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陳仲丹】曾國藩的年終獎

        欄目:鉤沉考據(jù)
        發(fā)布時間:2018-05-10 17:21:07
        標簽:


        曾國藩的年終獎

        作者:陳仲丹(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來源:《南方周末》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臘月初二日庚戌

                    耶穌2018年1月18日

         

          

         

        曾國藩(資料圖/圖)

         

        清代官員若有功績、勞績,可以獲得各種獎賞,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質的。大者如授予爵位,比如晚清名臣曾國藩被封侯爵;小者如授予功牌,清代的功牌是紙的,類似今天的獎狀,及至清末還發(fā)展出仿自外國勛章的寶星。還有一些帶有清代賞格特點的做法,如賞紫禁城騎馬,賞黃馬褂,賞頂戴花翎等。而本文要談的是清代皇帝給重臣的一種特殊獎賞——“年終恩賞”,類似今天的年終獎。并以曾國藩為例,說明清代皇室對重要臣工在年關來臨時的感情聯(lián)絡,表現(xiàn)其統(tǒng)治和管理注重細微人性化的一面。

         

        說到年終恩賞,它主要體現(xiàn)為精神獎勵,多是荷包、福字(皇帝親筆寫“福”字)這樣的紀念品,也有少量銀錢,還有就是食物?,F(xiàn)錄《曾國藩全集》中留存的兩份軍機處發(fā)出的年終恩賞賞單,得賞者自然都是曾國藩。

         

        《軍機處咨送咸豐五年年終恩賞原件及賞單》

         

        辦理軍機處為咨行事。

         

        十一月二十七日,由內交出年終賞貴大臣福字、荷包、銀錢、銀錁、食物等項,交兵部由驛馳遞,貴大臣按照單開數(shù)目分別祗領可也。右咨兵部侍郎曾國藩。

         

        賞單

         

        福字一張,蘭瓣花大荷包一對,小荷包一對,銀錢二個,銀錁四個,杞果十二兩,藕粉一斤十二兩,蓮子十二兩,奶餅二斤半,百合粉一斤十二兩,南棗一斤十二兩,掛面五把。

         

        《軍機咨交年終賞物》

         

        同治四年十二月初九日,準兵部火票遞到軍機大臣為咨行事。

         

        十一月二十八日,由內交出年終賞貴大臣福字、荷包、銀錢、銀錁、食物等項,交兵部由驛馳送,貴大臣按照單開數(shù)目分別祗領可也。

         

        每半分之半:

         

        藕粉三斤半,白蓮子三斤半,百合粉一斤半,南棗三斤半,荔枝一斤半,奶餅五斤,掛面十把。

         

        賞欽差大臣協(xié)辦大學士兩江總督曾國藩。

         

        從這兩份軍機處先后發(fā)出的咨文可知,其間曾國藩的職位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前者是有職無權的兵部侍郎(兵部副職),在地方帶兵掛京官職銜用處不大,后者是有職有權的兩江總督,有自己的地盤,且還有欽差大臣和大學士的榮耀頭銜,不過所得賞物變化不大,只是食物有所增加。文中“兵部火票”指的是加急快遞。“由內交出”的“內”指的是宮廷內務府。內務府負責荷包的制作,送出的食物則在各地送來的貢物中選取。奶餅是游牧民族喜愛的食品,用牛奶制作的固體奶。南棗產(chǎn)于浙江,因年年向宮廷進貢,有“貢棗”之名。杞果可能是枸杞,也是貢物。賞單中的銀錢是銀幣(銀元),銀錁是銀錠,數(shù)量不多,是象征性的饋贈。

         

        給曾國藩的年終賞物通過驛站遞送,相當于今天官方的機要系統(tǒng)。但就是這樣的國家驛馳也會出問題。曾國藩在日記中記載:咸豐十一年正月廿三日,“是日巳刻,接奉由內交出年賞福字、荷包之類,其南棗、掛面、奶餅之類,驛站竟將包拆開,偷竊十分之七八矣。此向來所未有,亦足見紀綱廢弛,下無忌憚,日甚一日也?!被实劢o的年賞食物竟然也會被驛卒偷盜,這讓曾國藩感到世風日下,難以言說。

         

        能收到皇帝年終恩賞的,在京城都是王公大臣,在地方都是重要督撫,人數(shù)只有幾十人。收到者會倍感榮幸,像“?!弊帧⒑砂@樣的紀念品則會被永久保存。乾隆朝的王際華在宮廷內值二十四年,每年年終都得到皇帝賜的“?!弊?。他將這些字掛在一間房里,名為“二十四福堂”。房中掛滿這些字,已無空地。他兒子問他:“此后拜賜,何以置之?”王際華回答:“別置一軒,可名曰‘余?!!薄案!弊?、荷包再加上黃馬褂、花翎以及其他一些賜物(如扳指、翎管、火鐮等),一并會被領受者在家中供奉,以示皇恩浩蕩。

         

        地方高官領受年終恩賞的程序一般是“郊迎進署,恭設香案,望闕叩頭謝恩供奉”,還要寫謝賞的折子。

         

        過年貼“福”字是至今仍在流行的民間習俗,其緣起源遠流長。清代皇帝早就有在每年歲末寫“?!弊仲n給臣下的習慣,對年長者還加賜“壽”字。1705年,康熙南巡到蘇州,見到年逾古稀的江蘇巡撫宋犖,書寫“?!薄皦邸币再n。宋犖稱此事“特賜福壽二字,圣恩優(yōu)渥亙古未有”。自康熙時起,皇帝給大臣寫“?!弊殖蔀閼T例。乾隆年間,皇帝還專門用“賜福蒼生”筆寫“?!弊?,懸貼各宮。通常情況,“內外臣僚,除內廷供奉之南、上兩齋及內務府外,非官至二品不得賜福字,非年至五十不得賜壽字”。晚清時,慈禧太后掌權當國,與光緒帝共同書“?!鳖C賜臣下。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書寫“福”“壽”,準備賞賜給京外王大臣,“書久而倦,則命人代之”。代筆的常是翰林院的官員。曾國藩同治年間得到的“?!弊忠虍敃r皇帝尚未成年,有可能就是代筆的。

         

        年終送荷包亦是清廷的慣例。據(jù)昭梿《嘯亭續(xù)錄》記載,清廷“定制:歲暮時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御前王大臣皆賜‘歲歲平安’荷包一,燈盞數(shù)對及福桔、廣柑、遼東鹿尾、豬、魚諸珍物無算。外廷大臣擇其圣眷優(yōu)隆者亦賜荷包一,皆佩于貂裘衿頸間”。同治時人吳振棫稱:“囊時歲終,賜蒙古親王大荷包一對,各色玉石八寶各一分;小荷包四對,貯金銀八寶各一分;又小荷包一個,貯金銀錢四枚,金銀錁四枚?!庇纱丝梢?,當時的荷包中還放些別的禮物。荷包本是滿族旗人行軍打仗時用以儲備食物的袋子,后來才演變?yōu)殡S身的飾物。朝廷于年終時將荷包賞賜給王公大臣,帶有要他們不忘傳統(tǒng)的用意。清代的荷包通常以絲織物制成,上面有彩繡,圖案大多為植物花卉、吉祥圖案、戲劇故事等,比如送給曾國藩的荷包就是蘭瓣花圖案。在宮中專門設有制荷包的機構,由內務府的工匠制作。早期的荷包內里以皮制,外面覆以綢緞。如康熙三十九年規(guī)定:衣庫所有貂狐碎皮緝成衣料,以官用緞為表,制作荷包二百對。乾隆五十年規(guī)定,每年特制繡花大荷包五十對,以備帝后賞用。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