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講辯證
作者:張文珍
來源:《學習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正月初一日辛卯
耶穌2021年2月12日
在人們心目中,孔子似乎是循規(guī)蹈矩、嚴肅的老學究,其實這是一種刻板印象。讀讀主要記錄孔子言論的《論語》以及其他一些關于孔子言行的文本,就會發(fā)現孔子并不呆板拘泥,相反他在思想與行為方式上很是權變靈活、機智辯證,特別善于審時度勢,因地制宜,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合理的選擇,體現出鮮明的靈活與變通的特點。
推崇孝,卻不提倡愚孝??鬃臃浅V匾曅⒌?,將孝視為為人之本?!墩撜Z》第二章引弟子有子的話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他將孝視為人之道德品質的根本,對父母孝的人也會忠君愛國,如果人人為孝,則天下大治??梢姡J為孝是治國的根本,不可謂不重要。但是孔子并沒有將孝絕對化、極端化,為人子女不見得要無條件服從父母,需要看父母有沒有道理,如果父母無理要求也可以不服從?!盾髯印ぷ拥馈酚涊d魯哀公與孔子的一段對話,魯哀公問:兒子服從父親的命令,就是孝順嗎?臣子服從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貞嗎?一連問了三次,孔子都不回答。因為他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后來跟子貢說,國家如果有敢于諫諍的臣子,那么就不會出現大問題;一個家庭也是如此,“父有爭子,不行無禮”,即父親有直言規(guī)過的兒子,就不會做出不合禮制的事情??鬃诱J為,不能一味盲從父輩,置大是大非、大義大理于不顧,單純?yōu)榱顺删托⒚锌赡芟莞赣诓蝗什涣x之中。正確的做法是敢于勸諫,據理力爭,一切以是否合乎道義為準則。
重友情,卻不主張過分親密??鬃雍苤嘏笥雅c友情,《論語》開篇即提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把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視為快樂的事情。他對朋友的要求首先是正直,其次則誠實,再次是見聞廣博,交到這樣的朋友就會得益;相反與那些諂媚奉承、口蜜腹劍、夸夸其談的人做朋友,就會有害。他還提到“樂多賢友,益矣”,以擁有很多德才兼?zhèn)涞呐笥褳闃肥?。但孔子的交友態(tài)度非常理智化,他提醒人們交友要慎重,說:“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強調交友要遵循忠信之道,不要與德性修養(yǎng)不高、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孔子認為朋友之間應坦率真誠,光明磊落,真心相待,認為那些把怨恨裝在心里,表面上卻裝出友好樣子的人與行為,是可恥的:“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左丘明為魯國太史,以秉筆直書、褒貶善惡著稱,孔子認為交友之道也應如此。還有,孔子認為朋友之間也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能不分你我,取消界限,甚至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朋友。“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本褪钦f要盡心盡力為朋友提供必要的忠告,引導他向善,如果他不聽從,也就罷了,不要自討沒趣。朋友是五倫之一,朋友之間講求一個“信”字,勸善規(guī)過,是朋友的道義責任,但如果朋友聽不進忠告,也就適可而止,否則有可能傷感情,甚至會自取其辱。
好勇卻不主張無謂的莽勇??鬃雍翢o疑問是一個“溫良恭儉讓”的謙謙君子,同時孔子也是一個十分有血性的人,他有許多令人激情澎湃的話語:“見義不為,無勇也”“勇者無懼”“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等等。這擲地有聲的話語激勵鼓舞了后世多少志士仁人為正義事業(yè)而英勇無畏,奮斗犧牲。但孔子對勇的態(tài)度非常冷靜理性,他時常提醒弟子們不要意氣用事,而要仔細謹慎,做到有勇有謀??鬃诱f:“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币庵^那種空手搏虎、赤足過河、盲目冒險、連死都不怕的人我是不跟他共事的。什么樣的人合適?一定是遇見事情小心翼翼,戰(zhàn)戰(zhàn)兢兢,唯恐有失,因此精心謀劃,充分準備,最后獲得成功。他這番話是針對子路說的,子路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之一,他曾給予子路很高的評價,說他頗具治國之才,但子路有一個性格特點就是好勇逞強,伉直魯莽。對此,孔子不以為然,經常批評子路“好勇過我,無所取材”??梢?,孔子不贊成莽夫之勇,憑一時頭腦發(fā)熱,不講智慧不計后果,極有可能造成無謂的犧牲,這樣的人與行為不可取。
不鄙視財富,也不刻意追求。孔子向來不重物質利益,名利心淡泊,“子罕言利”。他將對待義與利的態(tài)度視為區(qū)別君子、小人的標志,“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他對感官享受看得很淡,認為作為一名君子應該“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主張“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但他絕不反對物質利益與財富,認為求富求貴、嫌貧惡賤是人的本能,無可厚非。他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如果通過努力能夠獲得財富,即使很普通的、一般人以為很低下的事情他也愿意去做,比如為人駕車,“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他特別注重獲取富與貴的手段,一定是正當的、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與汗水付出得來的,否則堅決不會去占有享受,所謂“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他還義正詞嚴地宣稱“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沒有任何意義。
總之,正如《論語》所言,“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用今天的話說即是孔子不憑空臆測,不絕對武斷,不拘泥固執(zhí),不自以為是。其實,靈活變通、不拘泥、不古板之特點體現在孔子思想與行為的方方面面。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楊朝明】“學以成人”與“學成大人”
【下一篇】【吳婕】牢騷君子兮,佩玉瓊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