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僅“單獨”家庭生二胎遠遠不夠
欄目:反思計劃生育政策暨放開二胎
發(fā)布時間:2011-03-13 08:00:00
僅“單獨”家庭生二胎遠遠不夠
作者:王豐(作者為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特聘講座教授)
來源:財新網2011年03月10日
全國人大、政協(xié)“兩會”正在召開。值得注意的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王名、劉大鈞,全國人大代表紀寶成等人再次提出,要盡快終止“一胎”政策,城鄉(xiāng)普遍放開“二胎”。這一建言,引起媒體和公眾強烈關注。
作為人口學家,我認為中國應盡早開放“二胎”,以緩解即將到來的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危機。同時,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政策設想提出,中國可逐步放松生育控制,比如先從“單獨”家庭(夫婦有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生二胎開始。
該方案看上去容易實施,卻并不可行。中國正在面臨嚴重的人口發(fā)展失衡,如沒有生育政策的調整,這種失衡會加劇,最終會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巨大障礙。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盡快開放“二胎”生育,僅僅對“單獨”家庭開放二胎,遠遠不夠。
“單獨”生二胎的設想,其調整的方向和動因,與人口學家的研究、社會公眾的呼聲方向一致,標志著中國社會認識人口問題的進步。但是,必須指出,中國當前需要的是立即開放“二胎”,而不是“單獨”生二胎。
我的理由有四:
第一,“單獨”生二胎,難以根本解決人口問題。每個家庭至少可以生兩個孩子,這是人類和社會發(fā)展的常態(tài)。現(xiàn)行獨生子女政策的核心弊病在于,一個家庭不能有兩個孩子。今后,生育的政策調整,目標應是不能再造就新的獨生子女?!皢为殹遍_放二胎,依然會強迫造成新的獨生子女。要知道,生育是公民的權利,遲早要還給家庭和個人。
第二,“單獨”生二胎,違反權利平等原則。僅對“單獨”開放二胎,顯然賦予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育權。在法治社會中,把生育孩子的數量與其父母的生育行為掛鉤,是一種封建的做法,早已過時了。對今后打算生兒育女的夫婦而言,其父母到底生了多少孩子,絕不能作為判斷其能生幾個孩子的標準,更不能作為懲罰他們的手段。
第三,“單獨”生二胎,對化解即將到來的老齡危機無濟于事。從長遠看,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所謂在“世代更替水平”上,一國人口總量會保持動態(tài)穩(wěn)定。目前,中國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已持續(xù)20年了。這意味著,未來中國人口老化加劇,總人口將持續(xù)減少,由此會對經濟發(fā)展、養(yǎng)老金支付帶來嚴峻挑戰(zhàn)。
應當看到,目前每年低緩的人口增長是由于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帶來的慣性使然。十多年后,這種人口增長的慣性即會轉為人口負增長的慣性?,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夫婦自愿只生一個,甚至不要孩子。如再對非“單獨”夫婦生育二胎施加限制,既對家庭和社會無益,更屬不智。
第四,對中國而言,現(xiàn)在從“單獨”生二胎起步已經太遲了。與周邊國家或地區(qū)比,中國對人口形勢變化的認識與反應,至少滯后了十年。韓國在生育率水平低于世代更替水平10年后,開始實行溫和的、鼓勵生育的政策;新加坡是在12年后推出鼓勵生育的政策;臺灣地區(qū)則等了15年,日本等了17年。
但是,中國生育水平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已有20年之久,卻仍在繼續(xù)嚴格控制生育的政策。以目前最樂觀的假設,中國即使在五年內把政策由嚴格控制轉為鼓勵生育,屆時距生育水平降至更替水平之下高達25年,這與周邊國家或地區(qū)相比,更是滯后了10年。
對中國決策者而言,如果人口發(fā)展的長期目標不是減少人口規(guī)模,加速人口老化,那么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從長遠來講,不會造成人口總量的增長。事實上,即使在官方政策框架下,獨生子女政策也并非基本國策,只是已經和正在付出巨大代價的緊急措施。
常識告訴我們,任何緊急措施都不應變成常態(tài),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既然獨生子女政策應及時退出歷史舞臺,退出時就應該干凈、徹底,不能拖泥帶水。因此,開放“單獨”生二胎的設想并不可行,正解是盡快取消獨生子女政策,城鄉(xiāng)普遍放開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