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習”系列院友論壇第五講
來源:“法大國儒”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十一月廿六日辛亥
耶穌2021年12月29日
“熱愛與堅持”交流會
2021年12月27日晚19點,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傳習”系列院友論壇第五講以騰訊會議線上直播的形式如期舉行。此次講座的主講人是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2012級院友,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國際中心(珠海)的吳祖松老師,評議人是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秦晉楠老師,主持人是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20級劉星鼎同學。本次講座主題為《熱愛與堅持:哲學研究生讀書與寫作交流會》。
全體參會同學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本次講座內容主要分為五個部分:“閱讀與生活”、“論文的選題與寫作”、“申請博士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研究生學業(yè)規(guī)劃建議”、“其他優(yōu)秀學者的寫作經驗”。通過這五個部分,吳祖松師兄介紹了哲學研究生在讀書與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參考的一些經驗與方法。
吳祖松師兄分享中~
在講座的開始,吳祖松師兄講述了自己的求學經歷:在偶然之間對中國哲學產生了興趣,又在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讀研,并在法大三年的學習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此開始了自己中國哲學專業(yè)的學術生活,這是一個從熱愛到堅持的過程。
在講座的第一部分,吳師兄從“閱讀與生活”主題開始了他的分享。首先,研究生生活要保證有良好的心態(tài)。其次,研究生生活不免會面對壓力,要應對這種問題,吳師兄認為:第一,同學們要有自己的人生信仰,可以讀一讀《四書》《近思錄》《傳習錄》等人生哲學方面的書籍,讀一讀名人傳記;第二,要學會取悅自己,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學會為生活中的小確幸而欣喜。第三,當遇見特別困難的事情,可以和老師、同學、朋友多交流,另外可以求助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同時吳師兄也認為,之所以要重建儒家信仰并進行現代性轉化,正是希望儒家精神能成為更多人的精神支柱,解決當代學生們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隨后吳祖松師兄系統(tǒng)地介紹了論文選題及寫作的方法。
首先,是要通過閱讀培養(yǎng)自己的學術問題意識,找到問題點,確定好選題。吳師兄認為,培養(yǎng)問題意識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讀書。吳師兄分享了自己在選擇書籍方面的獨家經驗,他認為,哲學專業(yè)的學習,有三個方面的書要讀:第一是原典,主要是中西哲學的原典,如十三經及相關注疏、西方哲學原典等;第二是方法論著作;第三是專著,專著又分為哲學史和其他專著。這三個方面的閱讀應該合理安排,可以同時展開,尤其應該率先閱讀前兩個方面的著作和一兩本哲學史的著作。并且可以通過加強閱讀,上經典導讀課以及讀書會等方式提升自己對于經典的熟練程度。吳師兄從自身經驗出發(fā),強調方法論的學習,認為方法論方面書籍的閱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吳師兄建議同學們閱讀名家學者的相關著作,另外也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在線上學習相關哲學方法論課程,如此,便可以對方法論部分有一個比較好的把握。
其次要在閱讀中發(fā)現問題,及時記錄,并循著這些想法查閱相關專著和論文,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讓閱讀和寫作得到良性互動,并和論文思考的問題結合起來。吳師兄提出論文寫作有三個“新”:材料新,觀點新,方法新,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需要有這樣的意識。同時吳師兄還建議同學們最好是每個學期寫一篇習作,在練習中提高邏輯分析、歸納總結以及文字表達的能力,重點在于把問題講清楚。
接下來吳師兄結合自身的經歷幫同學們分析了碩士在申請博士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首先,要自己確定考博的專業(yè)和方向,最重要的是選一個好的導師。其次,要搜集目標院系的考核要求:在英語方面,六級和雅思比較重要,所以要盡早參加相關考試;專業(yè)課方面,主要會參考畢業(yè)論文的水平和博士生研究計劃,也會參考已發(fā)表或未發(fā)表的論文。同時吳師兄建議大家多和師兄師姐交流考博經驗,并且要預留一年左右的考博復習時間。第三,關于發(fā)表文章,想要寫出好文章,就要多和導師討論,請導師提出修改意見。每一次寫作和修改,都是提高自己學術能力的機會。第四,關于參加學術會議,各個學校都會組織很多學術會議,自己若有好的文章尤其是和會議主題相關的文章,可以發(fā)給組織會議的老師請教。吳師兄建議大家要多參與學院的活動和專業(yè)會議,不論是旁聽還是做志愿者,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只要心明眼亮、積極主動,功夫是不會唐捐的。
另外吳師兄還介紹了他從其他優(yōu)秀學者的分享中所學到的寫文章的經驗——關于寫文章應該具備的五大意識:這五大意識分別對應于傳統(tǒng)儒家的“五倫”。仁,即接受意識。作者應該寫讓讀者好懂、看得明白的文章,這要求文章的行文沒有病句、歧義,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義,即問題意識。一手材料出觀點、二手材料出創(chuàng)新,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fā)掘有價值的問題。禮,即規(guī)范意識。吳師兄著重地介紹了摘要寫作的重要性,摘要必須要能凝煉全文的觀點。吳師兄以自己的文章為例,為同學們示范文章摘要的寫作方法。智,即論證意識。在中國哲學學科中做學問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確定解讀材料的準確性、客觀性。信,即史學意識。即是要注意對前人觀點的總結,例如做文獻綜述時,要清楚了解一個問題已經研究到了什么樣的高度、深度,在此基礎之上再做突破和創(chuàng)新,找準自己文章的定位。
最后吳師兄分享了自己在過往的學術生活中的一些心得隨筆作為寄語分享給同學們,并再次總結了本次交流會的主題:在學習和生活中,只有熱愛才能堅持,只有堅持了才能更熱愛。
講座點評
在講座點評環(huán)節(jié),秦晉楠老師首先感謝了吳師兄真誠的分享,并且也贊同了吳師兄的觀點,認同這也是自己在學術寫作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最后秦老師再次感謝吳師兄回母校為法大同學們樹立榜樣,并且也衷心期待以后能有更多機會邀請吳師兄進行學術分享。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傳習”系列院友論壇第五講圓滿結束。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秦晉楠老師評議中~
責任編輯:近復
【下一篇】【馬建紅】儒學實踐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