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陸隴其與清初朱子學:明清之際江南儒學的個案研究
來源:“上海儒學”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四月初九日庚戌
耶穌2019年5月13日
2019年5月8日上午,“江南儒學”系列講座“陸隴其與清初朱子學:明清之際江南儒學的個案研究”(2019年第六場/總第十場)于復旦大學光華樓哲學學院開講。杭州師范大學國學院張?zhí)旖芙淌谥髦v,何俊教授主持。
何教授簡單介紹了清初朱子學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江南儒學在清初朱子學的地位與影響,指出陸隴其在其間的關鍵性。
接著張教授從介紹陸隴其(1630—1693)生平開始,說明他是清初的理學名臣,在康熙朝被稱為“本朝理學儒臣第一”,到了雍正朝又成為第一個從祀孔廟的本朝學者。然后圍繞著陸隴其的著述,細致地說明作為一個中下層官員之所以受到清廷的禮遇,就是因為在“衛(wèi)道”上的突出貢獻,特別是通過著作的刊行與學術論辯等,將民間學者的“尊朱辟王”思想加以發(fā)展并傳播于官方學者之間,從而推動了朱子學的“獨尊”。張教授清晰地梳理了陸隴其對明代的王陽明及其后學、東林學派的正學與異學之辨析,以及對清初的黃宗羲、孫奇逢等人調(diào)停朱、王的否定,從而闡明陸隴其所強調(diào)的尊朱子即尊孔子的“獨尊朱子”論。其次,張教授以陸隴其的“《四書》學”為中心,對其義理與考據(jù)兼顧的特色,以及對朱子學的闡明作了說明。最后,張教授圍繞著清初朱子學演進的歷史,說明陸隴其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與影響,及其在十七世紀儒學史上的地位。
何俊教授在總結(jié)中指出,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長期以來對于十七世紀的朱子學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因此不僅沒能很好地解釋從理學向樸學的轉(zhuǎn)型,而且也沒能真正描述十七世紀整個思想界的豐富性。江南儒學在十七世紀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陸隴其則是其中重要的代表,張教授的講座打開了相關的面相,極有意義。
責任編輯:近復
【下一篇】【王厚明】宓子的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