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我的老師——石立善先生
作者:玉筆
來源:“故鄉(xiāng)原野”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一月廿三日己丑
耶穌2019年12月18日
此刻,上海陰雨連綿,寒風呼嘯,夜漆黑漆黑的。我認識的一個老師離開了,從此世界上再無此人。
人世間太多事,來不及等待。說是要去看他一下的,石老師一直說下個月好些,就給我聯(lián)系。說是要寫一篇關于石老師的東京求學記,遲遲沒有行動。現(xiàn)在悔恨當初,不應該等待。樹欲靜風不止,人欲見已不在。立在寒風中,望及一切過往,不知何言。
考碩士時,很不幸走上了調劑之路。惶惶之時,小舟不知何以???,心想我的文化之路就這樣結束了嗎?于是四處發(fā)郵件,打電話,結果都石沉大海。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個老師的回復,他很有耐心告知他知道的相關情況,他就是石立善老師。此前我們并沒認識,也未曾謀面,老師一個郵件讓我感受到了溫暖與感動。打開網(wǎng)頁,石老師,京都大學文學博士.........看著他的照片,高大帥氣,嚴謹剛正.....從那一刻起,我的世界便與他聯(lián)系了起來。到現(xiàn)在,我還保留著他的回信.......
去上師大調劑結束之后,就與石老師匆匆見了一面。我背著書包,等在在辦公室門口。一會一個高大的個子,濃密的胡子,帶著個圍脖,提著個印著古典學的袋子老師就出現(xiàn)了,我料想那就石老師。果不其然,就是他。他一開口,就問調劑還順利吧,我說一切都還好。接著就問,你讀了什么書。我說《論語》、《大學》、《易經(jīng)》、《道德經(jīng)》、《中庸》、《孟子》等。他說做學問要踏實,搞清楚每一個字什么意思,然后再理解整篇,整章,我不住地點頭。其中就問到了“信”什么內涵,我就說顏老師告訴我的,“信,人言為信,實也,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就是信?!彼f顏老師學問很不錯。這就是我們的初次見面,沒有什么拘束。
在隨后的日子里,我們的交往頻繁起來。一個是我們緣分,另一個是我也選了他的課經(jīng)學史。老師上課是從不遲到的,經(jīng)學史就是一個字一個字講的,一學期下來也講不了多少。中間穿插了很多他求學的故事,還有他的各種學術觀點。為人直率,豪爽,從不隱藏自己的任何觀點想法,嬉笑怒罵,張口就來,這就是他的上課風格。后來得之石老師是東北的,才知道他的性格確實有一股東北爺們的感覺,寒風凜冽,剛直率性。想來這樣人也多不到了,圓滑老道,深諳世故之人比比皆是,偶有超脫者也多是放浪狂悖之人。能做些學問,說些真話,活出自我,這樣的人不多了。天地能容下萬物之自由生長,人卻難以與異者同在,也是可悲。
學了他的經(jīng)學史,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一個是他上課問了每位同學一個問題,“如果你們被流放到一個荒島(或是意外到了一個荒島),可能是一輩子也回不來了,你們準備帶什么去?”同學們開始討論起來,有說肯定是帶吃的了,有說帶藥品,有說帶個繩子求生工具等等?!澳悄銈冇袥]有想過帶一本書過去呢?”大家立刻冷靜了下了,絞盡腦汁思考帶什么書去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薄皽匪鱽啔v險記?!薄袄先伺c海。”每一個人,都在心中思索著。石老師問我:“昌樂,你說,你想帶什么書哪?”我說:“我沒想好,因為一輩子就看一本書,那這本書一定要是很有趣,要不荒島上就孤獨終老了?!贝蠹叶夹α似饋?。我說:“石老師,那你呢?”“我啊,我會帶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贝蠹衣犃?,都沉默了下來。這是生命的追問,如果能找到一種學問,可以讓終身為之慰藉,也是非常幸福的事。研究生之前也讀了不少經(jīng)典,卻從未立,很遺憾未能給石老師一個回復。若果現(xiàn)在,石老師在天有靈的話,就讓我告訴你吧?!拔視А兑捉?jīng)》過去的,這個學問可以讓我為之著迷。”一個老師在課堂上,或許有人認為能傳授知識是最重要的。但我認為知識是用來遺忘的,就好比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不記得石老師講的什么知識點了,但在知識之上,對生命的追思與洗練是永久的。還有一件事,就是石老師經(jīng)常會提到他讀書的事。他說:“讀書要用功啊,我在日本除了睡覺、做工,其他時間都用來讀書。有時沒事,一天能讀十四五個小時的書。”“你們現(xiàn)在,讀書太少,時間太多,不用來讀書,還能干出些什么呢?”“我從日本求學回來,其他什么都不帶,我就想把我的書帶回來,一次都是幾個集裝箱運回來?!庇行胰ミ^石老師家里一次,只是在客廳坐,但書房隱約看得到,一面墻全是書。有時吃飯,也會碰到石老師。石老師每次,都是用他的卡給我打飯,我說不用,他還是執(zhí)意為之,“學生嘛,多省點錢用來買書嘛?!彼麊枺骸澳銕c睡覺???”“十一點差不多,準時睡覺,一天睡了7個多小時?!薄八锰嗔?,年輕,多讀書,我當時都是拼命讀書的?!北M管老師有些理念我不認同,但是他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他說:“他當時拿到了博士學位,大家都來找他慶賀,發(fā)現(xiàn)找不到。他自己在一個角落里讀書,博士學位也不是終點啊,有時間讀書才是最重要的?!闭f來慚愧,自己從來都是不是什么讀書忘我的人,以后會多讀點書,以告慰石老師的在天之靈。
石老師經(jīng)常會邀請很多老師前來講座,大多都是關于經(jīng)學的。國內學者,復旦、北大、同濟等等都有,國外大多是日本的。跟著石老師聽了不少講座,從國際寫本會議到十三經(jīng)注疏從本土到海外國際學術研討會,從朱子到陽明,從老莊到孔孟,從中受益良多。印象最深就是在石老師的引領下,讓我認識了日本的學者。日本研究漢學人,每一個都很和藹可親,溫文爾雅。從水上雅晴到古勝隆一,從道板先生到李錚先生等等,石老師說:“這就是日本的學者,他們都是十幾年寫一本書,一個很小的方面都能研究很久,能把文化用到自身身上?!贝_實如此,在接觸這些日本學者時,他們會主動給我倒酒,還會給我讓路,不時表示感謝。進行學術講座時,生怕別人聽不懂,反復告知。問問題時,也不厭其煩一一講解,說到自己的學術成就都很謙和。臨走時,有的學者還會送給我禮物。石老師在與他們交談的過程中,一口流利的日語,讓你似乎有些錯覺,還以為對面坐的是日本老師。石老師在日語的方面,確實在國內是一流的的,研究日文的漢文化(尤其是經(jīng)學)也是獨一無二的。文化沒有國界,文化只有化到心靈之上轉化為氣質,才能真正擁有文化,這就是由石老師所帶給我的。有時參加完講座,石老師就讓我和他們一起去用餐,我覺不好意思,但是石老師老是說:“你以為讓你去吃飯啊,讓你幫忙,還要從中學點什么。”我就不再推辭了,每每餐桌上交談都會讓我學到很多。翻開舊時泛黃的筆記,與石老師的交流歷歷在目。“莫虛度光陰,趁著年輕,抓緊時間做的事。選擇自由快樂還是憋屈難受都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個要看自己。人是要有點見識的,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課堂上。”“古代中國哲學家好像長壽不多矣,能成為有名望之士,一看學問大不大,二看為人行不行,三看活的長不長,這三點都有那就有希望了。世界上能隨著年齡或是時間的增長增值的莫若一是古董字畫,越古越稀有越有價值,而是從事思想活動的工作者(如藝術家、哲學家、畫家),可能創(chuàng)作高峰已經(jīng)過去或是思想高峰期已過,不過不影響其本身的價值。穿衣吃飯都需要,謀思想者也要謀生活,思想不是脫離生活而思想,生活也不是只生活不思想,兩者交叉重疊,各有其妙。”看著這些文字,想著斯人已去,不免覺得無限悲涼,好像還在眼前,一下子就不見了,不是短暫告別,而是相見無期了。我知道人的長大就意味著親人在不斷離去,可石老師還很年輕啊。
在與石老師的交往中,還有幸參加了一次首屆漢唐注疏思想沙龍會議。會議具體地點在一個木式搭建的屋子里,屋子對面就是一個池塘。水很清凈,不時有游魚晃動。遠處是一個茶園,茶香四溢,青綠茂盛。再遠一點,就是群山了,山不高但是一早就可以看到云霧繚繞。清新的空氣,清脆的鳥叫聲喚醒了每一個沉睡的生命。參會的學者,都很爽快,直率。所以交流起來,其樂融融。我作為門外漢,絲毫沒有窘迫感,沒有人覺得我的問題淺薄,不知道一問,而是一一解答,不過,我更多是跟著學習。大家盤腿而坐,各抒己見。石老師一套黑西服,里面白襯衫,拿著自己稿子就開始講了起來,講的盡興時也不看稿子了,繼續(xù)講,大家也都聽得津津有味。除了開會,利用會議休息時間我們一起游玩了西湖。跟著石老師,還有一幫大教授在西湖游歷。看涼亭美景,賞西湖文化。參觀了馬一浮紀念館,還看祭拜了章太炎的墓,參觀了章太炎紀念館。期間有說有笑,在馬一浮的紀念館中我們去了個閣樓中,喝茶看風景,聽石老師與諸位老師之間的對談。石老師:“那上面的字是龔鵬程提寫的,之前我們也認識。”“對面是藏經(jīng)樓,文瀾閣當時就藏有一套四庫全書?!弊咴谔K堤、白堤上,樹上還有松鼠竄動,從一個枝頭上跳到另一個枝頭上,動作輕盈靈快,多么富有生命力??粗骱碌氖蠋?,敦實厚重,從來沒讓人感覺有虛弱感。難得讓我給他拍一次照,就在西湖旁邊,后面一池清水,微風輕起,夕陽光亮美好,一個瞬間定格在照片中??粗掌械氖蠋煟趺匆膊粫氲竭@么快就再也見不到了...........會議最后,送走了其他學者,是我和石老兩個一起走的。那次我們敞開心扉,無所不談。第一次知道石老師的過往,石老師和我就在候車廳廣場上,他坐在一個圓的石墩上,我也坐在一個圓的石墩上。絲毫沒有教授的架子,我們之間就像朋友。他講了他從來沒有講的故事,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石老師的不易。從石老師的老家東北,到東上求學日本,全部都靠自己一個人,撐起了一片天。沒有經(jīng)歷過,永遠不會懂得一個人生命的悲涼與雄壯。“在日本求學期間,所有的費用都是靠自己打工掙來的,此外還要寄回家,照顧家里的老人。端盤子、背煤渣、干苦力、送報紙等等,很多事都做過了,坐在地鐵上到頭都能睡著,干完了活還要讀書,讀書是唯一能支撐他的力量。有一次,在地鐵上,睡著了,做過了站。下來口袋里沒有一分錢,看著四處冰冷的地鐵,想著遠在萬里之外的東北老家,不知如何走下去。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多么不容易?!钡鞘蠋熀軋詮?,有東北硬漢的精神,他從來沒有給人說起過。在某些人眼里看來,石老師有些孤傲自大,其實則是他在求學期間獨自扛起一切的力量造就了他的外在形狀,實則石老師內心是真誠的,也是善良的,是剛強堅定的,也是弘毅遠大的,包容一個有勤奮拼命讀書,有創(chuàng)見之思的天才,在平庸的世界里顯得那么困難,那么不可思議。我多想一直聽下去,聽他講他生命的故事,還有很多埋藏在他的心底...........一個人來到人世間,無論多么短暫,都是有故事的,因為生命有了故事而得以溫存,或悲壯或是平凡,或喜悅或動人,都是一種獨一無二的精神饋贈。火車已經(jīng)到站了,聽到了廣播的聲音,一聲一聲地響著,我們拖著箱子,回到了上海。
在師大的日子里,與石老師交往很多。一個老師,能走進一個人的心靈,影響一個人的世界,帶給一個人溫暖,就是高貴的,難得的??疾┢陂g,獨自一人往前走,石老師多有關懷。勉勵我去考好的學校,走出去好好學。臨快畢業(yè)時,石老師送了我一本臺灣版的《詩經(jīng)》,他說他有兩本,就送我一本,書古樸典雅,雖然封面有些破損,但是字跡清秀俊美?!皽厝岫睾瘢娊桃?。”或許石老師有這樣一份期許吧。記得石老師經(jīng)學史課上,講得太晚了,石老師自費請大家吃午飯,吃著學著講著。記得石老師說:“漢書下酒啊,每次夜晚有書為伴,就是好生活?!庇浀檬蠋煟骸拔也缓染疲俏抑篮染频奈兜?。”太多的記憶了,時光可以帶走生命,卻不能帶走記憶....石老師在微信上給我最后的留言:“昌樂,我看好你。在華師大繼續(xù)加油!”和石老師最后一次通話,石老師說:“謝謝昌樂,不用過來,等我下個月身體好些,我們再見面聊?!甭曇艉芪⑷酰遗掠绊懰o養(yǎng),我真應該去看看他...........如今,已是不可能的了...以17年春節(jié)送給石老師的對聯(lián)作為追思吧?!八墒坪:由胶蔑L光,善念仁立人間真精神?!弊J蠋熞宦纷吆?,學生一定不忘勉力,走在生命的路上!
-玉筆-
2019年12月18日漆黑的夜于華東師大公寓
附錄石老師的生平及其著作:
上海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古典學集刊》創(chuàng)辦人暨主編石立善先生,于孔元2570年歲次己亥十一月廿三日己丑暨西元2019年12月18日因病辭世,享年四十七歲。
石立善先生1973年出生;2001年畢業(yè)于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綜合政策學部,獲學士學位;2004年京都大學碩士課程畢業(yè),獲碩士學位;2007年京都大學博士后期課程畢業(yè),2010年獲博士學位。先后擔任同志社大學外國人研究員(2007—2008)、京都女子大學兼任講師(2007—2010)、近畿大學兼任講師(2007—2010)。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學、經(jīng)學、朱子學、敦煌學吐魯番學、日本漢學等。
編著《日本先秦兩漢諸子研究文獻匯編》《日本〈十三經(jīng)注疏〉文獻集成》《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年號之部》等。代表論文有《〈大學〉〈中庸〉重返〈禮記〉的歷程及其經(jīng)典地位的下降》《隋代劉炫〈孝經(jīng)述議〉引書考》《德國柏林舊藏吐魯番出土唐寫本〈毛詩正義〉殘葉考》《吐魯番出土儒家經(jīng)籍殘卷考異》《〈毛詩正義〉引鄭玄〈詩譜·小大雅譜〉佚文錯簡之更定》《宋刊單疏本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鄭風〉校箋》《〈中庸輯略〉版本源流考辨》《〈禮序〉作者考》等六十余篇。另有學術譯文多篇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訃聞】石立善先生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