紀年”論爭之文化解讀(焦?jié)櫭?、王建偉?
        ◆《尚書》疑案與疑古之風--在天則研究所的演講(張巖)
        ◆樂天知命——略論中國藝術之最高境界(徐澤榮)
        ◆湖北襄樊5名貧困大學生受助不感恩引發(fā)巨大爭議
        ◆感恩,走向人性的深處(楊國榮)
        ◆期待一個自由且感恩的有情社會──也談襄樊停捐事件(皮介行)
        ◆傳統(tǒng)文化不能靠西洋化復興(王達三)
        ◆金庸捐資千萬助北大研究國學改善經(jīng)費不足現(xiàn)狀
        ◆儒教復興論壇招聘版主
         
         --------------------------------
         
         
         
         
        儒家郵報第30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9月24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青青翠竹
         
        ◆新儒家為什么出入“佛老”?(成守勇、陳赟)
        ◆儒學“獨尊”之原因新探(李春青)
        ◆法國啟蒙運動中的“儒學”鏡像(鄭鳴謙)
        ◆讓中秋節(jié)真正成為團圓之日(程亞文)
        ◆奧運來了,我們有必要穿漢服嗎(中國文化報)
        ◆稱“華服”比“漢服”更合理和大氣(佚名)
        ◆警惕當代儒生——讀劉緒貽《中國的儒學統(tǒng)治》(朱健國)
        ◆“和諧社會”植根于儒家傳統(tǒng)嗎?(曹瑞濤)
        ◆魯迅反對給孩子讀《狂人日記》及《吶喊》(摩羅)
        ◆教師節(jié)前,尊師的心為什么在顫栗?(魏青)
        ◆教師節(jié),向孔子學習什么(韋志成)
        ◆9月10日,沒名堂沒文化的教師節(jié)(毛翰)
        ◆孔子像前所想到的(佚名)
        ◆感恩豈是小事哉(菜根書生)
        ◆廣東南粵先賢館首批56名名單敲定(附名單)
        ◆明年山東曲阜將召開世界儒學大會
        ◆全國第一個縣級孔子學院在江西余干縣成立
        ◆烏魯木齊市文廟將舉辦建國以來新疆首次祭孔活動
        ◆歡迎參加丁亥圣城秋祭(炎平)
         
        --------------------------------
         
         
         
         
         
        儒家郵報第31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9月28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王心竹
         
        ◆核心價值與立法原則——三論儒家社會主義(周北辰)
        ◆蔣慶先生與陽明精舍(米灣)
        ◆眾聲喧嘩豈止為抬孔子(傅國涌)
        ◆我們的知識與責任——孔圣人與“喪家狗”之爭有感(大漠黃河)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冷思考(袁偉時)
        ◆冷思考”不是“冷飯思考”——讀袁偉時先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冷思考》有感(關不羽)
        ◆當前中國民族主義逆流管窺(袁偉時)
        ◆反對"柿油主義"--兼駁袁偉時《當前中國民族主義逆流管窺》(關不羽)
        ◆中國民族主義的民族性在哪里?(鄭永年)
        ◆近十年中國社會思想的分化和對立(徐友漁)
        ◆評王達三的傳統(tǒng)文化復興論(李爾康)
        ◆公祭孔子英魂旨在復興傳統(tǒng)文化(南方都市報)
        ◆臺北孔廟祭孔循古禮將準備189道釋奠祭品
        ◆山東曲阜舉行祭孔大典代省長將親主孔子祭辭
        ◆9月28日兩岸四地共同祭孔   第二屆聯(lián)合國“孔子教育獎”頒獎(新華網(wǎng))
         
        --------------------------------
         
         
         
         
         
        儒家郵報第32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0月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青青翠竹
         
        ◆〔作者賜稿〕《論語》“父子相為隱”章綜考(林桂榛)
        ◆〔作者賜稿〕關于“親親相隱”問題的若干辨正(林桂榛)
        ◆哲學之極——關于儒學的現(xiàn)實關懷與終極關懷(程志華、胡素杰)
        ◆祭孔活動怎能由政府主持?(景凱旋)
        ◆政府主持祭孔,何錯之有?(沈仰佑)
        ◆儒家復興,必須與權力劃清界線(秋風)
        ◆要啟蒙,不要蒙啟--李澤厚訪談
        ◆如何重新審視中國--溝口雄三訪談
        ◆三味書屋“觀”陳明(單奉哲)
        ◆回復董建林先生的公開信(王達三)
        ◆在圣城禮樂文化促進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韓星)
        ◆“孔子文化之當代意義”國際論壇在香港舉行
        ◆《儒家、儒教與中國制度資源》出版
         
        --------------------------------
         
         
         
         
        儒家郵報第33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0月15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青青翠竹
         
        ◆“歷史終結”背景下“中國政治”的重建(蔣慶)
        ◆國際政治中的軟力量以及對中國軟力量的觀察(鄭永年、張弛)
        ◆大國崛起要有堅定不移的戰(zhàn)略意志(陳曉律)
        ◆中學為私,西學為公——新儒家做不了救世主(邵建)
        ◆同情地理解中體西用論(秋風)
        ◆“計劃生育”國策不能動搖(冼巖)
        ◆中國人口出生率將持續(xù)下降,人口性別比關乎國家安全(程亞文)
        ◆看看錢穆怎么普及《論語》(季劍青)
        ◆拜讀李零先生《喪家狗》的一點心得和意見(黃粱)
        ◆在首都師范大學國學傳播中心成立大會上的發(fā)言(湯一介)
        ◆陳榮捷朱子學論著叢刊總序(陳來)
        ◆曲阜市圣城禮樂文化促進會(簡介)
         
        --------------------------------
         
         
         
         
         
        儒家郵報第34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0月24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青青翠竹
         
        ◆[特稿]中國步入國服復興時代(梁詩苑、王達三)
        ◆文化精英與憲政民主(盛洪)
        ◆“現(xiàn)代化”是必須承受的“宿命”(康曉光)
        ◆從制度的視角理解儒家文化(蘇力)
        ◆文化復興關乎民族自信(王達三)
        ◆以宗教“儒教”的形式尋求發(fā)展是儒家復興的必由之路(馮曉宇)
        ◆敬畏經(jīng)典是個無條件的前提(陸揚)
        ◆走出韋伯迷幛(東民)
        ◆中國人民大學將申請設立國學學位(北京青年報)
        ◆國學學位遭遇尷尬(崔雪芹)
        ◆設立國學學位值得一試(劉培)
        ◆為國學設立一級學科略進一言(王曉熊)
        ◆設置國學學科與中國文化自覺(王達三)
         
        --------------------------------
         
         
         
         
        儒家郵報第35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0月29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青青翠竹
         
        ◆“《思想門》爭議”專輯之一
         
        ■儒家打劫傳統(tǒng)之說聳人聽聞嘩眾取寵--陳明就《思想門》爭議答問
        ■儒學問題對話艱難,新儒陳明中場拂袖離去(錄音文字稿)
        ■誰在打劫誰?--《思想門》所引發(fā)的“思想”事件(滿樹花)
        ■“思想門”內(nèi)無思想,陳明何必太較真?(馮行之)
        ■孔子和儒家是有距離的(黃堅)
        ■《思想門》序(李學勤)附目錄
        ■思想門是一道懷疑門(馮永鋒)
        ■文化保守主義之搞笑與危險--邁入“思想門”(陳寒鳴)
         
        --------------------------------
         
         
         
         
         
        儒家郵報第36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0月30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重建文化中國,應對文化臺獨(王達三)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李際均)
        ◆鄉(xiāng)土中國與文化自覺(舒建軍、賀雪峰、黃平)
        ◆宋以來的鄉(xiāng)村組織重建--歷史視角下的新農(nóng)村建設(曹錦清)
        ◆身與身外之物(趙汀陽)
        ◆“李零現(xiàn)象”全景分析(陳杰思)
         
        --------------------------------
         
         
         
         
         
        儒家郵報第37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1月2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思想門”爭議專輯之二
         
        ◆孔子與儒絕非黃堅所說的兩碼事——就“思想門”再答《新快報》記者問(陳明)
        ◆下一個國學話題:秦始皇有幾根頭發(fā)?(王達三)  
        ◆新儒家代表陳明怒斥《思想門》作者為"小憤青"(新快報)
         
        ■“儒教重建”專題
         
        ◆為什么要容忍異教徒?(盛洪)
        ◆岳麓書院國學講會:“親親相隱”(郭齊勇)
        ◆對于儒教之為教的社會學思考(楊鳳崗)
        ◆《對于儒教之為教的社會學思考》讀后(陳昭瑛)
        ◆回應臺灣大學中文系陳昭瑛教授的書面批評(楊鳳崗)
        ◆擎刀舞劍的女子——記臺灣學者陳昭瑛(陳惠玉)
        ◆出塞曲(陳明)
         
        ■“計劃生育反思”專題
         
        ◆全面反思計劃生育《大國空巢》摘要(易富賢)
        ◆《大國空巢》序言(茅于軾)
        ◆如何看待中國的人口危機——《大國空巢》序(仲大軍)
        ◆《大國空巢》后記(易富賢)
         
        ■消息
         
        ◆褒揚孝行本年度臺灣地區(qū)"大孝獎"得獎名單出爐
         
        --------------------------------
         
         
         
         
         
        儒家郵報第38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1月1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政治哲學視野下的正始玄學——重建政治秩序的努力(東民)
        ◆國學之魂:中華人文精神(方立天)
        ◆孔子思想的文化復興(鄧思平)
        ◆試論儒學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皮介行)
        ◆孔子及儒學的新生與中國的文化選擇(王殿卿)
        ◆與四川大學“誠社”社員關于晨讀活動的交流發(fā)言(丁元軍)
        ◆大連白云書院“白云”無語傳薪火(方世璞)
        ◆到北大旁聽已是逝去的傳統(tǒng)(傅國涌)
        ◆流行歌手許巍追尋傳統(tǒng)“根”(楊琳)
        ◆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調(diào)整方案調(diào)查(新華網(wǎng))
        ◆對中國法定節(jié)假日調(diào)整方案的建議(厚生)
        ◆珠海平和書院國學研討班招賢榜
         
        --------------------------------
         
         
         
         
         
        儒家郵報第39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1月18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蔣慶:王道與三重合法性--大陸新儒學試析之一(天心)   
        ◆中國文化問題解困的劃時代理論(羅義俊)      
        ◆民間儒學何以可能(顏炳罡)
        ◆從儒教的產(chǎn)生看儒教的性質(zhì)(張踐)
        ◆當代中國儒學宗教新走向--杜維明訪談
        ◆「六經(jīng)責我開生面」-《鵝湖》30周年與《鵝湖知識庫》的誕生(林安梧)
        ◆不要失去一個民族的教養(yǎng)——看前輩大師怎樣普及經(jīng)典(季劍青)
        ◆傳統(tǒng)節(jié)日:“激活”比“法定”更重要(盧新寧)
        ◆通過國家立法追回境外流失文物(王達三)
        ◆“儒學實踐研討會”在澳門成功舉辦(澳門日報)
        --------------------------------
         
         
         
         
         
        儒家郵報第40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1月2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政治的孔子與孔子的政治——回應中國學界對“政治儒學”的批評(蔣慶)
        ◆孔子與當代中國(陳來)
        ◆儒家與現(xiàn)代知識分子——兼論儒家的組織形式及社會角色(溫厲)
        ◆“親親互隱”的迷局(劉強)
        ◆找回文化自信的漫漫征途——讀《鄉(xiāng)土中國與文化自覺》(任孟山)
        ◆王斯福教授《中國民間宗教——帝國的隱喻》譯后記(趙旭東)
        ◆用什么守衛(wèi)民族精神和文化家園?——十一位大學生支農(nóng)志愿者上書文化部長
        ◆中國已然站著,李安他們依然跪著(黃紀蘇)
        ◆《色戒》給漢奸整容(劉建平)
        ◆羞答答的財富,靜悄悄的轉(zhuǎn)移(冼巖)
        ◆望清明節(jié)再增2天形成春季黃金周(黃濤)
        ◆"當代社會與儒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召開
        ◆我的中國哲學研究之路(蒙培元)
         
         --------------------------------
         
         
         
         
         
        儒家郵報第41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2月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儒家政治哲學特點略說--以亞里士多德《政治學》為參照(陳明)
        ◆人間佛教與生活儒學(龔鵬程)
        ◆1935年的錢穆——一篇墨學書評的再評議(張京華)
        ◆讀劉小楓《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侯軍)
        ◆梁治平先生著作里的文化意識(葉思霑)
        ◆從《色.戒》爭論看中國政府的意識形態(tài)弱勢自覺(冼巖)
        ◆正義興業(yè),強國富民——在“國際儒學論壇2007”上的講話(紀寶成)
        ◆重修圓明園:莫把悲劇變喜?。ㄍ踹_三)
        ◆孔教在印尼——我的親身實地見聞(南山石)
        ◆關于印尼雅加達孔教儒學大會的感與思(庾濰誠、林緯毅)
        ◆漢字簡繁并存互通是大勢所趨也是形勢所迫(沈致遠)
        ◆“統(tǒng)一漢字”達成協(xié)議學者認同繁體字(中新網(wǎng))
        ◆《蘭州宣言》呼吁為中華龍改英文名loong 60
        ◆國學應該向現(xiàn)實開放——陳明答《小康》記者問
        ◆“國際儒學論壇2007”在北京召開
        ◆劉小楓著《儒教與民族國家》出版
        ◆首屆儒院杯大家選評話題有獎征文
         
        --------------------------------
         
         
         
         
         
        儒家郵報第42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2月10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儒家政治的倫理學轉(zhuǎn)向(趙汀陽)
        ◆韋伯與儒家(劉東)      
        ◆仁學實踐理性(林航)   
        ◆日本自衛(wèi)隊的武德文化與漢唐軍風(林東)      
        ◆槍響后,他們是否繼續(xù)往前沖?(石勇)   
        ◆節(jié)假日調(diào)整方案獲國務院原則通過(新華社)   
        ◆中國人終于要給傳統(tǒng)節(jié)日扶正了(盧新寧)
        ◆漫談古代節(jié)假日制度(胡炳年)
        ◆解構中國意識的接力賽跑——張愛玲、李安、龍應臺……(夏雨天)
        ◆《陽明學刊》征稿啟事   
        ◆《原道》第十三輯、第十四輯目錄、編后   
         
        --------------------------------
         
         
         
         
         
        儒家郵報第43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2月18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特稿〕答鄧曉芒“答四儒生”
         
        ◆邏輯、法律與“原子”公民——鄧曉芒先生的“連環(huán)鎖子甲”(丁為祥)
        ◆批判的前提——回鄧曉芒教授(龔建平)
        ◆辯誤者再誤——析《就“親親互隱”問題答四儒生》(胡治洪)
        ◆誣妄的批判——答鄧曉芒教授(陳喬見)
         
        ■橫議
         
        ◆十年再讀熊十力(丁為祥)
        ◆儒學的當代挑戰(zhàn):中國人的心理結構(石勇)
        ◆沒有私民社會公民社會就是空中樓閣(秋風)
         
        --------------------------------
         
         
         
         
         
        儒家郵報第44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2月22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圣誕節(jié)”專輯
         
        ◆關于把“圣誕節(jié)”正名為“耶誕節(jié)”的思考和建議(王達三)
        ◆為“圣誕節(jié)”正名(孟慶朋)
        ◆我為什么要支持十博士抵制基督教“圣誕節(jié)”(陸不平)
        ◆做個舒服的精神奴仆——關于十博士的反圣誕書(上方散人)
        ◆慎對圣誕節(jié)的提醒并無過錯及儒學的復興(西辭唱詩)
        ◆博士倡議國人慎對圣誕節(jié)稱堅持立場50年不變【新民網(wǎng)·獨家報道】
         
        --------------------------------
         
         
         
         
         
        儒家郵報第45期
        孔歷2558年(西歷2007年)12月28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儒教重建
         
        ◆文化的政治:陳明的即用見體與公民宗教說--大陸新儒學試析之二(天心)
        ◆當代文化建設中的儒教問題(彭永捷)
        ◆關于近代以來的文化“自覺”及策略應對的思考(王心竹)
        ◆從戰(zhàn)略高度看待漢語漢字問題(王達三)
         
        ■社會與文化
         
        ◆“你愛得過來嗎?”——記零七年Christmas(林桂榛)
        ◆感恩文化丑陋嗎?--就教于仲大軍先生(皮介行)
         
        ■批評
         
        ◆“重建儒教”:一個學術史描述——以方克立、張祥龍對蔣慶的評論為主線(楊海文)
        ◆為什么要出版這本60年前寫的《中國的儒學統(tǒng)治》(劉緒貽)
         
        --------------------------------
         
         
         
         
         
        儒家郵報第46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8年)1月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元旦寄語--海內(nèi)外學者致《儒家郵報》及其讀者(第一批)
         
        ■思想前沿
         
        ◆儒家道統(tǒng)觀發(fā)微(羅義?。?
        ◆兩種個人主義:西方與儒家(陳喬見)
        ◆苦心孤詣求自證:從熊十力的言說方式看“中國哲學”的言說困境(鄧曦澤)
        ◆“接軌”還是“拿來”:政治學本土化的思考(王紹光)
         
        ■橫議
         
        ◆專名——和趙璕兄論南京大屠殺書(海裔)
        ◆用新的思維重建社會秩序——孫立平訪談錄
        ◆從對電視劇《施瑯大將軍》的爭論看中國文化民族主義復興的困境(高默波)
        ◆馬一浮、蔣慶與《政治罪惡論》(陳銳)
        ◆爭奪孔子(趙毅衡)
         
        ■詩文游藝
         
        ◆“你不仁,我不能不義”(盛洪) 110
        ◆下輩子還做兄弟--電影《集結號》觀后(王心竹) 111
        ◆散曲一首:朝行西湖(林桂榛) 113
        ◆題笛絕句(米灣) 114
         
        ■消息
         
        ◆中國將建立國家榮譽制度,網(wǎng)友建議恢復爵位制度(新快報) 115
        ◆“《儒藏》主編會議暨儒家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118
         
        ■資料
         
        ◆關于所謂“兒童讀經(jīng)”問題致教育部部長周濟的信(方克立) 121
        ◆關于“中小學設置儒學基礎課程”流言的聲明(教育部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研制工作組) 125
         
        --------------------------------
         
         
         
         
        儒家郵報第47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8年)1月6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宗教與中國
         
        ◆儒教的第三次信仰(宗教)改革和復興(張祥平)
        ◆國家與宗教:以日本為例(盛洪)
        ◆中國文化與宗教(何光滬)
        ◆誤入歧途的基督教——當前中國知識分子的宗教問題(裴明憲)
         
        ■“新儒家宣言”(1958)發(fā)表五十周年紀念專題(之一)
         
        ◆新儒家宣言的三重意義(丁紀)
        ◆現(xiàn)當代新儒家的反思--在東南大學的演講(郭齊勇)
        ◆唐君毅論學問之道(鄧偉峰)
         
        ■思潮與反思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jīng)驗總結(朱學勤)
        ◆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傳統(tǒng)及相關問題(韓毓海)
         
        ■書評
         
        ◆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內(nèi)省與超越——《劉述先自選集》評述(白漢坤)
        ◆梁漱溟的藥方--《鄉(xiāng)村建設理論》對當下制度思考的意義(干春松)
         
        ■消息
         
        ◆湯恩佳在陜西捐立的第一座孔子銅像在陜西師范大學揭幕 138
         
        ■訂誤一則
         
        --------------------------------
         
         
         
         
         
        儒家郵報第48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8年)1月8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學術
         
        ◆先秦儒家“顯學”辯證(向世陵)
        ◆“唐虞之道”與“大同”“小康”之分(李存山)
        ◆“封建社會”重辨與儒家思想再認——《“封建”考論》讀后(胡治洪)
        ◆命與天命:儒家天人關系的雙重視角(丁為祥)
        ◆“性與天道”:解釋史上的諸神之爭(陳璧生)
        ◆格物致知之道--探討朱子教《大學》法(陳達?。?
         
        ■橫議
         
        ◆杜維明:儒家參與各個文明平等對話的契機已經(jīng)到來(張豐乾)
        ◆《色戒》PK《集結號》:美化漢奸與尋找英雄(閻延文)
        ◆和平的集結號何時才會響起(景凱旋)
        ◆從“教授擦鞋悟人生”的評論而省思這時代文化的缺失(李明)
         
        ■民間
         
        ◆文化體認與信念倫理——評一耽學堂,兼及中國文化建設(王利)
        ◆近代中國的道德家——王鳳儀(佚名)
        ◆王鳳儀的融會貫通——一位普通農(nóng)民的開放性(許金聲)
         
        ■詩文
         
        ◆詩六首(予沉) 130
        ◆王安石論(謝泉峰) 132
         
        --------------------------------
         
         
         
         
         
        儒家郵報第49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8年)1月13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學術
         
        ◇論余英時對新儒家的批評(楊祖漢)
        ◇近十余年當代新儒學的研究與所謂門戶問題(羅義?。?
        ◇以經(jīng)治國與漢代法律(張進)
        ◇毛澤東的理念設計(趙汀陽)
        ◇從國際政治學看“美國主義”的實質(zhì)和儒家文化的普世性(姜贊東)
         
         
        ■演講
         
        ◇論家庭主義(盛洪)
         
        ■讀書
         
        ◇我為何寫《萬古江河》(許倬云)
        ◇許倬云的難題(蘇小和)
        ◇“爭諫”背后的儒者風骨(遠齡)
         
        ■橫議
         
        ◇馬魂、中體、西用:傳統(tǒng)話語轉(zhuǎn)換中的新拓展(張允熠)
        ◇學者的“史識”與“史德”——以王立群的“安貧樂道不是先進文化”為例(田立立)
         
        ■批評
         
        ◇從中國文化的失敗看孔子的價值(薛涌)
        ◇儒學讓中國歷史付出的代價太高--黃堅就“思想門事件”答深圳特區(qū)報
         
        --------------------------------
         
         
         
         
         
         
        儒家郵報第50期
        孔歷2559年(西歷2008年)1月1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思想與學術
         
        ◆生活儒學的重建:東亞儒學發(fā)展的新途徑(龔鵬程)
        ◆孔子的“生存敘事”與“生活儒學”的敞開(楊海文)
        ◆讀《論語》札記:「成人」說與「三達德」(汪治平)
        ◆〔作者賜稿〕論德治法治的互補--中國古代政治傳統(tǒng)的一個特點(單純)
         
        ■演講與訪談
         
        ◆文化臺獨、中國文化與后新儒學━━林安梧訪談
        ◆有差異才能夠真正的和--杜維明在中央財經(jīng)大學的演講
        ◆文化自覺、全球化與中國現(xiàn)代性之構建--金耀基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和諧”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季羨林訪問記(卞毓方)
         
        ■橫議
         
         
        ◆「戒慎恐懼、敬畏天命」〔林安梧〕
        ◆民主下的“賢賢”(何懷宏)
        ◆憲政是一種文化(梁治平)
        ◆西方為什么能夠建立話語霸權?(冼巖)
         
        ■反思
         
        ◆改革開放30年(徐友漁)
        ◆三十年改革主導思想脈絡談(楊帆)
         
        --------------------------------
         
         
         
         
         
        儒家郵報第51期
        孔歷2559年暨西歷2008年1月23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學術思想   
         
        ◆〔作者賜稿〕孔子的當代意義:儒家倫理是全球倫理的基礎(成中英)      
        ◆后殷海光時代:走向憲政主義范式(秋風)      
        ◆殷海光晚年的思想轉(zhuǎn)向及其文化意蘊(郭齊勇)      
        ◆即生言性的傳統(tǒng)與孟子性善論(梁濤)      
        ◆通信二則:關于“親屬相容隱”(林桂榛) 
         
        ■熱點   
         
        ◆“楊帆門”事件背景(廣州日報報道)      
        ◆沒有師道,談何尊嚴(陳壁生)   
        ◆什么是“師道尊嚴”——“楊帆門”事件感言(米灣)   
        ◆大學教師蕭瀚的師道尊嚴(南方周末)      
        ◆楊帆是“御用文人”嗎?(冼巖)      
        ◆楊帆門與左右之爭(胖子)   
         
        ■宗教與中國      
         
        ◆儒教士與游擊隊員(羽戈)   
        ◆他們?yōu)楹巫呦蛞d?——關于武漢市93位基督教徒信仰原因的調(diào)查(黃嶺峻、朱曉杰)
         
        ■消息   
         
        ◆武漢云深書院啟動民族春節(jié)儀式(步?。?nbsp;  
        ◆丁亥冬祭釋奠禮在曲阜洙泗書院舉行(炎平)   
        ◆山東東平發(fā)現(xiàn)最早的孔子畫像(彩繪壁畫,孔子問禮圖)      
         
        --------------------------------
         
         
         
         
         
        儒家郵報第52期
        孔歷2559年暨西歷2008年2月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新春賀辭--海內(nèi)外學者致《儒家郵報》及其讀者(第二批)
         
        ■學術思想
         
        ◆〖作者賜稿〗重建儒教的危險、必要及其中行路線(張祥龍)
        ◆〖作者賜稿〗關于“國學熱”的思考(郭齊勇)
        ◆在自然法與一般法之間:關于“禮”的憲法學分析(張千帆)
        ◆理解民族關系的新思路——少數(shù)族群問題的“去政治化”(馬戎)
         
        ■橫議   
         
        ◆從李慎之對馬一浮的批評談起(陳銳)      
        ◆“李遠哲真象”的時間終于到來(南方朔)
        ◆我早就不認可所謂現(xiàn)代化了--溫鐵軍訪談
        ◆試看今日之自由主義(章曉華)
        ◆“楊帆門”的建設者(黃紀蘇)
        ◆焚燒冥紙不可禁(陳國毅)   
         
        ■讀書   
         
        ◆開啟《中國哲學史》寫作的新范式——評郭齊勇教授新著《中國哲學史》(李承貴) 
        ◆追尋古圣先賢的心路旅程——簡評郭齊勇教授編著《中國哲學史》(王四達)    
        ◆詩境、哲理與歷史的融合--《馬一浮與現(xiàn)代中國》(曉頤) 
        ◆觀念的想象——《經(jīng)典世界中的人、事、物》自序(陳少明)      
        ◆王銘銘為什么要發(fā)掘中國的“西方學”?(趙旭東)      
         
        ■人物   
         
        ◆張祥龍的“思想避難”(楊曉華) 
         
        ■消息   
         
        ◆《儒家文化研究》第一輯簡介(胡治洪)   
        ◆《人文論叢》2006年卷簡介(胡治洪)     
        ◆《中國古典哲學名著選讀》簡介(秦平)
        ◆張祥龍著《思想避難:全球化中的中國古代哲理》出版   
        ◆李零《喪家狗》獲新京報“年度圖書”獎并發(fā)表獲獎感言      
         
        --------------------------------
         
         
         
         
         
        儒家郵報第53期
        孔歷2559年暨西歷2008年3月10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思想   
         
        ◆“三綱”過時了嗎?——回應金耀基先生“三綱過時論”(蔣慶) 
        ◆儒學是構成國學的核心(陳明)   
        ◆儒教的重建(張祥龍)   
         
        ■讀書   
         
        ◆從所謂“國學”談起——《吳小如講〈孟子〉》自序 
        ◆四書學的過去與未來——序新版《四書章句集注》(郭齊勇) 
        ◆學而時習之:薛涌的《論語》研究(史杰鵬)   
         
        ■評論   
         
        ◆近代中國自由主義:不結果實的精神之花(何曉明)      
        ◆儒學通俗作品暢銷并不說明什么(佚名)   
        ◆靠腳手架支撐不起文化大廈(王達三)
        ◆文化復蘇當從漢字起步(朱大可)
        ◆官場應酬應合“禮”化(殷輅)
         
        ■反思
         
        ◆中國改革:增進福利與責任政府之路(秦暉)   
        ◆改革30年之回顧與反思(冼巖) 
         
        ■海外   
         
        ◆華夷世界與日本——山鹿素行的地位(信夫清三郎)      
         
        ■消息   
         
        ◆臺北將舉行首次春季祭孔儀式      
        ◆國學教育是安身立命之基——大陸引進臺灣中學國學教材(長江商報)      
        ◆“弘道輯刊”征稿啟示   
         
        ■讀者   
        ◆管見——由梁濤先生《即生言性的傳統(tǒng)與孟子性善論》一文所想   
         
        --------------------------------
         
         
         
         
         
        儒家郵報第54期
        孔歷2559年暨西歷2008年3月1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思想   
         
        ◇天下思想與現(xiàn)代性的中國之路(陳赟)      
        ◇傳統(tǒng)中國再認識——鄉(xiāng)土中國、城鎮(zhèn)中國及城鄉(xiāng)關系(陳映芳)   
         
        ■橫議   
         
        ◇是“中國出局”還是“自我殖民”?(王達三)      
        ◇微孔子,我們將“無家可歸”(宋立林)    
        ◇中華文化標志城要標志什么(白峰)   
        ◇白峰,你要懂得文化標志的意義(金文義)      
        ◇中華文化標志城中那些給魔鬼化妝的人(散人)      
        ◇關于支持“中華文化標志城”的聲明(中國儒教網(wǎng)、儒教復興論壇)   
        ◇儒學的圓融與塌陷——遲析牟、徐、張、唐的《中國文化宣言》(劉自立) 
         
        ■反思   
         
        ◇“中國奇跡”的形成與未來——改革三十年之我見(秦暉)   
        ◇農(nóng)村改革30年――徐勇談農(nóng)村巨變的歷史脈絡 
         
        ■消息   
         
        ◇山東擬投入300億建設中華文化標志城,向全球征集創(chuàng)意規(guī)劃
        ◇“文化圣城”項目引發(fā)激辯   
        ◇29名全國政協(xié)委員聯(lián)名要求廢除獨生子女政策  
        ◇21位政協(xié)委聯(lián)名提議: 小學應增加繁體字教育   
        ◇全國政協(xié)委員凌孜建議農(nóng)歷四月初二設“中華母親節(jié)”   
        ◇全國政協(xié)委員建議將清明黃帝陵祭祖升為國家級大典      
        ◇山西將辦首屆“全國清明節(jié)”      
         
        ■詩文   
         
        ◇悼念恩師蕭自熙先生(周瑾)      
        ◇儒門道統(tǒng)歌(孫齊魯)   
         
         
         
         
        <, ;, DIV>儒家郵報第55期
        孔歷2559年暨西歷2008年3月19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談策論道
         
        ◇以王道政治超越民族主義——蔣慶先生答北京中評網(wǎng)記者問
        ◇再說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評朱學勤“從明儒困境看文化民族主義的內(nèi)在矛盾”(陳明)
        ◇從民族主義到天下主義(盛洪)
        ◇“文化民族主義”論綱(康曉光)
        ◇中華民族與“新民族主義”問題(王達三)
        ◇從民族主義走向中華主義(殷輅)
        ◇回顧與展望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王小東)
         
        ■讀書
         
         
        ◇中國哲學的魅力——讀三聯(lián)書店版馮友蘭先生“貞元六書”(單純)
        ◇《蒙培元先生70壽辰學術研討集》序言(黃玉順)
        ◇馮友蘭先生《論教師節(jié)》讀后(王達三) 
         
        ■消息
         
        ◇孔子最新世家譜收錄孔氏族人將超兩百萬人
         
         
         
         
         
        儒家郵報第56期
        孔歷2559年暨西歷2008年3月2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談策論道】
         
        ◆創(chuàng)制國祭,期成大典——清明時節(jié)話祭祀(王達三)
        ◆漢字簡繁之爭不妨向書同文靠攏(吳琦幸)
        ◆漫談國文與國學教育(郭齊勇)
         
        【橫議】
         
        ◆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文化(王蒙)
        ◆新文化運動的路徑反思(陳子明)
        ◆中國也是思想的生產(chǎn)者(鄭永年)
        ◆好民主才是好東西(張維為)
        ◆反思西方民主(張維為)
         
        【反思】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從經(jīng)濟人走向和諧人(周瑞金)
        ◆農(nóng)民流動三十年(趙樹凱)
         
        【消息】
         
        ◆廣州孟母堂被叫停(南方都市報)
        ◆徐州市“中華國學大講堂”開講(彭城晚報)
        ◆在路上的傳統(tǒng):2007年中國文化事件述評(王達三)
         
        【讀者反應】
         
        ◆臺灣中興大學王慶光先生致函《儒家郵報》
         
         
         
         
         
        儒家郵報 第57期
        孔歷2559年暨西歷2008年3月26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橫議】
         
        ◆拆故宮建住宅肯定是愚人節(jié)笑話(葉公權)
        ◆關于中華文化標志城事件的三點反思(陶東風)
        ◆莫把“中華文化標志城”建成“迪尼斯樂園” (王達三)
         
        【談策論道】
         
        ◆培養(yǎng)孩子們的中國心——從復興私塾走向通識教育(王達三)
        ◆為什么要強調(diào)農(nóng)村文化建設——從家庭理性化說起(賀雪峰)
        ◆西藏問題:如何解讀西方的思維與情結?(邱震海)
        ◆用法律思維衡量西藏問題(阮次山)
         
        【思想學術】
         
        ◆〖作者賜稿〗就“親親相隱”問題再答四儒生(鄧曉芒)
        ◆為禮樂文化正名(彭林)
        ◆道德心理學:儒家與基督教之比較分析 (沙塵)
         
        【消息】
         
        ◆山東曲阜將恢復春季祭孔大典
        ◆山西國學大講堂戊子年儒家文化系列講座預告
        ◆孔子后裔遍布多族群 甘肅永靖建設西北最大孔子文化教研中心
         
        【詩文】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孫云鱭)
        ◆值雨廣場有少年彈吉他(北庭書生)
        ◆有雪(北庭書生)
        ◆朱公墓志銘(北庭書生)
        ◆碎語(北庭書生)
        ◆冬寒凄雨夜感懷(南山石)
        ◆游青城后山過白云寺(嶺云關雪)
         
         
         
         
         
        儒家郵報  第58期
        孔歷2559年暨西歷2008年4月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思想學術】
         
        ◆戊戌政變今讀(余英時)
        ◆七旬圣賢的境遇:自由的孔子與不自由的蘇格拉底(喻中)
        ◆淺析儒家對“我”的展開——讀杜維明《道學政——論儒家知識分子》(鄧偉峰)
        〖作者賜稿〗儒家權變觀略論(曹景年)
        ◆〖作者賜稿〗大良知學綱要(東海一梟)
        ◆孔子是創(chuàng)新型圣人(龐忠甲)
        ◆二十世紀美國“西藏計劃”及其失?。◤埼哪荆?
         
        【橫議】
         
        ◆“西藏自治”是否天經(jīng)地義?(冼巖)
        ◆清明節(jié)凝聚中國家族和家庭價值(秋風)
        ◆質(zhì)疑紀連?!洞笥淼幕橥馇椤罚ㄖx興鵬)
        ◆“大禹婚外情”中的“紀氏八卦”(王達三)
         
        【讀書】
         
        ◆法政思想與制度的歷史生成(高全喜)
         
        【人物】
         
        ◆余光中印象(胡展奮、沈立生)
         
        【消息】
         
        ◆臺灣舉辦海內(nèi)外同胞聯(lián)合祭祖大典,孫中山選入中華12圣
        ◆勒停私塾“讀經(jīng)堂”,誰來解“孟母”之困(賀林平)
         
         
         
         
        儒家郵報 第59期
        孔元2559年暨西元2008年4月5日(清明節(jié))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清明節(jié)專題】
         
        ◆清明祭祖是中華文明的遺傳密碼(王達三)
        ◆尚友先哲,過有思想的人生——清明前夕與小朋友同祭李卓吾先生(溫厲)
        ◆消滅祖先:五十年前席卷中國的平墳運動(樂之史)
        ◆清明的力量,在于體認文化之根(顧駿)
        ◆〖作者賜稿〗焚燒、售賣紙錢、香燭與宣傳封建迷信有關嗎?(謝泉峰)
         
        【中華文化標志城專題】
         
        ◆讓歷史文化褪去功利色彩--《中國經(jīng)濟評論》研討會(張立文、劉慶柱、賈康、陳明等)
        ◆文化復興的實質(zhì)就是文化復古——就“中華文化標志城”答記者問(王達三)
        ◆關于文化建設答友人問(米灣)
        ◆修個中華文化標志城又何妨(劉加民)
        ◆反對300億還是反對標志城?(石心)
        ◆不要揪住文化標志城300億的辮子不放(衛(wèi)石)
        ◆中華文化標志城負責人答記者問
         
        【思想】
         
        ◆〖作者賜稿〗一生為故國招魂——評錢穆生平及思想(丁佳林)
        ◆徂徠學派對孟子的批判([日]友枝龍?zhí)桑瑤X云關雪譯)
        ◆用規(guī)則做事——社會價值要用制度來推行(張宇燕)
         
        【橫議】
         
        ◆儒學能否浴火重生--騰訊網(wǎng)嘉賓訪談(秦暉、陳明、仲大軍)
          儒學復興根本在于誰有權掌握評判標準(秦暉)
          儒學復興審慎樂觀 民間本身發(fā)育最重要(陳明)
          思想必須扎根社會 管子遠比論語豐富(仲大軍)
        ◆制造文明沖突的庸人(葛壯)
        ◆何新先生的思想轉(zhuǎn)變(冼巖)
         
        【消息】
         
        ◆山東曲阜清明節(jié)首次舉行春季祭孔大典(王茂盛)
        ◆清明節(jié)馬英九拜祭"兩蔣"陵寢 對抗"去蔣化"
        ◆中國部分知識分子關于美國印第安人的六點意見(冼巖)
         
         
         
         
         
        儒家郵報 第60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4月19日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特稿
         
        ◆中國歷史文化之精神生命與中國之政治前途——《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檢視(唐文明)
         
        ■談策論道
         
        ◆〖作者賜稿〗“四書”進中學課堂的必要性(郭齊勇)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張正春)
        ◆當代私塾的社會使命――在淇縣私塾會議上的發(fā)言(傅路江)
        ◆如何消除西藏的禍亂之源?(冼巖)
        ◆與一個留德學生關于近期西藏騷亂等問題的談話(鄧曦澤)
         
        ■北京大學立孔子像專題
         
        ◆無孔子之北大無靈魂——北大校園立孔子像的建議(張祥龍)
        ◆以自由自治的名義在北大立座孔子像(秋風)
        ◆孔子走向了世界,為何不能走進北大校園?(吳稼祥)
        ◆孔子立像與北大精神(冼巖)
        ◆北大立孔子像又能如何?(王達三)
         
        ■思想學術
         
         
        ◆〖作者賜稿〗迷誤者終誤——回應鄧曉芒《就“親親相隱”問題再答四儒生》(胡治洪)
        ◆〖作者賜稿〗萬物一體論(東海一梟)
         
        ■橫議
         
         
        ◆文藝與復興(陳丹青)
        ◆大學人文精神的淪喪(郭齊勇)
        ◆北京奧運會:中國擁抱西方世界的又一次挫折——祭奠釋部嚴先生(王達三)
        ◆偶像的黃昏――一位中學老師的感言(王央央)
         
         
        ■消息
        ◆喪家狗續(xù)篇“序”(李零)
         
         
         
         
         
        儒家郵報第61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4月25日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及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儒家情懷  儒學理念  儒教事業(yè)
        ----------------------------------------------------------------------------
        【特稿】
         
        ◆《深圳商報》專訪陳明:如何讀《論語》
         
        【熱議】
         
        ◆不是“非理性”,而是“非常理性”——為中國民族主義聲辯(王達三)
        ◆民族主義是個好東西——在抵制法國貨與民族主義潮流研討會上的發(fā)言(冼巖)
        ◆奧運風波折射中西雙方深層問題(邱震海)
        ◆抵制洋貨:正當性、有效性與可行性(鄧曦澤)
        ◆中國人是否應當?shù)种啤凹覙犯!保ㄗ蟠笈啵?
        ◆西方輿論對華“怒廢禮”的來龍去脈(譚中)
         
        【北京大學立孔子像專題】
         
        ◆孔子進北大這事(陳明)
        ◆立孔子像救得了北大嗎(魏英杰)
        ◆孔子像不是大學靈魂的“起搏器”(盧荻秋)
        ◆可以塑孔子像,別指望塑大學精神(許石林)
        ◆孔子像能否激蕩沉睡的大學精神(胡嬌嬌)
        ◆把孔子接回北大之后(信海光)
        ◆從激情的反叛到溫情的敬意(劉仰)
         
        【思想學術】
         
        ◆以力輔仁與全球倫理——當代國際政治的人文反思(龔剛)
        ◆全球倫理:文人的空想?——關于《以力輔仁與全球倫理》的批評與回應(林國華、張勝軍、龔剛)
        ◆走向毀滅經(jīng)典哲學之路?(白彤東、肖澗秋)
        ◆十年來大陸孟子研究略述(萬光軍)
        ◆歌哭悲歡里的清明節(jié)(葉瑞昕)
         
        【人物】
         
        ◆趙儷生先生側記(隴菲)
         
        【域外】
         
        ◆越共高層隆重拜祭雄王 以國家力量支持民間信仰
        ◆在日本感受朱舜水、孔夫子和中華文明(wtl999)
         
         
         
         
         
        儒家郵報第62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5月6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及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儒家情懷  儒學理念  儒教事業(yè)
        --------------------------------------------------------------------------------------
        【特稿】
         
        ◆國家意識形態(tài)與民族主體價值相輔相成——全球化時代馬克思主義與儒學關系的再思考(郭沂)
         
        【時評】
         
        ◆長平事件:論中產(chǎn)階級與政治領導權(徐曉宏)
        ◆西藏暴動的政治意義(徐曉宏)
        ◆香格里拉——西方人的西藏想象(周寧)
        ◆自強自立自信自由的中國(甘陽)
        ◆西方民族主義視野中的西藏問題(吳銘)
        ◆全球化之惑——中國的希冀與焦慮(王紹光)
        ◆西方民主制度的一個重大缺陷——答烏有之鄉(xiāng)關于奧運、抵制法國貨和民族主義的采訪(冼巖)
         
        【思想學術】
         
        ◆“落后就要挨打”的悖論(相藍欣)
        ◆《朱子與仁齋》,(日)貝塚茂樹,嶺云關雪/譯
         
        【橫議】
         
        ◆不要用西方的詞講中國的理(相藍欣)
        ◆去圣惟余喪家狗(簡超)
        ◆摒棄傳統(tǒng),何談精神?(燕農(nóng))
         
        【消息】
         
        ◆陜西師大湯恩佳孔教儒學基金“中和論壇”開壇
        ◆“儒學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建”專題研討會通訊(楊永亮)
        ◆鳳凰衛(wèi)視5月10日播放郭齊勇教授講“親屬容隱制度”
        ◆“五四運動”七十九周年網(wǎng)上研討會紀要(海裔)
         
         
         
         
         
        儒家郵報第63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5月9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及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儒家情懷  儒學理念  儒教事業(yè)
        -------------------------------------------------------------------------------------------
         
        【特稿】
         
        ◆葉匡政訪談:國學教育傳遞的是一種價值觀
         
        【談策論道】
         
        ◆臺灣是美國戰(zhàn)略布局的“虛子”(張文木)
        ◆統(tǒng)一比分裂好,和平比戰(zhàn)爭好(盛洪)
         
        【思想學術】
         
        ◆中國古代身體政治學發(fā)微(張再林)
        ◆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學與中國文化整合(韓星)
         
        【橫議】
         
        ◆西藏問題的復雜化與不平等化——從胡-平兩文說開去(小雄)
        ◆中國的崛起要求民族心理的轉(zhuǎn)型(鄭永年)
        ◆中國文化有前途嗎?(徐有漁)
        ◆關于時局的十六條隨感(網(wǎng)友:濟時敢愛死)
         
        【讀書】
         
        ◆《傳統(tǒng)與對外關系——兼評中美關系的意識形態(tài)背景》前言(相藍欣)
        ◆《東亞的宗教與文化》后記(石立善)
         
        【詩文】
         
        ◆漁歌子(林桂榛)
        ◆黃鶴樓賦(荒煙鎖石城)
        ◆暮春游偶得二首(嶺云關雪)
         
        【消息】
         
        ◆政協(xié)委員:中國母親節(jié)時間要在美國前頭
        ◆政協(xié)委員建議:設立“中華母親節(jié)”
         
         
         
         
         
        儒家郵報第64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5月15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及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儒家情懷  儒學理念  儒教事業(yè)
         
         
        【特稿】
         
        ◇昊天后土,佑我中華(周予沉)
        ◇面對災難,學會致哀(王達三)
         
        【橫議】
         
         
        ◇超越東方主義與民族主義——汪暉訪談之一
        ◇李零“傳統(tǒng)文化糟蹋中國論”欲意何為?(王達三)
        ◇薛涌批判(理釗)
        ◇不能混淆儒學與國學的概念(徐牧)
        ◇防分裂要靠多族群國家意識(程亞文)
         
        【讀書】
         
        ◇馬克思主義被“中國化”以后是什么(蕭延中)
        ◇爭鳴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民主制度(成慶)
         
        【人物】
         
        ◇看到儒學復興勝過擁有百億財富――湯恩佳訪談
         
        【消息】
         
        ◇中華母親節(jié)高層論壇在京舉行 百余位專家代表呼吁立中華母親節(jié)
        ◇日本現(xiàn)存最古老孔廟紀念建廟300周年 中領事參加
        ◇韓國把儒教精髓融入現(xiàn)代生活  推行文化立國(環(huán)球時報)
         
         
         
         
        儒家郵報第65期(汶川大地震專輯)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5月2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及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儒家情懷  儒學理念  儒教事業(yè)
        -------------------------------------------------------------------------------------------
         
        【汶川大地震專輯】
         
        ◇國家哀悼日:同體大悲的國家哀儀(林桂榛)
        ◇永志不忘:共在與恩義(予沉)
        ◇宗教可發(fā)揮更大救災作用(秋風)
        ◇中國,讓我們在災難中成長——與美院學生有關汶川大地震的通信(趙璕)
        ◇痛與哀:一世與三生(趙璕、陳赟)
        ◇“我三十多年來從來沒有這么感動過!”——關于汶川大地震的通話(鄧曦澤)
        ◇國旗降下,人性的旗幟高揚(王錦思)
        ◇恢復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tǒng)美德,廢除保險公司(韓德強)
        ◇應該建立“汶川地震紀念館”(陶東風)
        ◇閱讀災難,理解“天譴”(黃紀蘇)
        ◇哀悼日,一個重要而特殊的時刻(吳勵生)
        ◇哀悼日的憂思(張千帆)
        ◇祭5-12地震死難者文(網(wǎng)友 猛安謀克熊貓)
        ◇哀川中(網(wǎng)友 古木蒼藤)
        ◇5?12汶川大地震感賦(網(wǎng)友 嶺云觀雪)
         
         
         
         
         
         
        儒家郵報第66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5月2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及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儒家情懷  儒學理念  儒教事業(yè)
        -------------------------------------------------------------------------------------------
        【汶川大地震專輯之二】
        ◇“先跑老師”范美忠表白激怒網(wǎng)友(新快報)
            附錄:那一刻地動山搖——5?12汶川地震親歷記(范美忠)
        ◇面對震災同胞:先跑教師范美忠應受良心拷問(網(wǎng)友 鐘情聽雪)
        ◇對范美忠教師獨自逃生“自由主義”釋義的點評(網(wǎng)友 不平則鳴)
        ◇課堂上的地震爭議(貝淡寧)
        ◇王石社會責任的缺失(冼巖)
        ◇災難面前做個負責的富人(薛涌)
        ◇“汶川地震”全國哀悼日的文化政治思考五篇(趙璕、柯如之、陳赟、予沉)
            中國:在災難中成長——中央美院“汶川大地震”周祭辭(趙璕)
            一陽來復:為最后一個汶川震災哀悼日而作(柯如之)
            剝極而復,重歸于正:從傳統(tǒng)喪制看此次國祭的意義(趙璕)
            汶川地震全國哀悼日(五?一九國祭)與中華禮樂文明的未來(陳赟)
            復:“見天地之心”——抗震救災與全民公祭的偉大意義(予沉)
            汶川地震與民族的自我認識(唐漢思)
        ◇重建就是這代人對未來的想象—汶川震后十日訪謝英俊(張釗維)
        ◇究竟誰在震災面前作秀(王龍)
        ◇重塑中國民族性格的集體記憶(杜平)
        ◇中國表現(xiàn)讓西方“無話可說”——西方媒體態(tài)度出現(xiàn)大轉(zhuǎn)變(鄭永年)
        ◇震災給中國帶來的正面效應(邱震海)
        ◇幫忙還是添亂?——也談烏有之鄉(xiāng)的抗震救災志愿者(佚名)
        ◇民心可用乎?(冼巖)
        ◇他們走了,只是為了將我們喚醒(吳小東)
        ◇中評網(wǎng)向社會各界征集“汶川罹難 舉國之殤”祭文
         
         
         
         
         
        儒家郵報第67期【汶川大地震專輯之三】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6月3日儒家郵報第67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6月3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及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儒家情懷  儒學理念  儒教事業(yè)
        ---------------------------------------------------------------------------------------
         
        【汶川大地震專輯之三】
         
        ◇冷看《南方周末》裸體沖鋒(司馬南)
        ◇從天災人禍看炎黃子孫的民族情意結(張五常)
        ◇范先跑,你往哪里跑?(東海一梟)
        ◇那幫人把“自由主義”玩臭了,那就換一批人玩(石勇)
        ◇朱學勤、王石與范美忠:簡議自由與道德(芥元居士)
        ◇自由派的喪鐘――從范美忠說起(品咖啡 網(wǎng)友)
        ◇假如“范跑跑”發(fā)生在美國學校(佚名)
        ◇寬容范美忠,卻無法原諒范老師(王玉初)
        ◇活著的范美忠與死去的“唐山母親”——讀秦暉之二(鄺海炎)
        ◇誰動了范美忠的奶酪?——《范美忠,快跑:國人為啥就愛欺負老實人》讀后(晨曦)
             附錄:范美忠,快跑:國人為啥就愛欺負老實人(金滿樓)
        ◇王石“捐款門”事件與鄢烈山的風涼話(馬滌明)
        ◇王石的紅T恤和鄢烈山的眼淚(汪海林)
        ◇社會責任與公民意識——駁鄢烈山文(風中俠者)
             附錄:鄢烈山:從王石被迫"道歉"想起盧作孚自殺
        ◇從救災看中國政改 (文揚)
        ◇中國災民住宅權保障的歷史經(jīng)驗(張群)
        ◇蜀殤  組詩(東海一梟)
         
         
         
         
        儒家郵報第68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6月6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及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儒家情懷  儒學理念  儒教事業(yè)
         
        ----------------------------------------------------------------------------------
         
         
        【特稿】
         
         
        ◇去圣便無真孔子——評李零讀孔(秋風)
        ◇孔子價值的再發(fā)現(xiàn)——評薛涌著《學而時習之》(秋風)
         
         
        【橫議】
         
         
        ◇中國推動健康的民族主義有其必要──從**分子阻撓奧運圣火說起(霍韜晦)
        ◇北大為什么不能接受捐贈的孔子像(韓星)
        ◇汶川大地震將給中國思想界帶來一場文藝復興(易富賢)
        ◇小人從儒家及自由派中滾出去!(東海一梟) 
         
         
        【讀書】
         
         
        ◇儒法關系的共和意義:《資治通鑒》網(wǎng)絡讀書會紀要之一(陳赟、海裔、柯小剛、唐文明、趙璕)
         
         
        【演講】
         
         
        儒家倫理的現(xiàn)代詮釋——以“親親互隱”為視角(郭齊勇)
         
         
        【資料】
         
         
        ◇目前海外的儒教(孔教)組織簡介(韓星整理)
         
         
        【消息】
         
         
        ◇海外著名學者悼念王元化先生
        ◇“常懷千歲憂”的思想者——悼念元化先生(吳敬璉)
        ◇挽元化(劉夢溪)
        ◇王元化走完了真誠勇敢人生路(錢文忠)
        ◇許紀霖追憶王元化先生(孫琛輝)
        ◇王元化論五四精神與戲曲命運(秋風)
        ◇王元化--思想不為它自己送行(汪丁丁)
         
         
         
         
        儒家郵報第69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6月13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及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儒家情懷  儒學理念  儒教事業(yè)
        ------------------------------------------------------------------------------
         
        【橫議】
         
        ◇事實是檢驗價值的標準――汶川救災證明了中國價值就是普世價值(趙汀陽)
        ◇〖作者賜稿〗我們不朽的精神珍寶--漫議中國傳統(tǒng)中的普世價值資源(劉利華)
        ◇過而不改,惡莫大焉——司馬南致《南方周末》評論員的一封公開信
           附錄:笑蜀博文
        ◇《南方周末》的“普世價值”究竟是啥玩意兒?(方舟子)
        ◇遺失的傳統(tǒng):明清時期的民間社會救濟(余新忠)
        ◇災難過后的反思(許紀霖)
        ◇跑吧!范美忠(鄭維)
        ◇范跑跑的“道德驕傲”(東海一梟)
        ◇地震中孔子會先跑嗎?(東海一梟)
        ◇重建正大光明的道心──迎接中華民族的春天(皮介行)
        ◇為什么大韓民國搶端午節(jié)(張光宇)
         
        【先賢】
         
        ◇時空坐標上的二程世界(于茂世)
        系列之一  文明沖突與儒家再造
        系列之二 三程墓與五子亭
        系列之三 立雪斷臂與程門立雪
        系列之四 黨爭之禍與黨爭之路
        系列之五 存天理與“三不足”
        系列之六 失節(jié)事大與侄女再嫁
         
        【消息】
        ◇在美國教《論語》(沈睿)
        ◇紀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廟——廈門同安孔廟整修啟動
        ◇吉林重點高中品學兼優(yōu)的64名學子在文廟接受傳統(tǒng)成人禮(圖)
        ◇西班牙第四所孔子學院——巴塞羅那孔子學院成立
        ◇烏魯木齊文廟將舉辦“追憶先賢弘揚孝道”端午節(jié)主題講座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孔子學院落成儀式從向中國四川大地震遇難者默哀中開始
        ◇傅佩榮為北川中學幸存師生進行勵志演講
         
        --------------------------------------------------------------------------------
         
         
         
         
        儒家郵報第70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6月29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及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儒家情懷  儒學理念  儒教事業(yè)
        ---------------------------------------------------------------------
        【特稿】
         
        ◇中國需要儒教:汶川大地震的啟示——《新周刊》蔣慶專訪
        ◇抗震救災 誰的榮譽――我看“普世價值”、“社會主義”和“傳統(tǒng)文化”之爭(陳明)
        ◇生死瞬間彰顯血脈相傳的偉大文明——地震后有關宗教、信仰與文明的思考(袁鐘)
        ◇抗震救災過程中的缺憾(王達三)
         
        【義理】
         
        ◇〖作者賜稿〗良知二論(東海一梟)
         
        【橫議】
         
        ◇民族主義存在致命缺陷(秋風)
        ◇民族主義:定義,還是被定義?(盛洪)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和嫻熟外交(姚洋)
        ◇自由主義以民族國家為時空依托(許章潤)
        ◇天下主義:超越納慎主義(曾錯譯為民族主義)的中國智慧(張祥平)
        ◇將民族主義視作自由民主的對立面是誤讀(陳明)
        ◇〖作者賜稿〗由西藏事件對中國崛起路徑的思考(姜志勇)
         
        【學術】
         
        ◇〖作者賜稿〗信仰的意義(劉利華)
         
         
         
         
        儒家郵報第71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7月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及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儒家情懷  儒學理念  儒教事業(yè)
        -----------------------------------------------------------------------
         
         
        【“四書”進中學課堂專題】
         
         
        ◇“四書”進中學課堂的必要性(郭齊勇)
        ◇從復興私塾走向通識教育(王達三)
        ◇我們?yōu)槭裁葱枰獋鹘y(tǒng)(丁為祥)
        ◇“四書”進中學課堂確有必要(陳文新)
        ◇“四書”進中學課堂芻議(高華平)
        ◇也談“四書”進中學課堂(卞孝萱)
        ◇四書五經(jīng)何時進中小學課堂(蘇文洋) 
         
        【文化評論】
         
        ◇英國精英眼中的儒學(貝淡寧)
        ◇王兆山《江城子》詞錯在哪里?(陳云發(fā))
        ◇文明社會理應消除偏見(王達三)
        ◇跑之正當性何在?--關于“范跑跑”的討論(肖重發(fā)、許紀霖)
         
        【儒學義理】
         
        ◇境域中的“無限”——《論語》“學而時習之”章析讀(張祥龍)
        ◇《論語》學而篇首章易解 (唐文明)
         
        【儒教建設】
         
        ◇孔教會始末匯考(張頌之)
         
        【新聞消息】
         
        ◇從打工仔到百萬富翁——王自超:《論語》讓我成功
        ◇長春理工大學孔子塑像揭幕(王宏艷)
        ◇郭齊勇 :現(xiàn)代管理中的儒家智慧
        ◇古老《詩經(jīng)》仍在湖北房縣民歌傳唱 全國罕見
        ◇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孔子的教誨為我指引方向
         
         
         
         
        儒家郵報第72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7月12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及訂閱:rujiayoubao@126.com
         
        以天下為己任  為萬世開太
        -----------------------------------------------------------
         
        【特輯】
         
        ◇理性之花——中國人民大學2007-2008學年下學期哲學課期末優(yōu)秀小論文集(劉利華匯編/點評)
         
        前言(劉利華)
         
        1.孫宇:對主流大眾心態(tài)的哲學思考
        2.李秀華:超越生命的終極有限性的哲學思考
        3.劉宏麗:人生的意義與信仰之美
        4.王楠:人最寶貴的是“怎樣的生命”?
        5.許?。鹤呦蛏年P照
        6.尤菁:生如夏花
        7.楊高敏:人生意義與生死發(fā)微
        8.劉洋:淺論如何實現(xiàn)人生價值  ——“真善統(tǒng)一”之我見
        9.韓冬霞:人生意義與人生不得不面對的生命終極有限性
        10.金文璨:為人生旅途留下回憶
        11.劉曉婷:收獲與目的——人生路上的思索
        12.屈妍: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選擇
        13.魏成龍:生命列車開滿鮮花
        14.胡曉宏:人生意義與生命有限性的哲學思考——生命的真諦 在精神中永生
        15.孟靂虓:當今中國社會大眾心靈的迷?,F(xiàn)象與信仰的缺失
        16.劉良琨:順乎天道,此心光明――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17.何一樂:心懷天下?仁愛蒼生
        18.孔灃毅:中國式空虛
        19.趙倩:人生――為愛而生
        20.王四維:人生的意義
        21.邱婧:人生意義與信仰這輛生命的列車
        22.張文娟:淺談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終極有限性
        23.靖遠海:人生意義與人生命的尊嚴、權利和責任
        24.陳喆:信仰-----生命中不可缺的維度
        25.劉萍萍:人生的意義——善待世界
        26.楊璐:天人合一,福杯滿溢
        27.劉一然:從人生的終極有限性談人生意義的實現(xiàn)
        28.鐘華艷: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29.黃榜:生命的價值——以愛的名義
        30.陳宇鵬:大道無形 天人合一――談民族文化的整體失落現(xiàn)象
        31.王海涌:追尋人生的意義
        32.蒲奕含:生命之花,花開不敗
        33.王楠楠:失落的精神家園――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迷茫心理分析
        34.馬玥:人生意義之層次
        35.章俊晨:上善若水:有限生命中的無限價值
        36.楊鴻濤:讓自己的生命之花以另一種燦爛綻放
        37.丁文英:人生的意義
        38.朱玉:關于人生意義與生命終極有限性的思考
        39.張旨為:實現(xiàn)人生意義的哲學思考
        40.熊思:人生意義與人生的局限中的悲喜
        41.付潔:超越生命有限的可能
         
         
         
         
         
        儒家郵報第73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7月2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訂閱:rujiayoubao@126.com
        下載網(wǎng)址:http://www.rujiacn.com/
         
        以天下為己任  為萬世開太平
        ---------------------------------------------------------------------------------
         
        【特別薦稿】
         
        ◇倫理道德觀的轉(zhuǎn)化:發(fā)展公民儒學,提倡大公有私——林安梧訪談
        ◇中國儒學比韓國弱很多——杜維明訪談
        ◇儒家倫理與當代中國――答上海僑報記者問(陳明)
         
        【時事橫議】
         
        ◇儒學在中國東山再起:構建“儒家社會主義共和國”(貝淡寧)
        ◇保衛(wèi)釣魚臺宣言全球聯(lián)署
        ◇兩岸應該共同維護中國領土主權──略論釣魚臺問題(皮介行)
        ◇反思計劃生育(曠新年)
         
        【思想學術】
         
        ◇論共和政體——在天則所第355次雙周論壇的演講(高全喜)
        ◇從“六位”到“三綱”(李銳)
        ◇上帝如何隱退?——康德與歷史哲學(唐文明)
        ◇人民的新心靈歸宿——貝淡寧著《中國新儒家》簡評(李成賢)
         
        【文化評論】
         
        ◇反思“孔子學院”(單純)
        ◇是什么阻礙了中國文化軟力量的崛起(鄭永年)
        ◇抵制《熊貓》不如火燒《赤壁》(王達三)
        ◇“重理輕文”依舊,文化何由復興(空山泠雨)
         
         
         
         
        儒家郵報第74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7月25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訂閱:rujiayoubao@126.com
        下載網(wǎng)址:http://www.rujiacn.com
         
        以天下為己任  為萬世開太平
         
        ------------------------------------------------------------------------------------------
         
        【特別推薦】
         
        ◇歷史的任務與儒教的自我主張(唐文明)
        ◇中國語境中的儒教與世俗化問題(唐文明)
         
        【文化評論】
         
        ◇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從《左傳》看“5?12”抗災精神之源遠流長(鄧曦澤)
        ◇中國崛起所需要的無形文化實力(張漢音)
        ◇從儒家觀點看普適價值(秋風)
        ◇我寧可改革速度慢一點——對話甘陽
        ◇〖作者賜稿〗達賴現(xiàn)象也是一種世界宗教文化現(xiàn)象(單純)
        ◇“中華”解——《天則經(jīng)濟研究所年鑒2008》前言(盛洪)
        ◇中國因沒有國家儀式而變成蠻夷(王達三)
        ◇儒學復興年代的隱憂(龔鵬程)
         
        【社會雜談】
         
        ◇范跑跑現(xiàn)象拷問現(xiàn)今中國的道德標準(徐景安)
        ◇從河南信陽別墅案看腐敗的“中國特色”(冼巖)
         
        【儒教建設】
         
        ◇〖作者賜稿〗湖北書院文化的新生(孫君恒、孫平)
         
        【時事橫議】
         
        ◇衰弱的“強國”:1900年中國GDP高于英國的啟示(熊志勇)
        ◇達賴喇嘛“中間道路”之我見(益多)
         
         
         
         
        儒家郵報第75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8月25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訂閱:rujiayoubao@126.com
        下載網(wǎng)址:http://www.rujiacn.com
         
        以天下為己任  為萬世開太平
         
        ---------------------------------------------------------------------
         
        【推薦】
         
        ◇東方主義、民族區(qū)域自治與尊嚴政治——關于“西藏問題”的一點思考(汪暉)
        ◇〖作者賜稿〗達賴現(xiàn)象也是一種世界宗教文化現(xiàn)象(單純)
        ◇劃改新疆維族自治區(qū)為南疆省和北疆省芻議(王達三)
        ◇兩極開發(fā)中國不能作壁上觀(王達三)
         
        【橫議】
         
        ◇北京奧運試圖使“中國人”成為完整敘述(冼巖)
        ◇對2008年奧運開幕式的幾點批評(韓星)
        ◇沒有深度沒有節(jié)奏--張藝謀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奧運開幕式(陳明)
        ◇“奧運禮儀”需要向西方看齊嗎?(徐迅雷)
        〖作者賜稿〗后奧運時代的百年夢想(姜志勇)
        〖作者賜稿〗儒學之本意與封建統(tǒng)治者的利用(田廣清)
        ◇當代大陸新儒家的“政治刺猬”與“宗教狐貍”(楊海文)
        ◇儒學普及的“節(jié)典化”與“課堂化”問題(楊海文)
        ◇檢討計劃生育政策的經(jīng)濟學依據(jù)(秋風)
        ◇用中國自覺意識研究西方哲學(趙敦華)
         
        【思想】
         
        ◇中國的現(xiàn)代處境與古代資源(吳飛)
         
        【消息】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關于舉辦孔子2559周年紀念活動信
        ◇河北秦皇島:現(xiàn)代青年舉行古代成人禮
         
         
         
         
         
        儒家郵報第76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9月10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投稿訂閱:rujiayoubao@126.com
        下載網(wǎng)址:http://www.rujiacn.com
         
         
        以天下為己任 為萬世開太平
         
        ------------------------------------------------------------------
         
        ■橫議
         
        ◇孔子與奧運(貝淡寧)
        ◇西媒對中國是不是太狠了?(Tim Wu)
        ◇從西方“反奧運潮”說起 ——批判反思“塑造敵人的文化”(南方朔)
        ◇譴責中國時報的下流心術——從京奧運動會談起(皮介行)
        ◇儒家視角下的雇主和保姆(貝淡寧)
         
        ■看法
         
        ◇胡玫莫以電影《孔子》庸俗化孔子(王達三)
        ◇對格魯吉亞危機的若干看法(王逸舟)
         
        ■學術.
         
        ◇中國法律的實踐歷史研究(黃宗智)
         
        ■讀書.
         
         
        ◇〖作者賜稿〗從中國崛起的背景評蔣慶的《政治儒學》(姜志勇)
        ◇探尋中國的現(xiàn)代性——評汪暉《《現(xiàn)代中國思想的興起》(黃宗智)
        ◇新編“文化:中國與世界”論叢緣起(甘陽)
        ◇大國崛起的治理邏輯——《大國治理書系》總序(陳潭)
         
        ■批評
         
        ◇孔夫子在當下中國的命運(錢理群)
        ◇對近幾年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一二評議(陳文婭)
         
        ■古今
         
        ◇新儒家的鄉(xiāng)村“復辟”:梁漱溟在山東搞縣政革新(李遠江)
        ◇復活鄉(xiāng)紳力量 試驗農(nóng)村三權分立(王宏旺)
         
         
         
         
         
        儒家郵報第77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10月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思想學術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30周年校慶答《30年30人》編者問(陳明)
        ◇“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考論——紀念孔子誕辰2559周年(王達三)
        ◇走向儒性時代——當前儒學思潮的考察及儒學可能的發(fā)展(王志成)
        ◇儒耶對話:第二軸心時代與耶儒關系之變遷(王志成)
        ◇儒家關于“意志無力”問題的主要線索?(程志華)
        ◇莊子視界中的儒家(陸建華)
         
        ■隨感雜談
         
        ◇我是怎樣提出情感與理性問題的(蒙培元)
        ◇蒙師培元:從心所欲不逾矩——寫在蒙培元先生七十壽際(任文利)
        ◇儒家書院之行(貝淡寧)
        ◇一個農(nóng)民工的三字經(jīng)(王輝)
         
        ■橫議
         
        ◇“回到孔夫子”的三大德性措施(楊海文)
        ◇“大”體“新”用:大國學與新國學(楊海文)
        ◇大陸讀經(jīng)十年回顧(海印子)
        ◇韓國的去漢字運動(方朝暉)
         
        ■消息
         
        ◇康曉光著《中國歸來——當代中國大陸文化民族主義運動研究》出版(附后記)
        ◇《儒家社會與道統(tǒng)復興——與蔣慶對話 》出版
        ◇“傳統(tǒng)儒學與當代中國——蔣慶先生政治儒學研討會”會議簡報(平和書院)
        ◇《文化儒學:思辨與論辯》自序(陳明)
        ◇臺灣最高領導人馬英九首次參加祭孔儀典
         
         
         
         
         
        儒家郵報第78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10月26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特稿 
         
        ◇復興儒學的兩大傳統(tǒng)——“政治儒學”與“心性儒學”的重建(蔣慶)
        ◇論所謂“馬克思主義的儒家化”(李明輝)
         
        ■時事
         
        ◇蘭德公司報告:美欲“軍事解決”經(jīng)濟危機?(文昭心)
         
        ■學術
         
        ◇臺灣對大陸近二十多年儒學研究的評述(陳衛(wèi)平)
        ◇日本近世儒學與政治儒學研究四篇
            華夷世界與日本——山鹿素行的地位(信夫清三郎)
            徂徠學派對孟子的批判(友枝龍?zhí)桑?
            朱子與仁齋(貝塚茂樹)
            疑宋儒、排宋儒、復孔學——春臺先生讀損軒先生《大疑錄》(太宰春臺)
        ◇儒家仁教及現(xiàn)代重建(孔慧紅)
        ◇寂寞中的獨體(程志華)
         
        ■橫議
         
        ◇我對中小學開設國學課的設想(劉夢溪)
        ◇僅僅“四書”進課堂還不夠(王達三)
        ◇世界各地“近距連結”的全球化沖擊——傳統(tǒng)文化的恢復與生存(陳啟生)
        ◇有一種人生智慧叫權變——孟子經(jīng)權之辨的生存哲學闡釋(楊海文)
        ◇一個義仕派知識分子的淑世情懷(楊海文)
        ◇“學而優(yōu)則仕”:一本難念的經(jīng)(楊海文)
        ◇禮贊圣人——批評價值的流民意識(皮介行)
        ◇當下中國意識形態(tài)的三個層面(冼巖)
         
        ■學記
         
        ◇陽明精舍問學記(楊汝清)
        ◇道在山林不遠人(楊汝清)
        ◇蔣慶先生與陽明精舍(米灣)
         
         
         
         
         
        儒家郵報第79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11月16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時評
         
        ◇儒教資本主義重提:金融風暴里的思考或遐想(陳明)
        附:陳昭英回復
        ◇這次金融危機戳穿了什么泡沫?(冼巖)
        ◇新自由主義在中國的變種及其影響(鄭永年)
        ◇中國也要警惕歐洲中心主義(杜平)
         
        ■策論
         
        ◇高?!八枷氲赖屡c法律基礎課”改革建議(米灣)
        ◇給大學生村官計劃潑冷水(賀雪峰)
         
        ■橫議
         
        ◇殺一不辜,仁者弗為:儒學與世界和平(陳喬見)
        ◇拒絕“死亡之吻”——儒學的功用和復興的省思(彭國翔)
        ◇從“我固有之”到“天之所與”(丁為祥)
        ◇回歸中國傳統(tǒng),不如開拓新路(王小東)
        ◇回歸傳統(tǒng)本身也是開拓新路――駁王小東(王達三)
        ◇文化需融通以求其大───就內(nèi)圣外王之道與蔣慶商榷(皮介行)
         
        ■儒林
         
        ◇“萬里來尋獨立碑”——馬一浮游學北美述略(林桂榛)
        ◇蔣慶先生政治儒學的形成(米灣)
         
        ■雜談
         
        ◇末代衍圣公為什么拒回家鄉(xiāng)(劉方煒)
        ◇智者箴言:國學在時代中顯示自身(楊海文)
        ◇暫不回購海外流失文物如何(王達三)
         
        ■消息
         
        ◇衍聖公孔德成先生病逝
        ◇馬英九親往吊唁孔子第77代嫡孫孔德成
        ◇孔奉祀官德成先生治喪委員會成立
        ◇海外戰(zhàn)國竹簡典籍入藏清華大學
         
        ■詩文
         
        【七律一首】戊子秋杪為諸生講大學之道志感(胡治洪)
        ◇謁蔣莊馬一浮舊居(林桂榛)
         
         
         
         
         
        儒家郵報第80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11月22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時事橫議
         
        ◇化解民怨:司法應替政治劃出“緩沖帶”(盛洪、張思之、陳明、秋風、蔡定劍、摩羅、吳革)
        ◇群體事件頻發(fā)在于沒有合法表達機制(秋風)
        ◇隴南事件中為什么沒有“對話”?(盛大林)
        ◇道德優(yōu)越感害了美國(王達三)
        ◇文化的邊界和國界:中韓歷史文化問題反思錄?四篇(王達三)
         
        ■思想學術
         
        ◇啟蒙主體性與三十年思想史——以李澤厚為中心(丁耘)
        ◇梁漱溟的鄉(xiāng)村概念與生活世界(顧紅亮)
        ◇對作家沈善增“顛覆”中國哲學原著之舊注的質(zhì)疑(蔣國保)
        ◇你不具備顛覆傳統(tǒng)學術殿堂的學識——再反沈善增的反批評(蔣國保)
        ◇顛覆經(jīng)典舊注,還是顛覆自己?——略微戳破沈善增的偽大師面孔(劉偉)
        ◇《孟子》傳記博士問題的學術史考察(楊海文)
         
        ■讀書
         
        ◇《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出版
        ◇顧紅亮著《儒家生活世界》一書出版
         
        ■人物
         
        ◇《中山學術》敬悼孔德成先生(章為海)
        ◇孔德成:被蔣介石偷運的“國寶”(黃驚濤)
         
         
         
         
         
        儒家郵報第81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11月30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推薦
         
        ◇用中國文化重塑中華民族精神——《晶報》專訪蔣慶
        ◇如何理解中國古典思想與學術(陳喬見)
        ◇儒學的現(xiàn)實意義與歷史作用略說——兼駁劉澤華所謂王權主義敘事(陳明)
        ◇保國、保種與保教:近代文化問題與當代思想分野(陳明).
         
        ■橫議
         
        ◇蔣慶批判?新稿(東海一梟)
        ◇給韓國人鄭重提個醒?。ㄍ踹_三)
        ◇孔子教育理念對大學博雅課程教學的啟示(徐克謙)
        ◇故意入獄謀治病,民無保障即不安(徐迅雷)
         
        ■讀書
         
        ◇創(chuàng)新與和合(王心竹)
        ◇陳昭瑛著《儒家美學與經(jīng)典詮釋》出版
        ◇李明輝著《儒家經(jīng)典詮釋方法》出版
        ◇羅安憲主編《中國孔學史》出版
         
        ■民間
         
        ◇私塾這些年(李勇剛)
         
        ■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孔德成先生逝世
         
        ◇臺灣為孔子第77代嫡孫孔德成舉行公祭
        ◇孔德成先生訃聞
        ◇孔德成先生治喪委員會
         
        ◆團體懷悼
         
        ◇儒家中國網(wǎng)站敬挽孔德成先生
        ◇山西省當代儒學研究會敬挽孔德成先生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全體會員敬輓
        ◇卜氏研究會唁電
        ◇華夏復興論壇唁電
        ◇圣城儒聯(lián)學子挽聯(lián)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唁電
        ◇新加坡南洋孔教會唁電
        ◇陜西孔子研究會唁電
        ◇平和書院唁電
        ◇國際儒學大會唁電
        ◇曲阜儒家文化聯(lián)合會唁電
        ◇貴州播州古琴研究會唁電
        ◇曲阜師范大學孔子文化學院唁電
        ◇中國孔子基金會唁電
         
        ◆個人懷悼
         
        ◇韓星懷悼孔德成先生
        ◇林桂榛挽孔德成先生
         
         
         
         
         
        儒家郵報第82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12月2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儒教重建
         
        ◇警惕和防范中國耶教化是中國文化的最后底線(王達三)
        ◇當今世界的儒學與儒教——“中國宗教與社會高峰論壇”專題之一(南樂山、白詩朗、康曉光)
        ◇近現(xiàn)代儒家內(nèi)部孔教論和判教理論淺析(劉偉)
        ◇看韓國人如何對待傳統(tǒng):儒教傳統(tǒng)保存良好(張宏杰)
        ◇韓國人的“三從四德”:解密一個尚禮民族(孫艷姝)
         
        ■學術思想
         
        ◇儒學革命:從新儒學到后新儒學——林安梧專訪
        ◇制度和心性(唐文明)
        ◇《論語》“民可使由之”章新釋(廖名春)
         
        ■文化評論
         
        ◇《三字經(jīng)》的淵源及其蘊含的中華文化(徐梓)
        ◇作為思想家與知識分子的蕭萐父先生(郭齊勇)
        ◇再說“荊生”,兼及運動之術(陸建德)
        ◇海外華人的中國文化情結——《喜福會》中的文化鄉(xiāng)愁(張冬梅)
         
        ■橫議
         
        ◇中國人為什么不消費(程亞文)
        ◇支持:不孝不能進北大(林少華)
        ◇美國教授:中國的研究生基本靠自學成材(衛(wèi)志民)
        ◇“博士帽”因權學交易而倒掉(王利平)
        ◇公務員不能自己給自己漲錢(秋風)
         
        ■消息
         
        ◇紀念馬一浮先生誕辰125周年暨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王宇)
        ◇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生平大事年表(楊義堂)
        ◇“國際儒學論壇?2008”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詩文
         
        ◇臺北九份山市紀遊(胡治洪)
         
         
         
         
        儒家郵報第83期
        孔子2559年暨耶穌2008年12月28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改革與反思
         
        ◇改革30年:馬克思與孔夫子握手言和(王達三
        ◇轉(zhuǎn)型政治學視野下的中國三十年(蕭功秦)
         
        ■思想學術
         
         
        ◇所謂大陸新儒學:蔣慶、陳明、康曉光之分析與比較(天心)
        ◇畫道、易象與古今關系(柯小剛)
        ◇作為儒家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風”(劉偉)
         
        ■儒教建設
         
        ◇海外華人的“儒學” 和“學儒”(陳啟生)
        ◇回歸中國傳統(tǒng)信仰,重建民族精神家園(南山石)
         
        ■橫議
         
         
        ◇重慶圣誕夜創(chuàng)造可恥的吉尼斯記錄(朱衣點頭)
        ◇“周易申遺”宜忌“嬰孩心態(tài)”(王達三)
        ◇耶誕節(jié)為什么不“申遺”?(王達三)
        ◇“百家講壇”那點兒“雞毛蒜皮”的事(王達三)
         
        ■時論
         
        ◇真相:達賴與納粹、“奧姆真理教”的交情(鳳凰網(wǎng))
        ◇中國恐懼癥——貝淡寧教授接受意大利記者帕雷里的采訪
         
        ■批評
         
        ◇政治儒學的窮途末路——辨析蔣慶的《政治儒學》(肖洪泳)
         
        ■詩文
         
        ◇心靈之約(范必萱)
        ◇良知的力量(范必萱)
         
        ■消息
         
        ◇湯池:一個小鎮(zhèn)的“全民皆儒”試驗(子涵)
        ◇《儒學中的情感與理性——蒙培元先生七十壽辰學術研討會》出版
         
         
         
         
        儒家郵報第84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1月10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推薦
         
        ◇“以人為本”必須“以仁為本”—— “以人為本”的六種解釋方案(米灣)
        ◇中國今天是在創(chuàng)造新的普遍價值——張旭東訪談
         
        ■時評
         
        ◇勇于面對不確定的2009年(秋風)
        ◇中國面臨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大挑戰(zhàn)(賈品榮)
        ◇中國必須進行一場社會改革的攻堅戰(zhàn)(鄭永年)
        ◇陳水扁案彰顯憲政的復雜性(秋風)
        ◇我所知道的伊拉克——與作家林達商榷(張翠容)
         
        ■策論
         
        ◇人口變遷挑戰(zhàn)中國安全(程亞文)
        ◇中國一胎政策的災難性后果(Nicholas Eberstadt)
        ◇不要太高估“生二胎”政策(陳斌)
         
        ■學術
         
        ◇論喪服制度與中國古代之婚姻、家庭及政治觀念(曾亦)
         
        ■讀書
         
        ◇《原道》第十五輯編后、目錄(陳明)
        ◇從思想的制高點俯瞰——《戰(zhàn)略高度:中國思想界訪談錄》序(祝東力)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讀《戰(zhàn)略高度——中國思想界訪談錄》有感(冼巖)
         
        ■社會
         
        ◇范跑跑的“洋涇浜自由主義”(薛涌)
         
        ■資料
         
        ◇中國古代儒家民主政府論輯要(一)
         
        ■詩文
         
        ◇山火(范必萱)
        ◇來自遠方的求道者(范必萱)
        ◇聽伏虎寺尼師彈琴并序(嶺云關雪)
         
         
         
         
         
        儒家郵報第85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1月19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天山明月
         
        新春致辭
         
        ■推薦
         
        ◇當代中國大陸傳統(tǒng)文化復興現(xiàn)象研究(康曉光)
        ◇傳統(tǒng)文化通識教育建言(柯小剛)
         
        ■演講
         
        ◇儒家思想與憲政主義——在天津新區(qū)演講記錄稿(陳明)
        ◇儒學關于社會正義的訴求——郭齊勇教授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的演講
         
        ■異議
         
        ◇關于馬克思主義與儒學關系的三點看法(方克立)
        ◇儒學應該如何復興(貝淡寧)
        ◇迎接中國的文藝復興(蕭默)
        ◇新儒家在大陸的發(fā)展前景(杜鋼建)
        ◇讓人為難的康曉光(石勇)
        ◇大陸新儒家的政治取向(張世保)
        ◇激情、理性與儒學復興(化濤)
         
         
        ■時事
         
        ◇將要來臨的世界政治(趙汀陽)
        ◇次貸危機:華盛頓共識的危機(余永定)
        ◇既得利益集團葬送中國前途(冼巖)
         
        ■文化
         
        ◇范美忠應聘事件的道德省察(王達三)
        ◇中國大片為何沒文化(遐邇)
        ◇《赤壁》:可戲說三國,但需靈魂附著(王暉)
         
        ■社會
         
        ◇春運還需要多少通宵排隊買票猝死的悲?。〞杂睿?
        ◇春運時鄉(xiāng)愁是一張薄薄的車票(楊耕身)
        ◇強烈要求火車票實行實名制(朱大鳴)
        ◇中國應推出火車票實名制(鄭渝川)
        ◇火車票“飛”到哪里去了——記者調(diào)查“一票難求”的內(nèi)幕(王仁剛)
         
        ■消息
         
        ◇郭齊勇主編《儒家文化研究》第二輯出版(附弁言、目錄)
        ◇狄百瑞著《儒家的困境》出版
        ◇韓國二十名歷任總理聯(lián)名敦促實施小學漢字教育
        ◇曾美珠女士參加濟南“薪火少兒讀經(jīng)”座談會(侯照民)
        ◇中國歷史年號轉(zhuǎn)換器〔軟件下載〕
         
         
         
         
         
        儒家郵報第86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1月26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推薦
         
        ◇《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與50年來現(xiàn)代新儒學的開展(李維武)
        ◇私與公:自治與法治——兼論儒家“齊家”與“治國”之分際(陳喬見)
        ◇近50年來最膚淺、最滑稽的倫理理論爭鳴之一——除夕日復鄧曉芒教授信再談“親親相隱”的學術本相(林桂榛)
         
        ■節(jié)日與文化
         
        ◇什么是春節(jié)的靈魂(葉匡政)
        ◇“春節(jié)熱”助飛“文化中國”(王達三)
        ◇回眸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往昔輝煌(黃濤)
         
        ■橫議
         
        ◇當代維吾爾人政治流派及思潮(ksmj)
        ◇民考漢是最熱愛自己民族的一群人(ksmj)
        ◇新疆民考漢是漢族的走狗嗎?(ksmj)
        ◇從房價之爭看當下中國的“階級斗爭”(冼巖)
        ◇中國教育部門的GDP主義及其后果(鄭永年)
        ◇焦國標,你住嘴?。|海一梟)
        ◇從制度與人的關系看反腐敗突破口(殷輅)
         
        ■思想
         
        ◇真體內(nèi)充,大用外腓——體用學發(fā)微(東海一梟)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龐忠甲)
         
        ■消息
         
        ◇臺灣召開“中國文化與世界宣言五十周年紀念國際研討會”
        ◇付長珍著《宋儒境界論》出版
        ◇韓星主編《中和學刊》第一輯出版
        ◇韓星著《孔學述論》出版
        ◇梁濤主編《中國思想史研究前沿》出版
        ◇國際儒商大會在揚州開幕 十大國際儒商評選揭曉
         
         
         
         
         
        儒家郵報第87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2月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演講與訪談
         
        ◇建立新經(jīng)學,迎接中華民族的文藝復興——饒宗頤教授訪談錄
        ◇個人主義與社會達爾主義——在中國新文化(北京)論壇的發(fā)言(盛洪)
        ◇做一個地道的中國人(傅路江)
          附錄:《中國歸來》(康曉光著)對傅路江描述摘錄
         
         
        ■文化
         
        ◇“經(jīng)典與書寫叢書”總序、書寫子系前言、翻譯子系前言(張祥龍、柯小剛等)
        ◇文化與自信:我們的民族驕傲來自何處?(陳丹青)
        ◇獨處的終結(威廉?德萊塞維茨著 吳萬偉 譯)
        ◇洋人能否成為儒家?(狄百瑞)
        ◇儒家認同的抉擇(彭國翔)
        ◇中國人能否再次成為儒家?(王博)
         
        ■思想
         
        ◇無相大光明論(東海一梟)
        ◇中庸論(東海一梟)
         
        ■橫議
         
        ◇冷眼旁觀“美國分裂論”(王達三)
        ◇關注現(xiàn)實,升級儒家,*洪真理,建設文化——勉東海儒者(東海一梟)
        ◇孟子得運二千年、荀子失運二千年(林桂榛)
        關于孟荀思想路向及學說命運的述見
        再述孟荀的思想路向及學說命運
         
         
        ■儒教
         
         
        ◇唐君毅論儒家“三祭”的宗教價值(何仁富)
        ◇儒臣與神明之際——漫話蕭望之及蕭太傅信仰(陳彥軍)
         
         
        ■詩文
         
         
        ◇戊己之交客居臺北感賦(胡治洪)
        ◇窩窩(范必萱)
        ◇永久的墨香(范必萱)
        ◇鑒湖秋月(范必萱)
        ◇為《儒家中國》而作(東海一梟)
         
         
         
         
         
        儒家郵報第88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2月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推薦
         
         
        ◇開放的新儒家——《中國儒學之精神》自序(郭齊勇)
        ◇《生命信仰與王道政治》自序(蔣慶)
         
         
        ■文字與文化
         
         
        ◇央視拒改臺標不識大體(王達三)
        ◇央視拒改臺標不能證明與國際接軌(李曉亮)
        ◇CCTV“騙”了我們數(shù)十年?(周稀銀)
        ◇我為什么主張恢復使用繁體字(陶世龍)
        ◇善待繁體字(鄭啟五)
         
         
        ■橫議
         
         
        ◇中國不是“崛起”而是“東山再起”(相藍欣)
        ◇打造“中國夢”感召力任重道遠(周寧)
        ◇美國神話漸破滅,蒙昧主義尚殘遺(東海一梟)
        ◇鄉(xiāng)村重建事關農(nóng)民的精神出路(程亞文)
        ◇東海良知何以大?——"大"意淺釋(東海一梟)
        ◇良知說●三篇(東海一梟 )
        良知*法(上篇)
        良知主義(中篇)
        良知主義(下篇)
         
         
        ■學術
         
         
        ◇儒門內(nèi)的莊子(楊儒賓)
        ◇論“新理學”體系中的法哲學思想(單純)
        ◇儒學普世化與人的全面發(fā)展(劉偉)
        ◇唐君毅論儒家“三祭”宗教精神的形上意義(何仁富)
         
         
        ■消息
         
         
        ◇溫家寶總理在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暢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季羨林:漢字簡化及拼音化是歧途
         
         
         
         
        儒家郵報第89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2月15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推薦
         
        ◇反對中學文理分科、增加儒家經(jīng)典教學——我對于教育部規(guī)劃綱要提供如下意見與建議(郭齊勇)
        ◇關于在大、中、小學內(nèi)設置“明德堂”的建議(高士濤)
         
        ■答問
         
        ◇儒學復興,頗多亂象——龔鵬程訪談
        ◇“我不是新儒家”——《鳳凰周刊》訪談余英時
         
        ■評論
         
        ◇中國如何煉成“軟實力”——回看三十年思想線索(許章潤)
        ◇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走出“迷局”的方略(史向陽)
        ◇“東亞文化共同體”開始浮出水面(王達三)
         
        ■讀書
         
        ◇《超越自由民主》自序(貝淡寧)
        ◇林語堂著《生活的藝術》簡評(馬克?齊澤克 著 吳萬偉譯)
         
        ■橫議
         
        ◇教改大討論背景下的孟母堂(秋風)
        ◇不能簡單給季羨林貼復古倒退標簽(王達三)
        ◇中國目前不會出現(xiàn)“生育高峰”(何亞福)
        ◇尊重并維護謬論自由——信仰自由與言論自由(東海一梟)
        ◇韓國“去漢字化”的尷尬后果(黃彬華)
        ◇建議適當延長春節(jié)假期(張傳發(fā))
        ◇我們還沒有讀懂《三字經(jīng)》(錢文忠)
        ◇阻止鄉(xiāng)村在文化上的消失(秋風)
         
        ■儒教
         
        ◇人人可以成圣?。|海一梟)
        ◇怨毒之財、位,豈能安享(殷輅)
        ◇難忘的一次家庭禮儀(思思)
         
        ■學術
         
        ◇蘇格拉底、柏拉圖與孔子的“親親互隱”及家庭倫常觀(郭齊勇  陳喬見)
        ◇唐君毅論儒家事業(yè)的內(nèi)涵(何仁富)
         
        ■百家
         
        ◇歡迎你來上我的哲學課(韋尼?巴克 著 吳萬偉 譯)
        ◇被遺忘的歷史——后蘇聯(lián)社會的哥特式道德(迪納·卡帕瓦  吳萬偉)
         
         
         
         
         
        儒家郵報第90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2月2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推薦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農(nóng)村民間宗教研究:回顧與前瞻(趙曉峰)
        ◇ “兩朝論”視野下的臺灣問題(齊義虎)
         
        ■橫議
         
        ◇舉世無雙的荒唐——評博導交錢招生的鬧?。ㄔS章潤)
        ◇華爾街危機的根源(西奧多?達林普爾 著 吳萬偉 譯)
        ◇最后一個教授(斯坦利?費希 著 吳萬偉 譯)
        ◇難以終結的意識形態(tài)(西奧多?達林普爾 著 吳萬偉 譯)
        ◇世無英雄,遂使“國學大師”成名(王達三)
        ◇可以聲討大師,但莫責難國學(王達三)
        ◇文懷沙的膚淺,徐晉如的淺?。|海一梟)
        ◇ “全面發(fā)展”不應成為教育進步的“緊箍咒” (吳小東)
         
        ■學術
         
        ◇生命的學問——牟宗三論儒學之特征(程志華)
        ◇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一直難以獲得創(chuàng)新突破的“癥結”所在——再論儒家哲學與社會現(xiàn)實接榫路徑的尋求(史向陽)
         
        ■百家
         
        ◇2008年西方知識界重要事件綜述(劉擎)
        ◇西方強大的秘密:寬恕與諷刺(羅杰?斯克魯頓 著 吳萬偉 譯)
        ◇梅蘭芳:中國人的一個夢(石衡潭)
         
        ■隨筆.
         
        ◇隨筆十則(東海一梟)
         
        ■消息
         
        ◇干春松著《儒學概論》引言、后記
        ◇宋大琦著《程朱禮法學研究》出版
        ◇武漢大學國學博士點正式招生
         
         
         
         
         
        儒家郵報第91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3月5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文化評論
         
        ◇不妨學學美國的“國學熱” (王達三)
        ◇美國有國學嗎? (薛涌)
        ◇學習美國“國學”,珍愛中國“國學” (王達三)
        ◇停止計劃生育,恢復人口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易富賢)
        ◇現(xiàn)代進程中的權利與忍讓(胡水君)
         
        ■學術思想
         
        ◇制度儒學的退場與“《春秋》禮”的演變(劉偉)
        ◇先秦儒學是一種宗教信仰體系嗎?——兼關于儒學五大概念的辨析(陳琦)
        ◇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重大課題和根本出路——兼及對儒家哲學基本內(nèi)核的釣隱(史向陽)
         
        ■百家.
         
        ◇自由派居高臨下態(tài)度的根源(威廉?沃格利 著 吳萬偉 譯)
        ◇網(wǎng)絡民主(馬歇爾·坡 著 吳萬偉 譯)
        ◇孔子說了什么? (納米特·阿羅拉 著 吳萬偉 譯)
        ◇最后一個真正的左派——列維著《黑暗時代的左派:反對新野蠻主義的立場》簡評(詹姆斯?柯齊克)
        ◇文科教育的現(xiàn)狀——安德魯?戴爾班科采訪記
        ◇知識分子的新一天(安德魯?戴爾班科 著 吳萬偉譯)
         
        ■批評
         
        ◇對儒家文化的神學批判(董建林)
         
        ■消息
         
        ◇己丑春祭(曲阜)倡議書(段炎平)
         
         
         
         
         
        儒家郵報第92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3月28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n, bsp;
        ■推薦
         
        ◇儒家經(jīng)學的歷史作用——中華, 民族的核心價值觀(余敦康 姜廣輝 梁濤)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衰危與出路——2005年秋季在北京大學的演講(張祥龍)
         
        ■爭鳴
         
        ◇“國學”,是哪些“國”與“學”(秋風)
        ◇美國共識與中國的國學(王達三)
         
        ■橫議
         
        ◇西方國際金融炒家以唱雙簧的方式掠奪中國(郎咸平) 
        ◇溫總理準備好了嗎?(冼巖)
        ◇中國文化走出去離不開平等交流(王達三)
        ◇不宜速說偏速說,仁法難起終大起(東海一梟)
        ◇自由女神與《論語》(楊汝清)
         
        ■學術
         
        ◇劉逢祿“王魯例”述評(劉偉) 
         
        ■消息
         
        ◇一耽學堂全國大中城市招募“社區(qū)、公園市民公益健身晨讀”志愿者、義工
         
        ■儒教
         
        ◇盛世華服銘(焦玉華)
        ◇良知之歌-儒家歌詞一組(東海一梟)
         
        ■百家
         
        ◇誠者,天之道也——馮小剛電影《非誠勿擾》(石衡潭)
        ◇站在門口的知識分子(亞當?柯什 著 吳萬偉 譯)
        ◇披著羊皮的沃爾夫(威廉?加德納 著 吳萬偉 譯) 
        ◇哈佛的工商末日碩士(MBA)(菲利普?德爾夫斯?布勞頓 著 吳萬偉 譯 )
         
         
         
         
         
        儒家郵報第93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4月10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特稿
         
        ◇須尊重歷史,宜敬畏圣人——致電影《孔子》劇組人員公開函(四十個儒家單位聯(lián)署)
         
        ■推薦
         
        ◇王官學、政治保守與合法性重建——《南都周刊》專訪(蔣慶)
        ◇深層思想自由的消失--新文化運動后果反思(張祥龍)
         
        ■文評
         
        ◇晚年毛澤東與國學——以評毛詞《賀新郎·讀史》為中心(李存山)
        ◇擬“四十自述”:2008年的“國學功課”(楊海文)
        ◇繁簡之爭:都是羅馬字和太平字惹的禍?。ㄍ踹_三)
         
        ■學術
         
        ◇從鄉(xiāng)約到鄉(xiāng)村建設(吳飛)
        ◇“民貴君輕”說解析——與李珺平先生商榷(李存山)
         
        ■讀書
         
        ◇《儒教新論》編序與目錄(陳明)
        ◇早產(chǎn)的全球化批判——重讀汪暉《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xiàn)代性問題》(蕭武)
        ◇“珞珈中國哲學”的學派訴求——讀郭齊勇《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楊海文)
        ◇新左派和民族主義的啟蒙運動——對《中國不高興》的三點看法(冼巖)
         
        ■時事
         
        ◇如何看待美國這個事物——美國金融危機、英美憲政主義及其中國視角(高全喜)
        ◇西方人的傲慢與偏見——對西藏問題的兩點看法(冼巖)
        ◇美國:不僅衰落,而且墮落(王達三)
        ◇中國海疆戰(zhàn)略需要大調(diào)整文(王達三 楊清揚)
         
        ■儒教
         
        ◇浙江諸暨村官嘗試“儒學治村”開全國之先河
        ◇背誦大有裨益(張五常)
        ◇大人的學問(東海一梟)
        ◇找到你的真身(東海一梟)
         
        ■百家
         
        ◇海角:心靈中最遙遠與最柔軟的地方——魏德圣電影《海角七號》(石衡潭)
         
        ■詩文
         
        ◇謁臺北故宮博物院(胡治洪)
        ◇奉和胡治洪兄(黃玉順)
         
        ■消息
         
        ◇馬英九在臺北主持清明節(jié)遙祭黃帝陵典禮
        ◇8000多人公祭軒轅黃帝 陜西省長恭讀祭文
         
         
        儒家郵報第94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5月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投稿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在線閱讀:http://www.vpapers.cn/rujia/94
        全文下載網(wǎng)址:
        儒家中國:http:// www.rujiacn.com
        儒家郵報:http://groups.google.com/group/rjyb
        以天下為己任  為萬世開太平
         
        ■致電影《孔子》劇組公開函專題
         
        ◇孔子后人抵制孔子“緋聞”(千山晚報)
        ◇儒學社團炮轟胡玫褻瀆孔子(新快報)
        ◇電影《孔子》劇組對《公開函》的復函(新浪網(wǎng))
        ◇圣人孔子之幸,中華文化之幸——復電影《孔子》劇組公開函(中國儒教網(wǎng))
        ◇騰出點地方,歡迎孔子回來(王達三)
        ◇澄清對孔子的種種誤會(趙宗來)
        ◇胡玫用《孔子》向歷史與文化再一次致敬(青靖)
        ◇對文化祖先應當敬重(邱振剛)
        ◇中國電影為何老拿古人“開涮”?(周婷)
        ◇留一方文化凈土——對《孔子》編劇“大話”孔子的質(zhì)疑(鄧曦澤)
        ◇我為大片《孔子》捏把汗(許石林)
        ◇經(jīng)典文化名人不宜戲說(張俊卿)
        ◇我們還沒有學會尊重孔子(王達三)
         
         
         
        儒家郵報第95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5月2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投稿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在線閱讀:http://www.vpapers.cn/rujia/95
        全文下載網(wǎng)址:
        儒家中國:http:// www.rujiacn.com
        儒家郵報:http://groups.google.com/group/rjyb
         
        以天下為己任  為萬世開太平
         
        ■橫議
         
        ◇政治改革沒必要摧毀傳統(tǒng)文化(秋風)
        ◇“新儒家”也不高興(王達三)
        ◇被誤讀的“客觀、公正”(冼巖)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殷輅)
        ◇落筆驚神鬼,啟口散芬芬(東海一梟)
         
        ■演講
         
        ◇中國目前的文化危機及其挽救的一種思路(劉利華)
        ◇閱讀,與經(jīng)典同行(王余光)
         
        ■爭鳴
         
        ◇民族主義揭偽(東海一梟)
        ◇民族主義再揭偽并為之指路——兼論“人權高于主權”是正宗儒家思想(東海一梟)
        ◇重溫掌摑事件,三揭民族主義——兼給儒家同仁們的勉勵(東海一梟)
        ◇漢網(wǎng)論劍——東海老人漢網(wǎng)答客難(東海一梟)
        ◇四揭民族主義:“興漢義士”的隔山打牛神功(東海一梟)
         
        ■學術
         
        ◇循孔孟、朱熹之性與天道,管窺儒學發(fā)展之路徑(李偉哲)
         
        ■百家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儒家思想都適用(提摩西?阿什)
        ◇哲學的終結(大衛(wèi)?布魯克斯)
        ◇學術界的集體思維:多數(shù)派院系政治和專業(yè)金字塔(丹尼爾?克萊恩 夏洛特?斯特恩)
        ◇后現(xiàn)代金融危機(安德烈?格魯克斯曼)
        ◇大學應該從報紙的衰落中學習什么?(凱文?卡利)
         
        ■消息
         
        ◇《親愛的孔子老師》再掀“孔子熱”(徐曉月)
        ◇弘揚孝道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孝文化與構建和諧社會”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教育部批準四川大學增列“中國儒學”博士授權點
        ◇古城蘇州開風氣:選孔子誕辰日為閱讀節(jié)
        ◇漳州孔子書院2009年夏季國學講習班招生公告
        ◇中西文化基本精神與未來走向?qū)W術研討會在山東大學舉行(鄒真珍 溫磊)
         
         
        儒家郵報第96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5月30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投稿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在線閱讀:http://www.vpapers.cn/rujia/96
        全文下載網(wǎng)址:
        儒家中國:http:// www.rujiacn.com
        儒家郵報:http://groups.google.com/group/rjyb
         
        以天下為己任  為萬世開太平
         
        ■推薦
         
        ◇鳥瞰中西文化精神與觀念之別(熊玠)
        ◇中華教:作為被建構的中國民間信仰研究(陳進國)
        ◇走出意識形態(tài)的困境(周北辰)
         
        ■爭鳴
         
        ◇政治儒學與中國民主——論蔣慶、康曉光與徐復觀的政治儒學(陳弘毅)
        ◇遲到的暮鐘——評陳弘毅教授的《政治儒學與中國民主》(梁劍兵)
        ◇普世價值,我們也能擔當?(周寧)
        ◇中國能為全球價值體系貢獻什么(趙汀陽)
        ◇可以洋為中用,不能漢話胡說(王達三)
         
        ■橫議
         
        ◇儒家黨(貝淡寧Daniel A. Bell)
        ◇孔夫子能否一直笑下去?(四篇)(李奕霏)
        ◇當代利己主義批判(東海一梟)
        ◇快樂的哲學——為理學辨誣之五(東海一梟)
        ◇我為反腐出良方(冼巖)
        ◇豬流感與恐懼文化(弗蘭克?菲雷迪 著 吳萬偉 譯)
         
        ■雜談
         
        ◇嚴防“興漢志士”,警惕漢服蠻子!——兼尋找漢網(wǎng)秋波王(東海一梟)
        ◇無疆大愛能否延續(xù)下來?(王達三)
        ◇人性之祭——觀《南京南京》(沉煙)
         
        ■儒教
         
        ◇答基督徒北神書——我們都在路上(李奕霏)
        ◇論“儒教”書(舒大剛、湯恩佳)
        ◇一貫道對「格物致知」之詮釋及其呈現(xiàn)的宗教意義(鍾云鶯)
         
        ■消息
         
        ◇正在浮現(xiàn)的“中國模式”——“人民共和國60年與中國模式”學術研討會綜述(支振鋒、臧勱)
        ◇改革開放與中國前途——儒家的義理、價值、動力及當代探索研討會在山東泗水召開
        ◇漳州孔子書院經(jīng)典文化講座叢書總序(周祖庠)
         
         
         
        儒家郵報第97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6月1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投稿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在線閱讀:http://www.vpapers.cn/rujia/97
        全文下載網(wǎng)址:
        儒家中國:http:// www.rujiacn.com
        儒家郵報:http://groups.google.com/group/rjyb
         
        以天下為己任  為萬世開太平
         
        ■推薦
         
        ◇新儒家與民主憲政——重探1958年的《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陳弘毅)
         
        ■熱議
         
        ◇令人生疑的立案案由與弱勢群體的司法境域——“鄧玉嬌案”、“梁麗案”及“杭州飆車案”所想到的(楊陽)
        ◇警惕官員向底線墮落(秋風)
        ◇鄧玉嬌案:呼喚真相與正義(黎文生)
        ◇鄧玉嬌論(仕隱君)
           附錄:血色華夏——為鄧玉嬌作(南山石)
        ◇輿論干涉司法的正當性(冼巖)
        ◇儒家理當聲援鄧玉嬌(東海一梟)
        ◇女大學生關于維護女性權益與人格尊嚴的倡議書(42名女大學生)
         
        ■讀書
         
        ◇序石衡譚“《圣經(jīng)》《論語》對讀”(陳明)
         
         
        ■雜談
         
        ◇端午節(jié):申遺或可成功,傳統(tǒng)未必復活(王達三)
        ◇中韓端午之爭可以休矣(王達三)
        ◇尊重“滿清遺孽”,弘揚華夏文明(東海一梟)
        ◇“為熊十力辨誣”等(東海隨筆十四則)
         
        ■學術
         
        ◇六月遐思——法國大革命前的狀況和今天中國的狀況(劉利華)
        ◇清華簡《保訓》的學術價值(楊海文)
         
         
        ■百家
         
        ◇愛恨之上,生死之外——陸川電影《南京!南京!》(石衡潭)
        ◇海德格爾和修車藝術(邁克爾?阿加爾)
        ◇不再讀書(馬克·埃德蒙森)
        ◇書的革命(尤爾根?尼福)
        ◇理性危機(蓋伊?索曼)
         
        ■消息
         
        ◇臺灣一貫道總會理事長李玉柱:希望兩岸永遠和平、和諧
        ◇新儒學堂于化州開展弘儒之旅大型公益講座
         
         
         
        儒家郵報第98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6月13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投稿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在線閱讀:http://www.vpapers.cn/rujia/98
        全文下載網(wǎng)址:
        儒家中國:http:// www.rujiacn.com
        儒家郵報:http://groups.google.com/group/rjyb
         
        以天下為己任  為萬世開太平
         
        ■推薦
         
        ◇“五四”九十年古今中西學術的變遷與今日古典教育的任務(柯小剛)
        ◇“五四”九十周年回望(梁濤)
         
        ■橫議
         
        ◇“烈女”的文化與政治涵義(秋風)
        ◇讓世界學會傾聽孔子(王達三)
        ◇中國向何處去?(東海一梟)
        ◇經(jīng)濟學家也要愛國(蕭武)
        ◇南沙在哭泣 中國該解決了?。◤堈僦遥?
        ◇中國對朝核不可束手無策(阮永松)
         
        ■讀書
         
        ◇思想史“前沿”背后的傷懷“細節(jié)”——梁濤主編《中國思想史前沿》讀后感(楊海文)
        ◇一貫道與宗教市場理論——盧云峰《一貫道在臺灣的嬗變:適應變化的宗教經(jīng)濟》(楊鳳崗)
         
        ■學術
         
        ◇《祠廟與儒教問題——閩臺蕭太傅信仰研究》緣起(陳彥軍)
        ◇中哲史研究的“格言下鄉(xiāng)”與“故事上山”(楊海文)
        ◇東亞大陸(中國)社會文明總史分段法及其簡稱(林桂榛)
         
        ■隨筆
         
        ◇憑吊黑牛河 (丁為祥)
        ◇“民族思想不可無”等(東海隨筆十五則)
         
        ■儒教
         
        ◇新儒學堂于化州舉行祭孔大典
        ◇拜謁化州孔廟(王迅)
        ◇在弘儒之旅上的演講(洪昭)
        ◇儒家人文思想精髓概述(傅荊原)
        ◇離開“孔子”的日子(潘曉凌)
        ◇中國倫理學會和中國文聯(lián)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建議設立“中華慈孝日”
        ◇五峰私塾朱執(zhí)中塾師逝世
         
        ■詩文
         
        ◇林桂榛  組句十二則:五月十三日過皖之金陵
         
         
        儒家郵報第99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6月27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投稿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在線閱讀:http://www.vpapers.cn/rujia/99
        全文下載網(wǎng)址:
        儒家中國:http:// www.rujiacn.com
        儒家郵報:http://groups.google.com/group/rjyb
         
         
        以天下為己任  為萬世開太平
         
         
        ■推薦
         
         
        ◇教化觀念與儒學的未來發(fā)展——在中國政法大學的演講(李景林)
         
         
        ■橫議
         
         
        ◇中國困局:壯志未酬身先老(王達三)
         
        ◇“公開的秘密”——論中囯社會的主要矛盾及解決之道(東海一梟)
         
        ◇說說做公益和名利(叔孫仲通)
         
        ◇夫妻互查財產(chǎn)抽調(diào)婚姻道德基礎(王達三)
         
        ◇作為房價虛假信息的“房奴”(陶斯詠)
         
         
        ■隨札
         
         
        ◇“由湯池的儒化教育實踐想到助學及科教扶貧”叔孫仲通隨筆若干則
         
        ◇“領導人成德成圣最容易”東海一梟隨筆若干則
         
         
        ■讀書
         
         
        ◇張君勱與《新儒家思想史》(王武子)
         
         
        ■百家
         
         
        ◇《東風破——論語之另類解讀》之孝道篇(石衡潭)
         
        ◇東風破乎?西風盛乎?——對《東風破——論語之另類解讀》及當代儒學的質(zhì)疑(金樹芳) 
         
        ◇生活:復雜而又簡單——楊德昌電影《一一》(石衡潭)
         
        ◇醫(yī)學無關永恒嗎?!——由一場在某大學報告所引發(fā)的對話與思考(石衡潭)
         
         
        ■消息
         
         
        ◇海內(nèi)外學者寄語《儒家郵報》百期
         
        ◇蘇州:小學畢業(yè)典禮進文廟
         
        ◇泰國公主詩琳通為母??鬃诱n堂揭牌
         
        ◇馬英九提議兩岸合編大辭典 繁簡體字詞并列
         
        ◇孔子銅像在中國政法大學落成
         
        ◇“四書”首次走進清華大學
         
        ◇中央黨校開設國學課程
         
        ◇首屆“中華慈孝節(jié)”將在寧波舉行并征集LOGO
         
        ◇中韓日越四國學者研討《儒藏》編纂工作
         
        ◇“中華孝道弘揚書”發(fā)布
         
        儒家郵報第100期
        孔子2560年暨耶穌2009年7月04日郵發(fā)
        主    編:陳明
        執(zhí)行主編:任重
        投稿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在線閱讀:http://www.vpapers.cn/rujia/100
        全文下載網(wǎng)址:
        儒家中國:http:// www.rujiacn.com
        儒家郵報:http://groups.google.com/group/rjyb
         
         
        以天下為己任  為萬世開太平
         
         
        ■海內(nèi)外學者寄語《儒家郵報》百期
         
        ■推薦
         
        ◇蔣慶  關于重建中國儒教的構想(修訂本)
         
        ■策論
         
        ◇孔憲中  儒教應立為國教(第三版)
        ◇紀寶成  放開二胎刻不容緩
        ◇余九龍  一個公民關于財產(chǎn)公示制度的思考和建議
        ◇王達三  先用“識繁書簡”統(tǒng)一“一國兩家”
         
        ■學術
         
        ◇林桂榛  何謂“隱”與“直”?——《論語》“父子相為隱”章考
        ◇陳  曦  《大學》今解
         
        ■讀書
         
        ◇復  衡  讀蔡尚思《中國傳統(tǒng)思想總批判》
        ◇貝淡寧  儒家五經(jīng)典
         
        ■百家
         
        ◇高全喜  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
        ◇石衡潭  從世界看孔子
         
        ■隨筆
         
        ◇東海一梟  “陳昭瑛一針見血”等隨筆若干則
         
        ■儒教
         
        ◇南山石   “什么是儒教?”——儒教問答系列(連載)
         
        ■消息
         
        ◇蔣慶著《儒學的時代價值》出版
        ◇陳明著《文化儒學:思辨與論辯》出版(附作者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