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雅各布·施耐德】休閑為何令人焦慮不安?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21-03-29 19:38:32
        標簽:吳萬偉

        休閑為何令人焦慮不安?

        作者:雅各布·施耐德  吳萬偉 

        來源:譯者授權(quán)儒家網(wǎng)發(fā)布

         


        我們?yōu)楹巫霾坏胶翢o內(nèi)疚地休閑?雅各布·施耐德(Jacob Snyder)說,這要歸咎于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

         

        雖然新冠病毒疫情迫使我們不得不休閑在家,但我們的休閑時間總是不夠卻是一個舉世公認的真理。我們的生活整日忙碌,希望有空休息一下。在思考背后的原因時,最初的答案顯而易見,那就是我們的經(jīng)濟條件使我們難以抽出時間去休閑。我們想干活少些,但從經(jīng)濟上說,多干活是必要的。

         

        這是非常方便的回答,因為它將責任歸咎于我們之外的因素。不是承認在這件事上我們的任何能動性,卻歸咎于外部必要性。雖然經(jīng)濟上的必要性可能部分解釋我們?yōu)楹稳狈臻e時間,但我認為我們不能如此輕易脫鉤。如果經(jīng)濟條件是唯一或主要的解釋,我們該如何解釋有錢人的工作時間往往比任何其他階級更長呢?我們還可以想得更廣泛些,后工業(yè)化國家里的中產(chǎn)階級,甚至工人階級都能過上從物質(zhì)上說很方便和舒適的生活,甚至令幾個世紀之前的休閑貴族都羨慕不已。我們?yōu)槭裁催€要繼續(xù)辛苦工作,繼續(xù)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呢?為什么不舍棄某些經(jīng)濟利益來換取更多休閑時間呢?只是因為簡單的貪婪嗎?

         

        雖然經(jīng)濟解釋很容易地讓我們脫鉤,但貪婪解釋未免有些過于嚴厲,而且不太公平。相反,我希望審視本來可休閑時去工作的原則性理由。這種原則性描述有一些優(yōu)勢,可以解釋我們休閑時為何感受到一種道德內(nèi)疚。當我們覺得自己沒有用時也會覺得內(nèi)疚,即使那個假設(shè)的用途并非經(jīng)濟意義上的,如重新整理車庫或在草坪又長了一英寸之后修剪一番。

         

        為了解釋我們的內(nèi)疚,我將使用亞里士多德和約翰·洛克的思想,兩人都比其他人更深入和詳細地探討工作和休閑的緊張關(guān)系問題,雖然采用的方式差別很大,而且得出的結(jié)論相互沖突。事實上,正是他們的觀點分歧最好地揭示了我們與閑暇時間的關(guān)系。

         

        閱讀亞里士多德和約翰·洛克在此問題上的看法將揭示出,我們?yōu)楹螞]有能力休閑是價值觀和能力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就價值觀而言,我們不能休閑是因為我們接受了洛克道德哲學的兩大關(guān)鍵:拒絕將娛樂和休閑區(qū)分開來,將工作提升到具有嚴肅道德意義的地位。至于能力,如果接受洛克的道德哲學,我們因而就要拒絕亞里士多德的教育觀,即休閑是獲得教育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覺得無聊,那是因為我們對休閑前景感到內(nèi)疚;即使沒有內(nèi)疚,我們?nèi)匀辉谒枷肷蠜]有準備好去適當享受休閑時光。

         

         

        術(shù)語定義

         

        讓我們在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的幫助下從定義術(shù)語開始。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沒有工作和休閑之間的二分法。相反是一分為三的情況,即工作、娛樂和休閑(政治學 1337b)。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具有典型特征的是,各自都有自己的定義,也依據(jù)目標和目的而與其它兩者不同。工作的直接目的是功利性,娛樂的直接目的是休息,休閑則沒有其他目的;除了自身之外沒有適當功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休閑在這三者之中最為寶貴。這也可以在亞里士多德的結(jié)論中看出,雖然工作的直接目的是用途,但工作的終極目的是休閑。工作是要創(chuàng)造隨后的休閑,因而比休閑低一等。因為類似的理由,和平比戰(zhàn)爭高一等:戰(zhàn)爭本身不好,它只是實現(xiàn)和平的手段。

         

        但是,對我們現(xiàn)在的問題來說,更重要的是者娛樂的目的。有關(guān)時間用途的研究告訴我們,放松休息是我們閑暇時間里的首要活動,尤其是看電視或觀看其他屏幕。亞里士多德的分析說,雖然娛樂的直接目的或許是放松休息,但最終目的是工作。這里明顯的悖論很容易澄清:工作制造娛樂的需要,接受娛樂的目的是重新回去工作。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當我們很長時間不工作會像疫情時期封閉或長時間隔離那樣感到無聊。放松休息或其他形式的娛樂活動是依賴工作而存在的---如果沒有工作,放松休息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對工作的人來說,娛樂活動的價值是真實的,但其首先服務(wù)的是工作,它自身的價值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因為我們長時間工作而非??粗匦菹⒌膬r值,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沒有了伙伴---工作,這個價值就蕩然無存了。最終來說,休息作為終極目標是很荒謬的。

         

        即使我們不同意亞里士多德有關(guān)放松/娛樂的價值判斷,他有關(guān)娛樂和工作關(guān)系的分析仍然有很強的說服力,更加難以拒絕。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如果你在假期期間或失業(yè)時感到無聊,這是因為你的娛樂活動如果沒有工作使其變得必要,就沒有意義。不僅如此,比無意義更糟,它們就像吃了一頓大餐或吃得過飽后變得令人很不愉快。饑腸轆轆之時---或勞累了一整天之后---美餐一頓當然是最大的享受,但如果你已經(jīng)吃過飯了,這頓大餐就難以下咽了。對于娛樂來說,也同樣真實。如果已經(jīng)娛樂過了,你就不想再娛樂了。娛樂的價值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依據(jù)情況而定的。

         

        休閑作為一種成就

         

        那么,在閑暇時間,我們該做什么呢?亞里士多德和洛克提出了相互競爭的答案。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休閑是人類生活的終極利益。它不同于娛樂,因為休閑活動是為了自身目的而做的,是值得你全心投入的。自然,頂尖的休閑活動就是哲學探索(《尼各馬可倫理學》, 1177b),但是,休閑似乎包括培養(yǎng)起來的愛好真、善、美的各種其他形式,比如亞里士多德詳細討論了在其設(shè)想的休閑社會中的音樂教育(《政治學》,1339a–1340b),音樂教育的意圖不在于演奏音樂的技巧,而是有能力適當欣賞更高形式的美。在這方面,休閑就是一種成就,它不僅需要思想教育參與其中,而且也是道德教育,是能排斥低等利益如感官快樂或游戲中發(fā)現(xiàn)的快樂的。智慧教育和不工作的自由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財富。因此,休閑不是人人都享受得起的。而且在娛樂帶有普遍性而且可以立刻產(chǎn)生快感的情況下,即使我們擁有必要的財富水平,休閑也未必十分必要了。差別在于人們對巧克力的不同口味。娛樂就像巧克力餅干,它的甜是瞬間就能感受到的,作為食品人人都能普遍享用。但休閑就像不甜的黑巧克力。享受這種巧克力需要培養(yǎng),不是人人都能喜歡的。

         

        洛克顛覆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約翰·洛克(John Locke)

         

        如果亞里士多德的休閑觀有些異國情調(diào),甚至不公平,這并不是偶然的。亞里士多德的概念在現(xiàn)代世界是被拋棄了的---最徹底最清晰地拋棄他的人是約翰·洛克(1632-1704),此人為我們提供了閑暇時間做什么的第二種答案。洛克的回答是,我們應(yīng)該繼續(xù)工作,雖然那個工作具有“娛樂性”。

         

        要看清這個樣子,我們不妨首先考慮洛克如何拒絕亞里士多德的休閑概念。首先,洛克沒有像亞里士多德那樣將娛樂和休閑區(qū)分開來。在洛克看來,這兩者是一回事---接著,他否認我們有能力處理亞里士多德辨認出的休閑。他在“教育漫話”(1693)中說,擁有財富和時間的大部分貴族本來有條件享受亞里士多德式休閑,卻把財富和時間用來“打撲克、擲骰子游戲和酗酒了”(sec. 207)。這應(yīng)該提醒我們這句格言,“懶惰的手是魔鬼的作坊”(游手好閑惹是生非)。我們自己對亞里士多德的回應(yīng)也類似于洛克式回答,有能力有資源享受休閑的有錢人常常不能很好地利用這些資源,往往變道德墮落的家伙。稍微瞥一眼當今時代的紈绔子弟,就能提供太多證據(jù)來支持這個說法。

         

        但是,洛克不僅僅是搖著手指到處指責的道德說教者。相反,他認為從長遠看來,打撲克、擲骰子游戲和酗酒讓我們變得更不快樂。更具體地說,休閑總是讓我們變得更焦慮。而焦慮讓我們轉(zhuǎn)向更簡單的快樂,最終引發(fā)更多痛苦而不是快樂。在打撲克、擲骰子游戲中,莊家最后總是贏家。至于酗酒,第二天總是有令人軟弱無力的宿醉。如果沒有工作訓練身心,我們的行為可能變得非理性。達官顯貴不僅僅腐敗墮落,而且如果不工作也是更加不快樂的。如果不繼承那么多財富,本來可能會更幸福一些。

         

        為了充分說明其立場的基礎(chǔ),請讓我轉(zhuǎn)向洛克很少被研究的道德理論,其焦點集中在我所說的“激進的自我創(chuàng)造”上。

         

        如果你了解洛克的倫理學的話,那很可能是他有關(guān)權(quán)利的政治理論,最著名的是財產(chǎn)權(quán)概念,即人們依靠自己的勞動添加在原材料上而獲得的權(quán)利。但是,這最多可以說是洛克原始資本主義故事的一半。對其財產(chǎn)權(quán)論證的必要支持是他對人類幸福和卓越的描述。正是在這種描述里,人們找到造成我們當今對休閑感到不自然的罪魁禍首,也就是最終應(yīng)該譴責(或稱贊)的東西。政治理論或許解釋了為什么有錢人因為付出了更多勞動而擁有更多財富;但是,道德理論來解釋為什么有錢人即使在生存條件改善后能夠獲得的改善越來越小,仍然繼續(xù)工作---這個事實甚至在民主文化的早期評論家們就注意到了,如托克維爾(de Tocqueville)在《美國民主》(1840, pp.642–43)中的說法。

         

        白板與工作的必要性

         

        洛克的道德理論是在其著作《人類理解論》 (1689)中形成的。洛克著名的白板理論---指人出生時沒有思想和觀點的頭腦等待人們?nèi)鴮?,本身就帶有道德隱含意義。我們獲得的有關(guān)這個世界的各種簡單想法如物品顏色和大小的印象都不是我們能控制的。這些是現(xiàn)成的,不能被創(chuàng)造出來(bk. 2.1.25)。但是,心智的確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將這些簡單想法進行對比、融合、抽象等,通過構(gòu)建復(fù)雜觀念而獲得真理。(bk. 2.7.1)

         

        這個理論在洛克的財產(chǎn)論中找到對等物絕非偶然。就像簡單想法,世界及其資源是現(xiàn)成的。橡子、鹿和樹就在那里,但它們沒有多大價值,并不屬于我們,只是在混合了我們的勞動之后才發(fā)生變化。(《政府論》第5章)。就像從簡單想法中創(chuàng)造復(fù)雜觀念,我們通過收集橡子,捕獵野鹿和砍伐樹木變成木材而擁有這些東西。經(jīng)過勞動產(chǎn)生的物品具有了價值,樹木在被砍伐和變成木材之前是沒有商業(yè)價值的。延伸開來,勞動是責任。為了生存,我們需要捕獵野鹿。野鹿在林木線附近的漫游看起來或許很愉快,但如果你在自然狀態(tài)下忍饑挨餓時就未必了。同樣,簡單的想法沒有多大價值,在簡單想法上進行勞動,將其塑造成為真正有用的復(fù)雜觀念是自由理性生物的責任。自然本身對我們來說是不夠的,我們有責任利用身體和精神工作。因此,勞動是我們天生狀態(tài)的必要組成部分。但即使這樣也不能完全包括它。自然狀態(tài)的個人依靠勞動生存顯然非常必要。與此同時,貴族或者寡頭已經(jīng)超越這個條件,因此不需要工作了。所以,洛克帶領(lǐng)我們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這一步幫助解釋了為什么現(xiàn)代西方的富人工作時間比其他階級往往更長。這更進一步就是看到勞動不僅是人類境況的一部分,而且是人類本性的一部分。為了實現(xiàn)人類存在能獲得的幸福,他無論屬于什么階級都必須工作。無所事事找不到幸福,幸福只能在我們身上找到,只能來自我們工作的成果。因此,勞動不再是必要的惡,反而成為所有幸福的必要基礎(chǔ)。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by Clinton Inman)

         

        娛樂成了工作

         

        洛克在為工作開的處方中甚至更進一步。包括有機會享受休閑的貴族在內(nèi),我們不僅應(yīng)該為了生存而工作,還應(yīng)該讓休閑時間變得更具生產(chǎn)性。在經(jīng)過了一天的勞動之后,洛克在此要求我們要避免輕易放松休息,還要做一些有用之事。具體地說,在工作勞累后放松休息的時刻,我們的娛樂應(yīng)該鍛煉身體的其他方面(《教育漫話》第204節(jié))。比如,會計師可以從事園藝活動。他的身體在工作時大部分處于休息狀態(tài),園藝活動能鍛煉身體,同時讓制作和解釋Excel電子表格的頭腦獲得休息。做這些事服務(wù)于“更嚴肅的就業(yè)”。但是,那些沒有嚴肅就業(yè)崗位的人不值得或不需要娛樂:“娛樂不屬于無所事事的人,不屬于那些沒有因為就業(yè)的召喚而消耗大量時間和疲憊不堪的人?!保?07節(jié))。別忘了,這也是亞里士多德談?wù)搳蕵返姆绞剑悍潘蓨蕵返淖罱K目的是讓我們準備好開始勞動。因此,洛克和亞里士多德在這點上是一致的。但是,他們對于休閑就產(chǎn)生分歧了。在洛克看來,娛樂必須本身是有用的,而亞里士多德對休閑的定義是用任何其他方式定義本身都是無用的,雖然它最終是一種好處,除了本身之外沒有其他目的。(《尼各馬可倫理學》, 1177b)比如,演奏一則優(yōu)美的樂曲不需要任何其他用途---這恰恰是為什么它比為了其他目的演奏音樂如賺錢更優(yōu)越之處。洛克并沒有開處方讓人去做這種無用的休閑,就連貴族也沒有。相反,我們的娛樂必須有某種用途。對于貴族君子來說,選擇之一就是學習園藝。洛克告訴我們這是有用的,這樣他能更好地指導園丁。(《教育漫話》第204節(jié)。)

         

        但是,洛克的立場更極端:娛樂必須有用途,即使這個用途不是那么有用。他用羅馬貴族辛西內(nèi)塔斯(Cincinnatus,)的例子,此人在業(yè)余時間種莊稼和打獵。當然,辛西內(nèi)塔斯的勞作是不必要的。他不需要親自種莊稼才能在飯桌上有糧食吃;就像當今投資銀行家不需要自己修理轎車或重新裝修衛(wèi)生間。即使這些“娛樂活動”有什么回報的話也很少,或者至少是在減少中。因此,功利性在此不是好處,相反是實踐理性用途。實踐理性服務(wù)于兩個目標:首先,它給我們喝酒賭博等快樂的替代品,讓我們擺脫麻煩,因為那些活動最終造成更多痛苦而不是快樂。其次,我們在實踐實踐理性時最幸福。努力奮斗是人類幸福的必要組成部分。辛西內(nèi)塔斯在田野中犁地時或者在小農(nóng)場干活時很幸福,雖然這種勞作很辛苦,他的干涉有些多余。

         

        甚至洛克描述的哲學開始看起來像勞動。不僅簡單地思考宇宙的真理和美,哲學被描述為“沿街叫賣和打獵”(《人類理解論》致讀者的信)正是這種探索真理對洛克來說是快樂的而不是實際獲得和欣賞真理。因此,即使哲學家也必須持續(xù)不斷地勞動。這與亞里士多德的沉思默想理想形成鮮明對比,亞里士多德認為理想不是尋找智慧而是積極擁有智慧。(論靈魂,2.1De Anima, 2.1)。

         

        無用能好嗎?

         

        對少數(shù)人來說,適當?shù)男蓍e和娛樂就是簡單地休息;但是,在洛克看來,休閑仍然是勞動,只不過使用了和工作時不一樣的部位而已。在亞里士多德看來,休閑是表現(xiàn)我們靈魂最高貴部分的活動,而對洛克來說,使用實踐理性就很好,無論我們做事的實際功效如何。

         

        他們的分歧的核心在于這個問題:是否存在一種被稱為寶貴的無用的范疇?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寶貴的無用如對美和真的沉思不僅存在,而且是人類生活的巔峰,代表了人類被賦予的神圣性,即使并不完美。但在洛克看來,這個范疇并不存在。無用令人焦慮和缺乏理性。用途的好處一直存在---即使這個用途越來越小。

         

        洛克否認寶貴的無用這個范疇,從而也否認了亞里士多德的獨特休閑范疇。他描述“所謂的貴族休閑”所表達的意思不過是賭博和酗酒的借口。貴族的休閑沒有任何高尚之處,只有非理性的娛樂罷了。在洛克看來,這些無需工作的人并非如亞里士多德想的那樣,是更容易獲得幸福的階級,而是很有可能淪入道德墮落的境地,實際上被剝奪了理性創(chuàng)造自我的機會和能力,因而無法實現(xiàn)實現(xiàn)幸福的生活。

         

        既然我們繼承了洛克思考休閑的方式,說到底,我們的目標不再是業(yè)余嗜好植物學的無所事事的貴族,而是踐行真理性的白手起家的成功者。因此,如果感到無聊,那是因為我們渴望在某種方式上變得有用---無論什么方式。即使我們希望利用業(yè)余時間做些什么事如亞里士多德描述的休閑活動,通常也是沒有能力做到。雖然我們能很快地在工作和娛樂之間轉(zhuǎn)變,但純粹的休閑不能像按一下開關(guān)一樣瞬間完成。首先,它需要文化教育。你不可能簡單地決定之后就能欣賞19世紀浪漫主義詩歌之美,你必須努力學習之后才能做到。其次,休閑還要求道德教育。你必須有能力去渴望浪漫主義詩歌之美--這意味著你能拒絕簡單的感官快樂,遏制對用途的欲望。你也必須能夠擺脫與用途聯(lián)系起來的內(nèi)疚,最好是根本體驗不到內(nèi)疚。不過,我們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的是工作和有用娛樂的循環(huán)。我們繼承了一種道德認識要求我們反對休閑,繼承下來的這種遺產(chǎn)很不容易放棄。我們能為度假期間的簡單快樂和放松辯護,因為它幫助我們準備好去從事更多和更好的工作,但我們無法為休閑辯護。休閑所需的投入要求我們貶低工作的價值,這或許是我們最難放棄的部分。

         

        作者簡介:雅各布·施耐德(Jacob Snyder),美國佐治亞州達爾頓州立學院(Dalton State College)政治學和哲學副教授。

         

        譯自:Anxious Idleness by Jacob Snyder

         

        https://philosophynow.org/issues/142/Anxious_Idleness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