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廣才 行方致遠
作者:劉余莉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七月十五日丁酉
耶穌2022年8月12日
圖為清乾隆年間《群書治要》刻本。(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圖書館數字古籍平臺)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群書治要》卷一《周易》
“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君子勤奮學習以積累學問道德,有疑難則虛心請教,來明辨真諦。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學無以廣才?!泵鞒拇笕遴崟砸苍陶]子弟說:“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边h大的志向,沒有偉大的人才就不能夠成就;而偉大的人才,不通過學習也不能夠成就。無論何種學問,都必須好學才能成就,所以古人說“學海無涯苦作舟”。既然這么苦,為什么還去學?“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如果不學、不明理,結果就更苦了?,F在的社會,無論是貧富貴賤都有人身心不安,身心不安的原因在哪里?古人說“理得心安”,因為不明理,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都是汲汲地妄求,即用不符合道義的方式,去獲得不屬于自己的利益,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還讓自己身心疲憊,這皆因人不明理所致。
《中庸》形容好學是:“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薄坝懈W”,“弗”當“不”字講,就是平時有不讀書的時候。雖然有不學的時候,但是無論如何要勉勵自己,一有空閑就要學習,學必須要學得成功,所以說“學之弗能弗措也”?!按搿本彤敗爸谩弊纸忉??!爸谩笔欠胖茫岩粋€東西放在那里不予理會,這叫置,也叫措。意思是,只要有空閑學習的時候,就要學。并不是說,學得差不多了,就該停止了。學就要學會、學能,沒有學到能的時候,“弗措也”,就不能放下,一定要繼續(xù)學習。
“有弗問”,有不問問題的時候。但只要有問的機會,如有師長、朋友、同學在旁邊,有機會向他們提問,就一定要問?!皢栔ブ?,問的時候,問得理解得還不夠,或者知道得還不夠徹底,“弗措也”,也不要就此放下,還要繼續(xù)再問。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不思的時候,“思”是研究。有不研究的時候,但是一有空閑,只要時間許可就要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弗得弗措也”,就是心里有所得。如果“思”得不到要領,思得不夠透徹,那就不能放下,一定要思出一個結論,思出一個所以然。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辨”是辨別。有不辨別的時候,但是一旦要辨別,就要辨別得非常透徹、徹底明了,沒有到徹底明了的時候,也不要放下。
“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边@一句話是講實行。有不實行的時候,但是要實行就要實行得徹底,這就叫篤行。也就是說,要行就要行到十分,不要只行到八九分就停止了,沒有到這個程度就不能放下、不能停止。下面講,雖然人的能力、智慧、聰明不相等,但是只要肯學、好學都能成就,所以不要自暴自棄,像《弟子規(guī)》中說的“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眲e人的智慧高,他聽一次就能明白,要是自己的智慧不如他,就要花上一百倍的功夫,自己也能辦得到?!叭耸苤?,人家拿出十分的力量就能做到,自己拿上千倍的功夫也能辦得到,只要肯干,堅持不懈就能成功。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果”就是下定決心。下定決心這么做,即使愚鈍,聰明智慧比不上人家,但如果自己用上千百倍的功夫,也能變得明智?!叭帷?,指能力不足,雖然能力比不上他人,他人的能力強,很快就做好了,但是我們下上千倍的功夫,能力也能變強,就看自己肯不肯學、肯不肯干。這是告訴我們要好學。
“寬以居之,仁以行之。”要用寬恕厚道的存心,待人接物;用仁慈博愛的精神,廣行于天下?!皩挕?,是寬恕?!八 保厦媸且粋€“如”,下面是一個“心”,這個字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叫恕。恕,就是做到如其心。如誰的心?如對方的存心。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就能做到寬恕。譬如,看到別人做錯事,要生氣、發(fā)火的時候,就要反躬自問,我自己是不是一個圣賢人?是不是一點錯誤都不會犯?如果自己還不是一個圣賢人,還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習氣毛病,也就不能要求別人一點錯誤也不犯。當我犯錯誤的時候,希望別人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己?希望別人能考慮到自己的環(huán)境、生長條件、經歷、苦衷,給自己一個改過的機會。那么當別人犯錯誤的時候,也要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這就叫恕。
所以孔子的弟子來請教:“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生奉行的?”孔子說:“有,這個字就是恕?!蹦蔷褪恰凹核挥鹗┯谌恕?,也就是《弟子規(guī)》中所說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都要捫心自問,希不希望別人以這樣的態(tài)度、行為方式來對待我?如果不希望別人以這樣的態(tài)度、行為方式來對我,那我就不能這樣去對待別人,這就是恕。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蔡相龍】大智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