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近年來國內(nèi)黃以周思想研究綜述

        欄目:觀察總覽
        發(fā)布時間:2023-04-28 16:39:05
        標簽:黃以周思想研究

        近年來國內(nèi)黃以周思想研究綜述

        來源:“江南儒學”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三月初五日壬子

        ??????????耶穌2023年4月24日

        ?

        編者按:“作為儒學的江南,正與江南本身一樣,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我們以時間為維度展開,為了更好地在當下理解作為儒學的江南和江南的儒學,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對她曾經(jīng)的構(gòu)成創(chuàng)化有真切的把握,更要通過這樣的把握對其未來的可能流向進行前瞻。江南儒學公眾號推出系列文章,對當下學界圍繞江南儒學的研究動態(tài)進行整理總結(jié)。

        ?

        近年來國內(nèi)黃以周思想研究綜述

        ?

        黃以周(1828-1899),字元同,號儆季,晚號哉生,浙江定海人,黃式三季子。黃氏為學兼采漢宋,且尤邃“三禮”。他曾主掌江陰南菁書院達十五年,晚近如陳慶年、曹元弼、丁福保、馮一梅、林頤山、唐文治、吳稚暉、張錫恭等“江南諸高材皆出其門”(章炳麟語)。

        ?

        2014年,詹亞園、韓偉表主編的《黃以周全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發(fā)行。該書是黃以周作品的首次匯編,為深入研究黃以周乃至近代江南儒學史提供了翔實、充分的文獻資料,并進而催生出一大批相關(guān)領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職是之故,本文擬從“黃以周的禮學思想”、“黃以周的易學思想”、“黃以周的子學思想”、“黃以周的教育思想”四個方面入手,對近九年國內(nèi)學術(shù)界關(guān)于黃以周思想的研究狀況作一整體上的回顧。當然,囿于筆者的學識與眼界,本文難免掛一漏萬,亦祈方家恕之。

        ?

        一、黃以周的禮學思想

        ?

        在晚清學術(shù)界,黃以周以治禮著稱,而其禮學代表作《禮書通故》更被時人譽為“究天人之奧,通古今之宜”(俞樾語)、“集清代禮學之大成”(梁啟超語)。因此,如何以《禮書通故》為核心來考辨黃以周的禮學思想,是學者所關(guān)注的重點問題。徐秋霞發(fā)表的《清末黃以周禮學思想初探——以〈禮書通故〉為基本考察中心》(《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第35-38頁)一文,把黃以周的禮學思想歸納為四個要點,即“辨考《三禮》,探本溯源”、“詳考禮制,不拘漢宋”、“會通諸經(jīng),旁征博引”、“禮學即理學,經(jīng)學禮學化”。徐道彬發(fā)表的《“皖學”入浙:基于黃以周〈禮書通故〉的考察》(《浙江社會科學》2020年第11期,第116-123+159頁)一文,則通過運用地域?qū)W術(shù)研究的方法,既考掘出《禮書通故》對“皖派”學術(shù)的繼承與發(fā)展,又論證了晚清江南儒學“實事疾妄”和“通經(jīng)致用”的學問品格。吳飛發(fā)表的《禮學即理學:儆居學派的思想脈絡》(吳飛主編:《南菁書院與近世學術(shù)》,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9年,第47-89頁)一文,不僅洞察了《禮書通故》與黃以周少作《經(jīng)訓比義》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而且揭橥了《禮書通故》中的朱子學色彩。值得注意的是,余全介所撰寫的《定海黃氏父子經(jīng)學思想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可謂本時段內(nèi)最有價值的定海黃氏研究專著。在該書的第五章《〈禮書通故〉研究》中,作者基于對《禮書通故》的系統(tǒng)梳理,全面、深入地闡釋了《禮書通故》的思想內(nèi)涵:第一,“《禮書通故》是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研究成果的匯聚”;第二,“《禮書通故》是歷代禮家考禮、議禮成果匯輯”,“還是黃氏父子經(jīng)學思想的集結(jié)”;第三,“《禮書通故》也展現(xiàn)了黃氏父子經(jīng)時濟世的思想”;第四,“《禮書通故》在中國經(jīng)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歷來得到學界高度評價”;第五,“《禮書通故》是中國禮樂文化復興發(fā)展的重要著作,黃以周系統(tǒng)地梳理中國幾千年的禮樂文明,從制度、思想、風俗各個層面加以考證論述,為今人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中國禮樂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二、黃以周的易學思想

        ?

        黃以周弟子唐文治嘗謂:“先生承家學,最精于《易》”,然“近世學者但知先生禮學之精邃,未能知其易學之宏深也”。不過近年來,學者對黃以周易學思想的關(guān)注度正不斷提高。毛朝暉發(fā)表的《黃以周的易學追求——兼論黃氏“漢宋兼采”的原則》(《周易研究》2019年第3期,第70-77頁)一文,切中肯綮地分析了黃以周“漢宋兼采”的治易原則、“回歸孔子”的治易宗旨與“以傳解經(jīng)”、“以例明傳”的治易要門。另外,余全介在《定海黃氏父子經(jīng)學思想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的第四章《〈十翼后錄〉研究》中,借對“黃以周最重要的易學著作之一”的《十翼后錄》的爬羅剔抉,展現(xiàn)了黃以周“尊《易傳》”、“闡《易釋》”、“駁《注疏》”的治易重點與“訓詁治《易》”、“校勘治《易》”、“以禮治《易》”、“卦變治《易》”、“會通解《易》”的治易方法。

        ?

        三、黃以周的子學思想

        ?

        因治經(jīng)而留意子書,乃清儒做考據(jù)的一大特質(zhì),黃以周自然也不例外。近年來,隨著周秦諸子學的全面復興,學者逐漸展開了對黃以周子學思想的研究。雷斌慧發(fā)表的《黃以周〈意林校注〉探微》(《諸子學刊》2019年第1期,第208-220頁)一文,通過探討黃以周對《意林》這部“現(xiàn)存收錄晉以前子書最多的著作”的考據(jù),總結(jié)了黃以周《意林校注》的三點文獻學價值:“合參眾本,重整篇次”;“博采眾長,補訂文本”;“長于???,精于考據(jù)”。除此之外,作者還認為,黃以周的子學研究亦映照了清代浙東學派子學思想之嬗變:“在子學研究態(tài)度方面,清代浙東子學研究逐漸加深,經(jīng)歷了由輕視到重視,由零散至全面的曲折過程”;“在子學研究重心方面,清代浙東學派子學研究經(jīng)歷了由探尋義理—辨章學術(shù)—輯佚經(jīng)典的研究重心的變遷”;“在子學研究目的方面,清代浙東學派子學研究亦經(jīng)歷了推尊儒道—以子證經(jīng)—通子經(jīng)世的復雜嬗變”。張涅發(fā)表的《黃以周的子學著述四種》(吳飛主編:《南菁書院與近世學術(shù)》,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9年,第160-174頁)一文,則扼要地介紹了黃以周所著的《意林校注》《子敘》《子思子輯解》《晏子春秋??薄返睦碚撘馊づc文獻學價值。

        ?

        四、黃以周的教育思想

        ?

        如所周知,黃以周在擔任南菁書院山長期間,給近代江南儒學界培育了大量的人才。故而,黃以周的教育成就及教育思想至今仍為學者所津津樂道。程繼紅發(fā)表的《近代黃式三黃以周家族與浙東海島儒學之崛起》(《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年第1期,第57-67頁)一文,側(cè)重從學術(shù)史的視角對定海黃氏及由此形成的儆居學派或曰“浙東海島儒學”的傳承譜系做一詳細梳理。張葉發(fā)表的碩士論文《晚清南菁書院教育研究》(蘇州大學,2019年),指出“主講了書院長達十五年的黃以周奠定了書院‘實事求是’的風氣”,并進一步塑造了書院“開明活潑”的教育氛圍與“和樂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

        ?

        當然,國內(nèi)學術(shù)界關(guān)于黃以周思想的研究在取得不菲成就的同時,仍有其欠缺。例如,若按章炳麟的說法,黃以周除了《禮書通故》之外,尚有《子思子輯解》《經(jīng)訓比義》《古文世本》《黃帝內(nèi)經(jīng)集注》《儆季雜著》五種著述“卓然可傳世”。但事實上,國內(nèi)學術(shù)界對黃以周思想的探討基本只依靠《禮書通故》《子思子輯解》《經(jīng)訓比義》,而很少采用剩余三種著述,這就導致了目前的黃學研究有失整體性與客觀性。

        ?

        責任編輯:近復

        ?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