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岐山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六屆會員大會開幕式》
來源:新華社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月二十日丁巳.
??????????耶穌2019年11月16日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國家副主席王岐山16日在人民大會堂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六屆會員大會開幕式并致辭。
王岐山代表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政府,對會議召開表示誠摯祝賀。王岐山表示,新中國70年的輝煌成就,凝結著當代中國人民的辛勤和汗水,也凝結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和精華。中華文明推崇的“小康”“大同”“天下為公”,與今天我們?yōu)橹畩^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息息相通;中華文明推崇的“重民”“安民”等民本思想,與今天我們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脈相承;中華文明推崇的“仁義禮智信”,與今天我們倡導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乃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交相輝映;中華文明推崇的“和而不同”“協(xié)和萬邦”,與今天我們主張的開放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思致相因。中華文明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
王岐山強調,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儒聯第五屆會員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為弘揚儒學文化和一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推動不同文明的互學互鑒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智慧,同時尊重世界上所有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不斷作出貢獻。要加強交流、互學互鑒,促進各種文明因地制宜、交流互鑒、順時應勢、永續(xù)相傳。要深入挖掘、兼收并蓄,努力發(fā)掘中國和世界上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思想精華,讓中華文明更加發(fā)揚光大,讓人類文明更加絢麗多彩。要尋根溯源、探究本質,進行追本溯源的比較探究,加深我們對世界歷史與現實的認識。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不同文明進行比較、鑒別、吸收,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共同造福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希望國際儒聯以儒學為紐帶,走向世界、了解世界,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開幕式前,王岐山與出席開幕式的嘉賓代表集體合影,并與前來參加活動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埃及前總理沙拉夫簡短寒暄。
【附錄】
各位嘉賓,
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會議。我謹代表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政府,對會議召開表示誠摯祝賀!向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朋友們,致以良好祝愿!
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儒聯第五屆會員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為弘揚儒學文化和一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為推動不同文明的互學互鑒指明了方向。5年來,國際儒聯在這些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影響日益擴大,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聲譽。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70年的輝煌成就,凝結著當代中國人民的辛勤和汗水,也凝結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和精華。中華文明推崇的“小康”“大同”“天下為公”,與今天我們?yōu)橹畩^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息息相通;中華文明推崇的“重民”“安民”等民本思想,與今天我們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脈相承;中華文明推崇的“仁義禮智信”,與今天我們倡導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乃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交相輝映;中華文明推崇的“和而不同”“協(xié)和萬邦”,與今天我們主張的開放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思致相因。
中華文明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浸潤和滋養(yǎng)著世世代代的華夏子孫。
女士們、先生們!
中華文明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智慧,堅定文化自信,同時尊重世界上所有文明,堅持開放姿態(tài),努力從中汲取一切有益的東西,為人類文明進步不斷作出貢獻。
下面,我談幾點看法:
——要加強交流、互學互鑒。交流、互鑒、發(fā)展,是文明演進的客觀事實。任何一種文明都是在開放的條件下、在適合自己的土壤上生根發(fā)芽的??鬃印⒗献?、孟子、莊子的思想,源起中國,被世界推崇;佛教傳入中國后,產生了中國化的佛教。歷史一再證明,所有的文明,只有因地制宜、交流互鑒,才能順時應勢、永續(xù)相傳。
——要深入挖掘、兼收并蓄。人類歷史上,群星閃耀,先賢先哲從未停止思考和探索,為人類文明貢獻了智慧。蘇格拉底和孔子兩位思想巨擘差不多生于同一時期。蘇格拉底更多是從天象、數學等自然科學范疇研究哲學命題;孔子則更多從社會倫理和人際關系中得出哲學思想的結晶。他們的思想和而不同,都具有非凡的智慧,至今影響著世界。要拓展視野,努力發(fā)掘中國和世界上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思想精華,兼收并蓄,交流互鑒,讓中華文明更加發(fā)揚光大,讓人類文明更加絢麗多彩。
——要尋根溯源、探究本質。中華文明和地中海文明作為世界上的兩大文明,都有過苦難和輝煌,都經歷過無數天災和人禍。這兩大文明雖然基因不同、歷史不同,但擁有共同之處,“共同亦有區(qū)別”。在人性追求上,兩大文明都提倡“真善美”,抑制“假惡丑”;在哲學方法論上,兩大文明都講究辯證和邏輯。追尋兩大文明的源頭,可以發(fā)現不少一致的東西。從這兩大文明再擴展到東西方文明的比較,也有這樣那樣的共同之處。進行追本溯源的比較探究,可以加深我們對世界歷史與現實的認識。
——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日新之道,與時偕行。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既不能不加選擇地全盤采納,也不能采取歷史虛無主義的態(tài)度全盤否定,既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要對不同文明進行比較、鑒別、吸收,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尋找啟示、借鑒和良策,以古鑒今、古為今用,繼承發(fā)展、開拓前進,共同造福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女士們、先生們!
國際儒聯從事文明研究,為促進文明進步服務,十分重要、大有作為!希望你們以儒學為紐帶,走向世界、了解世界,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最后,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