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格言體家訓(xùn)
作者:陳延斌(江蘇師范大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閏六月十六日丙寅
耶穌2017年8月7日
在明清時期的家訓(xùn)發(fā)展進程中,出現(xiàn)了一種格言體裁的家訓(xùn),這種家訓(xùn)風(fēng)格清新、富含哲理,很受人們的喜愛,因而流傳頗廣。
這種體裁的家訓(xùn)大致有三個共同的特點:一是家訓(xùn)內(nèi)容不在于家庭財產(chǎn)、家庭事務(wù)的管理,也不在于睦親齊家之道的訓(xùn)導(dǎo),而是主要傳授立身、處世的經(jīng)驗;二是作者撰寫家訓(xùn)的出發(fā)點雖是為了教訓(xùn)家人子弟,但都可以作為教人立身處世的蒙學(xué)讀物甚至大眾教科書;三是大多為飽含深意的哲言睿語,言簡意賅,言近旨遠。本文主要介紹陳繼儒《安得長者言》和陳龍正《家矩》中的家訓(xùn)思想。
《安得長者言》:修德處世的智慧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又號麋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朝文學(xué)家、書畫家,與董其昌齊名。他厭惡科舉制度,“年未三十,取儒衣冠焚棄之”,將自己的儒生衣冠焚毀,表達了不走仕途的決心。此后他筑室東佘山,題所居為“寶顏堂”,過起隱居生活,杜門著述。陳繼儒工詩文,名重一時。其著述頗豐,光《四庫全書》就收有《逸民史》《眉公十集》等二三十種。
陳繼儒的《安得長者言》,其主要內(nèi)容可歸納為修身和處世兩個方面。
關(guān)于品德修養(yǎng),陳繼儒的觀點大致可歸結(jié)為兩個方面:
首先,何以養(yǎng)德。陳繼儒對修養(yǎng)品德與“富貴功名”關(guān)系的看法是:“富貴功名,上者以道德享之;其次以功業(yè)當之;又其次以學(xué)問識見駕馭之。其下,不取辱則取禍?!彼J為靠高尚的道德享有富貴功名是最好的,其次才是功業(yè)和學(xué)問。否則要獲得富貴功名,不是遭受恥辱便是帶來災(zāi)禍。他還用進入鳥群的鳥不亂飛行、進入獸群的野獸不會擾亂同類的比喻,告誡子孫要以良好的德行和睦他人。
其次,如何養(yǎng)德。在這一問題上,概括陳繼儒的觀點,大約有以下幾點:
一是要小處以養(yǎng)成。從小節(jié)著手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陳繼儒教育子孫:“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薄坝幸谎远鴤斓刂?、一事而折終身之福者,切須檢點?!?/p>
二是慎始以絕惡念。只有清除不良的動機才有良好的修德氛圍。他指出:“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p>
三是內(nèi)省以知不足。修德要有成效,就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私心雜念產(chǎn)生的原因和修養(yǎng)不足之處。陳繼儒最推崇“靜坐”反省的方法。因為,“靜坐然后知平日之氣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費閑;閉戶然后知平日之交濫;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p>
四是讀書以明理。因為“讀書不獨變?nèi)藲赓|(zhì),且能養(yǎng)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
五是要有益友的幫助。陳繼儒以自己跟朋友一起才得攀上高塔的體會,說明在道德修養(yǎng)上離不開品德高尚、學(xué)問淵博的朋友鼓勵、幫助和提醒的道理。
六是行善以積德。強調(diào)踐行是陳繼儒養(yǎng)德思想的一個重要特色。他教導(dǎo)子孫要做好人、行善事,“世亂時忠臣義士,尚思做個好人。幸逢太平,復(fù)爾溫飽,不思做君子,更何為也?”他提出,若能潔身自好,且能救人濟世,才是真正的功德:“士大夫不貪官,不受錢,一無所利濟以及人,畢竟非天生圣賢之意,蓋潔己好修德也。濟人利物功也!有德而無功可乎?”
關(guān)于處世之道,《安得長者言》中談得較多的是這樣三個方面。
其一,淡泊名利。與他的志趣相一致,陳繼儒最推崇恬淡的生活,要子孫將事情看得淡泊一些。他以為追求名利最為害人,教育子孫要力戒虛榮和虛浮,否則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膚淺之人,對人對己都沒有益處。他說:“鯤鵬六息,故其飛也能九萬里。仕宦無息機,不仆則蹶。故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用鯤鵬飛行六個月便停下歇息故能飛九萬里的例子,批評那些不知滿足追逐官場的人,說明知足不辱的道理。
其二,虛以處己,寬以對人。陳繼儒說:“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使人恕我?!薄澳苁苌蒲?,如市人求利,寸積銖累,自成富翁。”他提出區(qū)分君子與小人要以此人對他人的態(tài)度為標準:“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边@種觀點是很有見地的。他甚至認為所謂福氣大小與待人寬厚或者刻薄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所謂“薄福者必刻薄,刻薄者則福亦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边@自然是唯心的觀點,但教人存寬厚仁慈之心的初衷還是值得肯定的。
其三,以趣交友。交友,是處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問題上陳繼儒提出了一種頗有新意的“趣味”交友觀:“人之交友,不出‘趣味’兩字。有以趣勝者,有以味勝者,有趣味俱乏者,有趣味俱全者。然寧饒于味,而無寧饒于趣?!?/p>
《安得長者言》在訓(xùn)喻方式上也很有特色。陳繼儒是一個善于說服誘導(dǎo)的學(xué)者,據(jù)說當時他的不少書都被人們爭相索購,因為他常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說明深刻的道理。書中為了說明只有謹嚴持重的人才能自立于世的觀點,他用壘假山作了形象的比喻:“沓假山無巧法,只是得其性之重也,故久而不傾。觀此則嚴者可以自立。”在說明加強涵養(yǎng),不要被事情的順利與否所牽制時,他用穿鼻的馬牛作了形象的類比。他說:“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生動形象,給人啟迪。
此外,《安得長者言》中許多格言警語都對仗工整,似楹聯(lián)銘文,使人回味無窮。比如“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再如“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能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這些語句語言淺顯,但言約義豐,發(fā)人深省。明人沈德先在為《安得長者言》所寫的跋語中評價說:“陳眉公每欲以語言文字,津梁后學(xué),熱鬧中下一冷語,冷淡中下一熱語,人卻受其爐錘而不覺。是編尤其傳家要領(lǐng)。正如水火菽粟,開門日用之物,具眉目者所并需也。人亦有學(xué)語于齊,學(xué)步于邯鄲。固不若手一編,閑閑下楗,即日游于眉公彀中可也。”這一評價應(yīng)該不謬。
《家矩》:型家范世的規(guī)約
陳龍正(?-1645),字惕龍,號幾亭,浙江嘉善人。陳龍正于明朝崇禎甲戌科考中進士,歷任中書舍人、南京國子監(jiān)丞等職,性情剛直,樂善好施,操履冰潔,著有《幾亭全集》,輯有《程朱遺書》等書。學(xué)者稱其為“幾亭先生”,卒后門人私謚“文法”。
《家矩》是陳龍正制訂的家訓(xùn),共有三十一節(jié),也是一篇格言體家訓(xùn)。該家訓(xùn)內(nèi)容雖然沒有體系,似為隨手寫來,卻在淺顯質(zhì)樸的語言中充滿了豐富的人生哲理?,F(xiàn)擇取其中有關(guān)治家、教子、處世數(shù)則,以窺其貌。
(一)“不吝不富,不侈不貧”的治家之規(guī)
世人都想給子孫留下更多的財富,讓他們永葆富貴。但陳龍正卻不以為然,他指出:“人性不吝,必不至大富。不貽子孫以大富,則不生侈心;不侈則又不至大貧。是以貽子孫以善守者,不慳乃其本也。祖父累之如錙銖,子孫費之必如泥沙。子孫癡根,還從祖父愚性生下。”在他看來,多遺財富不如教之以節(jié)約用度的“善守”之道,這種見解應(yīng)該說是別具慧眼。
在論及愛惜物品與浪費物品的關(guān)系時,陳龍正提醒家人注意有時看似愛惜物品,實際是暴殄天物。家訓(xùn)指出:“愛惜、暴殄本是兩意,愚者有時合成一病。如飲食剩余,宜趁鮮香之時分給于下。敝衣故履未至有用,宜散于仆從或貧寒之人。每見婦人慳吝愛惜,將余食珍藏。夏不過一日,冬不過十日,皆腐敗矣。衣履破敝,欲藏之篋笥,則不必;欲與人,則不能堆閣閑處,聽其朽爛,使人不得受其養(yǎng),物不得伸其用,是皆以愛惜為暴殄者也?!?/p>
(二)“自治所以治人,全交乃在好學(xué)”的教子之道
《家矩》談到消除對子弟不良影響的問題時認為,與其使年幼子弟接受不良影響再去消除它,不如一開始就不使他們受到這種影響。他說:“吾輩親朋,誠有難謝絕者,但其開口淫穢,或泛濫市井,何可令幼稚見聞?與其得先入之言,而復(fù)洗濯之,不如無入之為愈也,凡遇此惡客在座,子弟自十五六以下,權(quán)詞令之回避。”
在談到與朋友、同學(xué)交往問題時,《家矩》教育子弟,只有與他們在一起交流,才能增進友誼;只有為人正直,交往才能長久。所以他特別要求子弟加強自身修養(yǎng),以求能同才德高尚的人交往:“自治所以治人,全交乃在好學(xué)。芝蘭之士,易遠難親;懷安習(xí)非,則正人望而卻之?!?/p>
(三)“虧己一分,饒人一分”的處世之法
陳正龍告誡家人要吃虧、讓人,因為換個角度看,吃虧實際上是占便宜?!都揖亍氛f:“大抵虧己一分,饒人一分,無不可了。其有極難處者,便全虧全饒,亦與了斷,既使心中輕快,又免使子孫煎煩,是大便宜也?!彼€要求子弟要講究人道,周濟窮人,且不可乘兇荒之年抬高糧價,謀取暴利。不僅如此,陳龍正還以自己和父親減價賣糧幫助窮人的做法現(xiàn)身說法。他囑咐子弟,家庭成員世代都能這樣,雖吃點虧,但可脫去俗人看金錢太重的習(xí)氣。陳龍正晚年,還大力倡行同善會組織,將其擴展為風(fēng)行全國的鄉(xiāng)村社會團體,成為中國歷史上慈善組織的重要代表。
縱覽陳龍正的《家矩》,可以看出處處閃爍著樸素辯證法思想的火花,顯示了學(xué)者卓爾不群的修身處世智慧!
責(zé)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