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朱虹】江右書院文化的一個典型范例 ——金溪書院

        欄目:廟堂道場
        發(fā)布時間:2023-02-03 16:18:27
        標簽:金溪書院

        江右書院文化的一個典型范例

        ——金溪書院

        作者:朱虹

        來源:《金溪古代書院》序

         

        江右書院冠華夏。在一千多年的古代書院歷史中,江西一直是全國書院發(fā)展的中心地區(qū),共有書院兩千多所,占了全國書院的四分之一。但是在很多縣,對自己的家底并不清楚。金溪縣政協(xié)文史館花了大量的力氣,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組織編寫出《金溪古代書院》一書。該書共收錄金溪300多座古代書院、學塾,讓人驚喜的是縣域內至今還保存較好古代書院建筑達60處,這些均是稀世之寶,值得好好保護。

         

        《金溪古代書院》一書充分反映金溪厚重歷史文化和古代教育狀況。金溪是一個注重培育人才、尊重知識的地方,書中也再現(xiàn)先民們一直以來艱辛創(chuàng)業(yè)、勇于奮進的風貌。金溪自建縣以來培育出了247個進士、816位舉人,這在江西名列前茅。書院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是尊重文化、崇敬師表、傳承文脈、頌揚學風之舉,對于做好江西書院文化遺產(chǎn)的繼承和保護,必將發(fā)揮很好的示范作用。

         

        《金溪古代書院》的責任編輯王華明同志,是一位勤奮認真、目標明確的人。2022年暑期,他才開始領隊《金溪古代書院》編纂工作,短短時間就得此收獲,殊為不易。該書框架扎實厚重、突出重點、傳承有序,能全面反映金溪歷史燦爛輝煌的書院文化遺存及其成果,有很強的知識性和可讀性。

         

        書院,始于唐代。私人書院初為私人讀書的書房。官立書院早期是官方修書、校書和藏書的場所,后演變教書育人的地方。書院發(fā)展史很不順暢,經(jīng)過唐末的戰(zhàn)亂和五代的混戰(zhàn),包括宋初的連年征戰(zhàn),民無定所,民不聊生,書院多已廢棄或關停。到了宋代前、中期,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產(chǎn)生了“重文輕武”的思潮,科舉制度復興,“學而優(yōu)則仕”,書院又復活了,許多出身貧寒的有志之士又有了展示才華機會。到了南宋時期,學說眾多,學派紛爭,拜名師,求名校,此時書院不僅是藏書、校書、修書、教書之地,并具有祭祀功能,更影響著明清時期書院的盛興。

         

        私塾的發(fā)展史更早。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學派眾多,開設私塾,廣招弟子,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最為突出??鬃娱_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后來,其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是古代的啟蒙教育必讀本。私塾是開設于家庭、宗族或坊間啟蒙教育場所,家塾、村塾與其相似,都是舊時民間私人所辦的學校,主要是以儒家思想為中心,都是古代教育重要組成部分。

         

        江西書院發(fā)展較快。江西因位于江南地區(qū),遠避中原群雄爭霸,時局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文化相對發(fā)達,這為文化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造優(yōu)越條件。兩宋時期,江西書院就有170多所,培育出許多杰出人才。唐宋文學八大家中,江西就有歐陽修、王安石以及曾鞏三位。而且,王安石與曾鞏都是金溪柘岡吳氏的外甥,他們兒時都在金溪、臨川書院學習過。

         

        金溪書院創(chuàng)辦歷史悠久。滸灣疏山寺后面的疏山原名“書山”。唐大中時,何仙舟棄官讀書于此,建釣臺書屋,此山遂名書山。一座以“書”命名的山,后從學者甚眾,為金溪縣有文字記載最早的書院。這里相繼建有“疏山書院”等六所書院,南宋“心學大師”金溪青田陸九淵就是在此攻讀。

         

        金溪歷史上書院數(shù)量多。這次調查共發(fā)現(xiàn)有310所古代書院,這是一個不小的數(shù)字。雖多為塾院,但都起到了延師教子功能作用,而且這些都是族譜或縣志上有明確記載的。還有許多沒有取名或沒有記載的私塾沒有列入,加上族譜遺失,沒有確切記錄,也就無法登記,否則,數(shù)量更多。

         

        金溪書院的分量重,而且形式多樣。縣志中記載的金溪官辦書院多以紀念朱熹、陸九淵講學而創(chuàng)建,尤其是為弘揚象山心學而立。民辦書院有私塾、家塾、村塾、義塾、館、園、樓、堂、書屋、書齋等形式存在,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山房、精舍,他們大多建于清代,分布在金溪城鄉(xiāng),又以中國傳統(tǒng)村落的名村大村里偏多。

         

        金溪書院功能轉化很自然,影響大。起先這些書院都是自己的書齋,用于自己讀書、藏書,隨著藏書量及知名度的提高,書齋演化為教子授業(yè),成為培養(yǎng)人的講堂或書院。

         

        說起金溪書院及教育,不得不重點講到宋代的二位偉人。一位是北宋宰相、金溪外甥、女婿王安石,另一位是南宋“百世大儒”金溪青田陸九淵。

         

        北宋時期,王安石小時候隨父親來金溪到外婆家省親,遇見了金溪神童方仲永,后寫了一篇《傷仲永》的文章,強調讀書的重要性。這是王安石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文章對整個社會尤其是金溪人觸動很大,都知道一個人要成才,必須經(jīng)過后天培養(yǎng),也就是說要進書院接受先生的教育,才能成才。此文對今天教育意義依然重大,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到了南宋時期,金溪縣又出了一位偉大思想家陸九淵,他十一歲時與五哥在疏山寺讀書。這個人悟性高,喜歡讀書,研讀理學又挑戰(zhàn)理學,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心學”學說。于是,這位陸九淵本有自己“存齋”,供自己讀書。考中進士后,在家又創(chuàng)辦“槐堂書屋”,招納廣東、福建、湖北及臨川、貴溪、南城、金溪等弟子,以授其學,把槐堂書屋辦得有聲有色。

         

        陸九淵是教育大家,是書院文化的一面旗幟。他膽子不小,竟親赴鵝湖書院,與當時理學泰斗朱熹辯論,首次把書院推向文化論壇巔峰,開創(chuàng)了中國學校通過辯論追求真理的先河。后受朱熹邀請到白鹿洞書院講學,名噪一時,傳為佳話。后來,他又從家鄉(xiāng)槐堂書屋到貴溪創(chuàng)辦象山書院,利用在槐堂書屋積攢10年的辦學經(jīng)驗,把金溪書院做大做強,推廣他處,帶動了當時轟轟烈烈的興辦書院之風。此時的他目光已不局限于金溪,正如他提出的“宇宙內事是己分內事﹐己分內事是宇宙內事”,這是何等的胸襟。這在于他的“心學之說”能為學者所動,也在于他的品行得到大家公認,更在于他的愛國思想和愛民情懷,值得推崇。

         

        王安石與陸九淵的許多主張和思想相通,有共同的理念,辦書院、重教育、育人才。所以,陸九淵力排眾議,在那個禁錮的年代敢于力挺王安石,寫下了《王文公祠堂記》。這是他對王安石變法主張、文學水平及道德人品的贊揚??上胨麄z的惺惺相惜,都是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為朝廷解憂排難。可以說,他們是“隔世好友”。

         

        金溪有這樣一位改革家王安石,又出了心學家陸九淵,“王陸學風”轟轟烈烈把兩宋學風、文風推上高潮,影響中國、金溪千年。

         

        金溪是一個千年文化古縣,淳化五年從臨川析縣。金、臨同飲撫河之水、共攬靈谷秀峰、共承華夏文明、同屬臨川文化圈。金溪書以滸灣雕版印刷行業(yè),又以水運發(fā)達及商鋪為突破口,帶動其他經(jīng)濟,輻射全縣,傳至撫州、江西等地。

         

        金溪自古就重視教育,興辦書院,蔚然成風。教育是每個時代亙古不變文化傳播渠道,興辦教育,尊重知識,選拔人才,更是當代教育價值。挖掘整理歷史文化,發(fā)揚傳承優(yōu)秀文化,古為今用,讓書院文化活起來,才是編撰這本書的目的和意義。

         

        打開這本書,似乎神游金溪,盡管那些古代書院大多早已湮沒于歷史長河中;翻開這本書,從書院的名字中,好像看到滿腹經(jīng)綸的私塾先生正在對學子們諄諄教誨的身影。在該書字里行間和照片里,朦朧中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徐徐展現(xiàn),我們仿佛看到一張張稚氣的臉和一雙雙求知的眼。

         

        《金溪古代書院》帶著你我,用心徜徉在厚重的書院文化之中。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