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閉幕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六月初九日辛酉
耶穌2022年7月7日
第2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閉幕式線下會場
7月1日上午,歷時5天以“世界哲學視域中的中國哲學”為主題的第2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在上海落下帷幕。本屆大會由國際中國哲學會(ISCP)、華東師范大學主辦,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承辦,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協(xié)辦。會議邀請國際中國哲學會執(zhí)行長、斯克蘭頓大學龐安安(Ann Pang-White)教授,國際中國哲學會副會長、河濱加州大學瑞麗(Lisa A.Raphals)教授,國際中國哲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楊國榮教授作閉幕式致辭。
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顧紅亮教授主持閉幕式
龐安安教授發(fā)言
國際中國哲學會執(zhí)行長龐安安(Ann Pang-White)教授在致辭中回顧了國際中國哲學會的創(chuàng)辦歷史,介紹學會的目的是把所有學者從全球各個角落聚集起來共同研討,促進中國哲學帶到世界舞臺上去??梢苑浅r湴恋卣f,在英語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學會能夠像國際中國哲學會這樣特別注重中國哲學,并且跟國際接軌。我們希望通過學會能夠讓英語世界的學者們看到中國哲學的特殊性、重要性和貢獻,讓中文學者與英文學者共同探討中國哲學。最后一定要感謝楊國榮教授帶領的非常龐大、非常盡責的團隊,沒有他們的幫忙,我們沒辦法舉辦這次大會。大家都可以看到這次國際中國哲學大會的成果和規(guī)模都是史無前例的。
瑞麗教授發(fā)言
國際中國哲學會副會長瑞麗(Lisa A.Raphals)教授在致辭中首先表示非常榮幸能夠承辦下一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感謝主辦本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的楊國榮教授帶領的團隊。她高興地宣布第23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將在明年夏天在河濱加州大學舉辦,這是河濱加州大學首次舉辦國際中國哲學大會,會議將以“中國哲學的多樣性”為主題,討論的問題包括傳統(tǒng)儒家與現(xiàn)代新儒家;中國哲學對科學、醫(yī)學、文學、音樂的影響;比較視域下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當代解讀;中國傳統(tǒng)人性論中的自我觀念等等。最后瑞麗教授介紹了河濱加州大學哲學系的歷史傳統(tǒng),并誠摯地邀請各位學者的到來。
楊國榮教授發(fā)言
國際中國哲學會會長,第2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組織委員會主席楊國榮教授在致辭中表示這次會議規(guī)模空前,形式靈活,為中國哲學的對話交流,提供了新的范式。在與會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會議取得了預期的成效,為此,他向所有參會者表示深切感謝。楊國榮教授指出,本次會議涉及的論題豐富而多樣,從總的方面看,會議的根本關切,主要指向形上層面如何理解世界與如何理解人自身這一哲學的基本問題。這一進路既與西方philosophy內含的智慧之思相一致,也上承了中國性與天道之學的傳統(tǒng)。近代以來,中國哲學的發(fā)展,乃是以世界哲學的歷史衍化為其前提,這種背景使哲學思想的建構與哲學觀念的論爭,同時具有超乎特定時空的意義。會議提供了一個不同學者共同體匯聚、討論的機會,也促進了不同哲學領域之間的溝通。通過不同學科的參與,本次會議也為突破學科之間的界限提供了新的進路,這種突破從一個方面展現(xiàn)了哲學研究的世界性。最后,楊國榮教授將ISCP會旗傳授給下一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舉辦方。歐瑞寧(Rory O’Neill)受主辦方委托在會議現(xiàn)場接受會旗。
ISCP會旗傳授現(xiàn)場
本屆大會盛況空前,眾人矚目,匯集了當代全球研究中國哲學的一流學者,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20余位哲學學者帶來了對中國哲學的世界性維度的思考。會議正式開始之前,舉行了系列名家講座。自6月27日開幕到7月1日閉幕,全體大會、特邀會議、專題會議等共計舉辦120余場。部分會議在華東師范大學官方視頻號面向全球同步直播,全程累計直播觀看人次超50萬。澎湃新聞、文匯報、人民網(wǎng)、上觀新聞、搜狐網(wǎng)、鳳凰網(wǎng)、新浪財經(jīng)、網(wǎng)易新聞等多家影響力媒體對大會進行關注報道。從參會人數(shù)、會議場次以及直播關注度來看,本次大會都是自1975年國際中國哲學會成立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盛會,讓中國哲學在此期間成為全球哲學乃至人文學術界的關注焦點。全球哲學界對中國哲學的重視,既凸顯了中西哲學相遇背景下,中國哲學在當今世界中的獨特意義,更展現(xiàn)了中國在全球人文學術研究領域中日益提升的自主話語權。
部分大會嘉賓
部分大會嘉賓
疫情之下,大會創(chuàng)新辦會模式,突破時空限制,與國際嘉賓“云端”相會。此次大會搭建了一個向世界集中展示中國哲學的深厚底蘊及當代中國哲學研究前沿的平臺,于開放交流中構建中國哲學理論體系在世界的最新圖景。在大會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既聚焦中國哲學領域,也關注哲學中的普遍問題。其中不僅有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陳來教授關于“朱子理氣論研究的比較哲學視野”的大會演講,國際中國哲學會創(chuàng)會人、夏威夷大學成中英教授關于“On Heart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World-Spirit of Chinese Philosophy”的大會演講,也有關注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關系的“中國哲學如何走向世界”、“中國哲學與世界性百家爭鳴”的特邀專場,并且設置了“Chinese Philosophy and Culture:Classical Texts and Practice”、“The New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ilosophy”等等專題會議。具有不同哲學傳統(tǒng)的學者廣泛地參與多樣豐富的哲學論題討論,體現(xiàn)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的多元性和世界性特征。正如楊國榮教授在閉幕辭中提及的,盡管會議降下了帷幕,但學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并不會終結。從中國哲學與其他哲學傳統(tǒng)的互動這一更廣的角度看,通過參與世界性百家爭鳴,中國哲學將在更深刻的層面展現(xiàn)其世界意義。
部分工作人員合影
第2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閉幕式線下會場合影
責任編輯:近復
【下一篇】“慢廬·慢讀”之《孟子》通講第五期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