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胡勝盼】“祭孔”尋根,發(fā)掘民族的文脈

        欄目:禮儀祀典
        發(fā)布時間:2011-10-09 08:00:00
        標簽:
         



        “祭孔”尋根,發(fā)掘民族的文脈
        作者:胡勝盼
        來源:《光明日報》(2011年09月30日02 版)



            9月28日,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創(chuàng)始人孔子誕辰2562周年紀念日。每年的這個日子,全世界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以及有儒家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都會舉行非常隆重的祭孔大典,來紀念這位先賢,今年也不例外。

            近年來,從報端、網(wǎng)絡(luò)、電視等媒體上皆可看到諸如“祭孔大典”、“祭黃帝陵”、“祭炎帝陵”、“祭大禹陵”等新聞。組織類似大型的祭祖活動,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還有官方民間共同組織的。無論是祭哪位先祖,都向我們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國人越來越看重自己民族文化的根脈,試圖在尋祖認宗的過程中,去進一步認識自我,認識中華民族,發(fā)掘這個民族的文脈支撐點。它折射出的,是一個民族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風雨后,對自我的重新定位,以健康開放的心態(tài)來面對自己的歷史,從而以更高、更遠的目光放眼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說,祭祖也好,推崇國學也罷,都在提醒我們要敬畏歷史。

            遙想數(shù)十年前,“打倒孔老二”、“破四舊,立四新”甚囂塵上,所有沾著些古氣的東西,一股腦兒都成了“封建余孽”,必先除之而后快。幾十年過去了,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的思想也在一次次的激烈碰撞中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理性,在意識到本民族文化可貴的同時,國人向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投去了更多關(guān)注的眼光。

            如果說前些年的“國學熱”還帶著些作秀的色彩,而倡導者也往往局限于個體,“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話,那么,在這之后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關(guān)于普查、搶救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政策措施,就是從國家層面對傳統(tǒng)文化給予肯定和重視,對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chǎn)來說不啻久旱甘霖,也讓無數(shù)曾經(jīng)為此付出過心血與汗水甚至生命的人們看到了希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個民族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積累的文化財富是獨特而珍貴的,它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只有本民族正視并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真誠地對待自己的文化,以一顆虔誠感恩的心來面對,而不是一味批判、棄若敝屣,才能擁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歷史曾無數(shù)次地證明,時代思潮必將滲透于社會的方方面面,對社會的發(fā)展起著推動或阻礙的作用。如今這場聲勢浩大的“民族文化尋根潮”彰顯出的是“以人為本”的理念,煥發(fā)的是整個民族的自信心。在富民強國的偉大征程中,我們?nèi)裟苷嬲鹬貍鹘y(tǒng)文化,尋回自己的根,那將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幸事!
            
            來源:《光明日報》(2011年09月30日02 版)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