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鬃訒号e行紀念孔子2575年誕辰禮樂祭孔典禮
來源:“四??鬃訒骸蔽⑿殴娞?/span>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八月廿七日丙申
耶穌2024年9月29日
(禮樂祭孔典禮現(xiàn)場)
西歷2024年9月28日,紀念孔子誕辰2575年,四??鬃訒憾Y樂祭孔典禮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溫泉鎮(zhèn)白家疃廣場隆重舉辦。
兩岸一家,四海同心
禮樂共奏,典范共仰
祭孔活動由北京四海孔子書院承辦,從2016年四海孔子書院禮樂祭孔典禮成功舉辦至今,連續(xù)至今的9屆祭孔活動都與臺北的三一寰宇文化協(xié)會舉辦的禮樂祭孔典禮遙相呼應。兩岸同胞同心同德,長期合作共創(chuàng),禮樂共奏,典范共仰,一起演繹禮敬夫子、傳承圣道的精神。
臺灣中華儒學總會,臺灣孫文南院等文教團體及書院學生家長,各界關(guān)心四??鬃訒旱膸熡?,以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在京臺灣大學生、臺灣青年代表等200多人做為觀禮嘉賓齊聚祭孔活動現(xiàn)場,親身感受這場盛大而富有教育意義的禮樂典禮,共同緬懷大成至圣先師孔子。
祭孔典禮結(jié)束,參與活動的各級領(lǐng)導和部分觀禮嘉賓、學者移步四??鬃訒和瑘@論語堂,舉行2024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研討會,兩岸專家學者圍繞“兩岸青少年教育與中華文化傳承”主題開展座談交流。
活動聚焦兩岸未來發(fā)展關(guān)鍵的文化議題和青少年教育,探討如何借助中華文化傳承的力量加深兩岸青少年同心同德,幫助臺灣的青少年在歷史文化方面補課,彌補斷裂,助力他們重新回到中華民族大歷史的脈絡(luò)之中。
天地自然,人文化成
返本開新,面向未來
一場短暫的小雨過后,天氣溫潤柔和,伴隨著鏗鏘渾厚的鐘鼓之聲,第九屆禮樂祭孔典禮于9月28日上午7點半在兩百多名嘉賓的肅穆觀禮中準時開始。全場活動參考古代釋奠禮進行,并在原有儀式的基礎(chǔ)上進行斟酌損益,承接經(jīng)典,返本開新。比如典禮上的禮生身著漢服,作揖恭拜參考古禮,而三位獻官則穿著現(xiàn)代禮服參加典禮;在音樂上,典禮把現(xiàn)代音樂藝術(shù)與古典樂器相融合,并采用美聲唱法,盡力呈現(xiàn)祭孔典禮的情感渲染力和莊嚴氛圍。在服裝的顏色上,雩舞以黃色調(diào)為主,彰顯童趣和生機,武舞以紅色為主,體現(xiàn)昂揚的活力,八佾舞采用白色調(diào),潔白無瑕,象征純凈與虔誠。
(司儀)
(合唱團)
(貢生)
(雩舞)
(武舞)
(八佾舞)
(禮生)
今年的四??鬃訒憾Y樂祭孔典禮除了有三位獻官,還分別增加了陪祭官。三獻官和陪祭官分別是:初獻官北京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wù)辦公室主任霍光峰先生,陪祭官臺灣中華量身教育國際研究會理事長賴翠莞女士、臺灣新思教育學苑有限公司董事長鄧稚勤先生;亞獻官臺灣孫文南院院長汪明生先生,陪祭官臺灣得升杰有限公司玲董事長李孟先生、臺灣格芮絲專業(yè)培訓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依芮女士;終獻官臺灣中華儒學總會理事長孔祥科先生,陪祭官臺灣高雄玉旨玄鳳堂主委楊成輝先生、臺灣宏鼎物流集團董事長 高世義先生、臺灣俐富股份有限公司執(zhí)行長 王俐喬女士。主祭官是四??鬃訒涸洪L馮哲。
(主祭官:四??鬃訒厚T哲院長)
(初獻官:霍光峰主任)
(亞獻官:汪明生教授)
(終獻官:孔祥科先生)
整個祭孔活動分為迎神、初獻、亞獻、終獻、送神五個環(huán)節(jié)。具體來講,又有很多細節(jié),活動開場鼓三嚴,三獻結(jié)束,有進饌、讀祝、四拜、撤饌、撤班等?;顒拥母叱辈糠质撬暮?鬃訒厚T哲院長作為主祭官,向夫子獻禮和恭讀祝文,此時,全場嘉賓起身肅立,面向夫子,表達虔敬之意。并以四拜禮敬夫子。
馮哲院長作為主祭官,恭讀祝文,在祝文中向夫子表白:
夫子??!
二千多年了,大家齊聚一堂,
只為提醒自己,
生而為人,當勿忘人性的尊貴。
我們的使命,是用生活去實踐我們的想法;
因為除非我們將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活出來,
否則我們甚至連知道也談不上。
人是活的,必須各方面都是活的,一直都在成長的。
我們必須在傳統(tǒng)中體驗到新的事物,
但更應在新的事物中體驗到傳統(tǒng);
我們應學會舍棄,但更應學會什么叫繼承;
我們應教育子孫,但更不忘自己的祖先。
天地悠悠,
活著的心,
不會將任何事物視為理所當然,
無動于衷;
活著的心,
會不斷學習,不斷感恩,
這叫做真誠。
夫子啊!
您教我們,這就叫仁心;
了解仁心,便能了解天地的美好。
我們深信不疑,永遠深信不疑。
今日祭孔,意義何在?
祭孔,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儀式,承載著對孔子這位偉大思想家的深切敬仰與懷念。在莊嚴肅穆的祭孔活動中,我們不僅緬懷孔子的生平事跡和卓越貢獻,更深刻領(lǐng)悟儒家文化的精髓與智慧。祭孔,是對儒家文化傳承的一種重要方式,它讓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中依然能夠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汲取先賢的智慧,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指引。通過祭孔,我們得以傳承和弘揚儒家文化,讓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祭孔活動,不僅是對孔子的紀念,更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各種文化相互交融、碰撞,而祭孔活動則成為彰顯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窗口。通過祭孔,我們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與熱愛,也傳遞了中華民族追求和諧、崇尚禮儀的文化基因。祭孔活動,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勵著我們?yōu)閭鞒泻秃霌P中華文化而努力奮斗。
祭孔,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展望。在祭孔活動中,我們不僅要緬懷孔子的偉大貢獻,更要思考如何將儒家思想融入現(xiàn)代社會,為解決當代問題提供智慧與啟示??鬃拥乃枷刖哂锌缭綍r空的普遍性,它關(guān)于人間公平、正義、仁愛、自由的闡述,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祭孔活動,我們可以更好地領(lǐng)悟儒家思想的精髓,將其應用于現(xiàn)代社會,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同時,祭孔活動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我們的力量。
(合影留念)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