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徐佳超】《左傳》的“詩筆”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19-09-09 22:57:18
        標簽:《左傳》

        《左傳》的“詩筆”

        作者:徐佳超(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八月十一日己酉

                  耶穌2019年9月9日

         

        《文心雕龍·史傳》曰:“辭宗丘明,直歸南董?!彼^“直歸南董”是指記事要像南史氏和董狐那樣秉筆直書;而“辭宗丘明”,指文辭記錄方面要學習左丘明。劉知幾盛贊左氏的語言具有“典而美”“博而奧”(《史通》)的特點。這種語言特點趨向于詩化,即在《左傳》文本中大量引《詩》賦《詩》和運用歌謠韻語使敘事具有詩情,整齊而富有節(jié)奏感的段落和引發(fā)想象聯(lián)想的字句營造出詩境。這種既包括詩歌、韻語,又富含詩情的書寫方式應被稱為“詩筆”。歷史的記錄不應僅僅是直白的表露,也有想象的朦朧、詩意的表達,因此“詩筆”的運用也應當是中國古典敘事的經(jīng)典筆法。

         

         

        《左傳》記事,無論是議論時事、臧否人物,還是勸諫諷喻、析理辨言,抑或是出使專對、會盟宴好,都大量用《詩》,這成為《左傳》“詩筆”最明顯的標志之一。用《詩》可分為三類:一是賦《詩》,二是引《詩》,三是評《詩》(評《詩》僅一例即季札觀樂)。

         

        聘問賦《詩》,始于魯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寄居秦國,秦穆公宴請他時,“公子賦《河水》。公賦《六月》”。杯酒之間,詩味溢散,晉文公的謹小慎微與壯志雄心、秦穆公的慷慨豪壯與英雄相惜,皆藏于所賦之詩中,可謂“兩雄相當,意氣逼人,隱隱有當今英雄惟孤與使君意”(勞孝與《春秋詩話》)。襄昭之際,賦《詩》活動發(fā)展到極致,尤其以垂隴之會鄭國七子賦《詩》和鄭國六卿餞宣子于郊賦《詩》比較著名,多次的大型賦《詩》活動成就了春秋時期的風流盛事。在非正式宴飲場合中,春秋之人也偶有賦《詩》一首以記時事,如衛(wèi)人賦《碩人》、許穆夫人賦《載馳》、秦人賦《黃鳥》。與宴享賦《詩》斷章取義不同,以上三例是心有所感而發(fā)言為詩,左氏雖只錄詩目卻“詩味”盎然,后人讀罷尤能一倡三嘆,誦詠良久。

         

        與“賦《詩》”相比,《左傳》中的“引《詩》”行為更為頻繁,無論是臧否人物、揚扢風雅,還是諷刺勸諫、解釋說明,大量的“引《詩》”行為都彰顯了《左傳》對“詩筆”的運用。“引《詩》”論事評人多在事件的結尾,一般借“君子”“孔子”或時賢之言來表達。如魯昭公五年:“《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笔鍖O昭子即位后,秉公處理豎牛,所以孔子引《大雅·抑》表揚叔孫昭子有正直的德行?!耙对姟贰闭f理勸諫,多出現(xiàn)在君臣之間,如魯文公元年,秦穆公引芮良夫的詩反對殺死孟明;魯宣公十二年,楚莊王引《周頌》四首詩訓誡潘黨。勞孝與評此兩處引《詩》“一善于居功,一善于處過??梢娗?、楚二雄皆深得力于《詩》者”(《春秋詩話》)。

         

        除了運用大量《詩經(jīng)》作品及逸詩外,《左傳》中的“詩筆”還記錄了相當數(shù)量的歌謠諺詞一類的韻語,這些韻語文體未經(jīng)潤色,或文風古樸,或別有風趣。魯襄公四年,魏絳引用《虞箴》勸諫晉悼公不能沉溺田獵,要以德行法度近安諸夏遠服戎狄,“芒芒禹跡,畫為九州,經(jīng)啟九道……獸臣司原,敢告仆夫。”箴言規(guī)誡君王過失,用詞典雅古奧,語意深遠悠長,發(fā)正《雅》之余聲。魯昭公十二年記載了兩則投壺詞,背景為晉昭公設宴款待齊景公,宴飲之余以投壺娛賓,“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這兩段韻語句式整齊,詞中互相爭勝,頗有趣味?!蹲髠鳌分辛碛兄帯⒏?、謠、諺、卜等豐富的韻語材料散落在春秋時期的各個角落,它們雖然體裁繁雜,或只言片語,或鮮成篇章,但這些韻語可歌可誦,妙絕道理,引譬連類,韻味悠長,是《左傳》“詩筆”很好的補充。

         

         

        海登·懷特說:“只要史學家繼續(xù)使用基于日常經(jīng)驗的言說和寫作,他們對于過去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以及對這些表現(xiàn)所做的思考就仍然會是‘文學性的’,即‘詩性的’和‘修辭性的’,其方式完全不同于任何公認的明顯是‘科學的’話語。”(《元史學》)也就是說,史與詩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鴻溝,歷史作品普遍存在著詩學的本質?!蹲髠鳌芬粫扔惺穼W的屬性又有文學的特質,它將比喻、排比、頂真、對偶等修辭方法和想象、聯(lián)想等表現(xiàn)手法綜合運用,其書寫結果營造出的詩意,成為《左傳》“詩筆”的又一個特征。

         

        合理運用修辭是古典詩歌營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如“對偶”的修辭手法。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駢文和律詩最講究對偶。同樣,在《左傳》的敘事中,對偶之法也運用得相當廣泛。林紓先生總結晉楚鄢陵之戰(zhàn)曾說:“以大勢論之,實得一偶字法。何云偶?每舉一事,必有對也?!保ā蹲髠鲾X華》)不僅是描述戰(zhàn)爭用對偶,前后參看,《左傳》全用偶法。齊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相爭君位,對以宋宣公將君位傳于宋穆公;衛(wèi)齊豹之不臣,對以齊公孫青之遵君;齊桓公葵丘之盟稱霸諸侯,對以晉文公踐土之盟天王與會;晉國強盛,便生出楚國與之抗衡;楚國勢大,便有吳國伺機在側……《左傳》全書小到一篇文字,大至全書敘事,這種兩兩相對的敘事方法比比皆是。善用此法,使文字實為散句之形而有駢文之約。將對偶之法貫通到整個《左傳》敘事中,當屬《左傳》文本“詩筆”運用之最。

         

        詩家在吟詠之間,要求作品中有點睛之筆,以一字為工使形象鮮活,神情飛動,稱為一篇詩詞的眼目?!蹲髠鳌吩趯懭擞浭碌倪^程中也呈現(xiàn)出具有“詩眼”的妙筆。試舉一例,“公祭之地,地墳”(《左傳·魯僖公四年》),一個“墳”字有三點妙用:驪姬的目的是讓獻公廢黜太子,所以用毒要有極強的視覺沖擊感,要讓獻公覺得太子想毒殺親父,所以用毒一定要有“墳”的強烈效果?!皦灐弊?,首先表現(xiàn)了毒藥之烈,烘托出驪姬的毒辣,此其妙之一。其妙之二,在于表現(xiàn)獻公的陰狠??追f達覺得晉獻公被驪姬蠱惑昏了頭:“毒酒經(jīng)宿便敗,而公不怪其六日仍得如故,明公之惑于驪姬,不以六日為怪也?!保ā洞呵镒髠髡x》)但實際上,晉獻公早就心生廢黜太子之心:“寡人有子,未知其誰立焉!”(《左傳·魯閔公二年》)所以,使“地墳”的毒藥正好也給了獻公廢黜太子的充足理由,而并不是獻公真的以為申生想毒殺自己。一個“墳”字,映照出了一個狠毒的晉君。其妙之三,在于文本層面。“墳起”極具畫面感,讀來令人不寒而栗?!皦灐弊謱⒀芰艿膶m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人性之“毒”比毒藥之“毒”更加可怕,驪姬一計而禍三公子,申生自縊,重耳、夷吾逃亡,“墳”不僅表現(xiàn)了毒藥之毒,更映射了人心之毒,最后成了埋葬申生的墳墓。

         

        綜合考察,《左傳》的“詩筆”恰恰是對歷史事件即所謂“史筆”的必要補充。在“史筆”之余,《左傳》對事件、人物、情節(jié)上以“詩筆”所作的歷史敘述,彌補了“史筆”缺少的心靈敘事,加強了“史筆”的批判力量,體現(xiàn)了春秋文學的歷史進步。在敘事功能上,“詩筆”的運用既調整了敘事節(jié)奏、延伸了敘述時間,又豐富了敘事內容、增強了敘事的詩意感。值得注意的是,“詩筆”并不是游離于敘事主題之外的情感抒發(fā),而是敘事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左傳》的“詩筆”或出現(xiàn)在敘事之中,或在事件結尾進行評價,制造出一種參差錯落的美學效果,在顯現(xiàn)深刻政治主題時又可以勾勒出詩意的世俗生活,同時,這種文學上的“詩筆”,深度挖掘了歷史人物的精神世界,看似詩意連綿,卻更具有揭示歷史本質的力量。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