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王東峰】雷神、火神信俗簡述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20-02-08 10:20:04
        標(biāo)簽:火神、雷神

        雷神、火神信俗簡述

        作者:王東峰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正月十四日庚辰

                  耶穌2020年2月7日

         

        最近,雷神山醫(yī)院、火神山醫(yī)院名稱一出,社會議論紛紛、各種解讀,在此不做贅述。筆者田野調(diào)查中,也經(jīng)常遇到雷火崇拜信俗現(xiàn)象。在此,以歷史文獻(xiàn)為主,佐以筆者田野調(diào)查中拍攝到的圖片,草就一文,略述雷神、火神信俗的源頭與流布。

         

        大自然的震撼力量在原始先民心中無疑刻上了最強烈、最普遍的印記,使得人與自然對話的語境中,不得不產(chǎn)生拜物的文化因子。當(dāng)人類剛剛從自然界中提升出來的時候,主體意識的難以確證往往使他們視自己為自然的附屬物,并將意志置于自然力之下,對自然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精神上的適應(yīng),對風(fēng)雨雷電、日月盈仄等自然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崇拜心理,進而產(chǎn)生了祭祀等早期民俗。

         

        雷電作為民眾最常見、最震撼的天象,神話傳說也是自然現(xiàn)象中最多的。雷神崇拜源來極早,《山海經(jīng)》中記載:“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皷其腹。”同時代的文獻(xiàn)中,己經(jīng)有了人格化的雷神豐隆,西漢《淮南子》中記:“季春三月,豐隆乃出,以將其雨”,東漢高誘注稱:“豐隆,雷神”。東漢《論衡》中也記載了另一種雷神形象:“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皷相扣擊之意也?!迸c早期簡單地記載相比,后世雷神形象、內(nèi)容逐漸豐富,并衍生出了許多神話傳說、民俗事象。

         

        古人以北極為帝星,道者也視北極為尊,列為“四御”之一。北宋《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jīng)》中稱:“北極紫微大帝,統(tǒng)臨三界,掌握五雷”。南宋白玉蟾《武夷集》自稱:“五雷三司判官,知北極驅(qū)邪院”,而北極驅(qū)邪院奉紫薇大帝為主神,這也是北極紫微大帝主掌雷霆的論證。

         

         


        北宋時期,在神系中設(shè)置雷部,由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為主神,掌管龐大的雷神系統(tǒng),總部為神霄玉府,諸司中有三十六名雷公,代天打雷,均聽雷尊號令。北道教神霄、清微諸派崇尚施行雷法,于是雷之功能不僅在于施雨,而且擴大到了主天之禍福,持物之權(quán)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毒盘鞈?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jīng)》稱,要對“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者,即付五雷斬勘之司,先斬其神,后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尸,使之崩裂,在民間則被形容為“天打雷劈”,如清代袁枚《續(xù)子不語》卷七《雷擊兩婦活一兒》中,接生婆偷盜雇主銀錢,反誣雇主冤枉好人,賭咒新生兒必死,暗地讓女兒害死新生兒“應(yīng)驗賭咒”,結(jié)果雷擊兩婦,新生兒復(fù)活。

         

        在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商朝太師聞仲忠義節(jié)烈,兩朝元老,亦是截教金靈圣母的得意弟子。他生有三目,騎坐墨麒麟,使雌雄雙鞭,領(lǐng)兵征伐西岐,在絕龍嶺被通天神火柱燒死。聞仲死后一靈不昧,徑往鹿臺向紂王托夢,才肯入封神臺,受封“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

         


        據(jù)南宋《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jīng)集注》記載,雷部有五雷、十雷、三十六雷等,而有三十六神,最有名的是鄧、辛、張“雷霆三帥”,即鄧伯溫、辛漢臣、張元伯。其中鄧伯溫名聲最著,明初《道法會元》稱鄧伯溫:“鳳觜銀牙,朱發(fā)藍(lán)身,左手持雷鉆,右手執(zhí)雷槌,身長百丈,兩腋生翅,展開則數(shù)百里皆暗”。明清小說中的雷公多姓鄧,當(dāng)源于此,《封神演義》中,周文王義子雷震子和聞太師部將辛環(huán)都是這種形象。在清代小說《說岳全傳》中,岳飛之子岳雷也為雷部神將降世。

         

        雷公常與電母相配,東漢張衡《思玄賦》稱:“豐隆軒其震霆兮,列缺陣而照夜”,即是以豐隆為雷,列缺為電,明代張岱《夜航船》即記“電神,名列缺?!崩追ǖ浼杏小袄坠娔浮薄半娔干窬敝?,北宋邵雍《夢林玄解》是解夢的專著,其中講如果男子夢到電母,則可得賢內(nèi)助。道教將雷電之神人格化,稱電母名叫秀文英,“鳳冠青發(fā),玉女狀,朱衣金帶,朱履仗劍,遍身流火光?!崩坠娔钢猓灿酗L(fēng)伯、雨師、云童等相助,如西晉陳壽《三國志》中有“雷公電母,風(fēng)伯雨師”之名。

         


        相比于雷電,火與人類的關(guān)系更加密切。當(dāng)人類學(xué)會支配火時,對火的崇拜就不再局限于單一地崇拜自然火。當(dāng)火逐漸人格化為火神時,民間也從祭火的形式中轉(zhuǎn)化為祭祀火神,從而獲得庇佑。火神祭祀的時間范圍一般是正月初七至正月二十九,正值春季,是火災(zāi)事故多發(fā)時節(jié),也是每年防火的重要季節(jié)。在難以預(yù)料的火災(zāi)面前,民眾假借祭火(神),以此希望避免火災(zāi),從而保護財產(chǎn),庇佑家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民眾在正月祭祀火神這一行為可以被認(rèn)為是預(yù)防火災(zāi)的心理需求。

         

        祖先崇拜是普遍性的人類信仰文化現(xiàn)象,心理基礎(chǔ)是群體的現(xiàn)有成員相信已故成員能夠?qū)ι顜碛绊憽7▏鴨⒚伤枷爰一魻柊秃赵f:“我們看見,在任何國家里,最初的勇士、最古代的英雄、技術(shù)發(fā)明者、祭師、立法者、宗教的奠基者、占卜者、魔術(shù)師,在生時都受到人們的盲目崇拜,從同時代人那里獲得自然存在物的光榮,最后,在死后還成為神,并因此成為生時曾受到他現(xiàn)實的或想象的利益的那些人民的尊敬甚至崇拜的對象?!弊钤绲幕鹕駷槭甲骒萑耸?,燧明國(今河南商丘)人。舊石器時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鉆木取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fā)明者,教人熟食,結(jié)束了遠(yuǎn)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chuàng)了華夏文明,被后世奉為“火祖”“燧皇”,位列三皇之一。商丘因此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被中國文聯(lián)授予“中國火文化之鄉(xiāng)”稱號。同樣,上古炎帝發(fā)明刀耕火種、祝融發(fā)明“擊石取火”、閼伯被帝嚳封為“火正”、楚國吳回與其子陸終并稱為“回祿”,也被后世尊為火神。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jīng)》:南方火德星君,主長養(yǎng)萬物,燭幽洞微。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zāi)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五方五行五帝之說,南方赤帝為炎帝,離火之屬,所以炎帝又代表南方火德,以熒惑星(火星)為祭祀。因此火德真君有炎帝、熒惑星等說法,四象中的南方朱雀也常被認(rèn)為是火神。

         


        北京市什剎?;鸬抡婢龔R的熒惑殿

         

        按《封神演義》的說法,“焰中仙”羅宣被封為火德星君。而與火更直接更密切的,則是小說末尾自焚的商紂王:

         

        武王在馬上看望,見煙迷一人,身穿赭黃袞服,頭帶冕旒,手拱碧玉圭,端坐於煙火之中,朦朧不勝明白。武王問左右曰:“那煙火中乃是紂天子么?”眾諸侯答曰:“此正是無道昏君。今日如此,正所謂自作自受耳?!薄灰娔腔鹪绞ⅲ纯雌鹕蠘琼?,那樓下的柱腳燒倒。只聽得一聲響,摘星樓塌如天崩地裂之象,將紂王埋在火中,頃刻火化灰燼,一靈已入封神臺去了。

         

        最終,商紂王被封為天喜星。因為紂王自焚于烈火之中,在福州地區(qū)也被奉為火帝。



        福建省福州市太平街南離祈仙宮的火帝商紂王(原火帝廟已拆,神像存于此)

         

        春秋時期,晉國介之推追隨公子重耳。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結(jié)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變成了晉文公。介子推受到冷落排擠,辭官隱居綿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晉文公醒悟后,趕召介子推受封,綿山蜿蜒數(shù)十里,無處可尋。晉文公求人心切,聽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燒山,只留一面出口?;饎萑詹畔?,介子推終究沒有出來,后在一棵枯柳樹下發(fā)現(xiàn)了母子的尸骨。由此衍生出了此日不生火做飯的“寒食節(jié)”。筆者在陜西五丈原游覽時,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孛癖妼⒔橹品顬椤肮禄隊敗?,掌管橫死之孤魂野鬼,而山西介休則奉介之推之母為火神。



        在唐代,也有一位忠烈之士被尊為樂神、火神——田元帥。田元帥又稱田公、田相公、田公元帥、三田都元帥等,指被譽為“忠烈樂官”的唐代宮廷樂師、福建莆田人(一說南安)雷海青。宋代《資治通鑒》記載,安史之亂期間:

         

        祿山宴其群臣于凝碧池,盛奏眾樂。梨園弟子往往歔欷泣下,賊皆露刃睨之。樂工雷海青不勝悲憤,擲樂器于地,西向慟哭。祿山怒,縛于試馬殿前,肢解之。

         

        雷海青的忠義之舉為他贏得了道義上的制高點,而著名詩人王維則屈從了安祿山的淫威。得知凝碧池的消息后,王維痛心賦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落葉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崩缀G嗟臍夤?jié)與不幸,使他在由人向神轉(zhuǎn)化中更能得到社會的認(rèn)可,他的故事經(jīng)過不斷地流傳和神化,也衍生出了許多的說法,如田元帥是玉皇三太子,居于“九天風(fēng)火院”,其中“火”字倒寫寓意火從天降。



        福建省福州市元帥路元帥廟的“九天風(fēng)火院三田都元帥”匾額


        中國古代神話中火神眾多,如華光大帝,明代《南游記》中,華光大帝身帶金磚、火丹用火降妖伏魔,所以民間又把他視作火神”。道教護法神王靈官,為“玉樞火府天將”。泰山三郎炳靈公,吳地以為火神之祖,《炳靈公寶誥》稱其:木火相生,乃化成于本始。乾坤配位,育秀氣于靈根。體性炎炎,降福降吉降福祉。正心耿耿,廣文廣武廣仁慈。泰山十太保中的溫太保,據(jù)明代宋濂《溫忠靖公廟碑》記載,其母夜夢一巨神擎火珠自天飛下,說:“吾乃大火之清,將降胎為神?!币约懊耖g灶神,道教稱“東廚司命真君”,因掌管灶火而被認(rèn)為是火神,也有火神祝融即灶神的說法。


         


        除本土火神外,一種外來宗教——明教,也在中國留下了鮮明的火神崇拜痕跡。明教原名摩尼教,是公元三世紀(jì)波斯人摩尼創(chuàng)建的宗教,他吸收了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佛教、基督教等多種宗教的成分,形成了自己的教義。摩尼教的核心教義是二宗三際論,二宗是指世界的二個本原,即黑暗與光明、善與惡,三際是指世界發(fā)展的三個過程,即初際(過去)、中際(現(xiàn)在)和后際(將來)。金庸《倚天屠龍記》中,六大派圍攻光明時:

         

        當(dāng)此之際,明教和天鷹教教眾俱知今日大數(shù)已盡,眾教徒一齊掙扎爬起,除了身受重傷無法動彈者之外,各人盤膝而坐,雙手十指張開,舉在胸前,作火焰飛騰之狀,跟著楊逍念誦明教的經(jīng)文:“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先民在萬物有靈的思維支配下,認(rèn)為雷火不但與其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利害關(guān)系,而且無法預(yù)知和控制,因此,用各種形式對其崇拜,以祈求自然的寬恕和恩賜,確保生命的平安。歷史上的許多信俗,對當(dāng)下生活必然會產(chǎn)生深刻影響,留下深刻的痕跡。非常時期,將雷火崇拜與人的努力融合到一起,以此寄托對國家、家庭和個人的希望,不只是一種心理寄托,更是一種精神力量。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