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舜清著《儒家生命倫理思想研究——以原始儒家為中心》出版暨簡介、目錄
書名:《儒家生命倫理思想研究——以原始儒家為中心》
作者:張舜清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旨即是結合當代生命倫理學的理論訴求,以原始儒家文獻為中心,對儒家思想中蘊含的生命倫理思想的探究。本書認為儒家視野中的“生命”不同于現(xiàn)代語境下的“生命”概念,儒家對“生命”問題的闡釋具有特殊的言說方式、遵循著特有的一套概念系統(tǒng),本書首先對儒家言說“生命”問題的這一特殊方式和概念系統(tǒng)進行了探討。在此基礎上,本書以原始儒家文獻為中心,重點挖掘和分析了原始儒家的生命倫理思想,期冀借此呈現(xiàn)出為原始和本真的儒家生命倫理內容。本書亦對儒家生命倫理思想的主體內容的結構特征、基本原則和總體特色作了概括說明,指出儒家生命倫理思想,從其體系結構上來說,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一是以“天道”或“天命”觀念為基礎的生命倫理本體論;二是以“萬物有生”為特征的生命倫理價值論;三是以“萬物一體”為核心的生命倫理目的論或境界論;四是以“中和位育”為原則的生命倫理方法論。這四個方面,互相聯(lián)系,彼此支持,儒家生命倫理思想的精神、主題和價值原則在這四個方面中也均得到了深刻揭示。第七章主要是結合克隆人的正當性問題、醫(yī)療公正問題、養(yǎng)老倫理問題等等幾個具體的生命倫理問題,約略探討了儒家生命倫理的實踐與應用意義。
【目錄】
導論:生命的焦慮與當代儒學
第一章 生?性?命——儒學語境中的“生命”
一 儒學語境中的“生命”特性
二 原始儒家文獻中的“生”
(一)“生”之本義
(二)先秦五經(jīng)中的“生”
(三)孔子、孟子、荀子論“生”
(四)郭店儒簡與《易傳》中的“生”
(五)《禮記》、《左傳》中的“生”
三 原始儒家文獻中的“性”
(一)“性”之本義
(二)先秦五經(jīng)中的“性”
(三)孔子、孟子、荀子論“性”
(四)郭店儒簡、《中庸》和《易傳》中的“性”
四 原始儒家文獻中的“命”
(一)“命”之本義
(二)先秦五經(jīng)中的“命”
(三)孔子論“命”
(四)后儒論“命”
第二章 《詩經(jīng)》、《尚書》中的生命倫理思想
一 《詩經(jīng)》中的生命倫理思想
(一)“興詞”中的生命意識
(二)天人關系中的生命倫理意蘊
(三)婚戀詩中的生命倫理意蘊
二 《尚書》中的生命倫理思想
(一)惟克天德
(二)正德利用厚生
(三)厚生惟和
第三章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生命倫理思想
一 孔子的生命倫理思想
(一)禮:生命挺立的形式載體
(二)仁:生命的本質和原理
(三)生死的價值問題
二 孟子的生命倫理思想
(一)性命攸關
(二)順天正命
(三)盡性踐形
(四)道:“生”之倫理的統(tǒng)籌性觀念
三 荀子的生命倫理思想
(一)禮以成人
(二)天生人成
(三)以禮養(yǎng)生
第四章 《易傳》和《禮記》中的生命倫理思想
一 《易傳》和《禮記》及其相互關系
二 《易傳》中的生命倫理思想
(一)易以生為體
(二)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三)養(yǎng)正則吉
三 《禮記》中的生命倫理思想
(一)禮以生為本
(二)人之大端在于禮
(三)人者天地之心
(四)厚生以禮
第五章 儒家生命倫理思想的結構與特征
一 天道生生:儒家生命倫理的本根論
(一)天為生命之本
(二)天只是以生為道
二 萬物有“生”:儒家生命倫理的價值論
(一)價值與生命價值
(二)萬物有“生”
(三)天地之性人為貴
三 萬物一體:儒家生命倫理的境界論
(一)萬物同本同構
(二)萬物一體之仁
(三)萬物一體之用
四 中和位育:儒家生命倫理的方法論
(一)持中養(yǎng)生
(二)和實生物
(三)安所遂生
第六章 儒家生命倫理思想的實踐與應用
一 天人之辨:儒家生命倫理原則的確證
二 從儒家視角看克隆人的正當性問題
(一)從儒家倫理的天道基礎看克隆人的正當性問題
(二)從儒家倫理的現(xiàn)實基礎看克隆人的正當性問題
三 從儒家視角看醫(yī)療公正問題
(一)儒家視野中的“公正”
(二)儒家視野中的醫(yī)療公正
四 從儒家視角看養(yǎng)老的倫理問題
(一)儒家養(yǎng)老的倫理基礎
(二)儒家養(yǎng)老觀的主要內容
(三)儒家養(yǎng)老觀的當代價值
參考文獻
后記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