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叢祭祀大典在成都郫都望叢祠舉行 開啟春耕模式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三月初三日丙辰
耶穌2017年3月30日
2017望叢祭祀活動現(xiàn)場,主祭官就位。鐘欣攝王爵攝
望叢祭祀儀式開始,行終獻禮-進香。鐘欣攝王爵攝
30位孩子手持卷軸郎朗頌辭。鐘欣攝王爵攝
祭祀開始,旗幟隨風而起,鼓樂齊鳴。鐘欣攝王爵攝
望叢祭祀行亞獻禮-三牲。鐘欣攝王爵攝
中新網成都3月30日電(王爵)“維華夏丁酉季春三月初三日,郫都區(qū)八十萬人民,謹以清酒庶羞饈、鮮花水果,致祭于古蜀先祖望帝、叢帝之陵祠”。30日上午,“花滿望叢,尋祖歸心;品西蜀韻,樂郫都行——2017望叢祭祀活動”在成都市郫都區(qū)望叢祠舉行。
九天開出一成都,千流萬脈源望叢?!肮攀裰矗p創(chuàng)高地”——成都市郫都區(qū),是古蜀文明的發(fā)祥地,被尊為“蜀中先導,天府前驅”的望帝杜宇和叢帝鱉靈就供奉在“望叢祠”。望叢祠,是為了紀念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繼任人叢帝而修建的祀祠,也是中國西南地區(qū)唯一的一祠祭二主、憑吊蜀人先賢的最大的帝王陵冢。
望帝杜宇,教民務農在蜀地首創(chuàng)了按農事季節(jié)耕種的制度,被后代奉為農神。叢帝鱉靈鑿玉壘山,開寶瓶口,是李冰之前岷江流域的最初治理者。二帝遺愛在民,歷代為后人尊祀。
“望叢祭祀”,是郫都區(qū)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據(jù)《成都府志》載,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規(guī)定農歷三月三、九月九為望叢二帝祭祀之日,并列入成都府祀典?!钝h志》載:“每年都江堰放水,成、綿、龍、茂道臺,過郫境則祭之,舊例也”。禮畢,方去隆重舉行都江堰放水祭祀儀式,都江堰砍掉“馬槎”,放下蓄水,宣告成都平原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正式開始。
據(jù)記者了解,望叢祭祀禮儀相當傳統(tǒng),分為擊鼓、司儀官頌詞、執(zhí)事者各司其事、主祭官就位、陪祭官就位、鳴鼓、迎祖、進饌、司儀官頌詞、行初獻禮-五谷、主祭官恭讀祭文、行亞獻禮-三牲、行終獻禮-進香、飲福受胙、司儀官頌詞、送祖、望燎、撤班、禮成,共二十個祭祀程序。
2017望叢祭祀,重現(xiàn)了昔日蜀人祭祖的宏大場面,祀儀式莊重,盡顯大雅傳統(tǒng)文化。兩側旗幟隨風而起,通過從廣場一直延伸進祠內的通道,伴著鼓樂齊鳴,一襲漢服加身的主祭祀氣宇軒揚,30位孩子手持卷軸郎朗頌辭。在黃色、紅色和黑色為主色調的祭祀活動現(xiàn)場,身著黑色服裝、佩戴黃色配巾的80位當?shù)刭t達精英及嘉賓,參加了祭拜儀式。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