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濟南市天橋區(qū)楓景小學開展“紀念孔子誕辰2572周年”系列活動

        欄目:2021年度全球祭孔
        發(fā)布時間:2021-09-28 20:06:28
        標簽:紀念孔子誕辰2572周年

        濟南市天橋區(qū)楓景小學開展“紀念孔子誕辰2572周年”系列活動

        來源:齊魯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八月廿二日己卯

                  耶穌2021年9月28日

         

         

         

        9月28日,是儒家思想創(chuàng)始人、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孔子誕辰2572年紀念日!

         

        禮敬先哲,彰顯中華智慧!在2021“全球云祭孔”到來之際,濟南市天橋區(qū)楓景小學開展了“拱手問好祭圣賢”、“心中孔子我來說”“悅讀課程悟孔子”、“全球線上云祭孔”等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傳承圣賢精神,弘揚杏壇遺風。

         

        拱手問好祭圣賢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而“拱手禮”在我國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校園里、樓道上、課堂中,處處都有師生“拱手問好”的身影。楓景小學的老師用手中的鏡頭記錄中華禮儀,喚起華夏兒女“以和為貴、以禮相待”的文化認同。

         

         

         

        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在堅定文化自信的當下,“拱手禮”更是民族認同感的象征。因為它代表的不僅僅是問好,更是我們對長輩的尊敬,對朋友的愛戴,對晚輩的關懷。

         

        今天,還有小楓葉們穿著“漢服”入校,拱手問好祭圣賢!

         

        心中孔子我來說

         

        孔子,至圣先師,萬世師表,作為中國人的精神偶像,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楓景小學隨機采訪了我們的老師,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心中的孔子吧。

         

        “悅讀”課程悟孔子

         

        “悅讀”課程是楓景小學弘揚傳統(tǒng)文化,領悟先人智慧的特色校本課程,在孔子誕辰紀念日到來之際,學校利用“悅讀”課程開展了“杏壇朗誦”、論語書簽、“一起讀《論語》,一起做君子”等系列活動。

         

        論語·小君子

         

         

         

        學校舒愛華校長以全校錄播轉(zhuǎn)播的形式,為全校師生講授《論語》,學習如何做“小君子”。

         

        論語·小讀者

         

        “論語書架”是楓景小學各個教室門前的“楓景圖書角”,每一個小書架都有一句《論語》,也是各班級的座右銘,利用班級文化評比時進行了《論語》解讀,各班同學們用故事的形式向大家介紹經(jīng)典,續(xù)讀經(jīng)典。

         

        論語·書法家

         

        一幅幅書法作品展現(xiàn)了孩子們對詩詞歌賦的熱愛。

         

        教室外面的展板上還掛上了學生自己親手做的論語書簽。

         

        聞韶讀書品《論語》

         

        學校為每位老師發(fā)放了《論語》和《人能弘道》讀本,老師們在閑暇之余品讀《論語》,將讀書感悟語音發(fā)至教師群,一起修身養(yǎng)性,感受滿滿。

         

        參與全球“云”祭孔

         

        為了讓更多的師生了解祭孔的形式和內(nèi)涵,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當日我們組織老師“線上祭孔”,通過互動點播在虛擬現(xiàn)實中完成祭孔,感受一場規(guī)范隆重、莊嚴肅穆的儀式,以表達對孔子的感念與尊崇。

         

        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楓景小學全體師生的生活,在這個九月,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正慢慢地滲透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真正走入學生們的心里,時刻提醒自己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孔子思想,以紀念孔子,傳承中華美德。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