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內外學者暢言:尼山論壇完全能達到“博鰲級”》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記者 廖雯穎 見習記者 褚思雨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八月十八日壬戌
耶穌2018年9月27日
9月26日,海內外學者圍繞本屆論壇的主題——“同命同運,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暢所欲言,求解當今世界面臨的共性問題。龍永圖說,“一個論壇只有堅持開放包容創(chuàng)新的精神才能獲得大的發(fā)展?!敝灰嵘秸搲軌驁猿珠_放、包容、創(chuàng)新的精神,完全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像博鰲亞洲論壇一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論壇。
博鰲論壇原秘書長、尼山論壇理事會副主席龍永圖:
尼山論壇將成文明對話大平臺
26日上午,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博鰲論壇原秘書長、尼山論壇理事會副主席龍永圖作了題為《包容并蓄而氣象萬千——從博鰲實踐看尼山論壇前景》的主題演講。龍永圖回顧了博鰲論壇十幾年來的發(fā)展歷程,總結出博鰲精神的三要素:開放、包容和創(chuàng)新?!耙粋€論壇只有堅持開放、包容、創(chuàng)新的精神才能獲得大的發(fā)展?!饼堄缊D說,只要尼山論壇能夠堅持開放、包容、創(chuàng)新的精神,完全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像博鰲亞洲論壇一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論壇。
龍永圖說,博鰲一開始只是個小漁村,博鰲論壇誕生時,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的地位還不夠高,博鰲亞洲論壇的品牌和知名度是十幾年慢慢形成的。而尼山本身就是品牌,尼山是孔子的家鄉(xiāng),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發(fā)祥地,尼山論壇從一開始就從高起點出發(fā)。而且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著力發(fā)展經濟的同時,更加注重文化發(fā)展、關注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對話。尼山論壇只要能吸取博鰲精神中最重要的“開放、包容、創(chuàng)新”三大要素,未來能夠成為一個國際交流、文明對話的大平臺,在促進全球聞名的對話和文化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
傳統文化大筐中找到時代“菜”
今年尼山論壇的主題是“同命同運,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教授陳來認為,這個主題非常契合當今中國與世界和平發(fā)展的主旋律。
陳來說,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全面展開,其中文化文明的角度非常重要,沒有人類文明的共通相融意識,就不可能有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的順利展開?!拔拿鞑皇枪铝㈧o止、一成不變的,文明是一個生命活體,都在不斷發(fā)展中。不同文明要交流互鑒、美美與共、取長補短,才能共同進步,共建人類美好家園?!?/p>
陳來還談到了傳統文化。他認為,在當代生活中煥新傳統、讓傳統為當代世界所用,還需要對傳統文化有甄別意識、健全標準和積極轉化態(tài)度?!皞鹘y文化有精華、有糟粕,我們要通過篩選、鑒別,從傳統文化這個‘大筐’中找到真正屬于這個時代的‘菜’,為今天所用。”
面對當代國際社會,中國傳統文化同樣有所作為。“中華文明賦予了我們獨特世界觀和處理復雜事變的能力,在改造現有秩序、促成建立理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也需要借助傳統文化資源?!标悂肀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既是主體的,又是開放的,需要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皟?yōu)秀傳統文化發(fā)展不能閉關自守,它一定是跟不斷深入全面吸收世界文明有益營養(yǎng)聯系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文化主體性也不斷得到豐富和發(fā)展。”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黃玉順:
中國有責任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黃玉順以《關于儒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為題作主題演講,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含義、如何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及儒家思想中蘊含的中國智慧三個方面闡述,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聯合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高度吻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呼吁全世界相互依存的觀點。
“共同文明需要共同創(chuàng)造,文明創(chuàng)造需要文明對話,人類文明需要人類視野?!痹邳S玉順看來,文明的本質應當是各種關系的和諧共存,這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普遍原理和根本價值觀。隨著中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提升,中國有責任從儒家等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yǎng),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儒家講求‘成己’‘成人’‘成物’,而今日儒家最大的‘成物’責任,就是參與到為共建全球文明而開展的文明對話之中去?!秉S玉順表示,在全球化時代,未來人類將向彼此認同的方向前進,最終融合各種文明優(yōu)勢和最符合人類基本價值的思想,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這之中,儒家文化將一直為世界文明發(fā)展貢獻著智慧,為社會重新整合、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撐。
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
在優(yōu)秀傳統上下功夫達到真正文化自信
“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6日,孔子研究院院長、教授楊朝明從儒道學說的廣闊背景、孔子的自信、“王天下之道”“道前定則不窮”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闡釋,主張“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充分的“文化自知”觀點,使現場嘉賓對中華文化的歷史傳統、價值內涵和現實意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楊朝明表示,中華思想的精華集中于孔子與老子,而孔子則集中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思想精華。在“諸子百家”中,孔子最重視對傳統的繼承總結與凝練提升,因此孔子學說也更具有生命力。“知識就是力量,而我還要補充一句:力量需要方向。”楊朝明解釋說,思維模式標志、代表著價值取向,決定著行動走向?!笆聦嵣?,許多人在世界文明面前感到迷茫、在西方文明面前感到卑微,缺少的是對自身文明符合歷史真實的認知,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在認真理解‘優(yōu)秀的傳統’上面下功夫。也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達致真正的文化自信。”楊朝明說。
【上一篇】【余東?!课幕焚|微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