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戰(zhàn)狼學者”誕生記——杜鋼建教授及其恩主
作者:敘拉古之惑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原載于 “敘拉古之惑”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二月廿九日辛未
耶穌2019年4月4日
正如食品公司會通過資助科研機構,誘使研究得出有利于食品公司的結論,那么人文社科這些更具結論彈性的領域,無疑就更具利益勾兌的操作空間了。事實上我們不用懷疑,絕大部分的知識生產,都無法脫離它們的社會背景,如果我們弄明白了知識產生的背景,也就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各種“知識”保持一個清醒的距離。本文就是試圖通過還原杜鋼建教授觀點產生背后的相關背景,讓讀者在嘲弄揶揄之外,多一份從容的明透。
“清華大學名譽校董”、“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名譽校董”、“北京大學廖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校董”、“復旦大學法學院名譽教授”、“復旦大學法學院凱原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大校董”、“上交凱原法學院名譽教授”......
這一連串令人炫目中國頂尖高校的學術頭銜背后的獲得者——他——不是哈貝馬斯,不是斯金納,不是納斯鮑姆——而是“國際軟件屋公司”(SoftwareHouse International,SHI)的創(chuàng)始人,一位出生在印尼的美籍華裔廖凱原先生。
如同“御前侍衛(wèi)副總管”、“正黃旗副都統(tǒng)”、“撫遠大將軍”、“鹿鼎公”、“神龍教白龍使”、“天地會青木堂香主”、“少林晦明禪師”、“清涼寺方丈”諸多頭銜集于一身,但事實上只會一些街頭打斗本事的韋小寶,廖凱原先生登堂入室獲得的這串令人肅然起敬的頭銜,依籍的并非是他令人高山仰止或是被人視如敝屣的學術成果:“凱源量子信息學(KQID)”和“軒轅反熵運行體系2.0”,而是他對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總額不下6億元人民幣的捐款。
正是因為出了這筆可以燒壞12個點鈔機的捐款,廖凱原先生才得以登堂入室,在中國頂尖的學術殿堂里兜售他那涵蓋了本體論、方法論這些哲學重要范疇、囊括了民族主義、物理學、計算機科學、信息學、數(shù)學等諸多學術話語,將中國文明定義為一種類似宇宙奇點的Qbit在凱源量子信息力學(KQID)的作用下產生的軒轅思想,軒轅之道。
根據流傳在網上廖凱原博士(是J.D非S.J.D。J.D大概也就是相當于法律實務技能的教育;S.J.D是法學研究教育。二者之別,猶如建筑業(yè)中的包工頭和設計師。)授課視頻顯示,廖博士基本不具備中文能力,大段的英語中偶爾夾雜一些如“軒轅”、“孔子”、“炎黃子孫”等中文詞匯,中文能力甚至低于大部分國外漢學家。其課程PPT經常性出現(xiàn)玄幻文學,科幻小說的一般的文體,對話,數(shù)學公式,圖示,詩歌相互交織,頗有點時下二次元鬼畜文化的意味。應該說廖凱原博士盡管以掌握中國文化終極哲學奧義自居,但他的“軒轅理論”看起來更像是尋寶人式的幻想。
雖然金錢可以鋪就通往“象牙塔”的道路,但6億人民幣換來的只是悠悠之口一致的評價:“民科”。無論是吃瓜群眾的嘴巴,亦或是友情站臺的大學者的腹誹,都不會讓廖凱原先生愜意的嘗到穿上“皇帝新衣”的滋味。
高等學府的學術矜持,讓廖凱原先生生出了阿伽門農面對特洛伊城墻的無奈心境。所謂“千里馬常有,而特洛伊木馬不常有”,廖凱原先生在等待一匹能夠和他互相唱酬,引為奧援的“學術特洛伊木馬”。
沒錯,這匹“特洛伊木馬”不是別人,正是被我嘲諷為“戰(zhàn)狼學者”的杜鋼建教授。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杜鋼建教授是“新儒家代表人之一”,但我查閱了杜鋼建教授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對“新儒家代表人物”這個頭銜起了疑心。
雖然杜鋼建教授發(fā)表過若干篇關乎儒家政治思想的論文,但要被稱為“代表人物”,實在有點不知從何說起,杜鋼建教授既不像蔣慶先生一樣發(fā)表過《政治儒學》這樣具有轟動效應的著作,也沒有像陳明教授那樣坐鎮(zhèn)《原道》期刊。單就杜鋼建教授那幾篇關于儒學論文,無論是思想沖擊性或者學術影響力也遠及不上到甘陽《政治哲人施特勞斯》或者汪暉《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xiàn)代性問題》所展開的持續(xù)學術熱度和議題掌控力。講真,在我不算廣博的政法史哲學術信息儲備中,對于杜鋼建教授所取得的學術成就是一直孤陋寡聞的——從沒有在論文或者和儒家朋友的交談中,見到有人援引杜鋼建教授的學術觀點。這個所謂的“新儒家代表人物”,對杜鋼建教授而言既擔不起,對儒家而言也是傷不起。據在下妄測,極有可能是杜教授團隊自我營銷的噱頭。
當然,杜鋼建教授的學術頭銜并不止這么一個,根據杜氏團隊的官方性介紹:
現(xiàn)任湖南大學教授、博導,法治湖南研究院院長,湖南省政府法律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清華大學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汕頭大學法學院院長、浙江工商大學西湖學者,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副主任,《法治湖南與區(qū)域治理》集刊主編,《太平洋學報》主編,《中國法學》副總編。兼任全國國學文化專業(yè)人才考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亞太法協(xié)會執(zhí)行會長,中國太平洋學會副會長,全國公共政策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國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全國老莊與法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等。
雖然這些學術頭銜令人不容小覷,但令人尷尬的是,杜鋼建教授的專業(yè)領域內的學術成果似乎乏善可陳,雖然出過幾本專著,但在豆瓣上,有評分的僅僅是《中國近百年人權思想》一個,而且評分多少也有點讓人“汗顏”(在豆瓣,評分低于7分的,一般是兩種情況,垃圾書或者翻譯太差)。
然而就是這些資歷,正是廖凱原先生所期待的“特洛伊木馬”。相比之下,在文史政法領域取得震懾性成就的學術巨擘,必然自重名家身份,不屑于出來抬轎子。但如果只是一個光有學術職稱,而沒有擔任學術行政職務的學者,又顯得分量不夠。而杜鋼建教授一方面學術上乏善可陳,沒有太多羽毛可以愛惜,另一方面又是湖南大學法學院的院長,履歷漂亮。
“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或許一首《醉赤壁》,能形容廖凱原博士如獲至寶的心情。
這里,我完全無法去猜想杜鋼建教授是出于什么樣的動機,愿意為廖凱原先生抬轎子,或許僅僅是最簡單的“鳥為食亡”的生存邏輯。
根據網絡上的信息,廖凱原先生出資成立的“清華大學法學院的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于2014年聘任了首批研究人員,首任主任是徐炳。當2015年網絡上一篇《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的節(jié)操值多少錢?》對學術大門口的野蠻人進行口誅筆伐之際,已經卸任研究中心主任的徐炳先生表示,他雖然也看不懂《云中的天命人》、《軒轅召喚:軒轅4712中華共識》、《軒轅反熵運行體系2.0》、《黃帝范例:軒轅反熵運行體系》、《關于時間和“我”的沉思》、《比特是萬物,萬物是比特》、《天命人及萬物創(chuàng)造和分配原則》、《中國法治與義理科學觀的反熵運行體系》這些論文,但依然強調:“看不懂不能怪別人,你只能怪自己還沒到那個程度,是不是?”
而此時已經就任新一任“清華大學法學院的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主任”杜鋼建教授則更為露骨,發(fā)表了一通單騎救主的背書:
我們大家都應該靜下心來,學習孔子“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木瘢瑳r且你面對這樣一個文理知識兼?zhèn)涞娜?。有這么一個高水平的人,你還抱著輕蔑、嘲笑的態(tài)度,不去認真思考自己的知識欠缺在哪里,讀不懂別人的文章,反而埋怨別人,而不是反省自己知識的不夠。這是很可笑的一個現(xiàn)象。
廖教授是一個很真誠的科學家。他本人是研究量子物理學的,同時是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的國際關系碩士、紐約法學院法律博士。他有理科的學位,也是文科的博士,他的邏輯思維和習慣是理科式的。
同時,廖教授又是一位很有責任感甚至有神圣的歷史使命感的人。什么意思?他從小就感覺到他有責任,把華人世界的歷史傳統(tǒng)恢復起來,要追溯到至少是軒轅黃帝。所以他把恢復軒轅黃帝的文化歷史記憶,當作自己的畢生使命。
在人類史上,金錢雖然不時會被知識分子所鄙夷,但是金錢和知識分子的頭腦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時,又往往會迸發(fā)出火花,典型如美第奇家族對于藝術家的資助,這才留給了我們后人一件件藝術隗寶。
也就是杜鋼建教授就任了“清華大學法學院的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之后,杜氏原本平淡的學術生涯,猶如化學反應一般,井噴式的拋出了一個個令考古學、歷史學、分子人類學界瞠目結舌的結論。
通過知網搜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杜鋼建教授在2015年(或者是2014年,具體時間不詳,待考)之前,也不時發(fā)表過一些文史的觀點,比如說湖南人是韓國人、日本人始祖的說法,或者是根據那個英國海軍軍官孟席斯的“民著”《1421:中國發(fā)現(xiàn)世界》提出湖南人最先發(fā)現(xiàn)了美洲這樣的觀點。雖然有點荒誕,但杜鋼建客座湖南大學法學院擔任院長一職,在原本文史領域的老生常談的基礎上做點過度發(fā)揮,說些東道主愛聽的好話,也算人之常情,置之一笑即可。
但是,杜鋼建教授為了報答廖凱原先生的知遇之恩,赤膊上陣,接連拋出《日耳曼長人源于上古湖湘地區(qū)》、《埃及佛教源于上古湘西文化》這樣的文章來肝腦涂地,則未免讓人生出啼笑皆非,欺人太甚的感覺。
根據我們日常的生活經驗和觀察,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當一個人愿意喪失名譽去做一件有損形象的事情之后,這個人有時會隨著所做事情的次數(shù)增加,相應的內心掙扎程度會呈邊際遞減,從而變本加厲,肆無忌憚的將這件事從事下去。在此,我們或許可以借用“破鞋”這個市井之辭,命名為“破鞋效應”。
當杜鋼建教授一而再,再而三的不顧學術操守,不惜學術名聲,發(fā)表連串荒謬絕倫的觀點之后,無疑就是我說的那種邊際遞減。所以最后在香港光明出版社推出了這本被我戲稱為“戰(zhàn)狼式學術”的大著《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也算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了。熱烈祝賀“戰(zhàn)狼學者”杜鋼建教授雄著《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驚世而出
公允的說,雖然網上輿論對杜鋼建教授的大著所預告的內容,是一片嘩然,但包括我在內,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讀過這本書,我們所嘲諷的依據,主要是根據杜鋼建教授之前發(fā)表在網上兩篇文章《日耳曼長人源于上古湖湘地區(qū)》、《埃及佛教源于上古湘西文化》來管中窺豹,這當然算不上嚴謹?shù)膽B(tài)度。不過好在我鬼使神差的找到了一位看過此書的朋友。這位朋友系名校歷史系科班出生,從他發(fā)給我的文章來看,有著非常出色的史學素養(yǎng)。他現(xiàn)在在業(yè)界頗有名望的一家出版社里擔任編輯。他自述,拿到書稿閱覽完畢,十分生氣,當天就寫了一份退稿的審讀意見:
本書內容嚴重違背歷史常識,顛覆歷史。作者所提出的設想(如炎帝及其后裔為白人、印第安人來自湖南),多為個人臆想,將西方上古史籍與中國上古文獻牽強附會地聯(lián)系在一起,存在著眾多的邏輯硬傷,又無考古學成果可做佐證。作者所依據的某些史料如《路史》等并非信史,多不可靠;另有一些史料雖為信史,但認真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其根本起不到支撐作者觀點的作用。其行文言語也有不恭之處,如將陳獨秀稱為政客,甚為過分??傊?,其書稿所做出的結論全屬空中樓閣,無可靠的史料與考古發(fā)現(xiàn)作為其支撐,唯心主義成分居多,完全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無學術價值,且會引起麻煩,建議做退稿處理。
一位網友曾對《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的問世評價道:“這本書,只要作者、編輯、出版社有一個正常,就出不來?!泵鎸@份嚴厲的退稿意見,杜鋼建教授并沒有像李廣那樣充滿氣概的自陳:“鋼建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倍切Хɑ搓幒铐n信能屈能伸,“俯出袴下”,找了那種給錢就能出——二三流學者、作者都會不屑一顧——一家香港不知名的出版社。百轉千回,《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終于獲見天日。
但是正如趙高牽來一頭鹿時,他并不是不知道那是一頭鹿,趙高只是憑借自己的權勢顛倒是非,杜鋼建教授自然是知道自己做不到只手遮天,不難預料到自己會在學術界遭到冷遇,所以早就未雨綢繆找好了臺階鋪墊:
嗯哼,“伯沙博士同揚榷,海日尚書互唱酬”(陳寅恪《王觀堂先生挽詞》)的學術捧場是不可能了。但是,“你是風(feng)兒,我是沙(sha)”還是會有的。
一群被北大中文系里教授西方古典文學的高峰楓稱為“學術義和團”的民間學者對于杜鋼建教授的研究交口稱贊。
這群“學術義和團”的大作我也嘗拜讀一二,每每忍俊不禁。我覺得這種喜感,是“義和團”所不具備的,因此,我覺得稱之為“桃谷六仙”似乎更恰如其分。
不客氣的說,“桃谷六仙”無論是思想見識還是問題意識都非常的淺陋,基本的學術方法和學術史積累都不具備,憑著一腔熱忱,去和一個并不存在的學術假想敵論戰(zhàn)。這里我倒是愿意給喜打木樁的“桃谷六仙”指條明路,現(xiàn)在劉小楓教授就是中國學術界里“言必稱希臘”的總瓢把子,和他的同宗先祖劉向、劉歆喜歡編書一樣,正在熱火朝天的兜售你們所謂的“共濟會文獻”。所以,以后要論辯,指名道姓找劉小楓教授辯論就可以。
當然,我也知道這群“桃谷六仙”有難言之隱,雖誓師聚義于省城長沙,然遲遲不做“學術北伐”,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三輝圖書拿下三卷本《黑色雅典娜》中譯版版權后,后兩卷久侯未出,直接拖累了“桃谷六仙”學術攻城拔寨的進程。在此我謹以個人名義向三輝圖書的編輯提出強烈譴責,并希望三輝能以國家學術自信的大局出發(fā),盡快落實《黑色雅典娜》后兩卷的出版計劃。
在此,預?!疤夜攘伞睉{借著《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偷竊歷史》、《黑色雅典娜》、《白銀資本》等暢銷秘籍,及那些命里與《Nature》、《science》八字不合的分子人類學家的研究,哦,還有俄羅斯紀錄片。以“維基地道戰(zhàn)”、“百科地雷戰(zhàn)”的游擊方式早日圍剿劉小楓這個“反動學術后臺”,完成學術北伐。
之前,我看到一些網上的聲援杜鋼建教授的評論,不無遺憾,又帶點輕蔑的指出,學術界對于杜鋼建教授的觀點,沒有回應。更有甚者,杜鋼建的頭馬枕戈更是避重就輕的將相關的批評和冷場做一個政治化的解釋,認為這里涉及到意識形態(tài)之爭。錯了,要知道連《中國可以說“不”》的作者之一劉仰,也在微博上毫不留情的批評了杜鋼建是“高級黑”。這里無關“左右”,只是真誠與反智的對立,他“杜奉先”實在是對不住學術倫理,配不上正經的學術回應。
陳寅恪先生在《寒柳堂集.贈蔣秉南序》自況:“默念平生固未嘗侮食自矜,曲學阿世,似可告慰友朋。”這是一個頂級知識分子的傲骨。但是很遺憾,杜鋼建教授的知識生產,只是一幕學術為資本包養(yǎng)的鬧劇。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