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宰相”劉沆
作者:劉立祥
來源:《學(xué)習(xí)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九月廿一日甲午
耶穌2018年10月29日
劉沆(995—1060年),吉州永新(今屬江西)人,北宋名臣,宋仁宗朝宰相。劉沆一生為官率真剛直,秉公執(zhí)法,不避艱險,匡正時弊,推行改革,以“長于吏事”而著稱,特別是他身居宰相高位而毫不徇私,贏得“真宰相”的美譽。
政聲滿天下
劉沆自幼聰穎好學(xué),所居村子北面有后隆山,唐代名相姚崇當(dāng)年曾寄居于山中聰明洞,另一宰相牛僧孺曾在山上建讀書堂。劉沆聽著父輩講述姚崇、牛僧孺的故事漸漸長大,日復(fù)一日的耳濡目染,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立志有所作為的種子。他不負先輩厚望,刻苦向?qū)W,飽讀詩書,學(xué)得滿腹經(jīng)綸,為人超逸雄豪,風(fēng)流倜儻,聞名遐邇。
然而,學(xué)富五車的劉沆在科考之路上卻出人意料地屢屢名落孫山。在挫折面前劉沆選擇了放棄,自稱“退士”。父親劉素苦口婆心地勸他振作起來,用姚崇、牛僧儒的故事激勵他奮發(fā)努力,不輕言放棄。
功夫不負有心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36歲的劉沆終于考中進士,而且名列前茅,考取了第二名。
隨后,朝廷任命劉沆為大理寺評事、舒州通判。當(dāng)時,章獻太后建資圣寺佛塔,“內(nèi)侍張懷信挾詔命,督役嚴峻,州將至移疾不敢出”,剛剛踏入仕途的劉沆,初生牛犢不畏虎,毅然上疏朝廷,彈劾張懷信。恃寵為虐的張懷信隨即被罷免。
朝廷上下無不對劉沆刮目相看。
不久,劉沆調(diào)任太常丞、值集賢院,出任衡州(今湖南衡陽)知州。據(jù)南宋桂萬榮撰《棠陰比事原編》,其時,衡州有一姓尹的富戶,欲強買鄰人田宅,遭到拒絕,便軟硬兼施,屢次制造麻煩,企圖逼鄰人就范。鄰人孤老子幼,相依為命,無端遭尹家欺侮,憤憤不平,一口氣憋在胸口,遽然撒手人寰。于是,尹氏便偽造地契,驅(qū)逐幼子,霸占田產(chǎn)。鄰人孤子訴于州縣官府,歷經(jīng)20年,案子一直久拖不決。
劉沆到任后,孤子再訴,尹氏拿出地契和20年來繳稅的票據(jù)為證。劉沆驗查后說道:“如果你家果真有田百頃,所交的賦稅何止這么一點?再者,你那田契簽訂的時候不會沒有證人吧,如今,前后左右鄰居大多都還健在,什么時候把他們都請來問一問,事情不就水落石出了?!币弦宦牐涝贌o法胡攪蠻纏下去,只得唯唯服罪。
消息傳出,百姓無不交口稱贊。
上疏革“三弊”
陜西連年災(zāi)荒,饑民遍地,民不聊生。張海、郭邈山率領(lǐng)的起義軍久已盤踞在商山之中,此時借助災(zāi)年的混亂局面,招兵買馬,隊伍迅速擴大,聲勢更加強盛。他們攻城略地,開官倉,劫民舍,所向披靡,到了慶歷三年(1043年),已嚴重威脅到京城開封的安全。朝廷派出大批官兵鎮(zhèn)壓,久久不能遏制起義軍的凌厲攻勢,戰(zhàn)火迅速蔓延。
劉沆去見宰相,極言圍剿之役的利害得失,闡述自己的意見。宰相怫然變色,揶揄道:“等哪一天你做了宰相,再把你這套理論付諸實踐吧!”劉沆不卑不亢地回答說:“宰相又不是鐵交椅,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說不定哪一天,時來運轉(zhuǎn),我還真能當(dāng)上宰相!”
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劉沆真的做了宰相。
當(dāng)時,中書省的選官授職混亂不堪,劉沆甫一上任,便向仁宗進言直陳當(dāng)下三弊:一曰近臣保薦,多出私門,“近臣保薦辟請,動逾數(shù)十,皆浮薄權(quán)豪之流交相薦舉”,以致選賢任能成為一句空話。二曰任人唯親,近臣庇護,造成“當(dāng)入川廣,乃求近地,當(dāng)入近地,又求在京,及堂除升陟省府、館職、檢討之類”,以致邊遠貧困之地?zé)o人愿去。三曰獎罰升遷,失其法度,“其敘錢谷管庫之勞、捕賊昭雪之賞,常格雖存,僥幸猶甚。以法則輕,以例則厚,執(zhí)政者不能持法,多以例與之”,以致賞罰不明。
劉沆奏請仁宗,務(wù)必當(dāng)機立斷,革除上述三弊,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大力推行改革。仁宗接受了劉沆的奏請,詔令照此施行。
劉沆奉詔大刀闊斧地革除三弊,果斷地罷黜奸猾慵懶之徒,薦賢任能,建章立制,加強監(jiān)督,銳意推行改革,強化中央集權(quán),昔日以權(quán)謀私、胡作非為、尸位素餐之徒無不畏懼,天下政局為之一新。當(dāng)時,歐陽修遭佞臣讒害被貶往同州,劉沆奏請仁宗,舉薦歐陽修為翰林學(xué)士,與宋祁等同修《新唐書》;又引富弼與其共同主政,勉勵富弼奮發(fā)向前,大展經(jīng)綸。
這一下捅了馬蜂窩。朝中那些呼風(fēng)喚雨的權(quán)貴,那些沆瀣一氣包藏禍心的佞臣,那些形形色色的既得利益者,那些居心叵測的各種利益集團,仿佛聽到了集結(jié)號般齊聚在“倒劉”的旗幟下,頓時都將炮口對準(zhǔn)了劉沆,群起而攻之。御史中丞張昇上疏彈劾劉沆,洋洋灑灑列出劉沆的17條“罪狀”。
宋仁宗性格過于溫厚,眼睜睜看著劉沆身陷重圍,成為眾矢之的,自己也像泄了氣的皮球,推行改革的決心和種種設(shè)想頓時灰飛煙滅。
在萬炮齊轟之下,劉沆進退維谷,孤掌難鳴,除了稱病求罷,別無選擇。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劉沆罷相,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工部尚書知應(yīng)天府。
“劉公真宰相”
據(jù)宋人曾敏行撰寫的《獨醒雜志》記載,劉沆當(dāng)宰相時,其家族中人依仗宰相威勢,拒絕繳納賦稅。當(dāng)?shù)毓俑畱赜谠紫鄼?quán)威,不敢強行征收,也就網(wǎng)開一面,不再向劉家征稅。劉家拖欠的賦稅越積越多,漸漸累積到了幾十萬錢。
劉沆遠在京城,對此事一無所知。
程珦就任廬陵縣尉,對前任官員的溺職行為甚為不屑,義正詞嚴,秉公執(zhí)法,責(zé)令劉家必須如數(shù)補繳拖欠的所有賦稅。這個程珦或許不太為人所知,《宋史》稱譽他“慈恕而剛斷,居官臨事孜孜不倦,溫恭待下,率以清慎”,他最早發(fā)現(xiàn)了周敦頤,還培育出兩個名震千古的兒子——程顥和程頤。
劉家人自恃有人在朝中做宰相,哪里會把一個小小縣尉看在眼里,任你一日三催,我自巋然不動。程珦將劉家?guī)ь^拖欠賦稅者悉數(shù)抓捕,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劉家雖然一大群人身陷囹圄,卻依舊穩(wěn)若泰山:只要我們家宰相發(fā)一句話,看你個小縣尉怎么下臺!
于是,幾個族人聚在一起,給劉沆寫信訴苦,稱受到地方官府無端欺侮。令族人沒有想到的是信寄出后竟石沉大海,他們左等右等,望眼欲穿,怎么也等不到回音。等到回信的是程珦。原來劉沆收到族人的來信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陷入了深深的自責(zé),立即給程珦修書一封,深致歉意,并對程珦的做法深表贊賞。族人本想背靠宰相這棵大樹乘涼,沒曾想劉沆竟“胳膊肘往外拐”,仗宰相威勢做“特殊人”的念想隨之煙消云散,只好趕快將欠下的賦稅全部如數(shù)補繳。
后來,程珦卸任回到了京城,劉沆在宰相府非常恭敬熱情地接見了他。程珦感動不已,逢人便說:“劉公偉量,非他人能及,真宰相也。”
嘉佑五年(1060年),劉沆卒于陳州治所,享年66歲。噩耗傳來,宋仁宗悲痛不已,詔命罷朝三日志哀,親為劉沆墓碑題寫“思賢之碑”四個大字,詔贈左仆射兼侍中,并含淚揮筆寫下《挽劉沆》——
早富經(jīng)綸業(yè),終成輔弼功。
立朝無黨勢,為國盡公忠。
此日悲遺直,誰人嗣匪躬。
深嗟亡一鑒,何以慰予衷。
讀《宋史·劉沆列傳》,劉沆那剛正不阿、無所畏懼、一身凜然正氣的官品人格,不庇族親、公正無私、凡事出以公心的坦蕩胸懷,忠于職守、秉公執(zhí)法、心憂天下的恤民情結(jié),“長于吏事,性豪率,少儀矩”、不避艱險、大刀闊斧的改革精神,使我們不由頓生高山景行之慨。逝者如斯,劉沆雖然早已長逝千年,他作為“真宰相”的光彩形象卻千秋萬代彪炳于史冊,垂范于后世,成為世世代代的人們?yōu)檎穆毜那Ч殴玺?/p>
責(zé)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