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顧王樂 徐在國】迄今最早的《論語》文本 ——安大簡《仲尼曰》的價值和意義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22-12-14 01:32:30
        標簽:《論語》、大簡《仲尼曰》

        迄今最早的《論語》文本

        ——安大簡《仲尼曰》的價值和意義

        作者:顧王樂 徐在國(分別系安徽大學漢字發(fā)展與應(yīng)用研究中心博士后,安徽大學漢字發(fā)展與應(yīng)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十一月十八日戊戌

                  耶穌2022年12月11日

         

         

         

        圖1

         

         

         

        圖2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fā)展筆談】

         

        安大簡《仲尼曰》共有完簡13支,簡長43厘米、寬0.6厘米;兩道編繩;頂格書寫,首尾不留白。竹簡保存完好,書法精美。簡文內(nèi)容為孔子的言論,共計25條,見于今本《論語》者有8條,另有一些可與《禮記》《大戴禮記》《孔叢子》等傳世文獻對照,但文字不盡相同。筆者推測,簡本《仲尼曰》可能摘抄自《論語》在戰(zhàn)國時的編定本,是從魯國傳到楚國的,可以說是截至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論語》文本。簡本的發(fā)現(xiàn),對于文獻學、語言文字學、思想史等有非同尋常的價值和意義。

         

        《仲尼曰》有助于研究《論語》的成書、流傳、文本發(fā)展變化?!吨倌嵩弧放c今本《論語》文字存在差異,對比可知,今本明顯經(jīng)過后人潤色。比如:今本《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簡本作:“仲尼曰:‘一簞食,一勺漿,人不勝其憂,己不勝其樂,吾不如回也?!迸c簡本相比,今本以“賢哉回也”開頭,并通過首尾呼應(yīng)達到文氣貫通、強調(diào)主旨的表達效果。今本“一瓢飲”與簡本“一勺漿”的所指有所差異,“瓢”比“勺”要簡陋,“飲”比“漿”更普通。今本“在陋巷”,安大簡無。今本“堪”,安大簡作“勝”,邢昺疏:“堪,任也?!薄墩f文》:“勝,任也?!倍咭馑枷嗤=癖尽盎匾膊桓钠錁贰敝皹贰?,應(yīng)為顏回之所樂,楊伯峻譯作“顏回卻不改變他自有的快樂”;而安大簡作“己不勝其樂”,是針對上文“人不勝其憂”而言的,意謂自己不能承受“其樂”,此“樂”應(yīng)是指人之“樂”。今本末句“賢哉回也”,安大簡作“吾不如回也”,差異明顯。簡文的側(cè)重點在于孔子將自己與顏回進行比較,并認為自己遜色于顏回。而今本重復開頭的“賢哉回也”,前后呼應(yīng),重點則落在了孔子對弟子顏回的高度評價上。由此可見,《論語》在成書和傳抄過程中實際經(jīng)過了很多修飾。

         

        《仲尼曰》有些詞語的異文有助于豐富我們對“聯(lián)綿詞”的認識。以簡文“造(見圖1)(次)、遉(蹎)(見圖2)(沛)必於此”為例,《論語·里仁》作“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兩個文本相比較,簡文更緊湊一些?!墩撜Z·里仁》何晏集解:“馬曰:‘造次,急遽。顛沛,偃仆。雖急遽、偃仆不違仁?!闭x曰:“云‘造次,急遽’者,造次猶言草次。鄭玄云:‘倉卒也?!云却俨幌局?,故云急遽。云‘顛沛,偃仆’者,《說文》云:‘偃,僵也。仆,頓也?!瘎t偃是仰倒也,仆是踣倒也。雖遇此顛躓之時,亦不違仁也?!薄霸齑巍薄邦嵟妗保浼曇?,如:《鹽鐵論·論儒》:“君子執(zhí)德秉義而行,故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論語·里仁》“造次”,應(yīng)從簡文作“造(見圖1)”,即“造趀”,“造”“趀”同義連用,意為倉猝?!按巍?,乃“趀”之通假?!邦嵟妗保瑧?yīng)從簡文作“遉(見圖2)”,即“蹎跋”,“蹎”“跋”同義連用,意為跌倒?!邦嵟妗保恕佰啺稀敝俳枳??!霸臁薄埃ㄒ妶D1)”“遉”“(見圖2)”,四字均從“辵”,意味著四字的字義均與足部的行動有關(guān),所以分別訓為倉猝、跌倒。朱起鳳《辭通》將“造次”“顛沛”視為聯(lián)綿詞,實際上它們是并列式的合成詞。前人所謂的“聯(lián)綿詞”并非不可拆分的,同義連用的合成詞居多,只是因為文字形式的演變,導致人們無法探究其詞義和用字之間的關(guān)系,只能將其看作不可拆分的特殊詞語。安大簡“造次”“顛沛”的異文印證了聯(lián)綿詞不全是單純詞的觀點。

         

        《仲尼曰》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了最直接、最原始的資料來源。安大簡《仲尼曰》簡1:“仲尼曰:華繁而實厚,天;言多而行不足,人?!薄皩崱?,果實?!昂瘛保瑥摹笆睆摹巴痢?,乃《說文》“厚”字古文“垕”所本,會“厚”之意。據(jù)安大簡《仲尼曰》“厚”字的寫法,可知《說文》“厚”字古文“垕”所從的“后”乃“石”之訛?!墩f文》古文的主要來源是孔子壁中書,學術(shù)界大多認為屬于齊魯系文字??鬃幼鳛轸攪?,記載孔子語錄的《仲尼曰》“厚”字與《說文》古文形體密合,這非常符合邏輯。通過簡本“厚”字的寫法,我們也可以推測,安大簡《仲尼曰》是從魯國傳到楚國的?!昂瘛?,多?!吨芏Y·冬官·弓人》:“厚其液而節(jié)其帤?!编嵭ⅲ骸昂?,猶多也?!薄叭A繁而實厚”的意思是花開的繁盛果實多?!靶小保袆??!靶胁蛔恪迸c“行寡”或“行少”意思相同?!疤臁薄叭恕毕鄬?。此條簡文意謂:花開繁盛而果實多,是天變化的規(guī)律;話說的多而做的少,是人為造成的。簡文的這句話也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孔子是告誡人們,不要只說不做,就像是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一樣。應(yīng)該“言少而行多”,即踏踏實實做事情。

         

        安大簡《仲尼曰》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需要我們深入發(fā)掘其中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創(chuàng)新轉(zhuǎn)化成果,更好服務(wù)時代需求。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