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廣毅】現代私塾教育之我見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17-09-24 14:11:41
        標簽:

        現代私塾教育之我見

        作者:廣毅(曲阜崇儒學堂廣毅堂主)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原載于中國曲阜崇儒學堂和《崇儒塾教年會特刊》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八月初五日甲寅

                 耶穌2017年9月24日

         

        【東海薦語】廣毅堂主的《現代私塾教育之我見》一文,相當深入地介紹了現代私塾的發(fā)展歷程和不同模式,并揭示其當前困境,展望了未來前景。凡有志于現代私塾教育和中華文化復興者,不可不讀。其中談到的“崇儒塾教”讀經法,別開讀經教育之生面,我認為可以代表現代私塾健康發(fā)展的正確方向。東海對“老大純”讀經法有所批評,有儒友提議我自創(chuàng)一套系統(tǒng)推廣之,答已有現成,指的就是“崇儒塾教體系”倡導的“古代私塾教學法模式”。實踐該模式具有代表性的私塾有曲阜崇儒學堂、天臺樂學堂、沈陽齊謙書院、上海悅謙學堂等。2017-9-23余東海于南寧

         

        一、現代私塾教育緒言

         

        私塾,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詞,一次次不經意間出現在我們的視聽中,又一次次的咫尺天涯,恍若隔世。曾經,她主導了中華民族兩千四百余年的國民基礎教育,培養(yǎng)出圣賢豪杰無數,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源遠流長奠定了基礎,締造了中華帝國漢、唐、宋、明的盛世夢華;曾經,她是教育的代名詞,是國民公認的教育模式,是每個人接受教育的必經階段。然而近一百年來,她卻如同她所承載的儒家文化一起,被冠之以“落后”“封建”“阻礙進步”等莫須有罪名,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拉下帷幕,成為歷史的絕響。

         

        一直到1995年,在大陸,伴隨著九位老人的呼吁,以及后來海峽彼岸季謙先生(王財貴先生字季謙)的全力推廣,曾經作為私塾教育核心內容的“四書五經”,涅??重生,又一次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天道往復,否極泰來,雖然此時私塾的形式尚未興起,私塾的內容卻日漸受到有志之士的重視,顯現出其不同尋常的魅力。

         

        全球讀經教育首倡者季謙先生說:“既然花一點時間,讀很少一點內容,都有孩子成績提升品德進步的優(yōu)異效果,倘若花更多時間,讀更多內容呢?”

         

        或因孩子學校應試成績不佳而無助,或因對于孩子管教無力而迷茫,或因對于人生、工作與早年所受教育的反思,或因宗教信仰本來熟悉讀經之傳統(tǒng),總之,這四類人士成為讀經教育的最先響應者與實踐者。于是,或獨自在家教孩子,或者數個家庭聯合組成一個小家塾,這便是現代私塾的雛形。

         

        二、現代私塾的發(fā)展歷程

         

        隨著讀經教育推廣的日漸深入,對于被誤導了近一個世紀的中國人來說,其沖擊力可想而知。從1995到2004,十年的積累終于導致關于讀經教育的第一次全國性大討論展開,而主題正是“為什么要讀經?” 2006年,隨著“孟母堂”風波的持續(xù)發(fā)酵,現代私塾經過數年的扎根,第一次正式透過各種媒體,出現在公眾眼前,同時也預示著現代私塾教育正式問世。

         

        然而此時,現代私塾在理論實踐上除了有南懷瑾先生關于古代私塾教育的只言片語和季謙先生所提出的一套兒童讀經教育理論之外,現代私塾的實踐者們并無任何具體的成法可依傍,于是各個私塾無論規(guī)模如何,在教學上皆處于摸索階段。

         

        一直到2008年夏,早期有學佛經歷的山東趙升君先生,在仔細研讀過季謙先生的兒童讀經相關資料后,經過一屆夏令營的集訓實踐,提出了“老實大量”讀經原則,并很快受到了季謙先生的贊許和推崇?,F代私塾教育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無序階段,隨著季謙先生的演講所及,漸漸回歸到以讀真正經典,多讀遍數,多背字數,多讀時間為原則的“老實大量”階段,而趙升君先生所創(chuàng)辦的現代私塾也成為全國私塾的模范,其本人則被季謙先生贊許為“比王財貴更了解王財貴讀經理念的人”

         

        與此同時,深圳梧桐山,一個遠離鬧市的山村,因有季謙先生多次駐足作讀經演講,吸引了數十上百所私塾的入駐和許多慕名而來的家長學生,成為全國讀經教育重鎮(zhèn),名揚四方。

         

        趙升君先生之私塾在季謙先生的演講推介下生源不斷,當然作為回報,趙先生也更加用心的貫徹著“老實大量”的讀經原則,甚至完全擱置識寫字,禁止閱讀,取消周末,取消才藝,唯以學生之背誦字數為準。一時間,全國各地私塾前來參觀學習者絡繹不絕,紛紛效法。

         

        當然也有少數較為特立獨行的私塾,并不以為然,在孩子讀經同時,兼顧著才藝與基礎知識教導,一般會被“老實大量”的學堂譏笑為“不老實不大量”、“對讀經理念不了解”。

         

        一直到2010年,隨著趙先生“七節(jié)五輪法”問世及全國讀經夏令營的聯動,在以背誦經典字數為標準的考核體系下,“老實大量”讀經可謂登峰造極,全國私塾高歌猛進,處處“老實大量”,孩子的包本字數,成為現代私塾讀經家長最關心的事情,也成為讀經老師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然而,隨著背誦字數超過二十萬(注:此為季謙先生規(guī)定的中文經典背誦字數)的學生日漸增多,卻并未出現季謙先生在讀經推廣中所說的種種效果,依然有迷戀電游的,行為乖張的,人生迷茫的,不知經典為何物的,對圣賢全無感覺的,乃至一些從小讀經的孩子在識寫字等基礎知識能力方面嚴重滯后,尚且不及上體制的同齡人。

         

        久久的困惑不安,直到2012年中華吟誦學會秘書長徐健順教授,在采錄吟誦資料同時了解過數百位讀過私塾的老先生的讀經經歷后,一篇十數萬字的皇皇大文《我所理解的中國古代教育》橫空出世,詳細介紹了清末民初私塾教育的具體細節(jié),這讓身處迷茫中的趙先生如同看到了曙光,于是,趙先生的私塾開始向以“吟誦、訓詁、一對一”為原則的古代私塾教學法調整。

         

        作為全國老實大量領軍人物,趙升君先生的突然轉向帶動了許多追隨者一起轉向,直接導致了以季謙先生為首的讀經界的地震,許多新人瞬間不知該何所適從,原來的“老實大量”私塾開始分裂為兩大陣營,在網絡和現實中激烈論辯,前者旨在反思矯正,而后者則重在維護權威。

         

        與此同時,以同樣有著佛教信仰的廣東程云楓先生為代表,堅決擁護季謙先生的兒童讀經理論,并正式以包本錄像為教學成果,在季謙先生的力推下,逐漸取代了趙升君先生在讀經界的位置。尤其隨著2013年10月文禮書院在北京開班,20萬中文,10萬英文的包本錄像入學標準再次得到強化,以“純讀經,三十萬,上文禮,成大才”為口號,以程云楓先生為核心的純讀派強勢崛起,而吊詭的是,文禮書院第一批十二名新生,有十名竟來自趙先生學堂。只可惜代表讀經反思聲音的趙升君先生,因對古代私塾教學法的實踐尚在完善中,故一時并無顯著成果可以拿出,慢慢被邊緣化,其聲音也被徹底淹沒。

         

        2014年9月,南方周末刊發(fā)題為《十字路口的讀經村》文章,專題報道深圳梧桐山之私塾目前在教學與生存方面面臨的諸多困境,使得許多從事私塾教育多年的堂主老師突然意識到,文章所提到的諸多問題尤其教學方面與自己學堂的竟如此相似。于是,隨著時間的推進,更多曾經“老實大量”的堂主開始反思,發(fā)出不同的聲音,而“純讀經”的堂主和支持者們則開始組成講師團,巡講于全國各地,介紹著他們的讀經妙法。因其入門簡單便于操作直通大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并為之搖旗吶喊。結果便是開始反思的私塾危機重重,而宣傳純讀的私塾則生源廣進。在名不見經傳的諸位私塾堂主與名聞天下的季謙先生之間,一般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信任后者,純讀經的信息鋪天蓋地,無處不在。

         

        2016年初,以《讀經十年行思錄》為引子,以《為現代私塾讀經教育告世界人士宣言書》為代表,廣東私塾聯誼會副會長袁彥先生,山東銘謙學堂吳亞波先生,沈陽齊謙學堂孟慶鋒,上海悅謙學堂蔡鋒英女士,鹽城明德學堂田亞坤先生,天臺樂學堂吳軍祥先生,率先開始了對于多年來“老實大量”及當前“純讀經”模式的反思批評,并多次舉辦交流會。尤其上海同濟大學柯小剛先生一篇題為《當代社會的儒學教育》的演講,因涉及對純讀模式所導致諸多現象的批評,引來眾多純讀支持者攻擊,柯先生的持續(xù)回應拉開了全國關于讀經教育的第二次大討論,而這次的主題是“如何更好的讀經”,季謙先生和文禮書院一度被推到風頭浪尖上。這次討論被認為是大陸儒家內部的一次集體發(fā)聲,也是對季謙先生“老實大量純讀經”模式的正式表態(tài)。

         

        三、現代私塾的不同模式

         

        隨著對古代私塾教學法了解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早期實踐者發(fā)現,季謙先生所倡導之讀經教育理論實踐,系其獨創(chuàng),雖有其文化荒蕪時期的不得已,然其流弊也很嚴重。對于古代私塾教學法的回歸成為覺醒者們的共識。于是,現代私塾已經分化成兩大派別,即純讀派和非純讀派。

         

        純讀私塾的理論實踐模式,顯而易見簡單易行,那便是盡力落實季謙先生的兒童讀經教育理論,以達到入讀文禮書院三十萬字中英文包本錄像為目標,每日除了必要的體育活動,讀經時間均在八小時以上,誦讀內容便是季謙先生早期編訂的中英文讀經教材。一般不開設識字、寫字、閱讀、作文、數學、才藝等基礎課程,堅信只要背誦三十萬字經典,這些都會迎刃而解。即使不會,送到文禮書院,季謙先生也會輕易解決。當然也不會安排有助于理解經典的課程,認為這樣會過早開發(fā)學生聰明,導致學生不能再安心讀經,容易流于表現和膚淺。堅信趁著學生年齡小,記憶力好,只管多讀多背經典才是最高明的教育模式。對于先行者反思的聲音,只是一句“他們不了解教授讀經理論”以否決之。個別私塾為了能夠教學生盡快包本,以突顯其教學成果,贏得家長安心和生源穩(wěn)定,在教學過程中懲罰手段甚是嚴厲,常有學生或身體或心靈受到傷害而半途退出。而隨之伴隨多數家長而來的,便是對現代私塾教育的失望,又硬著頭皮送孩子回到體制去了。少數家長,依然抱著純讀包本成大才的夢想,繼續(xù)送到另一家純讀學堂,而反思到可能是讀經方式不對的個別家長,則會送孩子到非純讀的私塾繼續(xù)學習。如此純讀模式的現代私塾代表性的有明德堂,昆山臻謙學堂,黃河孔子學堂,北京千人行書院,沈陽新謙學堂等。

         

        純讀經的模式只有一種,非純讀經的現代私塾模式則可謂是百花齊放,然大致可歸為兩類,一者老實大量模式,一者古代私塾教學法模式。

         

        季謙先生曾言,“凡一日讀經時間在四小時以上者,皆可謂之老實大量讀經?!惫史不咀裱局t先生讀經理念,每日讀經時間接近此標準之私塾皆可歸于此類。這類私塾或因對“純讀經”信之不及,或因對之前的“純讀經”模式有所反省,故在讀經方法上基本遵循老實大量原則,一般不涉及解經,或涉及很少,只是多讀多背,同樣以背誦字數作為標準。然鑒于對純讀經不良后果的警惕,或對于孩子全面發(fā)展的重視,在讀經之余,會有識寫字、閱讀、才藝、體制等課程的開設以作為補充。于讀經則定位為更好的語文教育方式。這類私塾既有實踐較久,形成成熟體系并成果斐然深受家長信賴的私塾。也有尚且處于搖擺中,既可能轉向純讀模式,也可能轉向古代私塾教學法的私塾。雖然此模式總體而言從學習效果上可謂博而難精,然較之純讀模式,對學生卻無傷害及副作用。這類模式代表性的有上海孟母堂,福州南山學堂以及遍布全國的伏羲學校。

         

        至于古代私塾教學法模式,目前大致可分為兩派,一者宗漢儒,取其義;二者宗清儒,取其法。這兩種模式在國學之外的課程如基礎知識與才藝方面教學方面基本相似,乃至在教學方法上都基本相似,最大的區(qū)別乃在于教育內容與學習次第方面。

         

        前者因宗漢儒義理之教,故重視解經讀史,經史合參,以漢唐以來的《十三經注疏》為標準解經系統(tǒng),以讀史作為讀經教育的重要補充。在教學過程中大體遵循古代私塾教學法,強調因材施教、循序漸進、讀解并行、目標管理、正確復習五個原則。在識字上實踐因文識字,即掌握漢字在文章中涵義即可。雖亦學習《弟三百千》《幼學瓊林》等蒙學,但只是作為一識字詞、了解常識典故、提升文言能力與親近經學的途徑。其中更有先行者參照中國近代私塾與韓國私塾所用教材,直接回歸到使用《十三經古注》為經學教材,實行經注齊背的教學法。如此私塾代表性的有崇儒塾教體系的曲阜崇儒學堂,沈陽齊謙書院,上海悅謙學堂、天臺樂學堂等。

         

        后者則結合清末民初以來有私塾教育經歷的老先生的指引,在教學次序、方法、與內容上完全恢復有清以來的私塾教學模式,強調先通過《說文解字》《廣韻》《爾雅》掌握常用漢字音形義,然后讀經,則易于理解,在讀書方法上強調要吟誦,重視詩詞對聯才藝教學,對于解經之標準系統(tǒng)并無特別分別,一般用宋儒解經系統(tǒng)。代表有萊州東萊國學,深圳梧桐塾,海印古小學體系等。

         

        純讀與非純讀兩種模式之分際,總而言之,從依據上,源于對人類理解力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知不同所致,前者認定理解力不需照顧會自然發(fā)展,兼顧理解會阻礙記憶,而后者則認定理解力同樣需要照顧,且兩種學習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從情感上,前者則是堅定維護季謙先生之讀經理論,后者則是擇善而從,遵守“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人,只要學問思辨,不堵塞視聽,理解力與記憶力之發(fā)展規(guī)律到底如何,只要反求諸己,考諸古訓,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筆者以為,從理論實踐的合理可行而言之,將來民間私塾較成熟的模式主要以古代私塾教學法指導下的兩種模式為主。

         

        四、現代私塾的當前困境

         

        現代私塾因始自民間關心教育父母對子女教育現狀之不滿,對體制教育之失望,對傳統(tǒng)經典教育之認可,所發(fā)起的一場教育自救運動。既無政府財政支持,又無法令保障,故自從誕生之日起,便困難重重,艱難前行。從社會及家庭成員的不認可到逐漸認可,從教育相關部門嚴令封查到個別地區(qū)逐漸允許以合法身份存在,現代私塾猶如石上開花,在固若金湯的中國公辦教育體系之外另辟蹊徑,終于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

         

        時至今日,現代私塾已經走過了至少十五個年頭,然全國私塾所面臨的的諸多普遍性困境依然存在,同時也制約著私塾的發(fā)展和完善,茲梳理主要五方面以作說明。

         

        1、資金短缺

         

        現代私塾除個別創(chuàng)辦者有雄厚財產外,大多皆由只憑一腔熱血與教育情懷的人士所創(chuàng)辦。一切的支出都有賴于學生之學費支撐,學生少,固然艱難,學生多,則需擴大場地,稍有建設,資金又捉襟見肘。外界常批評現代私塾收費高,然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同于公辦學校由政府財政支付一切開銷,現代私塾的日常生活,硬件維修,房租,教師工資等每一項開支都必須由辦學者負責,故大多數現代私塾基本生活在收支勉強持平的邊緣線上,生源的質量也因此受到制約。若非堅定不移的信念與情懷,就商業(yè)的眼光來看,這絕對是個吃力不討好的生意。

         

        2、師資薄弱

         

        由于現代私塾有限的工資支付能力,以及半個世紀來國學教育的全面缺失,無論是專業(yè)的國學教師,或者是教基礎知識的普通老師,很少有人愿意放棄體制待遇而來私塾從教。所以私塾的師資力量主要靠自己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難免對教育的成效有影響。迫于現實物欲競逐的生存壓力,很多老師因理想而選擇私塾,往往又因現實而離開私塾。季謙先生所倡導的“老實大量純讀經”所以能夠風靡全國,廣受堂主老師熱捧,既因其“只要認識拼音就可以當讀經老師”的低門檻,又因其“只要包本三十萬,我都可以培養(yǎng)他成大才”豪言壯語,這樣的教學模式,對老師的要求可以極低。

         

        3、生源流動

         

        導致生源流動而不穩(wěn)定的原因主要在于家長對于讀經教育的了解不夠容易動搖,以及對孩子未來前途的擔憂。一般家長,自己并未接受過真正的國學教育,突然聽說有一種讀經的教育可以教孩子品德端好,成績提升,乃至成為中西貫通的大才,于是便不假思索的送孩子去上私塾了。而在現代私塾教育圈,先不論哪一種教育理念是對是錯,往往誰的宣導力度越強,誰越容易受到追捧信任,學生越容易涌向哪個私塾。又,在小學階段,鑒于小學的學習內容簡單,故可以讓孩子休學數年讀私塾,然一旦接近小升初階段,一邊是大學和文憑,一邊則是未可知,大多數家長便沒有了繼續(xù)讓孩子讀私塾的勇氣。另,各個私塾之師資力量也是良莠不齊,由此所導致的學生在一個私塾的學習狀態(tài)良好與否,也是家長選擇私塾的重要依據。這三方面原因共同造就的結果便是,私塾學生普遍流動性大,能持續(xù)在一個私塾讀三年以上的學生很少,當然私塾教學的成效,堂主老師的付出,往往也會隨著學生的離開化為烏有,一切又要重新開始。

         

        4、政策無助

         

        正因為目前尚無任何一個法令保障現代私塾的合法性,也沒有任何一個政府部門作為現代私塾的負責部門,所以現代私塾處于法律保護的邊緣,隨時可以被以“違法辦學”的名義取締。而對于哪些有廣大家長群體支持的私塾,則需要再換個地方接著辦了。又,因體制學校的學籍統(tǒng)一管理,對很多家長來說,入讀私塾便意味著放棄體制,而讀過私塾的學生想到回到體制學校,則是困難重重,也極大制約了公辦體制與民辦學校之間的自由選擇與互通。

         

        5、龍蛇混雜

         

        因為缺乏法律的保護與相關部門的主導,所以現代私塾從理念到實踐,都缺少一個最大的公約數,往往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甚者更有宗教信仰摻和其間,偏離了基礎教育的正道。而私塾的辦學水準直接決定于辦學者的學問見識,個別私塾創(chuàng)辦者的極端偏執(zhí)做法不但會傷害到前來求學的孩子,一旦曝光,又會使整個私塾界蒙受影響。加之當下時代普通民眾的易于盲從,不能真正實現優(yōu)勝劣汰,往往誰的宣導力強,便可鼓蕩人心。外人卻很難分辨誰是真的辦學,誰根本是個外行。最后,哪個家長能找到真正的私塾,只能取決于其見識和運氣了。

         

        五、現代私塾的未來展望

         

        截止于2016年,據統(tǒng)計,全國大大小小的私塾已有3600余家,由季謙先生直接命名的私塾已超過800家,上述五方面困境在大多數私塾未來數年內將繼續(xù)存在,現代私塾依然要在重重困境中艱難前行,良莠不齊的現象短期內也難以避免。

         

        然整體而言,無論教學理論實踐為何,現代私塾的師長們都在為“中國夢”的實現拼搏著,為“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努力著,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動著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之復興,致力于和諧社會之重建。希望能夠以私塾教育這種中國固有且延續(xù)兩千四百余年的教育模式,在新的時代里,為國家社會培養(yǎng)出一批批棟梁之才,服務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服務于現代中國之重新崛起。

         

        作為民間自發(fā)的與中國古代私塾教育一脈相承的現代私塾教育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實踐的深入,必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堂主老師加入到回歸古代私塾教學法的行列中,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通過自我學習深明私塾教育的道理和意義,使孩子接受正確的私塾教育?,F代私塾正因其自發(fā)性與主動性,所以能夠輕易的自我完善提高。

         

        現代私塾合乎人性的教學方法及其優(yōu)異教學的成果,將日漸顯現,助力于公辦體制學校的改革,而現代私塾所培養(yǎng)出的優(yōu)秀人才,也將走進社會各個領域,施展他們的才華,貢獻他們的力量?,F代私塾教育又以其便利條件,透過學生影響著其家長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并以其頑強的生命力,終將獲得其真正的合法身份,扎根于中國乃至全世界所有有華人的地方,作為中國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與不斷改革中的體制學校,共同構成中國現代教育的完整體系。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