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邵一劭】瞽叟望月,非關(guān)圓缺——敬讀陳寅恪先生“目疾詩”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9-10-08 00:10:54
        標(biāo)簽:目疾詩、陳寅恪

        瞽叟望月,非關(guān)圓缺

        ——敬讀陳寅恪先生“目疾詩”

        作者:邵一劭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九月初九日丁丑

                  耶穌2019年10月7日

         

        陳寅恪最后的二十年,既命運多舛,又老樹新綻。因失明只能口述(黃萱筆錄)、耗時十年、八十萬言的《柳如是別傳》(原名《錢柳因緣詩釋證稿》)便是明證。

         

        恪翁一度對身邊的人“現(xiàn)身說法”:“一個人沒有眼睛等于沒有了百分之五十的生命,沒有了腿,等于連另外的百分之五十也少了一半?!保ㄒ婈戞I東著三聯(lián)書店2013年北京第一版《陳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第363頁);又曾對專程前去探訪的“民進”中央副主席楊東莼自況:“左丘失明,孫子臏足,日暮西山?!保ǔ鎏幫?,見第380頁);恪翁還曾不止一次地稱自己是“文盲”,當(dāng)然是雙關(guān)語了。

         

        值此陳寅恪翁辭世50周年之際,筆者謹依其詩集,“鈔胥”其一詠再詠、反復(fù)詩寫的“目疾詩”,敢乞恪翁縱使長眠,亦“重見天日”“重見光明”。

         

        最先讓筆者觸目驚心的是老先生失明五年后的一首《庚寅廣州中秋作》手稿。(見詩集插圖)詩云:

         

        秦時明月滿神州,獨對嬋娟發(fā)古愁。影底河山初換世,天涯節(jié)物又驚秋。吳剛斤斧徒聞?wù)f,庾信錢刀苦未求。(恪翁自注:庾開府詩云:“人生一百年,得意惟三五。何處覓錢刀,求為洛陽賈?!保┯细吆畣柦裣?,人間惆悵雪盈頭。(1950年9月)(引自三聯(lián)書店2011年11月北京第一版)

         

        此手稿草灰蛇線,枯筆渴墨。讀此手稿,筆者一方面聯(lián)想起弘一大師的絕筆“悲欣交集”,一方面聯(lián)想起自己一度寫于章丘山谷中的幾句枯燈打油詩:“瞽叟望月,非關(guān)圓缺;啞子得夢,羞于言說。”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恪翁寫到有關(guān)目疾之詩,自1945年起至1969年去世,有30首之多。

         

        之一:甲申除夕自成都存仁醫(yī)院歸家后作

         

        爆竹聲中獨閉門,蕭條景物似荒村。萬方兵革家猶在,七載流離目更昏。時事厭聞須掩耳,古人久死欲招魂。六齡稚女扶床戲,仿佛承平舊夢痕。(1945年2月)(出處同上,見第38頁)

         

        之二:甲申除夕病榻作時目疾頗劇離香港又三年矣

         

        雨雪霏霏早閉門,荒園數(shù)畝似山村。攜家未識家何置,歸國惟欣國尚存。四海兵戈迷病眼,九年憂患蝕精魂。扶床稚女聞歡笑,依約承平舊夢痕。(1945年2月)(出處同上,見第39頁)

         

        之三:目疾久不癒書恨

         

        天其廢我是耶非,嘆息萇弘強欲違。著述自慚甘毀棄,妻兒何讬任寒饑。西浮瀛海言空許,北望幽燕骨待歸。(作者自注:先君柩暫厝北平,待歸葬西湖。)彈指八年多少恨,蔡威唯有血沾衣。(1945年2月14日)(編者注:作者自1944年12月14日入醫(yī)院療目疾,至1945年12月14日整兩月矣。)(出處同上,見第39頁)

         

        之四:乙酉春病目不能出戶室中案頭有瓶供海棠折枝忽憶舊居燕郊清華園寓廬手植海棠感賦

         

        今年病榻已無春,獨對繁枝一愴神。世上欲枯流淚眼,天涯寧有惜花人。雨遇錦里愁泥重,酒醒黃州訝雪新。萬里舊京何處所,青陽如海隔兵塵。(1945年春)(出處同上,見第40頁)

         

        之五:目疾未癒擬先事休養(yǎng)再求良醫(yī)以五十六字述意不是詩也

         

        澒洞風(fēng)塵八度春,蹉跎病廢五旬人。少陵久負看花眼,東郭空留乞米身。日食萬錢難下箸,月支雙俸尚憂貧。張公高論非吾解,攝養(yǎng)巢仙語較真。(1945年4月28日)(出處同上,見第41頁)

         

        之六:五十六歲生日三絕乙酉仲夏五月十七日

         

        去年病目實已死,雖號為人與鬼同??尚胰俗魃?,宛如設(shè)祭奠亡翁。

         

        鬼鄉(xiāng)人世兩傷情,萬古書蟲有嘆聲。淚眼已枯心已碎,莫將文字誤他生。

         

        女癡妻病自堪憐,況更流離歷歲年。愿得時清目復(fù)明,扶攜同泛峽江船。(1945年6月26日)(出處同上,見第43頁)

         

        之七:連日慶賀勝利以目病不能出女嬰美延亦病相對成一絕

         

        大酺三日樂無窮,獨臥文盲老病翁。(筆者注:此為恪翁第一次用“文盲”二字自嘲。后面又有直接冠寅恪二字者,稱“文盲陳寅恪”。)舊學(xué)漸荒新不進,自編平話戲兒童。(1945年8月)(出處同上,見第50頁)

         

        之八:乙酉秋赴英療治目疾自印度乘水上飛機至倫敦途中做

         

        眼暗猶思得復(fù)明,強扶衰病試飛行。還家魂夢穿云斷,去國衣裝入海輕。異國豈能醫(yī)異疾,(作者自注:一作療。)前遊真己隔前生。三洲四日悤悤過,多少傷今念夕情。(1945年9月)(出處同上,見第53頁)

         

        之九:乙酉秋來英倫療治目疾遇熊式一君以所著英文小說天橋見贈即題贈二絕句(之二)

         

        名列仙班目失明,結(jié)因茲土待來生。抱君此卷獨歸去,何限天涯祖國情。(1945年秋)(出處同上,見第54頁)

         

        之十:南朝

         

        金粉南朝是舊遊,徐妃半面足風(fēng)流。蒼天已死三千歲,青骨成神二十秋。去國欲枯雙目淚,浮家虛說五湖舟。英倫燈火高樓夜,傷別傷春更白頭。(1946年春)(編者按:此律于論再生緣中引錄時題作《丙戌春以治目疾無效將離倫敦返國暫居江寧感賦》。吳宓鈔存稿題作《來倫敦醫(yī)眼疾無效將東歸江寧感賦》。)(出處同上,見第56頁)

         

        之十一:來英治目疾無效將返國刻近撰元白詩箋證

         

        眼昏到此眼昏旋,辜負西來萬里緣。杜老花枝迷霧影,米家圖畫滿云煙。余生所欠為何物,后世相知有別傳。歸寫香山新樂府,女嬰學(xué)誦待他年。(1946年春)(編者注:本詩唐筼編詩目題作《來英治目疾無效將返國寫刻近撰元白詩箋證留付稚女美延讀之》。)(出處同上,見第57頁)

         

        之十二:戊子陽歷十二月十五日于北平中南海公園勤政殿門前登車至南苑乘飛機途中作并寄親友

         

        臨老三回值離亂,蔡威淚盡血猶垂。眾生顛倒誠何說,殘命維持轉(zhuǎn)自疑。去眼池臺成永訣,銷魂巷陌記當(dāng)時。北歸一夢原知短,如此悤悤更可悲。(1948年12月15日)(出處同上,見第63頁)

         

        之十三:丙戌春旅居英倫療治目疾無效取海道東歸戊子冬復(fù)由上海乘輪至廣州感賦陽歷一月十六日由滬發(fā)十九日抵穗

         

        又附樓船到海涯,東歸短夢不勝嗟。求醫(yī)未獲三年艾,避地難希五月花。形貌久供兒女笑,文章羞向世人夸。毀車殺馬平生志,太息維摩尚有家。(1949年1月)(出處同上,見第64頁)

         

        之十四:己丑請明日作用東坡韻

         

        樓臺七寶倏成灰,天塹長江安在哉。嶺海移家春欲暮,清明上冢夢初回。余生流轉(zhuǎn)終何止,將死煩憂更沓來。紙燼不飛鴉鎩羽,眼枯無淚濺花開。(1949年4月)(出處同上,見第65頁)

         

        之十五:哀金圓己丑夏作

         

        長詩引略。詩中兩次用“盲翁”。(出處同上,見第68頁)

         

        之十六:純陽觀梅花

         

        我來祈及見殘梅,嘆息今年特早開?;ㄊ乱央S浮世改,苔根猶是舊時栽。名山講席無儒士,勝地仙家有劫灰。遊覽總嫌天宇窄,更揩病眼上高臺。(1950年1月)(出處同上,見第70頁)

         

        之十七:葉遐庵自香港寄詩詢近狀賦此答之

         

        道窮文武欲何求,殘廢流離更自羞。垂老未聞兵甲洗,偷生爭為稻粱謀。招魂楚澤心雖在,續(xù)命河汾夢亦休。忽奉新詩驚病眼,香江回憶十年遊。(1950年初)(出處同上,見第70頁)

         

        之十八:乙酉居成都五十六歲初度有句云“愿得時清目復(fù)明扶攜同泛峽江船”辛卯寓廣州六十二歲生日忽憶前語因作二絕并贈曉瑩

         

        七載流離目愈昏,當(dāng)時微愿了無存。從今飽吃南洲飯,穩(wěn)和陶詩晝閉門。

         

        扶病披尋強不休,燈前對坐讀書樓。余年若可長如此,何物人間更欲求。(1951年6月21日)(出處同上,見第80頁)

         

        之十九:詠黃籐手杖并序

         

        十五年前客云南蒙自,得黃籐手杖一枝,友人刻銘其上曰:“陳君之策,以正衺夨?!币蛸x此詩,時癸巳仲冬也。

         

        陳君有短策,日夕不可少。登床始釋手,重把已天曉。晴和體差健,拄步庭園繞。歲久汗痕斑,染淚似湘篠。憶昔走滇南,黃虬助非小。時方遭國難,神瘁形愈槁。攜持偶登臨,聊復(fù)豁懷抱。摩挲勁節(jié)間,煩憂為一掃。無何目失明,更視若至寶。擿埴便冥行,幸免一邊倒。殘廢十年身,崎嶇萬里道。長物皆棄捐,唯此尚完好。支撐衰病軀,不作蒜頭搗。羞比杖鄉(xiāng)人,鄉(xiāng)關(guān)愁浩渺。家中三女兒,誰得扶吾老。獨倚一枝籐,茫茫任蒼昊。(1953年冬)(出處同上,見第101頁)

         

        之二十:甲午春朱叟自杭州寄示觀新排長生殿傳奇詩因亦賦答絕句五首之四

         

        一抹紅墻隔死生,皕年悲恨總難平。我今負得盲翁鼓,說盡人間未了情。

         

        之二十一:題唐玉虬悼亡奇痛記一絕文盲陳寅恪

         

        孺仲賢妻句欲仙,悲懷難遣記當(dāng)年。西南我亦曾漂泊,夢怕如珠米價錢。(1956年2月)(出處同上,見第119頁)

         

        之二十二:乙未除夕臥病強起與家人共餐感賦檢點兩年以來著作僅有論再生緣及錢柳因緣詩箋釋二文故詩語及之也

         

        身世盲翁鼓,文章浪子書。無能搜鼠雀,有命注蟲魚。遮眼人空老,蒙頭歲又除。那知明日事,蛤蜊笑盤虛。(1956年2月)(出處同上,見第120頁)

         

        之二十三:丙申六十七歲初度曉瑩置酒為壽賦此為謝

         

        紅云碧海映重樓,初度盲翁六七秋??椝匦那檫€置酒,然脂功狀可封侯。平生所學(xué)供埋骨,晚歲為詩欠砍頭。幸得梅花同一笑,炎方已是八年留。(1956年)(出處同上,見第122頁)

         

        之二十四:南海世丈百歲生日獻詞

         

        此日欣能獻一尊,百年世局不須論。看天北斗驚新象,記夢東京惜舊痕。元祐黨家猶有種,平泉樹石已無根。玉溪滿貯傷春淚,未肯明流且暗吞。(1958年)(出處同上,見第130頁)

         

        之二十五:甲辰春分日贈向覺明三絕之三

         

        握手重逢庾嶺南,失明臏足我何堪。倘能八十身猶健,公案他年好共參。(1964年3月20日)(出處同上,見第150頁)

         

        之二十六:戲集唐人句

         

        霸才無主始憐君,(作者注:溫飛卿過陳琳墓。寅恪按,“君”指河?xùn)|君。從顧云美河?xùn)|君傳之先例也。)世路干戈惜暫分。(作者注:李義山杜工部蜀中離席。寅恪按,陳臥子于崇禎七年,即程松圓賦朝云詩之年,其為河?xùn)|君作早梅詩云:“干戈繞地多愁眼?!保﹥赡宽骰桀^雪白,(作者注,韓退之短燈檠歌。)枉拋心力畫朝云。(作者注:元微之白衣裳二首之二。)(編者注:此集句錄自柳如是別傳第三章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O年版,頁189。作者云:論朝云詩八首既竟,頗覺松園生吞活剝杜詩原句太多。今寅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戲集唐人成句為七絕一首,以博讀者一笑。)(出處同上,見第152頁)

         

        之二十七:稿竟說偈

         

        刺刺不休,沾沾自喜。忽莊忽諧,亦文亦史。述事言情,憫生悲死。繁瑣冗長,見笑君子。失明臏足,尚未聾啞。得成此書,乃天所假。臥榻沈思,然脂暝寫。痛哭古人,留贈來者。(1964年夏)(編者按:此偈錄自柳如是別傳末頁。)(出處同上,見第153頁)

         

        之二十八:歲暮背誦桃花扇余韻中哀江南套以遣日聊賦一律

         

        早年熟讀蘭成賦,晚歲高歌曲阜詞。東海西山無限感,南朝北里有情癡。病余皮骨寧多日,看飽興亡又一時。卻笑盲翁空負鼓,趙家莊里怕人知。(1964年末)(出處同上,見第161頁)

         

        之二十九:集蘇東坡詩句

         

        閉目此生新活計。

         

        安心是藥更無方。

         

        (1945年1月于成都存仁醫(yī)院)(出處同上,見第186頁)

         

        之三十:挽曉瑩

         

        涕泣對牛衣,卌載都成腸斷史。

         

        廢殘難豹隱,九泉稍待眼枯人。(編者按:此聯(lián)可能預(yù)作于1967年前后)(出處同上,見第190頁)

         

        2019年10月7日星期一

         

        作者簡介:

         

        邵一劭,山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xué)院圖書館館長,晉一級警督,系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學(xué)會會員。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