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易富賢;Brad Wilcox】中國有必要借鑒傳統(tǒng)文化以提升生育率

        欄目:反思計劃生育政策暨放開二胎、諫議策論
        發(fā)布時間:2022-02-07 10:03:01
        標簽:生育率

        中國有必要借鑒傳統(tǒng)文化以提升生育率

        作者:易富賢;Brad Wilcox

        來源:作者授權儒家網(wǎng)發(fā)表

        ? ? ? ? ? ?原載《中國經(jīng)濟報告?CHINA POLICY REVIEW)》??2021?年第?6?期,OVERALL AND STRATEGY?全局與戰(zhàn)略49-52

        ?

        ?

        提?要:中國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改變了人們的婚育觀念,圍繞著獨生子女政策的社會、經(jīng)濟模式仍將慣性延續(xù),因此鼓勵生育的難度很大。而中國未富先老,無力像日本那樣通過財政手段提升生育率。對未來迷茫時,不妨向古人借智慧,古老的哲學往往會露出年輕的微笑。

        ?


        一、中國空前嚴峻的人口形勢

        ?

        日本的生育率(婦女人均生孩子數(shù))在二戰(zhàn)后就開始下降,在?1974?年開始低于更替水平?2.1,導致勞動力減少和老齡化,年均經(jīng)濟增長率從?1946-1973?年的?9%?降至?1974-1991年的?4%、1992-2019?年的?0.9%。

        ?

        中國的生育率在?1991?年開始低于更替水平,2000?年只有?1.22,開始低于日本;2010?年、2015?年分別只有?1.18、1.05,二孩政策也未能提振生育率。中國的?15-59?歲勞動力在?2012年開始負增長(據(jù)?2020?年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經(jīng)濟增長率從?2011?年的?9.6%?下降到?2019?年的?6%。中國?2019?年、2035?年的人口結(jié)構(gòu)分別類似于日本?1992?年、2018?年,意味著經(jīng)濟下行壓力將不斷增加。2020?年中國?1?個?65?歲及以上老人對應?4.9?個?20-64?歲勞動力,而到2035?年、2050?年一個老人只分別對應?2.4?個、1.6?個勞動力,養(yǎng)老金缺口將不斷擴大。

        ?

        日本在鼓勵生育上進行了一些探索,比如降低幼托、教育、醫(yī)療、住房成本,提供生育補貼。這些舉措成本高,但是效果不佳,生育率從?2005?年的?1.26?提高到?2015?年的?1.45?后,又降到?2020?年的?1.34。因為日本的政策只聚焦于“養(yǎng)不起”上,而解決不了“不愿生”、“生不了”這兩大難題。

        ?

        中國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改變了婚育觀念,圍繞著獨生子女政策的社會、經(jīng)濟模式仍將慣性延續(xù),因此鼓勵生育的難度比日本要大。而中國未富先老,無力像日本那樣通過財政手段提升生育率。對未來迷茫時,不妨向古人借智慧,古老的哲學往往會露出年輕的微笑。

        ?

        二、家庭是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

        ?

        遠古時代,“知母不知父”,人口難以增加。在新石器和金石時代,產(chǎn)生了婚姻家庭,在雙撫養(yǎng)體系下,人口增加,誕生了人類文明。

        ?

        各文明演化出的家庭價值,在文化層面是多樣的,但是在文明層面卻是趨同的,滋養(yǎng)著人口的繁衍。恪守傳統(tǒng)家庭價值者,生育動機強,勞動積極性高,會犧牲個人的享樂而將更多的時間、精力、財力奉獻給家庭、撫養(yǎng)孩子。

        ?

        美國的生育率從?1960?年的?3.65?降至?1976?年的?1.74,時任總統(tǒng)卡特認識到“美國家庭出了毛病”,五次開會以強化家庭。1981?年里根總統(tǒng)上臺后,恢復傳統(tǒng)的家庭價值,并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人口發(fā)展的經(jīng)濟政策,生育率上升到?1989?年的2.01。但是美國近年的家庭價值再度式微,有宗教歸屬的人從?1999?年的?70%?降到?2020?年的?47%,生育率也從?2007?年的?2.12?降到?2020?年的?1.64。

        ?

        縱觀各國,保守派的生育率更高。美國猶他州家庭觀念強,生育率最高,非婚子比例最低。以色列的社會福利水平不算高,但是堅守傳統(tǒng)信仰,家庭穩(wěn)定,婚育年齡早,生育率高達?3.0,非婚子比例低。中國東北的傳統(tǒng)生育文化最淡薄,生育率也最低;而廣西欽州、玉林等地儒家傳統(tǒng)家庭價值猶存,宗祠、族譜文化還較濃烈,2010年的生育率是東北的?3?倍。

        ?

        三、為什么儒家思想有利于人口繁衍

        ?

        在物理世界,熱從高溫向低溫轉(zhuǎn)移,最終達到熱平衡,這個從有序到無序的過程叫熵增,最后是熱寂。而生命系統(tǒng)卻是從無序到有序的熵減。人類各文明由于建立起家庭和政治這兩大秩序,因此具有生命力。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楊朱學說、墨家、法家相繼成為顯學,但儒學卻能在與諸子百家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是因為儒學有利于建立起家庭和政治秩序。

        ?

        儒家經(jīng)典《周易》認為,“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梢?,儒家以婚姻為基礎,構(gòu)建起家庭秩序,再推衍出政治秩序。

        ?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泵献优u楊朱和墨子:“楊氏為我,是無君(國家)也”,極端個人主義將導致無法維持大共同體,政治秩序崩潰;“墨氏兼愛,是無父也”,平等的愛是從有序到無序的熵增,將導致“無父”危機,家庭秩序崩潰,人口和文明衰落。

        ?

        儒家倡導的是親疏有序的愛,捍衛(wèi)以血緣為紐帶的小共同體,也重視大共同體。在“老吾老、幼吾幼”的前提下,“以及人之老、人之幼”;在“各親其親,各子其子”的基礎上,“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

        儒學與英美保守主義類似,比如儒家認為“天地之大德曰生”,“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將逝者、生者、未出生者都視為文明的一部分,因此能全心全力地撫育孩子,也把生養(yǎng)、死葬、精神愉悅以及死后的祭祀都托付給了孩子,生育動機強。英美保守主義的教父埃德蒙·柏克也認為文明的載體是一個將逝者、生者、未出生者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的社會共同體,對祖先的輕蔑,也是對未出生者繼承權的剝奪。儒家和柏克所倡導的其實是一份信托,活著的成員是這份遺產(chǎn)的受托人,他們有義務增進遺產(chǎn)并將其傳遞給后人,這種符合熵減原則的家庭秩序可以讓人口和文明生生不息。而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制度卻是熵增的,生者壟斷一切特權,凌駕于前人和后人之上,必然導致生育率的下降。

        ?

        四、警惕“無父”危機

        ?

        一些人建議中國像歐美那樣通過非婚生育以提高生育率。其實歐美的政策與被中國淘汰了兩千多年的墨家類似。隨著社會福利的提高,歐美出現(xiàn)了孟子所預警的“無父”危機,美國的非婚子占比從?1960?年的?5%?提高到?2018?年的?40%,福利水平高的法國、冰島甚至高達?60%、71%。而日本、韓國、新加坡這些東亞國家的非婚子比例只有?2%。在歐美生活的東亞裔的非婚子比例也很低,生育率在所有族群中最低,比如?1990?年美國的生育率為?2.08,但是華裔只有?1.36?;2010?年美國加州的生育率為?1.9,華裔只有?1.3。就是說,即便中國能達到歐美的福利水平,生育率也無法提高。何況中國未富先老,無力漫灌式推行福利政策。

        ?

        另一方面,歐美的福利政策不可持續(xù)?!安挥H其親,不子其子”,納稅人成為公共父親、公共兒女。人類耗費上萬年才將“男人”變成了“父親”,而幾十年的福利政策就將“父親”變回了“男人”,不再參與養(yǎng)幼,是對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現(xiàn)在男性的生育意愿已低于女性,勞動積極性也在下降,比如美國?15?歲以上男性的就業(yè)率從1950?年代的?82%?降到?2019?年的?66%,法國甚至降到?55%。法國女性的就業(yè)率相當于男性的比例從?1970?年的?50%?上升到現(xiàn)在的?86%,冰島更是高達?91%。將人口再生產(chǎn)的重擔過度壓在單親母親的肩膀上,是不公平的,她們既要產(chǎn)人,又要造物,將不堪重負,生育率將下降,進而導致老齡化。而婦女是老齡化的最大受害者,因為預期壽命比男人長?6-7?歲。老年婦女不得不工作,比如芬蘭、日本、德國的?60-64?歲婦女的就業(yè)率從?1995?年的16%、39%、10%?提 高 到?2019?年 的?56%、59%、57%。也就是說,男人(尤其是男青年)越來越輕松,女人越來越辛苦,還將老無所養(yǎng)。

        ?

        并且隨著人口老化,將面臨老年的福利與未出生孩子的生存之間的殘酷博弈。北歐福利國家中老齡化最嚴重的芬蘭,生育率從?2010?年的?1.87降至?2020?年的?1.37。美國的生育率也從?2007?年的?2.12?降至?2020?年的?1.64,各州的非婚子比例與生育率負相關。

        ?

        比較歷年世界各國的就業(yè)率和生育率的關系,發(fā)現(xiàn)男性就業(yè)率與生育率直線正相關;而女性就業(yè)率與生育率缺乏相關性,因為女性就業(yè)率提高,提高養(yǎng)育能力,但卻減少養(yǎng)幼時間和精力。韓國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原因之一是男青年就業(yè)率過低,養(yǎng)不起家。韓國?20-24?歲、25-29?歲的男性就業(yè)率,從?1980?年的?66%、88%?降到?2019?年的40%、70%(女性為?47%、71%),而?2019?年美國的該比率分別為?68%、84%,日本為?71%、91%。中國?15?歲以上男性就業(yè)率從?1995?年的?82%降 到?2019?年 的?72%, 女 性 也 從?71%?降 到?58%,尤其青年就業(yè)率降幅最大,這種趨勢值得警惕。

        ?

        今后中國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男性就業(yè)率不應低于?70%,女性不應低于?55%(美國、以色列的水平)(以上數(shù)據(jù)引自世界銀行的報告)。

        ?

        五、避免“大政府、小家庭”

        ?

        儒家認為家庭秩序比政治秩序更為重要,提出“楊近墨遠”、“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倡導“大家庭、小政府”。歷史證明儒家的這一論斷是正確的,中國歷史上曾多次出現(xiàn)政治失序,但是由于家庭秩序猶存,文明延綿不斷。

        ?

        墨家弟子參與創(chuàng)建的法家,與墨家一樣是大共同體主義。法家瓦解大家族,推行“強政府、弱家庭”,這有利于鞏固政治秩序,但是卻會導致社會僵化,活力下降,秦朝僅享國十五年乃亡。在法家散沙化的社會,家族的互助體系崩潰,養(yǎng)育成本提高;家族制瓦解,“逝者?-?生者?-?未出生者”這一文明鏈斷裂,人們生育意愿下降;繁重的徭役,導致夫妻分居;沉重的賦稅,導致“生子輒殺”,因此秦朝和西漢的生育率偏低。法家可以導致迅速崛起,但是無法長期延續(xù)文明。

        ?

        漢武帝時期,總結(jié)歷史教訓,將儒家尊為官方意識形態(tài),才重新恢復了人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此后,歷朝都用儒學進行教化。漢武帝之后的中國政治,并非“儒表法里”,而應該是“三明治”:外套儒家倫理以維持社會和諧,中插法家鋼筋以強化政治秩序,內(nèi)墊儒家的家庭秩序以延續(xù)人口。在政治調(diào)色板中,儒家比例高的朝代,人丁興旺、社會和諧。

        ?

        美國共和黨人比民主黨人更保守,支持“小政府、大家庭”,家庭完整,非婚子比例低,生育率高。而美國民主黨、法國和北歐的政黨與墨家一樣是大共同體主義,提倡“大政府、高福利”。最近美國幾次總統(tǒng)選舉,各州對共和黨的支持率與生育率正相關,而對民主黨的支持率則與生育率負相關。

        ?

        中國盡管在?1980?年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但是整個?1980?年代生育率還穩(wěn)定在?2.4,這得益于1979?年的農(nóng)村經(jīng)濟改革形成了“大家庭、小政府”格局。而?1990?年代由于實行了導致“小家庭、大政府”的分稅制改革等政策,使得生育率從?1990年的?2.3?降到?2000?年的?1.22。目前中國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只占?GDP?的43%(《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21》),而國際上一般占GDP?的?60%-70%。中國如此“小家庭”的財稅體系是無法撫養(yǎng)兩三個孩子的。必須大幅改革財稅政策,強化家庭,才可能提升生育率。

        ?

        六、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

        婚姻“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橐鍪恰叭酥K始也”、“治亂因之,興亡系焉”,攸關文明興衰,因此“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

        生育的前提是結(jié)婚,孟子期望“內(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歷代統(tǒng)治者也都重視婚姻,比如唐太宗發(fā)布《令有司勸勉庶人婚聘及時詔》,以提高結(jié)婚率。中國的離婚率從?1980?年的?0.3‰提高到2000?年的?1.0‰、2019?年的?3.4‰,是日本的?2?倍,是中國臺灣地區(qū)的?1.5?倍。2019?年中國東北的離婚率高達?4.8‰,全球最高,生育率也是全球最低,2015?年只有?0.56,意味著下一代人口只是上一代的?1/4。中國的初婚人數(shù)從?2013?年的?2386?萬減少到?2020?年的?1229?萬,尤其是?20-24?歲的結(jié)婚數(shù)從?2011?年的?953?萬銳減到?2020?年的?303?萬(《中國民政統(tǒng)計年鑒?2021》)。可見,中國面臨很大程度的家庭危機。

        ?

        孔子主張適時結(jié)婚,“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于此而往,則自婚矣?!蹦壳笆澜绺鲊姆ǘńY(jié)婚年齡普遍在16-18?歲,這符合生物學時序。1980?年中國為了推行計劃生育,將法定最低結(jié)婚年齡推遲到男?22歲、女?20?歲,并鼓勵晚婚(男?25?歲、女?23?歲)晚育。

        ?

        隨著婚育年齡的推遲,生育能力不斷下降。“生育障礙率”是指生理上難以成功活產(chǎn)孩子的比例,30?歲 以 下 婦 女 為?11%,35-39?歲 增 至?39%。30?歲以下孕婦的自然流產(chǎn)率為?10%-15%,40?歲增至?35%。婦女懷唐氏綜合癥孩子的概率,20?歲只有1/2000,35?歲 升 至?1/350,45?歲 高 達?1/30。男性不孕率也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

        ?

        東亞地區(qū)的初育年齡是全球最晚,生育率也最低。2017?年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的婦女初育年齡高達?31-32?歲,而美國不到?27?歲。相對于其他東亞地區(qū),中國大陸的婚育年齡有“后來居上”的趨勢。2015-2019?年 日 本 各 縣、 美 國 各 州 的 男、女初婚年齡都與生育率直線負相關,男性相關性更強,日本男、女的相關系數(shù)為?-0.75、-0.65,美國的為?-0.79、-0.78。男性婚育年齡推遲,除了生育能力、養(yǎng)育能力下降外,培養(yǎng)新一代的激情也下降。如果男、女初婚年齡不能控制在?27?歲、25?歲以下,生育率是難以提升到更替水平的。

        ?

        結(jié)論:


        中國的生育環(huán)境堪憂,人們面臨三大難題:心理上,不愿生;物質(zhì)上,養(yǎng)不起;生理上,生不了。如果只聚焦于某一塊短板,即便政策力度再大,也難以提升生育率。面對嚴峻的人口形勢,家庭要有“底層設計”,國家要有“頂層設計”,不妨借鑒儒家思想,對經(jīng)濟、社會、法律、教育、衛(wèi)生、倫理、文化、城市規(guī)劃等進行聯(lián)動性改革,補齊每一塊短板、修好每一個窟窿,才能讓人口和文明生生不息。

        ?

        (作者易富賢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Brad Wilcox?為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全國婚姻項目主任)

        ?

        ?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