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興于禮法合治
作者:王兆貴
來源:《學習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正月廿一日丁亥
耶穌2020年2月14日
公元前202年,歷四年之久的楚漢之爭終于落下了帷幕,諸侯們在定陶推舉漢王劉邦為皇帝。打下江山的統(tǒng)治集團,首先面臨的議題是論功行賞排座次,但因評定的標準不好把握,很難一碗水端平,發(fā)生爭端在所難免。朝廷上下沒了規(guī)矩和秩序,如何能夠順利擺平?
儒家出身的叔孫通,對劉邦的心病了然于胸,于是站出來說,那些儒生很難幫您攻城略地,可是卻能幫您守成天下。臣愿征召魯?shù)氐娜迳?,跟我的弟子們一起將古禮與秦儀雜糅起來,制定新的禮儀。劉邦說,可以嘗試操辦一下,但要簡便易行。
于是,叔孫通就召集了百余人,操練了個把月。劉邦視察后讓他們行禮示范,然后說,我能做得到,就令群臣都來練習吧。待到劉邦遷往長樂宮后,百官依次拜賀,場面肅敬,秩序井然,漢禮就此成型,并逐漸修訂成典儀,相沿傳諸后世。叔孫通牛刀小試,不僅拉開了漢朝典章禮儀建設的序幕,也讓劉邦體驗到,打天下與坐江山畢竟不完全是一碼事,規(guī)章制度建設理所當然地提上了議事議程。
楚人陸賈,口才極佳,以幕賓的身份隨從劉邦平天下,常常出使諸侯各國,曾說服南越王趙佗歸漢,被劉邦封為太中大夫。接下來,陸賈又以商湯、周武和夫差、智伯、嬴政的經(jīng)驗教訓為例,說明逆取順守,文武并用,方為長治久安之策。劉邦聽后,雖說不快,但臉有赧色,就對陸賈說,那您就嘗試著把秦亡我興以及古代各國成敗的原因總結出來。這樣,陸賈就國家存亡之道簡略地寫出了12篇論文,每篇上奏時,皇上無不稱道,左右群臣也齊呼萬歲,稱這部書為“新語”。
如果說,陸賈提出的“新語”,還只是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叔孫通完善的只是一些禮儀法規(guī),那么,蕭何的貢獻在于為漢朝的長治久安制定了基本律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九章律》,又稱《漢律九章》。
早在劉邦率先進入關中時,蕭何就直奔秦宮,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這為日后制定法規(guī)律令起了重要作用。
根據(jù)《漢書·刑法志》記載:“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國蕭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就是說,蕭何在漢初“約法三章”基礎上,取秦法六律,合為九律。前六篇大致與秦律相同,出自李悝所著的《法經(jīng)》,后三篇新增了關于戶籍、婚姻、賦徭、畜牧等方面的規(guī)定。唐初,在李世民親自過問下,由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等人主持編修的《晉書·刑法志》,對漢書作了進一步闡發(fā),認為《九章律》是蕭何以李悝的《法經(jīng)》六篇為基礎,增加了戶律、興律、廄律三篇,合為九篇,即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戶律、興律和廄律。
這套基本政治制度,經(jīng)過不斷增補,到蕭何逝前,已經(jīng)趨于完善。按照通行說法,兩漢以《九章律》為主要法典,相繼建立了一些輔助性法規(guī)制度,也以“律”命名,包括叔孫通的《傍章》18篇,張湯的《越宮律》27篇,趙禹的《朝律》6篇,共60篇?!毒耪侣伞返念C布擁有重要意義,漢以后的歷代法律大多以《漢律》為藍本,它被譽為律令之宗,“百代不易之道”。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嚴復曾經(jīng)說:“三代以還,漢律最具。吾國之有漢律,猶歐洲之有羅馬律也?!?o:p>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