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專題沙龍】如何讓《論語》“飛入尋常百姓家”

        欄目:演講訪談
        發(fā)布時間:2017-05-23 14:58:32
        標簽:

        如何讓《論語》“飛入尋常百姓家”

        來源:中國孔子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四月廿七日己酉

                 耶穌2017年5月22日

         

         

           


        中國孔子網編者按:自2010年起,山東財經大學王蔚教授開始走出高校,應邀到機關、企業(yè)等單位公益講授《論語》,一直堅持至今。

         

        后來,在他身邊逐漸聚集起一大批《論語》研讀者。大家一傳十、十傳百,爭相邀請王蔚教授到各地去講授《論語》,他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原本不定期的集體學習也品牌化為齊魯《論語》研讀公益活動。這項雅集活動在不同的文化道場輪流舉辦,承辦者有時還需要提前提出申請。許多跟隨王教授的民間《論語》研讀者,也由他的粉絲變成了入室弟子。他們?yōu)檫@個“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小群體命名為“蔚然《論語》師門”。他的弟子在熱心人士于大虎等人的組織下,還成立了敏而好學、樂善好施的秘書處。

         

        2017年5月19-21日,在團中央“青年之聲”國學教育聯(lián)盟、山東財經大學孔子學堂、中國青年網、中國孔子網等單位和組織的支持下,王教授與“蔚然師門”三十余人,以“走進周游現(xiàn)場,踐悟孔子思想”為主題,由濟南出發(fā),途經濮陽、新鄭、信陽、淮陽、商丘、曲阜等地,開啟了首次“重走夫子路”活動。

         

        20日,我赴商丘與大部隊匯合,參加了此次活動的后半段,感受到了“蔚然師門”對孔子文化的理解之深刻和熱情之高漲。

         

        在今天這個時代背景之下,我們都在大談文化自信、文化復興。那么,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傳統(tǒng)文化浩如煙海,走近它,到底該從哪里下手呢?傳統(tǒng)文化到底能夠給百姓帶來什么樣的“實惠”呢?面對老百姓講文化,有沒有好的平臺和機制,能不能受到歡迎?等等,諸多問題都亟待我們回答?,F(xiàn)在看來,以師徒關系的建立為紐帶,以一本經典的研讀為職志,以線上線下的互動為形式,王蔚教授和他的追隨者已逐漸摸索出一條讓孔子文化接地氣、活起來、可持續(xù)的道路。值得關注并倡導。

         

        蔚然師門,蔚為大觀!

         

         


        從左往右:于大虎      江澎     李剛     李佳霓     竹韋紅

         

        【訪談嘉賓】

         

        于大虎 :齊魯《論語》研讀公益活動秘書長、《論語》研讀者

        江  澎 :企業(yè)經營者、《論語》研讀者

        李  剛 :長清平安中學語文教師、《論語》研讀者

        李佳霓 : 歷城雙語實驗學校音樂教師、《論語》研讀者

        竹韋紅 :嘉興孔子學堂志愿者、《論語》研讀者

         

        【訪談人】

         

        常  強

         

        【一】“重走夫子路”是追求幸福人生路

         

        問:5月19-21日,在“蔚然論語”靈魂人物王蔚教授的帶領下,您也參加了首次“重走夫子路”活動。于大家而言,為什么要參加這個活動?意義何在?

         

        于大虎: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這是我參加這次活動的原因也是意義所在。

         

        江澎:參加活動的初衷很簡單、也很自我,說出來讓大家見笑了。第一,自小學階段大家就開始學習《論語》的章節(jié),對孔夫子周游列國略知一二,但到底去了哪里卻是沒有深解,那些地方也就一直充滿了神秘,參加這個活動算是圓了幼年一個夢吧。第二,與王教授等儒學大咖、同門師兄弟一起出游,不僅有寓教于樂的《論語》、地理、歷史文化知識的學習,還能增進感情,留下美好回憶,何樂而不為呢?第三,希望我的參與能夠帶動身邊人學習《論語》、正確認識《論語》、將國學精華活學活用到工作生活中,讓《論語》成為我們的人生指南。

         

        李佳霓:我是一名音樂教師,從教已經17年。時代變遷,今天學生很多方面已不是從前。大家崇拜明星,知道大腕兒、富商、高官,卻不知道圣賢。我曾問一位班長:你的理想是什么?她答:要做世界首富。功利化、全民娛樂化的時代,孩子的心靈被蒙上了灰塵。明星、大腕、高官都是外在的地位和財富,而圣賢是內在的道德追求。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很多時候我卻覺得影響了他們的審美,卻還沒有觸及靈魂。

         

        跟王老師學習《論語》以來,一位偉大的教育家的形象漸漸清晰起來。如老師所言,夫子的一生是波瀾壯闊且充滿苦難的。我想,夫子路是心懷天下、教化天下之路;夫子路是用人格與智慧鋪就的路。王蔚老師多年來行走在傳播《論語》的道路上,這,就是重走夫子路!如今,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也開始給學生講《論語》,我深深感受到靈魂的工程師是多么神圣又任重。報名“重走夫子路”,是朝圣之路,是學習之路,更是追求幸福人生路!

         

        竹韋紅:我想觀看話劇、電影和親臨演唱會現(xiàn)場,是跟看小說和聽錄播歌曲的感覺效果都是不一樣的。同樣,我想通過“重走夫子路”,去真實地感受圣人的心中的情懷。孔子緣何在如此困境下仍能恒定心中志向,一以貫之,且始終保持著樂學的狀態(tài),這位圣人究竟有一種什么樣的高度和境界,能在2500年后,依然讓我們中國人,甚至是外國人都愿意去親近他、走近他?我想用自己的雙腳和脈博去丈量、去貼近這一段里程。當然,如果時間上能充裕些會更理想,三天的時間實在太趕了,不過也許這只是跨出的第一步。

         

        李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實為中華民族之精神和靈魂。仁愛之精神、義勇之精神、辯證之精神、超脫之精神、實踐之精神、現(xiàn)實之精神、自強之精神,乃我們民族不朽之精神。一個人如果能有以上精神,那可真是了不得??桌戏蜃铀蓝煌稣邏?,你永遠活在中國人心中,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作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在王蔚老師的引領、誨人不倦下,學習《論語》能夠提升自我,踐行精神。面對“十有五而志于學”的莘莘學子,我利用所學,盡己之力,施于影響,引導所在的長清區(qū)平安中學初一年級學生共同學習《論語》,收獲很大。重走夫子路,踐行儒家精神,以此影響學生、家人、朋友、陌生人,得以讓國人充滿仁愛,充滿力量,也讓世界充滿愛。

         

        【二】成大事者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問:在“重走夫子路”中,大家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請把最深刻的體會分享給我們。

         

        于大虎:我最大的收獲和體會,可以用《論語》里面的兩句話來概括:第一句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第二句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p>

         

        江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次“重走夫子路”活動如同一次時空穿越,一路上王蔚教授邊走邊講,大家也邊走邊問,以前死記硬背都難以理解的章節(jié),現(xiàn)在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在河南封丘,王教授對“子罕篇”中“子畏于匡”的章節(jié)詳細講解以后,又將孔子為什么會在“匡”這個地方遇到危難的原因做了解釋,原來這是一場誤會,因為孔子相貌和曾經在匡地做過壞事的名叫陽虎的人很像,導致遭受當?shù)氐陌傩諊?。有趣的是“貌似陽虎”竟然是山東鄒平的一句地方俚語,表示兩個事物相似。由此可想而知,我們的身邊處處充斥著《論語》的影子,只是我們渾然不覺罷了。

         

        通過王教授現(xiàn)場的講解,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帶領著一眾弟子臨危不懼、沉著應對的學者,聽到他為學生們做心理疏導,感受到了他那種舍我其誰的歷史使命感。重走路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李佳霓:三天雖短,但我卻比以前更能深刻體會到老夫子的人格魅力了,這讓我更加有勇氣、更加樂觀豁達地生活。這是最大的收獲。人是需要有點精神的,重走夫子路,讓我感佩圣哲的光輝人格,并能更加勇敢地面對命運給予的一切。最深刻的感受是傳承文化勢在必行,這個世界會好起來。

         

        重走活動中,走到孔子還鄉(xiāng)祠,近旁幾家商店面對外鄉(xiāng)朋友不愿伸出友誼之手,借用衛(wèi)生間交錢也不行。令人感嘆!夫子祠天天見,仁愛卻不在心間。三天所到之處除了弦歌臺是康熙年間重修之老建筑,其余大都是新的,雄偉的建筑、大大的宣傳標語,形式上有了,但我認為教育還浮于表面,沒有走進百姓心里。近幾年,傳統(tǒng)文化特別火熱,有很多人在學,卻也有很大的功利性,這也正是圣賢教育所亟待要改變的時代特征。如何有效開展圣賢教育,是個重大的課題,其中講學的人才問題很重要。

         

        子畏于匡,不憂不懼,堅信有天道、有圣道,決定命運的不是惡勢力或壞風氣。梁漱溟先生有本書,名為《這個世界會好嗎》。我想,孔子在生命遇到威脅時,依然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人生信念,我們也堅信儒家文化一定能改變社會風氣,這個世界一定能好起來。

         

        竹韋紅:原來只是在線上交流的老師、師兄師姐師妹們,現(xiàn)在可以近距離相處,好多積在心里已久的疑惑可以直面請教。他們學習時間比我長,我的問題一般說來他們都能直接給出答案,通過回答我的問題,師兄師姐們有時也會重新再去查閱資料,生怕給我錯誤答案。一問一答中,他們也得到了一次學習的機會。所謂教學相長,大概就是如此吧。


        晚上和師姐王成蘭同住一間,早就聽王教授講起有這么一位能通篇背誦《論語》的師姐,我問她讀了多少遍背出的,她說她抄寫了兩遍,默寫了九遍,至于讀了多少遍已經記不清了。問她為何要學《論語》,她說退休前在企業(yè)做會計,工作中經常會涉及做假賬,每次心里都很不安寧,夜不能寐,自從接觸《論語》后,學習一次,心里就開朗通透許多,當自己退休,女兒參加工作后,就全身心投入了對《論語》的研讀?,F(xiàn)在她經常去社區(qū)講學,也在積極地做著公益,她還告訴我,《論語》不僅能讓自己快樂,還可以“美容”,對這一點,我倆會心一笑,我明白她所說的“美容”是什么意思。

         

        5月20日下午四點,在離開楚國(信陽)前往陳國(淮陽)的途中,第55次齊魯《論語》研讀公益活動在高速大巴上進行。當親眼看著成蘭師姐淡定地背誦《論語·子罕》時,我感到非常驚訝。當時,王蔚教授激情澎湃地為大家講解孔子當年周游列國發(fā)生的事件時,汗水不斷地順著他臉龐流下來,而他自己卻渾然不知,那時戶外溫度已經有30多度,而車內因考慮到研讀錄音的效果沒有開空調,溫度應該在35度以上,每個人都蒸了一次桑拿。那一刻,我在心里把這一群人和孔子當年帶著弟子們一路奔波的場景作了比較,但是,仍然無法想象孔子是如何帶著弟子在這些列國之間奔走的。而身處太平盛世的經濟學教授,如今帶著弟子們,不辭辛勞,不畏艷陽高照,一天奔波在“數(shù)國”之間,這不是使命又是什么?我為之感動。

         

        李剛:我重走夫子路的最大收獲是:強行者有志。認準方向,把握規(guī)律,堅持力行,慎終如始,永不言棄,成功亦樂得之。蘇軾曰:“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是成就每個人所從事任何事業(yè)的根本?!疤煜率掠须y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敝苏咧牵灾呙?,除了尊道貴德,還要有智慧。

         

        【三】講授《論語》,要讓初學者聽得懂

         

        問:大家分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跟隨王蔚教授學習《論語》的?當初,為什么要加入“蔚然師門”?

         

        于大虎:2013年。因為我發(fā)現(xiàn),就學習《論語》而言,你再也找不到比王蔚教授更好的老師了。

         

        江澎:師門中我是和王教授是最早認識的,我們結緣于2012年2月12日成立的“泉城讀書慧”的第一次讀書活動,我們都是發(fā)起人。那天,第一次聽他講《論語》就被吸引住了,后來還跟隨教授去過萊陽魯花集團講授《論語》,當時魯花集團孫董事長和全體銷售精英,不僅學《論語》,而且還把《論語》應用到了管理中,令我很震撼。

         

        王教授的《論語》講授幽默生動,既有大道理又極富生活化,即可用現(xiàn)代的案例講述,又能用故事詮釋現(xiàn)代生活。跟隨他學習《論語》,很容易結合實際、融會貫通,現(xiàn)在很多章節(jié)都成為了我現(xiàn)在的生活指導。例如:“公冶長篇”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笨鬃诱f:“誰說微生高直呀?有人向他借醋,他不直說沒有,卻暗地里到鄰居家借了后,再轉借給人家?!边@在孔子看來是不“直”。雖然微生高盡力滿足鄰居的愿望,在某種意義上符合助人為樂的美德,但微生高隱瞞了自己家里沒有醋的真實情況,這種隱瞞本身就是不“直”的表現(xiàn)。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在處理真情實感與道德原則的時候,把前者看得比后者更重要。但這并不是說孔子不講道德原則,孔子只是不講脫離真相的道德原則。一項道德原則如果在具體實施時與人的真實情感相矛盾,這項道德原則就需要變通。就是這個微生高借醋的故事,吸引我開始學習《論語》,并從《論語》中重新領悟做人的準則。


        由于知道王教授開始開放“蔚然《論語》”師門收徒的時間比較晚,所以按入門順序來排,我就比較靠后了。但是自從加入了“蔚然《論語》”師門,學習就變得更加系統(tǒng)了,認識也更加透徹了。

         

        李佳霓:我真正學習《論語》,是2015年3月參加王蔚教授在安聯(lián)保險公司舉行的齊魯《論語》研讀公益活動。經典的生澀難懂是一般人不愿意學習的主要原因,王教授卻是聯(lián)系實際,教學風格生動活潑,讓初學者聽得懂、樂于聽。逐漸地,我便喜歡上了《論語》。

         

        我從小愛讀書,尤其偏愛哲學類,對價值觀、人生觀的問題特別感興趣。于是在研讀活動秘書處做志愿者,在年會上朗誦、唱歌、擔任主持,由此走進了《論語》,愛上了《論語》。比如孔子開創(chuàng)私學,讓老百姓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權利,這份情懷何其偉大,在當今社會是多么缺乏;比如他一生坎坷、歷經磨難卻心懷天下,這在當今社會更是難得。作為一名公辦學校從教17年的教師,我不從政,也不經商,內心確是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我想,如果我可以做一名《論語》老師,教化學生、傳播《論語》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為了這份理想,我成為了“蔚然師門”第19個學生。

         

        竹韋紅:因為孔子學堂的緣分,我從去年開始學習《論語》。2016年6月3日,是我第一次聽王蔚教授在寧波理工大學給企業(yè)家講《論語》課。而決定加入“蔚然師門”,是在聽王老師現(xiàn)場講《論語》、聽他在FM104.3電臺的陳濱《我能贏》《論語》節(jié)目,以及看他出的書《〈論語〉注譯及人物類編》之后。我決定在師門群里跟著老師、同學一起“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李剛:我于2016年6月在齊魯《論語》研讀43次公益活動中結識了王蔚老師。王老師的豐富學識、真知灼見、諄諄告誡,令我崇拜。讀《論語》的人要影響別人讀《論語》,于是乎,自己下定決心,要師從王老師學習《論語》。非常榮幸,我于2016年12月成為王老師的弟子。

         

        【四】《論語》滋養(yǎng)人的心靈

         

        問:跟王蔚教授學習《論語》后,與以往相比,個人思想、個人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有沒有大的變化?請具體談談體會。

         

        于大虎:當然有變化。因為王教授把《論語》的核心思想概括為修身處世十字訣,人人聽得懂,人人學得會,你不用背誦原文,有這十個字就足以指導你走上人生大道,所謂大道至簡,其斯之謂與!

         

        江澎:《論語》是儒家的代表著作,在跟隨教授學習之前,只是泛泛的知道幾句內容,并沒有深入系統(tǒng)學習過,甚至沒有全文通讀過?,F(xiàn)在通過讀、寫、聽幾個步驟后,對“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理解是,一切要有章有法,有理有據(jù),既不愚忠執(zhí)拗,也要遵循禮數(shù)。其實說起感受,還真有點復雜,我感覺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中庸之道”和西方博弈論中的“納什均衡”有相似之處呢。雖然博弈論比“中庸之道”晚了兩千年,我想如果西方人早些了解“中庸之道”也許歷史都會重寫呢。

         

        《論語》“子路篇”記載,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蔽乙郧昂枚嗍虑樵谔幚砩蠒行┘痹?,現(xiàn)在則平和了很多,“欲速則不達”,明白了做事要符合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我覺得這也和現(xiàn)在常提的“和諧”是一致的。工作中如果遵循了這個道理,就會踏實很多,成功也就變得必然了。

         

        李佳霓:我是一個親情缺失的孩子,加上生活上的挫折,我在生活上一直是有些悲觀的。跟隨王蔚教授學習《論語》以來,逐漸地,我感受到了圣人的堅忍和達觀。現(xiàn)在的我多了內省,也多了豁達?!墩撜Z》中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有“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更有孔顏樂處。朋友說面對生活我更從容了,對學生著急發(fā)火的時候也少了,《論語》滋養(yǎng)了我的心靈。同時,面對學生的很多問題,我也更有辦法了。顏回的好學、不貳過、安貧樂道,子路的忠勇,曾子的勤與孝,孔子學琴的精益求精等故事和精神,已經開始影響學生的心靈。看到他們律己修德,我有了職業(yè)幸福感。現(xiàn)在,學校得知我拜師學習,2017年3月讓我開始給學生開設《論語》選修課。愿《論語》能滋養(yǎng)更多人的心靈。

         

        竹韋紅:自己感覺還是有些變化的。比如說在和青春期的女兒相處的時候,遇到她極其不愿意做的事情,如不肯吃推薦她的營養(yǎng)餐,以前會很生氣,想強迫她去吃完,現(xiàn)在經常會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發(fā)怒之前會多了些克制,即使有時候還是沒忍住發(fā)怒了,也會在事后誠懇地向女兒道歉,心平氣和地和她去交流。本著為女兒和先生好的出發(fā)點,看到他們過多吃冷飲、喝酒時,會本著“忠告而善道之”的原則,語氣上會緩和好多,這樣他們反而愿意接受。以前在和父母相處時,可能習慣了平時和親人之間的隨意,說話不夠柔和,也沒有應有的寬容,但現(xiàn)在每每想到子夏問孝時孔子回答的“色難”二字,馬上就在心里警醒自己,畢竟他們已經老了,承受力不如以前那么堅強了。

         

        我相信我的一些微小變化給家庭帶來了正能量,哪天您有機會采訪我父母或者先生、女兒時,或許能聽到他們對我的夸贊。正如王大千理事長所言:“不遇到孔子,孔子還是孔子;你遇到孔子,或多或少會改變自己?!?

         

        李剛:人一生的重大轉變,多取決于三個貴人:一是好的父母,二是好的領導,三是好的老師。感謝王蔚這位好老師。

         

        【五】《論語》是天下的法度

         

        問:王蔚教授對《論語》有好多精彩的評價。那么,在大家看來,《論語》是部什么樣的書?

         

        于大虎:在我看來,《論語》就是一本人生的教科書,里面既有價值觀,又有方法論,它告訴你應該成為一個君子,又告訴你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君子。

         

        江澎:王教授對《論語》的經典評價太多了,例如:對《論語》高度概括的“一核二尺三法四道五識六學”——一核,一個核心:仁;二尺,兩把尺子:君子與小人;三法,識人三法: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四道,君子四行:行己恭,事上敬,養(yǎng)民惠,使人義;五智,五大智慧:敬天命,遠鬼神,辦上下,重前后、顧左右;六學,《論語》六學:生活之學、教育之學、修養(yǎng)之學、處世之學、為政之學、智慧之學。

         

        王蔚教授說《論語》是一部百科全書,我結合自身的經歷,認為《論語》還是“經商之學”,儒商儒商嘛,經商如做人,從商者要從《論語》中找尋經商的原則和道理。其實不論每個人怎么看《論語》,誰都不能否認的是,它已經徹底滲透到我們的語言中、血液中了,日常生活中很多詞句都是《論語》中的語言,只是大家口口相傳,沒有研究它的出處罷了。

         

        李佳霓:《論語》是孔子用一生偉大人格與智慧所譜寫的歌,是一部提示人道德向上的書,是教師必讀之書、學生必讀之首選書,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書。

         

        竹韋紅:就是一本最正宗的經典——“一本正經”。用什么樣的語言來形容都顯蒼白,王大千理事長的經典語錄里都有:“孔子是中國人的名片和鈣片”;“《論語》能讓我們進步也能進補”……今天,我們用青春去讀這本經典,請相信,當我們老去的時候,這本經典也將會喚醒我們心靈的青春。

         

        李剛:《論語》是“一言足定天下法”。《論語》是天下的法度、人生的準則。

         

        【六】孔子是偉大導師和人格典范

         

        問:大家心目中的孔子又是個什么樣的人?請分別談一談您的認識。

         

        于大虎: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個能時時認清自己、反省自己、戰(zhàn)勝自己并超越自己的人,是一個處處愛人、恕人、立人、達人的人,是一個終其一生為天下蒼生計、充滿著淑世情懷、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

         

        江澎:通過深入學習《論語》,我發(fā)現(xiàn)《論語》是一部活靈活現(xiàn)的生活記錄,有喜怒哀樂,有家長里短,更多的是通過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概述人生準則。這樣一看,我們的至圣先師孔子就變成了一個和藹、微胖、蓄著胡子的老先生,這位老先生有個性、樂于助人、愛好音樂、知識淵博、講起話來愛打比喻、說服力強、偶爾還會自我解嘲一下。

         

        李佳霓:孔子是一位偉大的導師、人格的典范,每一位教師都該認識孔子,學習他高尚師德和情操;孔子是人類文明的使者,他心懷天下、悲憫蒼生,幾千年過去了,我們依然需要他的光輝和智慧。

         

        竹韋紅:“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恂恂如也、色勃如也、侃侃如也、怡怡如也……每一個“如也”都是老夫子的一種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和人格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孔子就是一個積極樂觀的快樂達人。

         

        李剛:孔老夫子是“匹夫而為百世師”,是淵博、溫和、慈愛、嚴厲、有真情的、可愛可親可敬的好老師。

         

        【七】“蔚然《論語》”最接地氣

         

        問:齊魯《論語》研讀公益活動在王蔚教授的支持下,在于大虎先生等人的組織籌劃下,辦得有聲有色。這個品牌立足濟南,已逐漸輻射到山東其他縣市。它也被孔子基金會王大千理事長稱作“流動的孔子學堂”。對于《論語》,乃至孔子文化、儒家文化的傳承,作為一位非專業(yè)學者,大家認為這種形式好在哪里?為什么會受大眾的廣泛歡迎?

         

        于大虎:我們都是老師和同道的服務員。齊魯《論語》研讀公益活動因其公益性、通俗性、實用性而受人歡迎。

         

        江澎:這個公益活動,讓《論語》走下了神壇,讓大家正確了解了這樣一部經典巨著,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到《論語》的魅力。相信也有很多朋友會像我一樣,從中尋找到為人做事的準則。以前,并不是《論語》不受歡迎,是學習《論語》的機會太少了,難得有王蔚教授這樣高水平的專家走到尋常百姓身邊講授,他講課時旁征博引、古今結合,幽默風趣、通俗易懂,對學生不設門檻,不收費用,沒有起點要求和男女老幼之分,給了所有人平等學習的機會,這樣的《論語》研讀活動能不受人歡迎嗎?

         

        王蔚教授不顧旅途疲憊,在車上堅持為弟子講授《論語》

         

        李佳霓:我想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王蔚教授教學魅力,內容思想深刻,形式生動活潑,結合大眾生活,講的是生活中的《論語》、用得上的《論語》;二是五年來做到了兩個堅持:堅持每月一次,堅持做公益,這份恒心和傳播文化的信念本身就是一種感召;三是流動的講課地點,如同孔夫子周游列國的腳步,走更多的路,影響更多的人,這也是每一個傳播《論語》者的責任和使命。

         

        竹韋紅:這一定和老師的講課風格和人格魅力分不開。我們都是從學生過來,都有知道不對卻又很難改的一個缺點,就是喜歡挑老師。如果老師講得不生動、沒有趣味,學生聽課就容易犯困。比如說,這次和我一起同行的好姐妹顧慧紅在回嘉興的高鐵上,就在我耳邊“嘮叨”著:“這次雖然累,但是來得非常值,如果下次這個老師還來嘉興,你一定要提前告訴我,我要去聽他講課。”此外,策劃也很重要,同樣的活動經過生動的包裝,就會吸引大眾的關注和參與。

         

        【八】期待更多人的參與和關注

         

        :參加“首次重走夫子路”后,大家有沒有新的目標和期待?

         

        于大虎: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社會團體參與進來,積極引導、倡導,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共同受益。

         

        江澎:參加“重走夫子路”活動之前,《論語》是我的學習愛好,偶爾也是與朋友交流中的談資,現(xiàn)在感覺那時候的學習層次太淺薄了,對《論語》的學習太表面化了。在重走路上,我才重新領悟到《論語》的魅力,逐漸理解王教授講的《論語》是一部“百科全書”的意思。說起目標,那就是更深入學習《論語》,將《論語》學習融入生活、融入工作,將這部世代相傳的經典好書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接觸它、了解它,從中汲取智慧。期待我們的研讀活動更加壯大,期待全國有更多像王蔚教授這樣無私奉獻的學者做公益性的《論語》研讀,也期待我們的“重走夫子路”活動得到各界的支持和認可,有更多的社會人士參加,大家都來感悟《論語》精華,從而讓生活更幸福、更美好、更和諧!

         

        李佳霓:第一,繼續(xù)深入學習《論語》,讓自己成為一個好的傳播者,真正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第二,期待有更多這樣的游學、講學活動,能更深入地學習《論語》,同時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交流;第三,期待有好的培訓機制,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論語》老師,讓傳播《論語》的工作,從紙上研討推進到講學走讀。

         

        竹韋紅:這是一次真正的文化苦旅,也是文化樂旅。三天時間,走了那么多個點,好多都是蜻蜓點水。我在途中就在想,我還要走一次,最好能從從容容地走完圣人走過的每一處,能讓我們在每一處去感悟當時的場景。若是暑假期間,有一些家長愿意帶著孩子去參加這樣的文化體驗,我也愿意陪著他們再走一遍。我的新目標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師姐那樣淡定自若地背誦《論語》全篇,然后再去做普及推廣。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嘉興人能認識孔子學堂,能和我們一起學習《論語》,一起來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

         

        李剛: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的未來規(guī)劃是:學好《論語》,研究好《論語》,教育好我的學生,使學生博文約禮,把他們培養(yǎng)成自強、好學、有德之人。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