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梁漱溟:亦佛亦儒 知行合一的“中國最后一位儒學大師”

        欄目:新聞快訊
        發(fā)布時間:2017-05-22 22:47:06
        標簽:



        梁漱溟:亦佛亦儒 知行合一的“中國最后一位儒學大師

        來源:孔學堂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四月廿六日戊申

                   耶穌2017年5月21日


         

         

         

        梁漱溟

         

        孔學堂網訊(記者 余小雨)5月20日和21日,中國孔子基金會梁漱溟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漱溟幼孫梁欽寧先生應邀做客孔學堂,帶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梁漱溟和他的民國朋友圈》(上)、(下)兩場講演。梁欽寧先生通過介紹梁漱溟與彭翼仲、蔡元培、熊十力、李大釗等朋友之間相處的方方面面及梁漱溟一生中著述和思想發(fā)生變化的背景,再現(xiàn)了這位亦佛亦儒、表里如一的“中國最后一位儒學大師”的一生。

         

         

         

        梁欽寧

         

        梁欽寧簡介:西南大學中國鄉(xiāng)村建設學院高級研究員,中國孔子基金會梁漱溟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漱溟先生幼孫。

         

        民國時期:因文成名以文會友

         

        民國初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新青年》雜志,標志新文化運動開始,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為代表的“新派”學者們紛紛提起筆桿子,批判“舊學”。這時期,梁漱溟在當時由商務印書館創(chuàng)辦的《東方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究元決疑論》的文章,以不同的視角評議中外諸子百家思想,并表明自己獨崇佛法的立場,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

         

        據梁欽寧介紹,“這是一篇影響和改變梁漱溟人生命運的重要文章,通過此文,梁漱溟得到了蔡元培先生的青睞,受邀到北大任教;通過此文受到了前輩大家林宰平、梁啟超、蔣百里的賞識;通過此文結識了熊十力先生,從此結成終身摯友。”

         

        梁欽寧表示,梁漱溟入職北大后,結識了以蔡元培為核心的一眾北京大學的老師們(李大釗、梁啟超等),并與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聽眾認真聽講座

         

        新中國成立:堅持做自己堅持自己觀點

         

        新中國成立后,梁漱溟應毛澤東主席的邀請,出任新中國政協(xié)委員。在此期間,他坦率,他直言,曾遭到各方的批判,但梁漱溟始終堅持獨立思考的作風,堅持自己的觀點。“在‘批林批孔’時期,當梁漱溟被要求談自己的看法時,他堅定地說,‘我只批林,不批孔’?!绷簹J寧表示,“人生的最后時刻,梁漱溟在病榻上接受臺灣女記者的采訪時,以‘要注意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囑咐海峽兩岸青年,以‘要順應時代潮流’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未來發(fā)展的期許?!?/p>

         

         

         

        講座現(xiàn)場

         

        “梁漱溟的一生都堅持做自己,堅持獨立思考,堅持表里如一?!绷簹J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自豪地說到,“對于如今的人來說,獨立思考容易,表里如一卻很難?!?/p>

         

        “梁漱溟老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個人,他是儒家那種‘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的精神擔當,這種精神無論對于過去或者現(xiàn)在或者將來都很重要?!甭牨姎W陽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梁欽寧與熱心聽眾交流

         

        梁漱溟,從小接受西式教育,自行研讀佛學、中國諸子百家經學,最后成長為中國早期“新儒學”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儒學大師”,他的人生傳奇而頗具色彩。客觀地說,他的成就離不開其勤于獨立思考,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始終堅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精神品質。這些品質對于當今的年輕一代來說,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