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與中國思想傳統(tǒng)
作者:何云波(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圍棋思想史研究”負責人、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正月廿三日丁未
耶穌2022年2月23日
清·鄭岱《對弈圖軸》
圍棋是競技,是游戲,是藝術,是形下之器,又被賦予了形而上的“道”的意義,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一切知識都要在“道”的面前檢驗其存在的合法性,以此證明自我價值。立象比德,技進乎道。當然,這“道”,既是儒家的仁德之“道”,道家的自然之“道”,也是中國文化的和諧之“道”。在某種意義上,圍棋成了中國思想與文化的一個標本、一種象征。
立象比德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寫過一首題為《圍棋》的詩,說圍棋“如同擺布星宿的游戲”“那是一種比最古老的文字還要古老的發(fā)明/棋盤就好像宇宙的圖形/黑白交錯的變幻/足以耗盡千秋生命”。
博爾赫斯沒有來過中國,也不會下圍棋,卻不影響他關于中國、關于圍棋的奇思妙想。文字被看作是人類文明的標志,然而在文字產(chǎn)生之前,人類卻是以另一種方式展開與天地宇宙的對話。棋盤就是宇宙,黑白子如同陰陽兩爻,可以演繹出大千世界的無窮變化。中國古人就把圍棋稱作“星陣”,宋代《棋經(jīng)十三篇》謂“夫萬物之數(shù),從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數(shù)之主,據(jù)其極而運四方也。……白黑相半,以法陰陽”。圍棋大師吳清源認為,圍棋的起源應與八卦占卜有關。在文字產(chǎn)生之前,人們就是在棋盤上用白子和黑子來推測陰陽的變化。
當然,這用于“八卦占卜”的棋具,未必是真正意義上的“圍棋”。圍棋是人類圍繞生存空間爭斗的一種游戲。戰(zhàn)國史官撰寫的《世本·作篇》謂“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東晉張華《博物志》進一步說明了發(fā)明圍棋的動機:“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圍棋由此被納入儒家的倫理教化傳統(tǒng)中。
儒家學說的核心是仁與禮?!叭省笔堑赖滦摒B(yǎng),“禮”是禮法規(guī)范?!八嚒币脖患{入這一體系中。所謂“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以道立志,以德、仁立身,以藝游心??鬃雨P于“藝”的觀念,也影響到對博弈之類游戲之事的看法?!墩撜Z·陽貨》中提到圍棋:“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笨鬃影褔蹇醋魇俏镔|(zhì)生活滿足之后的一種有益的休閑娛樂活動。
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也提到弈:“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儒家所說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是君子必備的六種技能。圍棋雖然只是“小數(shù)”,畢竟也被納入“藝”之中,有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儒家對圍棋的態(tài)度是雙重的,一方面貶抑圍棋,所謂圍棋“不仁”“失禮迷風”,玩物喪志;另一方面,“游心”之戲又是人的精神需要。怎樣解決這一矛盾?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將圍棋與圣賢之道,與人的“成德成仁”聯(lián)系在一起,使下棋這一“游戲”之事具有不同凡俗的意義。班固在《弈旨》中論棋:“局必方正,象地則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陰陽分也。駢羅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成,行之在人,蓋王政也。成敗臧否,為仁由己,危之正也。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權(quán),下有戰(zhàn)國之事。覽其得失,古今略備?!?o:p>
班固將圍棋與天文、陰陽、王政、仁德聯(lián)系在一起,開啟了“立象比德”的論棋傳統(tǒng),由此建構(gòu)了一套完整的儒家棋論話語。形而下之“技”通于形而上之“道”,為圍棋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技進乎道
如果說儒家為圍棋提供了一套價值評判的尺度,道家則更多地與棋人的生命追求、棋藝境界相通。
圍棋在魏晉時代取得很大的發(fā)展。魏晉時期人們追求人的自覺、精神的自覺,戲與藝由此獲得獨立存在的價值。而圍棋也逐漸被精神化、審美化。這個時期,圍棋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別稱:手談、坐隱、忘憂、爛柯?!妒勒f新語》中說:“王中郎以圍棋為坐隱,支公以圍棋為手談”。以“手談”代清談,何以解憂,唯有下棋。所謂大隱隱于朝市,中隱隱于庭園,小隱隱于山林。在一方庭院之中,一局棋,一盞茶,即可保持心的清靜。而“爛柯”出自南朝梁代任昉《述異記》:“信安郡石室山,晉時樵者王質(zhì),伐木入山,見二童子下棋,與質(zhì)一物,如棗核,食之不覺饑,以所持斧置坐而觀,局未終,童子指謂之曰:‘汝斧爛柯矣!’質(zhì)歸故里,已及百歲,無復當時之人?!?o:p>
山中才一局,世上已百年??鞓返臅r光永遠是短暫的,圍棋就是給人帶來無限精神快樂的一種游戲,棋成了人精神存在的一種方式。到唐代,棋正式成為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圍棋是技,也是道。在老子那里,“道”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也是世界萬物發(fā)展變化的總規(guī)律或法則。所謂“道者,萬物之奧”。道以“無”的方式存在,不可見,不可說,但又游于天地萬物中。道法自然,萬物皆有“道”在其中。
儒家之道,多偏重于人事;道家之道,則更多地體現(xiàn)為天地自然之道。因而,儒家多強調(diào)“以藝載道”,“藝”是“道”的載體,是體現(xiàn)“道”、實現(xiàn)“道”的一種技術手段。道家則更注重把“道”看成是“藝”的本體、內(nèi)容,“藝”是“道”的感性顯現(xiàn),最高的藝術境界便是道的境界。因而,技亦可進乎道,技、藝達到一定境界便是“道”。
以圍棋而論,它是“技”,為了取勝,它有一套具體的法則、戰(zhàn)術。而當棋到了一定的境界,它又與藝術境界、道的境界相通。所謂技進乎道,棋又不僅僅是勝負之物了。
施定庵《弈理指歸》談到弈者的幾個等級:“毋論戰(zhàn)守取舍,成竹在胸,舉念觸機,會心自遠。仁者見仁,知者見知。受八、九子者,即可得其步驟;而細玩熟思,漸至六、七以上,則得形;四、五以上,得意;二、三以上,漸至會神;一先以上,入室而無難矣。此徹上徹下之至理也?!钡闷洳襟E—得形—得意—會神,既代表弈者“品”的差異,又是棋藝由淺入精、技進乎道的過程。
道家強調(diào)道法自然。施定庵在《弈理指歸》序中曾談到自己“棋悟”的一段經(jīng)歷。一次施定庵與梁魏今同游峴山,梁指著山下蜿蜒曲折的泉水,對施說:“子之弈工矣,盍會心于此乎?行乎當行,止乎當止,任其自然而與物無競,乃弈之道也。子銳意深求,則過猶不及,故三載仍未脫一先耳。”定庵由此得悟“化機流行,無所跡象,百工造極,咸出自然。則棋之止于中正,猶琴之止于淡雅也”。棋藝大進,終成一代國手。
弈棋應如行云流水,行于當行,止于當止,平淡自然,這是天地之境,也是審美之境。
和諧之道
小小黑白子,承載的是東方智慧。圍棋的原生規(guī)則其實很簡單,主要有三條:其一,一人走一手,輪流下子,先行者貼目,它遵循的是公平原則。其二,兩眼活棋,棋以氣生,氣盡棋亡。它作為一種生命法則,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以氣為本的生命觀。其三,空多為勝,一切戰(zhàn)術皆圍繞吃子與圍空來展開。人多為勝,正是原始時代生存法則的再現(xiàn)。
黑白子,縱橫十九道格子,圍棋形式要素被簡化到極致,又包含著無窮豐富的變化。簡單中的復雜,也是中國藝術、文化的一大特點。正如中南大學教授孟澤在為《中國圍棋思想史》作的序中所說:在漫長的傳承演繹中,圍棋深度參與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影響乃至塑造了中國人的人格與精神?;蛘哒f,它是某種意義上的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的一個載體,一個隱喻,一個出口。因此,關于圍棋,言“道”言“技”,言“廣大”言“精微”,都有足夠多的材料和憑據(jù),它曾經(jīng)接納過無數(shù)沉迷者的精力、智力和想象,慰藉、消化了他們的幽微心事、浩渺情懷和滄桑際遇。
天圓地方,人居其間。儒家的倫理之道,道家的天地自然之道,指向的都是一種和諧之道。儒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構(gòu)成了君子的內(nèi)圣外王之道,而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和”,所謂“貴和尚中”??鬃又鲝垺岸Y之用,和為貴”,《論語》還多次提到“致中和”“過猶不及”“君子矜而不爭”等。儒家和諧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同理想”和“中庸之道”?!按笸笔且环N社會理想,“中庸”則是為人處世之道。如果說儒家更多的是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意義上追求和諧,道家則致力于建構(gòu)人與自我、人與自然的和諧世界。道法自然,守雌守柔、虛靜無為,流水不爭先,正構(gòu)成了道家的“和”之道。
然而圍棋本來是一種“爭”之道,它體現(xiàn)的是人類為爭奪生存空間而發(fā)生的爭斗,中國古人也曾把圍棋當作“害、詐、爭、偽”之物加以貶抑。那么,怎樣才能協(xié)調(diào)“爭”與“中”“和”的關系?中國傳統(tǒng)常常把“爭勝之物”納入儒家“和”的體系中,一方面淡化棋的勝負一面,所謂“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另一方面,把圍棋與天地人生之大道聯(lián)系在一起,所謂“圍奩象天,方局法地”,“局方而靜,棋圓而動”,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陰陽,相生相合,宇宙萬物由此化生?!爸幸舱?,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達道。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是宇宙和諧之道,也是圍棋之道。
吳清源認為:“與其說圍棋是競爭和勝負,不如說圍棋是和諧”?!昂椭C相依,方成棋局”,圍棋看起來是交戰(zhàn)雙方在展開激烈的爭斗,但棋如流水,當你委身于圍棋的流勢,行于當行,止與當止,交戰(zhàn)雙方心息相通,最終達到的又是一個和諧境界。
圍棋是競技,同時又被稱作“手談”,手談即對話,它強調(diào)的是一種不需要語言文字的特殊話語活動。競技的本質(zhì)在于沖突與征服,話語的本質(zhì)則是溝通與交流。對話性,決定了圍棋是講求平等競爭的一種智力游戲,在某種意義上體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代精神。對話,也使圍棋具有一種寬容性。圍棋自然是為爭奪生存空間而發(fā)生的戰(zhàn)爭,但在“圍地”的過程中,并不非要你死我活,不給對方留一點“余地”。所謂兩眼即活,一盤棋終,常常呈現(xiàn)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共處的態(tài)勢。和而不同,正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體現(xiàn),也是現(xiàn)代社會在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的相處中需要提倡的。這就像現(xiàn)代企業(yè)的競爭,并不追求非要擊垮對手,而是在平等競爭中,大家都有收益,當然,多得者為勝?!笆终劇?,正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辯證法——沖突中的和諧。對話乃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真正的對手既是敵人又是契友。真正的棋局,也是雙方在不斷的沖突中最終走向和諧。下棋如此,人生亦然。
平等競爭,和諧之道。圍棋是傳統(tǒng)的,也是現(xiàn)代的;圍棋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如今,代表中國傳統(tǒng)的圍棋正日益走向世界,為世界不同膚色的人所認同、喜愛。世界共下一盤棋,圍棋完全可以成為國際性的公共精神產(chǎn)品,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