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君參透短長理 自有人才涌似云
作者:王海英(北京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臘月十七日丁丑
耶穌2021年1月29日
【光明論壇·溫故】
1月27日召開的全國組織部長會議強調(diào),要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shè)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為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為政之道,莫先乎用人。習近平總書記曾于2018年7月3日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引用“勸君參透短長理,自有人才涌似云”一語,闡發(fā)組工干部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樂于培養(yǎng)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用人之道。
“勸君參透短長理,自有人才涌似云”,意思是參透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可用的人才自然會如云涌現(xiàn)。韓愈曾借《馬說》感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鼻Ю锺R并非世所罕見,但能識別千里馬的伯樂卻寥寥無幾。馭馬之人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能按照對待千里馬的方式鞭策它、喂養(yǎng)它,更無法領(lǐng)悟其嘶鳴之意,那么千里馬自然“才美不外見”。這段感慨說明,人才固然難得,但是善于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人才的特殊人才更為難得。組工干部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慧眼識珠,還要有開闊的胸襟為人才甘當人梯,更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膽識和氣魄。有此伯樂方可使千里馬脫穎而出。
實際上,在中國文化的視野里,每個人都有可能是“人才”,人是宇宙大化流行中最為高貴的因素。《禮記·禮運》講:“故人者,天地之心也?!薄吨杏埂芬嘤醒裕骸疤烀^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比巳裟鼙M其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自然賦予人以道德本性,依循人的本性即人道,修養(yǎng)人的本性即教化。人應(yīng)體察這一本性,助推他人和萬物成就自身。所以唯有人能夠參贊萬物化育、擔當天地之心。如此,每個人都有成為“人才”的潛質(zhì)。進一步分析,雖然人皆有稟賦才具,其具體表現(xiàn)又各不相同。《論語·衛(wèi)靈公》有言:“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睂Υ酥祆浣鉃椋骸吧w君子于細事未必可觀,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雖器量淺狹,而未必無一長可取?!睙o論是德性深厚還是心胸狹窄,只要用對了地方,就能發(fā)揮各自的長處。如此看來,天下多是可用之人。這就是“勸君參透短長理,自有人才涌似云”。
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如何“參透短長理”。孔子的見解很有啟發(fā)。《論語·為政》講:“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考察一個人都結(jié)交什么樣的朋友,觀察他為達目的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進一步了解他的心態(tài)——他于何安心、因何不安。如果掌握了這些信息,一個人怎么能藏得住呢?因此,考察干部既需要“望遠鏡”,又需要“顯微鏡”?!巴h鏡”考察的是政治素質(zhì)和人民立場等問題,“顯微鏡”要求從工作瑣事和日常生活上見微知著。要既聽其言、更觀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只有從多個角度入手,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把有群眾口碑的好干部遴選出來。另外,參透短長之理,是指不僅要參透“人”,而且還要參透“事”。什么樣的事情需要什么樣的人去做,什么樣的時機需要選拔出什么樣的人才,這些復(fù)雜的情況都需要組工干部認真思考、透徹領(lǐng)悟,根據(jù)“人事相宜”的原則,把合適的人安放到合適的位置,使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才能,推動事業(yè)進步。
因此,正確合理地選人用人實屬不易,它不僅要求有知事識人的本領(lǐng),還要求有惜才愛才的心胸,更要求有教化培育的使命感。這種境界、格局和本領(lǐng)需要長久的經(jīng)驗積累和智慧磨礪,必經(jīng)“眾里尋他千百度”的不懈努力,方可于“燈火闌珊處”發(fā)現(xiàn)可造之才和可用之人。這項任務(wù)對組工干部的道德操守亦有很高的要求,必須放下一己私念,體現(xiàn)出“鐵肩擔道義”的忠誠公道。選人用人必須忠誠于人民、忠誠于黨和國家的事業(yè),秉持公道任人唯賢。秉持公道不僅僅是摒棄利益交換,它更深層的含義在于不被主觀意見所蒙蔽,做到“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對于所欣賞的人能看到他的不足,對于所厭惡的人能看到他的長處。育才造士乃是為國之本,只有客觀、全面、辯證地考察干部,才能知人善任,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yōu)秀人才,持續(xù)為國家的發(fā)展固本培元。
責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