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冬至位列“三大節(jié)” 皇帝祭天為何要選這一日?
作者:徐婷婷
來源:鳳凰網(wǎng)綜合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十一月廿三日丁丑
耶穌2016年12月21日
今天是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冬至,意味著冬天真正來臨,民諺有言:“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進九”。中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jié);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痹谥袊膫鹘y(tǒng)觀念中,萬事萬物均有陰陽兩面,一天之中的陰陽為白晝和黑夜,一年之中的陰陽以夏至、冬至為期。夏至日至冬至日為陰,冬至日至夏至日為陽。夏至開始夜?jié)u長,晝漸短,象征陰期開始,冬至過后白晝漸長,寒夜?jié)u短,天氣間的陽氣開始上升。在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社會中太陽意味著生機,冬至則寓意著陰極陽升、萬物生長,因此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對冬至十分重視,從漢代開始,冬至成為國家的重大節(jié)日之一,《清嘉錄》中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漢代時期冬至又稱“冬節(jié)”,官府舉行要“賀冬”儀式,社會上流行“拜冬”之禮?!逗鬂h書》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一天官方例行放假,商旅停業(yè),舉國休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百廢待舉,政務(wù)繁冗,規(guī)定一年只有三天假期,分別為元旦,皇帝的生日(萬壽節(jié)),還有冬至,并稱三大節(jié),冬至日的意義可見一斑。
進入工業(yè)文明后,節(jié)氣的意義日漸淡薄,但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節(jié)氣日形成了眾多慶賀禮俗,而其中最高的祈禱儀式則是天子舉行的祭天禮,于每年冬至日舉行,由皇帝代表萬民蒼生向上天祈求天下安泰、萬物豐收。
冬至祭天之前,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涉及到封建王朝的各個部門,內(nèi)容主要包括擇日、齋戒、習(xí)儀、省牲器、告廟、有司陳設(shè)等?!蹲髠鳌酚涊d:“禮,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古代祭祀日期的選擇一般有專門的機構(gòu)負責(zé),明代則由欽天監(jiān)選定,并制作成冊,交由太常寺卿于上一年十二月朔日上奏皇帝,再由皇帝遍告有司及天下百姓?!抖Y記》有言:“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即是指祭祀之前的齋戒活動。齋戒主要包括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飲酒、不食葷腥、不吊喪、不聽樂、不理刑名等。習(xí)儀是正式舉行祭禮前的排練,一般于正祭前三日或二日舉行。有司陳設(shè)是指郊祀前的祭祀用品準備及陳設(shè)等,如籩、豆、簠、簋、爵、祝版、犧牲等。省牲器是由皇帝或相關(guān)部門官員在祭祀前檢查祭祀犧牲及器物準備情況的儀式。明初規(guī)定,大祀前一月朔日,由皇帝親自到犧牲所省牲,而后每天都派大臣前往視察,中小祀則由禮部或太常寺等官員代為行禮。祭天作為封建朝廷最為重要的祭祀活動,還增加了告廟這一程序。古代皇帝祭天,要去祖廟請祖宗牌位配祀。如洪武時期,奉朱元璋之父仁祖淳皇帝配,建文帝即位后,將仁祖換為太祖,宣宗在位時,以太祖、文宗并配,祖宗配天除了表達對祭天禮的重視外,還體現(xiàn)了封建王朝家國一體的觀念,也宣示了本朝的正統(tǒng)性。
作為國家大祀之首,祭天禮復(fù)雜而完整,主要過程包括迎神、行禮、進俎、初獻、亞獻、終獻等。冬至日清晨,太常寺官員率領(lǐng)眾執(zhí)事官準備好祭品,將祭祀所用之玉、帛、尊、罍、祝版等擺放齊整,樂舞生、執(zhí)事官、陪祀官、分獻官就位。日出前七刻,齋宮鳴太和鐘,導(dǎo)引官引導(dǎo)皇帝至圜丘壇御位,鼓樂聲起,祭天大典正式開始。
儀式的第一項是迎神,燔柴爐內(nèi)升煙火,表達了將人間敬天之意傳于上天的寓意?;实壑陵惶焐系叟浦魑磺靶泄虬葜Y,后至祖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后,對諸神行三跪九拜禮。
迎神后為奠玉帛,即向天神、祖宗進獻玉、帛。行禮時由太常卿導(dǎo)引皇帝盥洗后至神位前行三上香禮,執(zhí)事官向皇帝呈進玉帛?;实壑辽系奂白孀谂莆磺靶芯传I禮儀,鞠躬拜興后回拜位。第三個步驟是進俎,內(nèi)贊奏升壇后,皇帝在導(dǎo)駕官陪同下到主位、配位前進俎,進俎畢皇帝復(fù)位。接下來行初獻禮?;实巯戎辆粝次皇芫簟炀?、拭爵、進爵,而后升壇至酒尊所,執(zhí)爵官以爵進皇帝,皇帝到主位前跪獻爵,行三上香禮,同時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初獻之后行亞獻和終獻禮,除了不宣讀祝文外,程序與初獻基本相同。終獻以后,行飲福受胙禮,光祿寺官員奏飲福酒,奏受胙,皇帝行禮后拜興回位。祭天為大祀之首,按祖制一般為皇帝親祭,但王朝后期,天子多怠政,連祭天禮亦遣官代祀。官員行禮時,儀式大為精簡,其中飲福受胙禮擱置不行,寓意只有天子能接受上天所賜之福。飲福受胙后徹撰送神。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掌祭官捧撰,皆送到燎爐焚燒,皇帝至望燎位觀看焚燒祭品,內(nèi)贊奏禮畢,祭天大典正式結(jié)束。
冬至祭天盛于唐宋,明清間更為隆重尊崇,并且逐漸流傳至民間,演變?yōu)槎良雷娴膫鹘y(tǒng)習(xí)俗,稱為“祭冬”或“拜冬”。無論是官方祭天還是民間祭祖都表達了向上天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豐衣足食的樸素愿望。
責(zé)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朱子雕像”在武夷山五夫朱子文化廣場揭幕
【下一篇】【史寶銀】葉公問政圣人所獲“為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