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儒家文明論壇第68期:池田知久主講《論語》陽貨、雍也等篇出現(xiàn)的“性說” ——并論及其與“性三品說”發(fā)生了如何關系

        欄目:會議講座
        發(fā)布時間:2019-12-22 19:14:02
        標簽:《論語》、性三品說

        原標題:在《論語》陽貨、雍也等篇出現(xiàn)的“性說”——并論及其與“性三品說”發(fā)生了如何關系

        來源: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一月初十日丙子

                  耶穌2019年12月5日

         

        12月2日下午,由儒家文明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尼山學堂共同主辦的“儒家文明論壇(第六十八期)”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qū)知新樓1916舉行。本場講座題目為“在《論語》陽貨、雍也等篇出現(xiàn)的‘性說’——并論及其與‘性三品說’發(fā)生了如何關系”。此次講座由山東大學名譽教授池田知久先生主講,儒學高等研究院黨委書記李平生教授主持。山東大學常務副校長王琪瓏教授、儒學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汪榮祖教授、儒學高等研究院李承律副教授、西山尚志副教授出席講座。

         

         

         

        關于“性”的議論,一般認為這是從孔子開始的。但是《論語》中只含有二例“性”字,出現(xiàn)例數(shù)很少。從這一點推測,在春秋時代這種對人類的認識還沒有到達作為“性”的問題來說明的程度,池田教授認為關于人性的問題展開辯論是進入戰(zhàn)國時代才開始的。而“性三品說”是西漢武帝時期以后才出現(xiàn)的?!墩撜Z》中雍也篇的“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以及陽貨篇的“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在東漢以后被認為是孔子提倡“性三品說”的語言,成為其經(jīng)典上的根據(jù)。

         

        其后,池田教授闡述了成立“性三品說”的四個要素。第一,“性三品說”把人“性”分為“上品、中品、下品”三等級,從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到王充的《論衡》都引用《論語》來鼓吹“性三品說”,直到唐中期的韓愈在《原性》中最終完善了“性三品說”的理論;第二,西漢武帝后,實現(xiàn)“善”的主體由原來的全人類轉(zhuǎn)化為只指“圣人、王者”等“上品之性”的人;第三,隨著儒家經(jīng)典地位的不斷提升,《論語》的歷代注釋家如王肅、皇侃等都以“性三品說”的理論來闡釋《論語》相關章節(jié),這一學說的文獻依據(jù)逐步擴大;第四,“性三品說”認為“上品”和“下品”兩個等級如宿命一樣是固化的,無論如何教化都不可能改變。王充“氣”的理論強化了這一宿命論,皇侃、邢昺等人沿襲之。

         

        但是,稍后的宋學時代,儒學為了打破性三品說的僵局開始了思想革新運動,如唐中期李翱《復性書》的觀點已與韓愈不同,而到宋代,程頤、朱熹等人繼承了佛教或道教的平等觀與可變論,就完全放棄了至韓愈而完成的“性三品說”。

         

         

         

        講座最后,池田教授通過梳理春秋晚期到唐宋時代一千五百年間“性”的思想的發(fā)生與演變,集中討論了“性三品說”的成立、展開與消亡,并討論其歷史和意義,同時耐心回答了在場師生所提出的學術問題,讓師生認清了《論語》雍也、陽貨等諸篇的本來意義。

         

        活動期間,山東大學常務副校長王琪瓏為池田知久先生頒發(fā)了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學術顧問的聘書。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黨委書記李平生受山東省人民政府委托為池田知久先生頒發(fā)山東省齊魯友誼獎章及證書。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