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張文江】《易經(jīng)》的源流——以革、鼎兩卦為例

        欄目:學術(sh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1-15 00:49:57
        標簽:《易經(jīng)》

        《易經(jīng)》的源流——以革、鼎兩卦為例

        作者:張文江(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來源:《文藝爭鳴》2019年第11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臘月二十日丙辰

                  耶穌2020年1月14日

         

        《易經(jīng)》可以從傳統(tǒng)角度讀,也可以從非傳統(tǒng)角度讀,本文嘗試從傳統(tǒng)角度讀。此書書名翻譯為英文,通常是The book of changes,再翻譯回中文為《變化之書》?!兑捉?jīng)》研究的是種種變化,更準確地說,研究的是天、地、人的種種變化。

         

        什么是“易”?西漢的《易緯乾鑿度》說:“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薄耙住卑匾馑迹谝皇恰耙住?,第二是變易,第三是不易。書名“乾鑿度”,大意是開辟走向“乾”的路,或者說,開辟通往天的路?!兑捉?jīng)》的研究變化,除了變易與不易,最根本是“易”,也就是事物的本來狀況?!耙住睆囊环矫婵矗际亲?,生生不停地變;從另一方面看,又全都是不變。東漢大儒鄭康成,在《易贊》及《易論》中進一步解釋:“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變易和不易與《乾鑿度》相同,而對應(yīng)“易”則提出“易簡”。復(fù)雜無比的事物,在根源上非常簡單。兩個解釋都收入孔穎達《周易正義》卷首的《八論》,前者強調(diào)本來的面貌,后者指引修行的道路。

         

        世界的變化紛繁復(fù)雜,人的思維深化一點,看到的不變多一點,事物會相對簡單一點。理解《易經(jīng)》比較深入的人,他看到的世界是相對簡單的,而且看到的世界越簡單,程度往往越高。但是,怎樣從復(fù)雜走向簡單呢?這條道路曲曲折折,并不簡單。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把易學分為兩派六宗,六宗可以歸入兩派。兩派中一派是象數(shù)派,一派是義理派。人的認知往往不是側(cè)重象數(shù),就是側(cè)重義理,而易學重視象數(shù)和義理的融貫。漢代易學和宋代易學,各有其不同的象數(shù)和義理,讀《易》當兼顧漢宋,并上出先秦。

         

        《漢書·藝文志》說,《易經(jīng)》成于三位圣人之手。第一位是伏羲,中國的人文始祖,他創(chuàng)造了八卦,文化由此開源。以后又傳說,黃帝的部下倉頡創(chuàng)造了文字。卦象和文字,組成了基本的符號系統(tǒng),成為認知的源代碼。第二位圣人是周文王,他在殷周之際被當權(quán)者幽禁,看到人世間各種各樣無法解決的困境,于是寫作卦爻辭,理解時代的變化,并尋找出路。

         

        這些古代傳說,對中國的民族性有極深影響。《易經(jīng)》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在沒有辦法時尋找辦法,在沒有路中走出路來?!断缔o下》稱“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對未來的考慮非常深遠,后世有“憂患學易”之說。此外,《易經(jīng)》還有一個原則,可以總結(jié)成“易為君子謀”(張載《正蒙》)。它不鼓勵僥幸投機,而是研究如何在困境中走向通途。從古到今,中華文明歷經(jīng)無數(shù)患難和危亡,依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對其精英階層來說,就有“憂患學易”的思想支持。第三位圣人是孔子,他寫了十篇文獻來解釋《易經(jīng)》,“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說卦》),對象數(shù)和義理的精要,作了廣泛發(fā)揮。

         

        根據(jù)經(jīng)學的理解,三圣一揆而同心。三位圣人之間,雖然時代跨度很大,內(nèi)在思想并沒有矛盾?!兑捉?jīng)》的形成經(jīng)過多少時間?伏羲大致要追溯到畜牧時代,距今約20000至10000年;周文王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孔子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在這樣長的時間中,發(fā)生過無數(shù)的艱難曲折,有過無數(shù)的反轉(zhuǎn)再反轉(zhuǎn),這些內(nèi)容都包含在《易經(jīng)》的卦爻變化中。

         

        《史記》《漢書》的《儒林列傳》《儒林傳》記載,《易經(jīng)》在孔子后經(jīng)六代傳到漢。六代人只留下名字,沒有具體事跡。后人考證來考證去,時間、空間都對不上,找不到其他佐證。秦始皇焚書坑儒,《易經(jīng)》作為卜筮之書沒有燒,逃過了這場劫難。漢代開國,劉邦建都長安,擔心東邊齊國有勢力的人不安分,把當?shù)孛T望族遷徙到長安。其中有一個田何,他把《易經(jīng)》帶了過來,在長安收弟子講學。從此人開始,一代一代傳下來,一直到今天。如果留心考核,《易經(jīng)》所有傳承,原則上都能考核清楚。

         

        田何傳給第一代學生,第一代再傳給第二代。第二代學生中的楊何,成了司馬遷父親司馬談的老師,而司馬談、司馬遷之間父子相傳。《史記》是相關(guān)經(jīng)學的古代典籍,而不單單是歷史著作。如果只把它當作歷史讀,會遮蔽作者的部分用心。司馬遷是《易經(jīng)》的傳人之一,《史記》包含很多《易經(jīng)》的內(nèi)容。田何以下,還有一路是丁寬,他以后的傳承,形成了漢宣帝時期立于官學的“三家易”。而“三家易”的演變,就是今天看到的《易經(jīng)》,除了個別文字的出入,總體上沒有改變。

         

        在《易經(jīng)》中選取革、鼎兩卦,作初步的解釋。

         

         

         

        卦名“革”,卦辭是“己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為什么“己日乃孚”呢?這里的“己”(《周易集解纂疏》),古文中寫成“已”(《周易集解》)。“已”字不封閉是“己”,而封閉是“巳”(《周易正義》)。以天干地支觀之,“己”是天干第六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五五分之,“己”過了中間一點點。中華文明的行事方式是中庸,過了一點點,就不在中位上。“巳”是地支第六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六六分之,“巳”在一半不到的位置。

         

        古文的“已”沒有完全封閉,既不是封閉的“巳”,也不是不封閉的“己”?!案铩钡臅r機不可能恰恰剛好,不是過就是不及,好比孔子說“中庸不可能也”(《中庸》)。非常想做到“中”,實際上不可能做到“中”,只能做到近似的“中”。如果在五五分的第七位,或者在六六分的第五位,偏差值遠遠離開,會發(fā)生很大的振蕩?!凹喝漳随凇保谶^與不及之間尋求“中”,即使做不到,已是最大限度地靠近。《周易集解》引干寶注:“天命已至之日也?!钡搅诉@時候,時機才成熟,不言而喻取得了共識。

         

        讀過《易經(jīng)》的人都知道,“元亨利貞”是乾卦的卦辭。在整部《易經(jīng)》中,“元”“亨”“利”“貞”四個字,大致被所有卦辭分享,或者以“元亨”或“利貞”等方式組合搭配。卦辭中完全具足四個字的,除乾卦以外只有七個卦。坤卦、損卦四個字分散出現(xiàn),屯、隨、臨、無妄、革五卦集中出現(xiàn),各自有不同的“元亨利貞”。1

         

        “元亨利貞”的解釋,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復(fù)雜。通常認為是四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比如春夏秋冬),或者說四種不同的性質(zhì)(比如仁義禮智)?!霸嗬憽敝?,為什么接著“悔亡”呢?“革”是劇烈的改變,不可避免造成很大傷害,然而不改變則損失會更大。只有在“己日乃孚”的時候,而且具備“元亨利貞”的條件,不得不付出的代價才是恰當?shù)摹1緛響?yīng)該有“悔”,因為不得不做,而且做對了,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所以“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彖》解釋卦象和卦辭。什么是“水火相息”呢?上卦兌為澤,也就是水;下卦離為火。水往下流,要把火澆滅,而火不斷燃燒,要把水燒干。水火爭斗,彼此不相容?!岸?,其志不相得”,從自然推廣到人事。《易》兌為少女,離為中女,巽為長女。兩個女人在一起,競爭目標接近,想法有沖突。矛盾不可能達成妥協(xié),乃至改良的機會也喪失,不得不發(fā)生革命。

         

        “已日乃孚,革而信也?!薄版凇笔钦\信的狀態(tài),這個字的本義為孵。母雞孵小雞,為什么肯下這樣的工夫?因為有確定的預(yù)期,相信到時候小雞會出生。卦辭中的“孚”,相通俘虜?shù)摹胺?,消解你死我活的對抗,不把俘虜趕盡殺絕。《易經(jīng)》有個卦“中孚”,完完全全地相信?!版凇辈皇亲置娴脑~句,而是可以感受的氣場。

         

        “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彪x為“文明”,兌為“說”,也就是“悅”?!拔拿饕哉f”,“革”促進生產(chǎn)力發(fā)展,社會秩序提升,引導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大亨以正”解釋“元亨利貞”,“元”的意思是大,貞的意思是正,堂堂正正,有著時代的正義。“革而當,其悔乃亡”,革命不可避免要承擔犧牲的代價,而不革命的代價更大,所以要平復(fù)不得不造成的傷害。如果“革而不當”,就是叛亂和造反。只有“革而當”,“悔”才會“亡”。

         

        “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天地革”有自然基礎(chǔ),而“革命”是政治事件。天地變化,呈現(xiàn)為春夏秋冬,而節(jié)氣變換就是“革”。隨著天地的變化,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原有平衡不得不打破,所以要變革。水與火不相容,矛盾一觸即發(fā),不可能和平解決,所以產(chǎn)生湯武革命,以暴力的方式推動改變。

         

        “革之時大矣哉!”《易經(jīng)》有好多卦,往往以“某某時大矣哉”,指稱某個關(guān)鍵的時刻,革命就是這樣的時刻。2“革之時”的前提是“己日乃孚”,有些像后來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吨芤准狻芬嵭唬骸案?,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猶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謂之革也。”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易經(jīng)》有《大象》和《小象》,《大象》解釋兩個三畫卦,《小象》解釋六爻中某一爻?!皾芍杏谢稹保县詽蔀閮叮仑噪x為火,如果允許引申,有些像過去的戲“蘆蕩火種”。在水里有火種在,是革命的根本,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治歷明時”,研究天文歷法,校正不準確或失誤,認識身處的時代,是君子的任務(wù)。

         

        為什么每個時代都有人讀《易經(jīng)》?因為每個時代都有人需要認識自己的時代。無論從事什么,人、單位乃至地區(qū)或國家,都要認識自身當下所處的位置,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作出適當?shù)恼{(diào)整。

         

        “革”初九是陽爻——《易經(jīng)》由卦和爻組成,統(tǒng)觀為卦,分為陰爻和陽爻。初九爻是根本的緣起,對應(yīng)爻辭“鞏用黃牛之革”。在最初醞釀階段,用黃牛皮這樣牢固的材料,把基礎(chǔ)整得越堅實越好。在“革”的初期,幾乎沒有什么人認同,此時不應(yīng)該大有作為,不可以過早展現(xiàn)實力。如果對應(yīng)個人的發(fā)展,那就是學生時代。當學生的主要任務(wù)是學習,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沒有能力為社會作出貢獻。如果過于張揚,陽氣耗散而變成陰爻,基礎(chǔ)會松動而導致失敗。

         

        六二陰爻,“己日乃革之”,爻辭相應(yīng)卦辭。發(fā)展到六二的階段,可以開始革?!罢骷?,無咎”,必須有行動出來?!盁o咎”是說本來有咎,由于行為得當,所以無咎。

         

        九三陽爻,“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革命力量已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敵對的勢力還很強大,沖動冒進會遭受損失,而一味保守也有危險。到了這個階段,內(nèi)部會產(chǎn)生質(zhì)疑和分歧,經(jīng)過幾上幾下的反復(fù),統(tǒng)一了目標,形成共同的合力。經(jīng)歷了三次調(diào)整,“就”猶言到位。

         

        爻辭和卦辭相應(yīng),二爻“已日”、三爻“有孚”。二、三爻位置不同,《系辭下》稱“二多譽”“三多兇”。二爻《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嘉是陰陽配合,一片好的形勢。三爻反而差一點,《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外部不確定因素很多,內(nèi)部又有分歧,經(jīng)過多次整合,尋求正確方向。

         

        于是到了九四爻,“悔亡,有孚。改命吉”?!兑捉?jīng)》的變化,以既濟卦為陰陽相濟的標準。既濟卦從下至上,陽爻與陰爻交替,“剛?cè)嵴划斠病保ā都葷琛罚?。革卦九四爻非改不可,只要改正這一爻,就完全符合既濟的標準。這就是改變的時候,只有革命才消除后悔。“有孚”是所有人同心協(xié)力,順理成章地推動?!案拿?,《易經(jīng)》講求的“改命”,與從西方翻譯的“革命”(近代由日語轉(zhuǎn)回),有不同的側(cè)重點。在《易經(jīng)》看來,只有革卦的九四爻,在悔亡、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適合改正時代的錯誤。初爻的理想,終于在九四爻得以實現(xiàn),所以《象》曰:“信志也?!?o:p>

         

        九五爻,“大人虎變,未占有孚”。老虎的皮毛在秋天會改變顏色,煥發(fā)出新的光彩。革命成功了,時代完全改變,必須明白大前提已改變的事實?!兑捉?jīng)》的最高境界是“善易者不占”(《論語·子路》,又《荀子·大略》),完全有把握做好的事情,為什么還需要占卜呢?如果受僥幸心理驅(qū)使,內(nèi)心充滿失敗感,只是頭腦發(fā)熱賭一把,一定不會成功。

         

        上六爻。九五爻的“大人”,掌握時代并領(lǐng)導時代。他及時地作出了改變,人群中精英也跟著改變,這就是“君子豹變”。而到最后階段,社會大眾也跟著改變,這就是“小人革面”。“小人”指比較局限于生存狀態(tài)的人,不宜看作貶義,這樣的人其實是大多數(shù)。這里對人性有著深刻的洞見,“大人”花了再多的力氣,好像改天換地,其實改變的只是小部分,更多的改變只是在外表上的?!罢鲀?,居貞吉”,這時革命已經(jīng)完成,不能不斷革命了。如果慣性不能減速,再革命就成為折騰。盡早安定下來,讓老百姓恢復(fù)生產(chǎn),轉(zhuǎn)入和平時期,才“吉”。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本印皬牡啦粡木保ā盾髯印こ嫉馈罚?,有其獨立的認知和判斷?!靶∪烁锩妗辈⒉皇钦嬲淖儯麄冎皇欠男骂I(lǐng)導,換一下表面文章。雖然還有人想繼續(xù)挽留舊時代,但是大多數(shù)人需要的是社會穩(wěn)定,并開始習慣新的生活。

         

         

         

        革卦反過來是鼎卦,鼎卦是革卦的綜卦?!兑住酚绣e卦,有綜卦。錯卦是陰陽相反,當神而明之,協(xié)調(diào)其互變;綜卦是陰陽顛倒,同同一現(xiàn)象有對立的視角。從革卦看來,是鼎卦的失誤要改正;從鼎卦看來,是革卦的失誤要改正。讀《易》要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通曉不同的立場。

         

        革卦的重心是革命,鼎卦的重心是穩(wěn)定。鼎有三個腳,三角形有其穩(wěn)定性。鼎卦巽下離上,巽為木,離為火,木在火下,越燒越旺,是烹飪的形象。革卦水與火互不相容,而鼎卦木與火彼此支持。卦辭“元吉,亨”,為什么“元吉”?鼎卦九三爻是唯一的正爻,必須保持好,變化是常態(tài),不變則非常不容易。亨有兩個意思,一是行得通,一是享受,享受勝利的果實。這時候形勢很好,革命已經(jīng)成功。

         

        《彖》曰“鼎,象也”,本卦的卦象,模仿鼎的形象。鼎有足有耳,耳上有環(huán),可以套繩索移動?!耙阅举慊?,亨飪也”,老百姓要吃飯,必須穩(wěn)定搞建設(shè),恢復(fù)被破壞的生產(chǎn)?!案铩钡臅r候經(jīng)濟服從于政治(其極端形式為戰(zhàn)爭),“鼎”的時候最大的政治就是經(jīng)濟,關(guān)注就業(yè)和生活。古代文獻中,“鼎”常用來比喻政權(quán),比如說“問鼎中原”(語出《左傳》宣公五年),掂掂鼎有多少分量,窺探傳承的神器。又比如說“逐鹿中原”(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爭奪國家主導權(quán),鹿就是鼎內(nèi)的美食。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yǎng)圣賢?!薄笆ト撕嘁韵砩系邸?,由人而天,以祭祀供奉形而上的精神,穩(wěn)定和安撫人心?!抖Y記·祭統(tǒng)》:“禮有五經(jīng),莫重于祭?!惫糯袊鞘浪椎奈拿?,但從遠古而來,也有超越的信仰。這個信仰就是天,也可以稱為上帝。“而大亨以養(yǎng)圣賢”,由天而人。圣和賢是文明的骨干,前者理解天人關(guān)系,創(chuàng)造文明;后者追隨前者,維護文明。

         

        “巽而耳目聰明”,想取得長久的穩(wěn)定,掌握政權(quán)的人應(yīng)該耳目聰明?!奥敗笔锹牭眠M多方面意見,調(diào)整政策的實施?!懊鳌笔蔷S護法統(tǒng),明辨是非,主持正義。“柔進而上行”,不再以疾風暴雨的方式,而是以和風細雨的方式,推動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暗弥卸鴳?yīng)乎剛”,二五皆失位,當變之正,九五、六二相應(yīng),陰陽相合。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鼎架穩(wěn)安置好,才能煮熟食物。不能一會兒燒火、一會兒撤火,時冷時熱?!熬右哉荒?,革卦要改變不正確的命,而鼎卦要穩(wěn)定正確的命,盡可能保持不變。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革與鼎卦象相反,革是顛倒的鼎,鼎完全反過來,革就成功了?!岸︻嵵海龇瘛?,掃蕩舊有的一切,經(jīng)濟學上稱為出清。廢棄過去的所有,把鍋子洗干凈,然后找來新的食材,煮一鍋美食。

         

        “得妾以其子,無咎”,是深刻的傳承規(guī)律。一個最后主持大統(tǒng)的人,往往在原來那個時代中,不被大多數(shù)人所看好,甚至被認為沒有前途。禪宗的六祖惠能,最初只是做舂米的勞動。當時五祖已有大弟子神秀,他學得很好,但是最后得衣缽的人,卻是在不經(jīng)意中聽懂了老師關(guān)鍵性的話,自己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這就是“得妾以其子”,已經(jīng)成功了,可以不講究來歷是正是偏。當然,實際上來歷還是正的,只不過是不受重視的那個人。真正的創(chuàng)新不是計劃安排出來的,它往往發(fā)生在沒有人想到的角落,自己不知道怎樣就發(fā)展起來了。保守勢力打壓不下來,不得已只能承認其地位。研究中外歷史中各種各樣的傳承,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眲?chuàng)新不是來自提出的口號,而是在社會需要的促動下,不知其然而然地發(fā)展出來。那些人感應(yīng)時代的先機,抓住了時代的趨勢,在行動中完成了自我教育,開展了除舊布新的偉業(yè)。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薄岸τ袑崱?,掌握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生產(chǎn)力得以發(fā)展,革命和穩(wěn)定都不能靠說空話?!拔页鹩屑?,不我能即”,還在穩(wěn)定的初期,反對勢力還在拼命活動。但是最終不會成功,因為他們代表舊時代,根本問題解決不了。即使有人反對,甚至反對勢力非常大,還是顛覆不了取得的成果。這些人近不了我的身,改變不了局面,因為我掌握了“實”。

         

        九三是唯一的正位爻,必須考慮如何穩(wěn)定。“鼎耳革,其行塞”,鼎的時代要求穩(wěn)定,但是片面強調(diào)穩(wěn)定,也不一定可取。鼎是可以移動的,如果位置或高低不對,應(yīng)該改變或調(diào)整,才能不斷適應(yīng)新情況。要是把兩個耳朵革掉,造成鼎無法移動,反而不利于穩(wěn)定。聯(lián)系上文的“耳目聰明”,鼎在這里動不了,也可以認為言路閉塞,堵死信息反饋的通道。“雉膏不食”,生產(chǎn)發(fā)展所取得的成果,全都集中在上層,沒有和老百姓分享。雉膏味道鮮美,底層的人完全吃不到?!胺接晏澔凇保钡郊诧L驟雨式的危機到來,受到了虧損,那時才會后悔。

         

        《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比绻恢蓝ǘΧ恢佬卸Γ芽梢詭椭母锏臇|西都革掉了,經(jīng)濟發(fā)展的果實全被頂層掌握,貪腐橫行,化國為家。只有把家還給國,縮小貧富差距,才能“終吉”。為什么鼎卦九三這么寫?因為三爻人位居正,必須起到應(yīng)有的作用。乾卦九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厲無咎?!币惶斓酵矶荚谂Ψ此甲约喝绾巫霾艑?,以修身化解危難。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刑渥,兇”。鼎沒有維護好,斷了一只腳,食材全部打翻。“其刑渥”有兩種意思,可以說它的形象維護出現(xiàn)問題,也可以說司法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得不到民眾信任,所以“兇”。《系辭下》對此爻有解釋:“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圆粍倨淙我病!苯】档纳鐣仨氂辛夹蕴蕴瓩C制,如果“德薄而位尊”,力不勝任的人,利用種種關(guān)系或手段獲得權(quán)力,鼎就會“折足”而傾覆。

         

        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治理成功的形象?!岸S耳”,通過定鼎和行鼎,恰到好處地進行平衡?!袄懀幸詾閷嵰病?,它居中處理問題,實事求是而不敷衍塞責。鼎卦有好幾處強調(diào)“實”,九二說“鼎有實”,六五說“中以為實也”。

         

        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象》曰:“玉鉉在上,剛?cè)峁?jié)也?!鄙县呈且庾R形態(tài)?!皠?cè)峁?jié)”是陰陽配合,達到恰當?shù)亩??!按蠹瑹o不利”,順利克服困難,消除一切不利因素,保持光明的前景以善頌善禱作結(jié)。

         

        (2014年9月20日在知本讀書會的演講根據(jù)記錄稿整理)

         

        附:革、鼎兩卦原文: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也。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無咎。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yǎng)圣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yīng)乎剛,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實,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無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象曰:鼎黃耳,中以為實也。

         

        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象曰:玉鉉在上,剛?cè)峁?jié)也。

         

        注釋:

         

        1潘雨廷《二觀二玩齋易說》(筆記):卦辭言“元亨利貞”之卦凡七,乾、坤、屯、隨、臨、無妄、革是也,皆謂由屯、革而成既濟。此外,有言“元貞利亨”之卦一,乃逆行者也,即損之“元吉可貞,利有攸往,二簋可用享”是也。歷代易家似未指出,今特標出之。此即為道日損之義乎。(未刊)

         

        2《易》有十二時卦:“豫之時義大矣哉!”“隨時之義大矣哉!”“頤之時大矣哉!”“大過之時大矣哉!”“坎之時用大矣哉!”“遯之時義大矣哉!”“睽之時用大矣哉!”“蹇之時用大矣哉!”“解之時大矣哉!”“姤之時義大矣哉!”“革之時大矣哉!”“旅之時義大矣哉!”

         

         

        責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