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兒童讀經與書院教育
作者:馮哲
來源:“四海孔子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四月二十日癸酉
耶穌2022年5月20日
回望兒童讀經與書院教育
文/四??鬃訒涸洪L 馮哲
導讀:
1,從事出版,遇見經典。
2,兒童經典誦讀工程:十年時間,百座城市,千萬兒童。
3,四海孔子書院:一個孤獨的樣本
4,臺海二十年的旅程:臺海情,文化心。
5,西山晨思,喜悅上路。
從河南老家來北京30年了,回望這30年,前十年求學并從事出版,后20年在海內外推動兒童經典誦讀工程,并在北京西山創(chuàng)辦了四??鬃訒?。歲月悠悠,猶記得當年北京海淀白頤路上兩排高大整齊的白楊樹,白石橋前紫竹院公園的茂盛翠竹與中央民族大學校園的斑瀾多姿。還有暑期最喜歡去的國家圖書館。
也許是自幼喜愛圖書的原因,95年離開大學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家剛創(chuàng)辦的文化公司做圖書編輯及出版策劃工作,97年夏天在人民大學隔壁的考研一條街與內人一起創(chuàng)辦了自已的文化公司,與人大哲學系的一群博士生合作翻譯出版第一本書《康德文集》。透由康德,遇見中國哲學與中國經典。這是我人生轉折的關鍵時刻。
1999年夏天,在武漢大學數學教授留法博士余一彥潘峰夫婦引薦陪同下,攜妻兒和岳母去香港拜見國學家南懷瑾先生,在南先生那里短暫的7天,我深為其言中國文化斷層與再造文化中國觸動,決定回京結束我的出版創(chuàng)業(yè),發(fā)愿學習中國經典,推動兒童讀誦中外經典。隨后幸遇臺灣新儒家學者臺中師范大學王財貴教授,深受其兒童讀經理念影響與信念提振,開始全力推動兒童讀經活動。2000年獲著名學者,國學大家時任國家圖書館館長的任繼愈先生支持,親筆題辭“兒童經典誦讀工程”。2001年大年初一,北京四海兒童經典導讀教育中心聯(lián)合國家圖書館,中華慈善總會等機構與各界師友在國圖文津廳發(fā)起“兒童經典誦讀工程”,南先生擔任四海中心名譽董事長,任老擔任首席顧問,王財貴,郭齊家,凌孜,牟鐘鑒,錢遜,王殿卿,張祥龍,辜正坤等一批海內外學者前輩任導師與顧問,這真稱得上我人生轉折的關鍵事件。自此,“經典一部,勝雜書萬本。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今天,你讀論語了嗎?讀書,從兒童讀起,從經典讀起?!卑殡S我左右,成了推廣活動高頻詞。
2002年9月,在海內外民間開展的“兒童經典誦讀工程”受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錢其琛領導的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的關注,在其支持指導下,文化部辦公廳發(fā)文在山東曲阜舉辦“首屆華人青少年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大獎賽”,由四海中心與山東濟寧市政府聯(lián)合承辦。海內外2000多華人青少年及眾多文教機構負責人和知名學者參加這一盛會。央視新聞聯(lián)播,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專題報道。自此,發(fā)啟于民間的“兒童經典誦讀工程”進入新階段。兒童經典誦讀工程推廣廣泛開展活動豐富多彩:“全民讀書月少兒讀經典,國家圖書館四海經典教育周,中國人民大學孔子文化月,人民大會堂經典誦讀全球測評,全國政協(xié)禮堂弘揚中華文化路徑學術研討會,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每日經典誦讀時間,光明日報“我與經典”專欄,人民政協(xié)報“經典與我”專欄,經典誦讀“齊魯行”,經典誦讀“中原行”,北師大中小學骨干教師演講培訓,海內外公益發(fā)行百萬套“一場演講,百年震撼”理念光盤,人民文學出版社,中華書局出版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叢書...,”一時間,大江南北讀經之聲遍及朝野城鄉(xiāng)。我的人生進入激情歲月,后被稱為“十年足跡遍鄉(xiāng)野,十年讀經暖人心,披星戴月推廣人”。人民日報海外版專文刊發(fā)“十年時間,百座城市,千萬兒童——兒童經典誦讀工程紀念”。我和兒童經典誦讀工程獲2006年度中國十大閱讀推廣人和推廣機構。同時透由推廣兒童讀經的因緣,我也建立了兩岸文化紐帶與祖國統(tǒng)一的“臺灣意識”,我的人生也開啟了20年往來臺海的文教旅程。50余次的臺灣之行,走遍寶島山山水水。深感兩岸經貿是手拉手,而文化是心連心。臺灣新儒家學者王邦雄先生在圓山飯店對我說:“臺灣鄉(xiāng)土情,中華文化心。”我深表認同,建立在共同傳承與弘揚中華文化上的兩岸心通最重要。
2006年夏天,四??鬃訒涸诒本┪魃侥_下創(chuàng)辦。經歷了如火如荼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海內外少年兒童的社會普及推廣,種種體制教育的流弊讓我和師友同事們認為,要想讓中國文化落地扎根,必須改革教育,建立自己的根據地。走出體制,創(chuàng)辦民間書院,是我的人生新境。既構建了我精神與生活的桃花源,同時也開啟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2007年秋,光明日報國學版專門刊發(fā)“四??鬃訒?一個孤獨的樣本”。
“建立以中國文化為本體的中國教育,讓孔子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站立起來?!边@是書院創(chuàng)立之初的誓言。懸掛于書院初建誠園走廊,我也曾將此作為兩會提案委托全國政協(xié)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提交。后也與將“繼承傳統(tǒng)書院教育,開創(chuàng)基于文化自信的新時代中國教育”作為提案提交兩會,有關部門雖有回復,但遺憾沒有下文,不能落實。
夫子之教不僅有心性之學,還有禮樂之教。書院教育貫穿夫子之學之教。我曾將書院教育總結為“以人物為中心,以經典為依歸,以精神為傳遞,以博學濟世為方向,以學以成人為目的。”后來樓宇烈先生說“書院如家庭,師徒如父子。”我深表贊同。書院教育在中國千年傳承,代代人才輩出,我們應該繼承這一寶貴歷史文化教育遺產。書院教育不同于工業(yè)化標準化流水線下的現(xiàn)代學校,其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自由講學,師生論學,自我治學,自我教育等特質,讓中國書院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獨樹一幟。
歷史上的書院大多不在繁華都市,多在山林鄉(xiāng)野,在那里,書院常常是一個區(qū)域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教化鄉(xiāng)里,移風易俗。往往還是一個學術高地,像宋明大儒朱熹王陽明等都是以書院為根據地,授徒講學,論學著述,進行學術研究與創(chuàng)新。書院每日生活有考德,讀經,習禮,歌詩,演樂,還有祭祀與藏書,加上有影響的書院還擁有學田,這樣更能保持辦學獨立與學術自由,因而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構成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四??鬃訒号c我而言,不僅是我和書院親師生三者構建的精神性成長空間,更是一個中國文化的美麗隱喻。如何讓中國經典的文字活起來,活在書院親師生的生活與生命當中,是書院教育探索教學課程與生活管理的軸心,書院希望透由師生日常生活行為中自然跑出經典的精神,經典的生命在于每一位師生的心靈活化與外在行為。誠于中形于外,吃飯睡覺,穿衣走路,視聽言動,進出應對都是需要學習的內容。而不是一味的背誦經典文字,不止于做記問之學。經典學問不是頭腦概念,而是身體力行。無論學什么課目都需端正態(tài)度,持敬從事。重感重情,有情有義亦有愛。
書院地處北京西山,這里既有歷史文脈的三山五園之皇家園林,更有中共中央在西山的特屬地位場域。就教育而言,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登上西山觀景臺,俯視京城大地,曾與師友豪言書院要培養(yǎng)儒者,培養(yǎng)一支新時代“中國文化義勇軍”,故要有“西山高度”,因為“西山高度”就是“中國高度”。并笑言“君在山之南,我在山之北,隔山遙相望,不知知不知?!?。
在西山四季中,我常在山間晨思,與來訪師友山林漫步,西山夜話,尤喜西山春花爛漫,夏日繁茂,金秋繽紛,冬日飛雪。正如詩人徐志摩曾說“北京的靈性,就在西山的那一抹晚霞”。書院之與西山,讓我常有身在山野志在廟堂之感,沐浴在山林與禮樂之間,每日清晨伴著孩子們的朗朗書聲,走出書院庭院,西山漫步,游目沉潛,頓有世上風霜歸盡,天地萬物生生之感。不禁感慨,何其有幸,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有經典,有書院,有善友,有導師,勉力相攜,快意向學。偶縱有疲憊,課間庭院中一遇生機勃勃的小朋友上來問好圍繞,倦怠頓消,精神提振,喜悅上路。有時內心自問,天地間還有誰,能有如此這般自由與福氣。何其幸哉!
馮哲記于2022年5月20。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