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來教授走進山大講解《關(guān)于“仁者人也”的理解與詮釋》
記者:駱晨茜
來源: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十一月初三丁已
耶穌2016年12月1日
2016年11月28日下午,山東大學儒家文明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生院、儒學高等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尼山國學大講堂”第二十二講《關(guān)于“仁者人也”的理解與詮釋》在邵逸夫一層報告廳成功舉行。本次講座的主講人為當代著名哲學家、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山東大學講座教授、儒家文明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首席專家陳來教授。儒學高等研究院常務(wù)副院長王學典教授主持報告會。
報告開始前,張榮校長向陳來教授頒發(fā)聘書,聘請陳來教授為山東大學講座教授。山東大學副校長胡金焱主持聘任儀式,并對陳來先生的學術(shù)成就作了介紹。
陳來教授師從張岱年先生、馮友蘭先生,是當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研究方向為儒家哲學,出版著述20余種,多部書籍屢次在國內(nèi)外獲獎,其中《孔夫子與現(xiàn)代世界》獲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成果獎”,《仁學本體論》獲得第三屆思勉原創(chuàng)獎,《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國學流變與傳統(tǒng)價值觀》被評為2015年中國出版集團十大好書之首。
陳來教授通過四個方面分享了他關(guān)于“仁者人也”的理解與詮釋,探討這個問題在今天詮釋的可能。一、人能親愛施仁說。孟子的“仁者人也”或“仁也者人也”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論題,從古到今都備受重視。關(guān)于“仁者人也”的論述較早見于《孟子.盡心下》:“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弊钤缱ⅰ睹献印返内w岐直接將兩句連起來,注“行仁恩者人也”,把仁釋為仁恩,仁恩就是對他人進行恩惠。趙岐的注關(guān)注于“仁”,對句中“人者”的解釋不是很清楚。《禮記.中庸》:“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痹谶@里鄭玄的注和孔穎達的疏,用親親來釋仁,用相人偶來釋人,“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問之言”,這在先秦是沒有的,漢儒實際上是用仁的相親愛義加以延伸闡述。二、人之所以為人說。漢儒強調(diào)字義,宋儒講義理。宋儒認為“仁者人也”表明了仁和人的關(guān)系: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東西。張載認為應(yīng)該將“仁者人也”釋為人所以為人者,這將重點放在了“人也”上,較漢儒合理。朱熹完整提出仁是人之所以為人說,“仁者人之所以為人之理也。”在這里仁作為人之理是具于人身的。朱熹對于仁者人也的理解是辯證的,仁要在人身上體現(xiàn)出來,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zhì),同時不能離開人身談仁,人是仁的依存主體,仁與人相互定義,不能分開。朱熹的解釋即是將原話反過來了,用仁來定義人,不像先秦儒學本義。心學對于“仁者人也”的理解并不與朱熹相反,明代心學家認為仁就是生機,人身和他的舉動處處體現(xiàn)了生機。三、“人”指他人說?!叭收呷艘病敝小叭艘病敝杆?,仁包含了他人優(yōu)先的倫理原則?!抖Y記·樂經(jīng)》:“仁以愛之,義以正之”,仁是愛,義是正,但是“愛”的對象,“正”的對象沒有提出。董仲舒曾提出“仁者愛人,義者正我”,仁、義代表的一切道德是針對人、我來說的,人即他人。仁的實踐是他者取向,義的實踐是自我取向。梁啟超、梁漱溟、列維納斯也有類似論述,他們認為在倫理上,人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倫理的人指向他人。孔子的仁指向他人,也指向自己,即所謂“內(nèi)圣外王”。陳來教授認為對于這三種理解,不能以一種去否定另一種,它們都豐富了人們對于“仁者人也”的理解。四、“仁者人也”的現(xiàn)代詮釋。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聯(lián)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時,提出高揚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旗幟。這幾點也是全人類共同的價值,它的適用性不在于一國之內(nèi),而更適用于人類命運共同體。它不僅是不同社會制度、歷史背景國家追求的普遍價值,也是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guān)系的人類共同價值。從中華文明和人類共同價值的關(guān)系方面來講,中華文明是人類共同價值的深層理論支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公正的基礎(ch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發(fā)展的基礎(chǔ);“和而不同”是民主的基礎(chǔ);“以德服人,王道政治”是和平的基礎(chǔ);“天下為公”是正義的基礎(chǔ)。人類共同價值都包含在仁之中,這就是儒家仁道對全人類的貢獻。因此從現(xiàn)代來闡釋,仁就是人類最根本的共同價值。
王學典教授對這次講座做了總結(jié)。王學典教授指出陳來教授的研究就是陳寅恪先生“一個字就是一部文化史”這句話的最好例證,陳來教授用小學來進行義理的探討,并將視野拓展到當下全球治理問題的宏闊視野,對儒家智慧作了現(xiàn)代轉(zhuǎn)化,既具體而微,又充乎四海,娓娓道來又剛健雄闊,這些都充分展現(xiàn)了陳來先生作為儒學大家的思想與精神風采!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