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興董氏:在家著孝順之實 居官著忠良之績
來源: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六月廿五日丙午
耶穌2017年7月18日
德興城市風光
德興??诙?/strong>
德興??诙献蕴拼甲?、江西第一進士董申定居建村以來,英才輩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董氏一族考中進士者174人,以進士、舉人、學士、賢達致官者達500多人。代表人物有:
董申(754-825年),字維坤,號洛成,唐貞元進士。據(jù)??诙献遄V記載,董申為唐朝宰相董晉后裔。唐朝中后期,其宦游江浙自臨川遷鄱陽德興新田,再遷??谙率芯^(今江西省德興市??诖澹?,在此聚族而居,繁衍播遷。唐敬文時官至吏部侍郎,歷任廉平,累著偉績。
董全禎(生卒年不詳),董申第三子,唐天佑二年(905年)進士。唐僖宗時,曾帶領兵馬協(xié)助平定叛亂,收復都城長安。天佑年間,累官至殿中御史,尊稱為“端公”。唐朝末年,鎮(zhèn)守鄱陽一方。朱溫起兵反唐時,嚴詞拒降,后因人乏糧絕,寡不敵眾,自刎于鄱陽湖畔。蘇軾曾為其祠宇題匾“威烈祠”并賦祭詩。
董煟(1153-1217年),字季興,號南隱,宋紹熙四年(1193年)進士。歷任應城(今湖北應城)、瑞安(今浙江瑞安)、辰溪(今湖南辰溪)縣令。任瑞安知縣時,為抗災救荒,在總結(jié)前人經(jīng)驗基礎上,整理編撰出一部《救荒活民書》。全書五萬余字,分“考古以證今”“條陳今日救荒之策”“備述本朝名臣賢士之所議論,施行可為法戒者”三卷,對當時及后世抗災賑恤頗有指南意義,影響深遠。清朝時,被收入四庫全書。
董鼎(1196-1260年),字季享,號深山先生,為董氏家規(guī)家訓各十條制定者。曾在勉齊黃氏門下就學,得朱熹學理遺緒。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以書經(jīng)請貢補太學遷國子博士。著作有《尚書輯錄纂注》六卷,今尚存,元儒吳澄贊賞稱“其釆拾諸家極博,不守一師之說,有功于《尚書》者也”。其著經(jīng)學講義《四書疏義》《書詩二經(jīng)訓釋》《孝經(jīng)大義》,被編入四庫全書。
??诖暹M士墻
董氏家規(guī)祖訓
德興海口董氏家規(guī)家訓分為《家規(guī)十則》和《家訓十條》?!都乙?guī)十條》意在勸誡家族子孫守“禮”行事,對家族子孫在“修身”“學業(yè)”“習文”“交游”“齊家”“商賈”“仕宦”“睦族”“信仰”“典祀”等方面進行指導?!都矣柺畻l》則注重使家族子孫行為有“法”可依,對“孝悌忠信”“習業(yè)生計”“婚娶擇偶”“守法奉公”等提出明確要求,并制定懲戒措施。董氏家規(guī)家訓“禮”“法”齊備,勸誡與懲罰并舉,寬嚴相濟,成為家族成員的共同行為準則。其體系完備、宗法明顯、禮法嚴密、意識先進等特點,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教育意義。
●視頻腳本
江西德興??诙希涸诩抑㈨樦畬?居官著忠良之績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大文豪蘇軾從京城被貶到黃州已近兩年。這年春天的一個傍晚,門人來報,說有客到訪。蘇軾起身相迎,一看喜出望外,原來是從四川夔州轉(zhuǎn)運使職上貶官回江西籍的董鉞和他的家人。
同是天涯淪落人,老友重聚,相見甚歡。言談之間,蘇軾發(fā)現(xiàn),董鉞和他妻子“豐睱自得”,一點也沒有被貶的落寞。問及緣由。董鉞指著他的新婚妻子柳氏,對蘇軾說:“余娶妻三天便被罷免。免官本不戚戚,余上不負朝廷,下不負百姓,問心無愧。余最憂者柳氏,才嫁又還鄉(xiāng),恐難面對。然余未曾想,柳氏并無煩憂,愿與余共進退、同患難。有此賢妻,心有何不安!還鄉(xiāng)后,更可上敬父母、近親族鄰矣!”
一番話使蘇軾“嗟嘆之不足”,他賦詞一首《滿江紅·憂喜相尋》相送——
憂喜相尋,風雨過、一江春綠。巫峽夢、至今空有,亂山屏簇。何似伯鸞攜德耀,簞瓢未足清歡足。漸粲然、光彩照階庭,生蘭玉。
幽夢里,傳心曲。腸斷處,憑他續(xù)。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見周南歌漢廣,天教夫子休喬木。便相將、左手抱琴書,云間宿。
蘇軾送子
又過了兩年,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兒子蘇邁到德興任縣尉,蘇軾送兒子到德興。他沒忘記好友董鉞,來到了??凇X的家鄉(xiāng)。到了???,他才得知,董鉞已經(jīng)于一年前去世。傷心之余,蘇軾游歷了“千煙重鎮(zhèn)”??凇=髡憬不杖≈诖藚R成樂安河,于是才有了“??凇敝_@里不僅商業(yè)繁華,民風也十分淳樸,董氏是這里的望族。
董鉞先祖董申是唐貞元年間進士,據(jù)史料記載,他是江西第一個考取進士的人,官至吏部侍郎。他在任期間,忠誠善良,政優(yōu)績顯,受到朝廷和百姓一致好評。自董申起,??谧鹑宄鐚W之風盛行,一度人文鼎盛。光董氏家族考中進士者就有174人,是名副其實的“進士之鄉(xiāng)”。從唐代至明清,董氏以進士、舉人、學士、賢達致官者達500多人。
董氏功名榜上,以忠良著稱的,當數(shù)董申的第三個兒子董全禎。董全禎從小習武,多結(jié)交英雄豪杰,且秉性剛烈忠直,唐天佑二年(905年)中進士。唐朝末年,各地藩鎮(zhèn)混戰(zhàn),王室將傾。紛爭面前,董全禎忠主報國,矢志不移。他統(tǒng)領一部軍馬,駐守鄱陽要塞。天佑三年(906年),朱溫起兵反唐,攻城略地,勢不可擋。面對嚴峻形勢,董全禎帶領將士堅守陣地。朱溫三次遣使誘降董全禎,對他許以高官厚祿,董全禎都不為所動。后因寡不敵眾,自刎于鄱陽湖畔。
縱觀??诙霞沂?,“居官而著忠良之績”的不止董全禎、董鉞兩人。翻開董氏族譜,174名進士,500多名官員,“忠良”是他們身上的顯著標志。1106年,董氏族人董浚中進士,后出任秘書少監(jiān)。在秦檜專政面前,他剛正不阿,屢遭貶謫都挫敗不了他研究治國之術(shù)的意志,最終把自己寫的《興治綱領》《中興四議》《指掌圖》《國用須知》四部著作組成的《輔宋集》呈報給朝廷,在史冊留下芳名。1124年,董國度中進士,授任山東萊州主簿。4年后,金兵揮師南下,董國度被虜,寧死不降……
是什么讓??诙嫌谐志玫膱载懞瓦^人的操守?我們在董氏族譜《家規(guī)十條》與《家訓十條》里找到了答案。
《家訓十條》第一條開宗明義:
“君子之道孝弟忠信而已,吾族自始祖乂公以來,代有顯人不離斯道,若子若孫務以讀書學問繼述先志,其有居官而著忠良之績、在家而著孝順之實、超然出類者,并書其實行于以譜表揚之。”
《家規(guī)十條》第一條則要求為人家長者,必須先正己而后正人、正家,“凡非禮法之事一毫不得雜于其心”。第二條:“學業(yè)務出于正”。什么是“正業(yè)”?“圣經(jīng)賢傳禮樂射御書數(shù),此其正者?!庇辛诉@兩“正”,便可以做到家訓里說的“居官忠良,在家孝順”了。
具體而言,又何謂“忠良”?《家規(guī)十條》第七條作出了說明:
“仕宦不拘職任內(nèi)外大小皆當存心,忠君濟民、廉以律身、仁以出治、恕以處事、寬以御眾,而輔之以勤謹和緩、公正明決……”
江西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許懷林:
董氏在家規(guī)一開頭就說家長必須遵守禮法,不僅家長要如此,當丈夫的、當兄長的、當父親的,也都要先正己再正人,我覺得這個非常好。自己不能夠以身作則,怎么去要求約束別人呢?第二條就是講當官的子孫,要忠君濟民,想到國家、想到老百姓,它一共提了7個方面、28個字,這是董氏族人自己定的官箴,也即當官者應該遵守的規(guī)矩。
1193年,董氏族人董煟中進士,其后任溫州瑞安知縣。當時因發(fā)生蝗災,瑞安出現(xiàn)連年饑荒。董煟一上任便積極組織抗災救荒,妥善安置來往災民。他馬不停蹄地四處巡查,在敦促各鄉(xiāng)各村捕蝗救災的同時,親臨實地調(diào)查研究。當他看到一碗豌豆沒有被蝗蟲啃食時,他忽然受到啟發(fā),原來蝗蟲是不吃豌豆的?;氐娇h里,他當即聯(lián)合鄉(xiāng)紳緊急收購豌豆種子,免費發(fā)給災民種植。第二年,瑞安縣豌豆空前豐收,災情得到緩解。后來董??偨Y(jié)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荒活民辦法,并據(jù)此整理編撰出一部《救荒活民書》,“條陳今日救荒之策”。他把書呈報給朝廷,受到皇上嘉賞,并被下詔刻印刊行,分發(fā)全國郡縣官員,成了南宋及后世抗災賑恤的指南之書。
江西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許懷林:
為國家著想,為老百姓著想,董煟當官的時候全力以赴搞救災,搞完了當?shù)氐木葹?,然后編寫《救荒活民書》,交給朝廷。這本書流傳很久,一直到500多年過去了,清朝編《四庫全書》時還把董煟這本書編進去。董煟這種忠君濟民的精神,也為后來700年的子孫樹立了一個榜樣。
到了清代,董煟的后代董維城對先祖敬佩有加,把《家規(guī)十條》《家訓十條》和《救荒活民書》放在桌案前,時常溫習。1771年,董維城中進士,到四川資陽任縣令。資陽正鬧饑荒,董維城用俸祿在縣衙門前辦起粥場,一天兩次為災民供應粥食。鄉(xiāng)紳們見此,紛紛效仿,救活了很多饑民。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焙?诙铣鐾鉃楣賱t盡心盡力、廣濟天下,退居在家則儉以養(yǎng)德、淡泊名利。
正因為如此,才有蘇軾對董鉞的贊頌,才有董維城后面的故事——他戰(zhàn)勝了資陽縣的饑荒后,父親去世,他辭官回家守孝,當他準備啟程時,才發(fā)現(xiàn)身邊沒有一文錢,多虧四川按察使繆其吉資助,他才得以成行。董維城在家為父親守孝3年后,母親也漸漸老了,他又作出決定:不去朝中補任,“在家著孝順之實”了!
漫長的歷史中,總有一些腳印留在了歲月的年輪里,總有一些金子在歲月的長河中發(fā)光。??诙霞乙?guī)家訓,就是留給后人善德文化的樣本,它標注著為官居家境界的高度,代表著勤儉節(jié)約的自律、內(nèi)外兼修的操守和公而忘私的無我。對君忠、對民良、對親孝、對鄰順,“忠、良、孝、順”四個字,鐫刻在??诙系难}里,是海口董氏綿延不絕的動力。
●德興??诙霞乙?guī)摘編
齊家之誡:正己以正家
為家長必正己以正家,則己正而家正,子弟必有從化者,而家世之傳可期以不替也?!院?诙稀都乙?guī)十條》
【譯文】
身為一家之主,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品行,然后才能規(guī)范眾人。自己的品行端正,進而才能端正家人。族中子弟有聽從于教化的,則家族風范世代傳習不絕。
讀書之誡:賣金買書讀
子弟幼小,且令誦習詩書,通曉文義。父兄之賢,當延明師以教,毋吝束修執(zhí)見之禮。古人云:賣金買書讀,讀書買金易。誠哉,是言也?!院?诙稀都乙?guī)十條》
【譯文】
族中子弟在年幼時,應該讓他們學習詩書,通曉書中義理。父兄賢明,應為他們延請明師來教導他們,不要吝惜延師的禮金。古人說:賣金買書讀,讀書買金易。確實是這樣。
交友之誡:擇善者而從
子弟出入居處,必有相與交游之人。當擇端莊之士,識達大體,尚廉恥、崇禮義者,庶幾其過失相規(guī),聞善則相告,而于吾行己接物之有益也?!院?诙稀都乙?guī)十條》
【譯文】
子弟的日常生活中,必定有交往親厚的人。應當選擇端嚴正直、能識大體、知曉廉恥、崇尚禮義的人作為朋友,在子弟有過失時規(guī)勸,聽聞善言則告知,這樣對子弟立身處事有益。
商賈之誡:存心而得利
商賈貨殖,亦治生之一助。大要先存心地,次及于物貨之真,勿以水和米灰插鹽,勿以油亂漆,他物混藥餌,勿以大秤小斗輕出而重入,勿昧己瞞人拖割同伴人賬目。如此存心而得利。——摘自??诙稀都乙?guī)十條》
【譯文】
經(jīng)商販貨也是一種助人謀生的方法。關(guān)鍵在于先有洞察行市之心,然后在于貨物材料的真實,不能將用水和的米灰加進鹽中,不能在漆中摻油,不能用其他的東西冒充藥物,不能在買賣之中缺斤少兩多進少出,不能自欺欺人在賬目中克扣同伴金錢。像這樣端正品行才能獲得利潤。
為官之誡:忠君而濟民
子孫仕宦,不拘職任、內(nèi)外大小,皆當存心于忠君濟民、廉以律身,仁以出治,恕以處事,寬以御眾,而輔之以勤謹、和緩、公正、明決,未有不保終者?!院?诙稀都乙?guī)十條》
【譯文】
族中子孫為官者,不論官職大小,都應當存忠君愛民之心,應當以清廉來約束自身,應當以仁慈來行政治民,以寬容的心來接物處事,以寬厚的心來治理民眾,并且勤謹、和緩、公正、明察果決,像這樣沒有不能善始善終的。
??诖迩旯耪翗?/span>
●名家觀點
家風正、民風純、世風良
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擁有良好的家風意識,都能秉承優(yōu)良的家風,那么民風就會變得淳樸,社會風氣也會向上向善,充滿正能量。
良好家風的形成與這個家族制定的家規(guī)家訓不無關(guān)聯(lián)??v觀中華各大姓氏,大凡名門望族均有家規(guī)家訓,江西德興??诙弦膊焕?。這里不僅因其得天獨厚的“三江歸一口”的地理優(yōu)勢讓董氏家族繁衍生息、人丁興旺,而且因有著嚴格的家規(guī)家訓讓董氏家族有著淳正的儒學家風,使海口董氏文風鼎盛、名人輩出,成為名副其實的“進士之鄉(xiāng)”。
??诙献迦硕τ谒未鷦?chuàng)建了深山書院并制定出了相當完善、對后世影響很大的家規(guī)家訓各十條。細看這些家規(guī)家訓,不難看出董氏一族家規(guī)正、家訓嚴。
說家規(guī)正,一是倡導父母的言傳身教要正,“為家長必正已以正家,故須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凡非禮法之事一毫不得雜于其心,則己正而家正”。二是子女的學習態(tài)度要正,“男子學業(yè)務出于正,凡諸庸下皆不可為也”。三是經(jīng)商要純正,“勿以水和米灰插鹽,勿以油亂漆,他物混藥餌,勿以大秤小斗輕出而重入”。四是為官要公正,“子孫仕宦,不拘職任、內(nèi)外大小,皆當存心,廉以律身,仁以出治,恕以處事,寬以御眾,而輔之以勤謹、和緩、公正、明決”。說家訓嚴,則是家訓中皆是違者眾責眾懲,或以不孝論。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那些在歷史上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規(guī)家訓,形成獨特的家風,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等,無不彰顯了各具特色而又殊途同歸的家風家教,并成為當今社會倫理建設、廉潔教育學習的有益資鑒。??诙霞易迨钱?shù)氐拿T望族,其家規(guī)家訓以儒家思想為基調(diào),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最終目標,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當然,我們倡導家規(guī)家訓的傳承,也要去其時代局限,與時俱進,與當代法治、道德政令結(jié)合,讓家規(guī)家訓這朵中華文化的奇葩,開出更燦爛的花朵。(北京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教授、中國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葉自成)
家長率先垂范,激揚誠信風尚
家風是在世代傳承中養(yǎng)成的。長輩確定一個人生目標,要求子孫遵守,積久成習慣,人人皆信從,就養(yǎng)成熏陶人的精神風尚。因此,選準治家的大目標,是家風好壞的前提,而能否達到目標,關(guān)鍵在踐行,尤其是長輩是否以身作則,給后生做出好榜樣。江西省德興市的董氏家族是注重家長帶頭、子孫緊跟,傳承優(yōu)良家風的范例。他們的家族文化積淀豐厚,有十分突出的三個特點。
第一,對長輩提出嚴格要求。董氏家規(guī)第一條就是:“為家長必正己以正家,故須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凡非禮法之事一毫不得雜于其心,則己正而家正,子弟必有從化者,而家世之傳可期以不替也。非特家長,凡有子而為人父、有弟而為人兄、有娶婦而為人夫,皆當正己以正人。不然,則其身不正如正人何?”家長、父兄、丈夫都是家族中的管教者,能夠管好自己,就會產(chǎn)生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這是古今皆然的道理。如果家長說的是孝悌忠信,而做的卻是非禮違法之事,勢必上梁不正下梁歪,導致門風敗壞,家族衰落。
第二,對當官的子孫提出高標準嚴要求。董氏是官宦家族,科舉出仕者眾多,其對官員子孫立下的家規(guī)是:“子孫仕宦,不拘職任內(nèi)外大小,皆當存心忠君濟民,廉以律身,仁以出治,恕以處事,寬以御眾,而輔之以勤謹、和緩、公正、明決?!边@28個字為官守則,是董氏家族的“官箴”,內(nèi)容全面,內(nèi)涵豐富。
第三,提倡誠信,經(jīng)商者尤其要遵守。董氏子弟也有許多以農(nóng)工商為業(yè)。他們規(guī)定經(jīng)商的成員要“先存心地”,不能圖謀不義之財。家規(guī)中具體點出了奸商慣用的多種卑劣手段,目的當然是杜絕欺詐行為,要求做誠信忠厚的商人。經(jīng)商販運,調(diào)劑盈缺,為社會所需,是生活的一條途徑,卻不能突破做人的基本準則。
縱觀董氏的治家經(jīng)驗,其長輩率先垂范、激揚誠信風尚的傳統(tǒng),充滿正能量,至今仍值得繼承發(fā)揚。(許懷林,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江西師范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世界華裔杰出青年山東曲阜拜謁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