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王子今】履與禮:漢晉等級秩序的立足點

        欄目:學(xué)術(sh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5 23:58:42
        標(biāo)簽:履、漢晉等級秩序、禮

        履與禮:漢晉等級秩序的立足點

        作者:王子今

        來源:《江蘇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21年第2期。

         

        摘要:自上古時代起,“禮”與“法”結(jié)合,共同成為確定社會秩序的支柱。可以看到,人類從直立行走開始支持站立與實現(xiàn)空間位置移動的“足”,被規(guī)范了以“禮”為崇高名義的嚴(yán)格制度。以漢晉時期為例,關(guān)于“履”的規(guī)格設(shè)定,成為體現(xiàn)社會地位的表現(xiàn)之一?!百n帶劍履上殿”,是執(zhí)政集團頂端人物的特權(quán)。由“孔子履”收藏于西晉武庫,可知這一歷史文物具有重要文化象征符號的意義?!磅凶恪弊鳛槎Y制規(guī)定的動作,通常也表示謝罪態(tài)度。這是與身份低下者的行走方式一致的。政治制度對社會人生的全面規(guī)范,成為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范式。足底的“履”與頭頂?shù)摹肮凇蓖瑯?,共同成為?biāo)志于個人身體的等級特征。

         

        作者簡介:王子今(1950—  ),男,河北武安人,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秦漢史研究。

         

        “禮”與“法”很早就實現(xiàn)了結(jié)合,共同構(gòu)成確定社會秩序的基點與支柱。通過對漢晉時期社會歷史的考察,可以看到人類從直立行走開始支持站立與實現(xiàn)空間位置移動的“足”,被規(guī)范了以“禮”為崇高名義的嚴(yán)格制度。標(biāo)榜為“禮”的等級規(guī)范,有以“輿服”稱代的文獻形式。其中對于“舄”“履”的形制、材質(zhì)與色彩等,都有明確要求。有關(guān)“履”的規(guī)格設(shè)定,是體現(xiàn)社會地位的表現(xiàn)之一。“賜帶劍履上殿”,成為執(zhí)政集團高端決策者的特權(quán)。“孔子履”作為寶物收藏于西晉武庫,體現(xiàn)了其作為重要文化象征符號的意義?!磅凶恪弊鳛槎Y制規(guī)定的動作,通常也表示謝罪態(tài)度,這是與身份低下者的行走方式一致的。政治制度對社會人生的全面規(guī)范,成為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范式。作為通常顯現(xiàn)于人們身體的等級標(biāo)志,包括服飾中最頂端的“冠”和最底端的“履”?!奥摹?,在某種意義上成為等級秩序的立足點。

         

        一、秦二世“視群臣陳履狀善者,因行殘敗而去”

         

        賈誼《新書》卷六《春秋》講述了秦二世胡亥童年時期的一次惡作劇表現(xiàn):“二世胡亥之為公子,昆弟數(shù)人。詔置酒饗群臣,召諸子賜食先罷。胡亥下陛,視群臣陳履狀善者,因行殘敗而去1。諸侯聞之,莫不大息。及二世即位,皆知天下之棄之也?!?由“諸侯聞之,莫不大息”推想,故事背景當(dāng)在秦統(tǒng)一之前。據(jù)《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3,可知當(dāng)時胡亥是年不滿9歲的童子。這符合三國時人曹冏“胡亥少習(xí)刻薄之教”的說法4。

         

        這一故事說明上層社會對“履”的質(zhì)量和色狀的重視,秦“群臣”頗有“履狀善者”。另外也說明當(dāng)時制度,“祠廟上殿當(dāng)解履”5。

         

        明代學(xué)者曾經(jīng)分析“脫履入殿”之“古人禮儀”:“古人席地而坐,飲食用籩豆,亦席地以設(shè)。故侍坐于長者,履不上于堂。入則脫履,出則內(nèi)履。雖以致潔,亦便跪拜。若今脫履上殿,意者恐有履聲,嫌于不恪?!?這是說“脫履入殿”以求方便、清潔、安靜的意義。談遷《國榷》追述古時禮俗制度:“古者侍坐于長者,履不上堂,解履不敢當(dāng)階?!?則強調(diào)其恭敬。清人惠士奇分析說:“蓋燕饗在堂,履杖不上堂,陳于陛下僻隱之處。故胡亥下陛得壞之。八十杖于朝者,履杖上堂,猶劍履上殿,異數(shù)也?!?這是說這一風(fēng)俗形式成為禮制傳統(tǒng)的情形。

         

        賈誼作為教育家,曾經(jīng)有教誨長沙王、梁王的實踐9。他講述有關(guān)“胡亥下陛,視群臣陳履狀善者,因行殘敗而去”,是與楚國令尹孫叔敖的故事以為比較的10。其中有關(guān)“履”的情節(jié),可以幫助我們認(rèn)識和理解當(dāng)時的禮俗制度。

         

        二、“賜帶劍履上殿”制度

         

        西漢名臣蕭何作為漢高祖劉邦實現(xiàn)建國事業(yè)的主要謀臣,得到可以“帶劍履上殿”的特殊待遇?!妒酚洝肪砦迦妒捪鄧兰摇酚涊d:“……于是乃令蕭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1《后漢書》卷三六《陳元傳》說:“高帝優(yōu)相國之禮”,李賢注:“蕭何為相國,高帝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12。筆者以為這一優(yōu)遇具有“禮”的意義。

         

        東漢外戚梁冀也曾享受這一優(yōu)遇。《后漢書》卷三四《梁冀傳》:“……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禮儀比蕭何?!?3漢末權(quán)臣董卓以涼州軍閥身份入京控制朝政,同樣享有臣下最高待遇?!度龂尽肪砹段簳ざ總鳌份d:“卓遷相國,封郿侯,贊拜不名,劍履上殿?!?4

         

        后繼者又有強勢政治人物曹操?!度龂尽肪硪弧段簳の涞奂o(jì)》記載:“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迸崴芍⒁段簳吩唬骸靶廖?,有司以太牢告至,策勛于廟,甲午始春祠,令曰:‘議者以為祠廟上殿當(dāng)解履。吾受錫命,帶劍不解履上殿。今有事于廟而解履,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簡君主,故吾不敢解履上殿也?!?5曹真、曹爽在曹魏政權(quán)中也相繼獲得這一特權(quán)?!度龂尽肪砭拧段簳げ苷?zhèn)鳌穼懙溃骸俺尻?,遷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薄度龂尽肪砭拧段簳げ芩瑐鳌酚涊d:“明帝崩,齊王即位,加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邑萬二千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16

         

        司馬氏地位上升,魏晉之際又看到歷史的重演?!度龂尽肪硭摹段簳と俚奂o(jì)·高貴鄉(xiāng)公髦》關(guān)于司馬師威權(quán)有這樣的表述:“假大將軍司馬景王黃鉞,入朝不趨,奏事不名,劍履上殿?!?7

         

        諸葛恪“劍履上殿”,則是非常情形。《三國志》卷六四《諸葛恪傳》記載,孫峻“陰計”“伏兵”殺諸葛恪,已有跡象暴露,“恪躊躇而還,劍履上殿”,但是最終仍然為孫峻所殺18。

         

        三、“履”的禮制意義

         

        前引蕭何得“帶劍履上殿”為“高帝優(yōu)相國之禮”,以及梁冀“劍履上殿”“禮儀比蕭何”的說法,將“履”與“禮”“禮儀”聯(lián)系了起來。

         

        公孫弘曾經(jīng)敘說“仁”“愛”“義”“宜”及“禮”“履”的字義關(guān)系:“臣聞之,仁者愛也,義者宜也,禮者所履也。”19所謂“禮者所履也”,強調(diào)了“履”與“禮”的特定關(guān)系。后世也有“夫禮者,體也,履也,示之以跡”的說法20?!奥摹迸c“禮”的字義,被賦予了文化關(guān)聯(lián)的內(nèi)涵。

         

        史載王莽“折節(jié)行仁,克心履禮,拂世矯俗,確然特立”21,形成了其政治威望?!靶腥省薄奥亩Y”成為正統(tǒng)道德表彰的確定語式。《漢書》卷一〇〇下《敘傳下》關(guān)于“述《禮樂志》”,引用《易·履》《易·豫》文字:“上天下澤,春雷奮作?!鳖亷煿抛ⅲ骸皠⒌略唬骸秲丁废隆肚飞稀堵摹?,《坤》下《震》上《豫》。履,禮也。豫,樂也。取《易》象制禮作樂?!瘞煿旁唬骸兑住废笤弧咸煜聺伞堵摹?,雷出地奮《豫》’,故具引其文?!?2所謂“履,禮也”,是儒學(xué)經(jīng)典內(nèi)容的經(jīng)典解說。

         

        “履”以所謂“示之以跡”,具有了引申意義,作為表現(xiàn)遵行、實踐、循蹈等行為的動詞。朱浮上疏稱頌漢光武帝劉秀的高尚表現(xiàn),言“陛下清明履約,率禮無違”23,從“履約”“率禮”文字體會,其實是間接說到“履”“禮”的。

         

        除了“履禮”“履約”,我們還看到“履仁”24,“履”“節(jié)”25,“履法度”26,“履孝道”27,“履九德”28等不同的說法。諸多對種種正面表現(xiàn)的頌揚,依然沿襲“履禮”的原則。如《三國志》卷二五《魏書·高堂隆傳》:“今若有人來告,權(quán)、禪并修德政,復(fù)履清儉,輕省租賦,不治玩好,動咨耆賢,事遵禮度?!?9所說“履清儉”,仍歸結(jié)于“遵禮度”。又如《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管輅》:“謙則裒多益寡,壯則非禮不履?!?0仍舊沿承前引《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禮者所履也”及《漢書》卷九九上《王莽傳上》“行仁”“履禮”之說。

         

        “履”和“禮”的關(guān)系,還可以通過下面的史例得以說明。史家指出,中原文化影響邊遠地方之“禮化”能夠通過“冠履”的傳布得以實現(xiàn)?!逗鬂h書》卷八六《南蠻傳》寫道:“光武中興,錫光為交阯,任延守九真,于是教其耕稼,制為冠履,初設(shè)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學(xué)校,導(dǎo)之禮義?!?1《三國志》卷五三《吳書·薛綜傳》也說,秦漢開始經(jīng)營南海諸郡,“自斯以來,頗徙中國罪人雜居其間,稍使學(xué)書,粗知言語,使驛往來,觀見禮化。及后錫光為交阯,任延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為設(shè)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學(xué)校,導(dǎo)之經(jīng)義。由此已降,四百余年,頗有似類?!?2所謂“制為冠履”,作為“導(dǎo)之禮義”的方式;而“使之冠履”,是實現(xiàn)“禮化”的步驟。

         

        四、“履”的服用等級

         

        鞋履穿著于足,用以踐地?!墩f文·尸部》說:“履,足所依也。”段玉裁注有這樣的解說:“履依疊韻。古曰屨,今曰履。古曰履,今曰鞵。名之隨時不同者也。引申之訓(xùn)踐?!?3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寫道:“足所依也?!薄坝謺庵巯舐男?,尸聲,古文從舟從足從頁。古曰舄曰屨,漢以后曰履,今曰鞵。此字本訓(xùn)踐,轉(zhuǎn)注為所以踐之具也?!?4

         

        履為“足所依”,因社會等級差異,履的形制自然多有不同。據(jù)說漢武帝寵妃鉤弋夫人用“絲履”35。《漢書》卷二四上《食貨志上》描繪富商的活躍:“千里游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6“履絲”,是高等級消費的標(biāo)志37。又有以珍珠裝飾而稱“珠履”者38。王莽曾受“句履”,應(yīng)是前端突出,形制特別的履39。《后漢書》卷二《明帝紀(jì)》稱之為“絇履”40。《續(xù)漢書·輿服志下》說到“赤舄絇履”,“赤舃,服絇履”,又引“《記》曰:‘知天者官述,知地者履絇。’”41據(jù)說王莽喜歡“厚履”,或體現(xiàn)其對“張起”之勢的追求42。當(dāng)然也可能是為了行走時以此形成適當(dāng)彈性以實現(xiàn)減震的設(shè)計。劉盆子為赤眉軍立為帝,擁立者“為制絳單衣、半頭赤幘、直綦履,乘軒車大馬,赤屏泥,絳襜絡(luò)”,其中“直綦履”,李賢注:“綦,履文也。蓋直刺其文以為飾也?!?3似是說“履”的刺繡紋飾。

         

        普通人所“踐”“依”之“履”,有“葛屨履霜,敝由崇儉”的說法44。史籍又可見所謂“雖為上公,天性節(jié)約,敝衣繩履,食無兼肉”45?!氨忠吕K履”是普通服飾?!度龂尽肪硪哗枴段簳ぼ鲝獋鳌放崴芍⒄f禰衡故事:“衡著布單衣,綀布履,坐太祖營門外,以杖捶地,數(shù)罵太祖。”46所謂“綀布履”,應(yīng)當(dāng)也是普通人所“著”之“履”。底層平民亦服用“草履”?!妒酚洝肪砥吡镀皆萸淞袀鳌罚骸坝萸湔?,游說之士也。躡蹻檐簦說趙孝成王?!迸狍S《集解》:“徐廣曰:‘蹻,草履也。’”47《漢書》卷二三《刑法志》說,受刑者“菲履赭衣而不純”。顏師古注:“菲,草履也?!?8三韓地方民俗,服用“布袍草履”49,當(dāng)然也是社會下層的風(fēng)習(xí)。

         

        劉備“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yè)”50。曹操于是曾經(jīng)斥罵劉備“賣履舍兒”51。劉備之所以受到鄙視,是因為其所經(jīng)營的,是下層民眾所著之“履”。更有“貧苦饑寒”者,甚至“履不完”,以致“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使得“道中人笑之”52。

         

        對于名士生活的簡樸風(fēng)格,則有“衣敝履空”等形容53。帝王穿不加鞣制的生革履,也是崇尚節(jié)儉的典型表現(xiàn)。如漢文帝“無取紛華”事跡54。某些高官貴族也以“曳革履”傳為美談55。曹操“后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采”,也體現(xiàn)“雅性節(jié)儉,不好華麗”的特別習(xí)性56。

         

        “履”和政治地位相關(guān),還有其他實例。漢靈帝時,“十常侍”“皆免冠徒跣頓首”請罪,“有詔皆冠履視事如初”57。曹操厚待蔡文姬,“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時且寒,賜以頭巾履襪。”58由曹操賜“履襪”可知,蔡文姬“徒行”,即“徒跣”而“行”。所謂“蓬首徒行”,當(dāng)和“請罪”的政治表態(tài)有關(guān)。

         

        五、“履”的文化象征

         

        在張良得黃石公傳兵書的故事中,“履”是作為重要道具出現(xiàn)的?!妒酚洝肪砦逦濉读艉钍兰摇罚骸傲紘L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家蚬种?,跪曰:‘諾?!毕嗉s兩次,“父已先在”。第三次,“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dāng)如是?!鲆痪帟?,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烊ィ瑹o他言,不復(fù)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xí)誦讀之。”后來輔佐劉邦,“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張良遂有“沛公殆天授”之說59。張良能夠“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60,似乎主要由自黃石公所授“一編書”。而與“履”相關(guān)的情節(jié),形成了深刻的歷史記憶。此即《晉書》卷八九《忠義傳·王豹》所謂“張良履足之謀”61。也有人評論:“子房不下取履,則博浪沙中一俠士爾,安能輝映今古,使人疑為王者之佐哉?”62其中有神秘主義色彩,《論衡·紀(jì)妖》以為:“是高祖將起,張良為輔之祥也?!薄吧w吉兇之象,神矣;天地之化,巧矣?!庇终f:“《太公兵法》,氣象之也”,而“非時”63?!短崎_元占經(jīng)》卷三八《填星占一》引《黃石公三略》曰:“初,張良遇神老于路,則脫履,命良取之。良跪而進之,老曰:年少可教,與良三期而后付《三略》焉?!?4其實,“履”,是“老父”與“孺子”,“神老”與“年少”之間知識傳遞、傳統(tǒng)繼承、智謀授予的程式象征。唐人釋法琳《辯正論》卷七于是稱之為“子房授履之術(shù)”65。王績詩作《張良遇黃石公》,也有“張良授履”詞句66。

         

        類似的歷史情節(jié),又見于張釋之為王生“結(jié)韤”故事?!妒酚洝肪硪哗柖稄堘屩T唐列傳》:“王生者,善為黃老言,處士也。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王生老人,曰‘吾韤解’,顧謂張廷尉:‘為我結(jié)韤!’釋之跪而結(jié)之。既已,人或謂王生曰:‘獨奈何廷辱張廷尉,使跪結(jié)韤?’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于張廷尉。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結(jié)韤,欲以重之。’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張廷尉?!?7“王生老人”,自稱“吾老且賤”,通過“使跪結(jié)韤”與“方今天下名臣”“張廷尉”形成的關(guān)系,生成“賢王生而重張廷尉”的輿論效應(yīng)?!敖Y(jié)韤”“授履”所以不同,是因為背景在“廷中”,必須“脫履”的緣故。“韤”在這里于是成為替代“履”的文化媒介。

         

        “孔子履”,曾經(jīng)作為一種文化紀(jì)念受到珍視?!逗鬂h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東平憲王蒼》:“今魯國孔氏,尚有仲尼車輿冠履,明德盛者光靈遠也?!?8鐘離意為魯相,珍視孔子“劍履”。據(jù)說“孔子教授堂下床首懸甕”即所謂“夫子甕”“丹書”文字:“后世修吾書,董仲舒。護吾車,拭吾履,發(fā)吾笥,會稽鐘離意。”69《續(xù)漢書·郡國至二》“魯國”條劉昭注補引《意別傳》:“意省堂有孔子小車乘,皆朽敗,意自糶俸雇漆膠之直,請魯民治之,及護幾席劍履。后得甕中素書,曰‘護吾履,鐘離意’?!?0“孔子履”后來成為皇家收藏的寶物。西晉皇家武庫意外火災(zāi),《晉書》卷二七《五行志上》記載:“……是以累代異寶,王莽頭,孔子屐,漢高祖斷白蛇劍及二百萬人器械,一時蕩盡?!?1《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寫道:“武庫火,華懼因此變作,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2《晉書》所謂“孔子屐”,《宋書》作“孔子履”。《宋書》卷三二《五行志三》載:“……是以累代異寶,王莽頭,孔子履,漢高斷白蛇劍及二百萬人器械,一時蕩盡?!?3充分顯示孔氏圣賢“明德盛者光靈遠也”的“孔子履”,后來被看作“累代之寶”用心收存。

         

        六、政治生活中的“跣足”表演

         

        在《史記》中可以看到社會上層人物“跣行”“踐”,也就是赤足行走的特別表現(xiàn)。不用鞋履赤腳而行的貴族人物,用這種形式表達異于常規(guī)的情緒和態(tài)度,成為秦漢社會史鏡像中有趣的畫面。王侯的“跣”“踐”,以模仿下層勞動者形象的方式,表示謙恭、卑下、服罪、自譴?!磅小薄佰`”,常常作為特別的政治形象保留在歷史記憶中。

         

        《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記載了劉邦和蕭何之間體現(xiàn)君臣關(guān)系的一次沖突:“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言相國賤強買民田宅數(shù)千萬?!眲钪灵L安,蕭何謁,劉邦笑著說:“夫相國乃利民!”同時將“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說道:“君自謝民?!比欢?,“相國因為民請曰:‘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為禽獸食?!眲畲笈?,憤然斥責(zé):“相國多受賈人財物,乃為請吾苑!”于是,“乃下相國廷尉,械系之”。數(shù)日之后,“王衛(wèi)尉侍,前問曰:‘相國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劉邦說:“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今相國多受賈豎金而為民請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蓖跣l(wèi)尉說:“夫職事茍有便于民而請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且陛下距楚數(shù)歲,陳豨、黥布反,陛下自將而往,當(dāng)是時,相國守關(guān)中,搖足則關(guān)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國不以此時為利,今乃利賈人之金乎?且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李斯之分過,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淺也?!眲铍m“不懌”,但是當(dāng)天就“使使持節(jié)赦出相國”。蕭何“年老,素恭謹(jǐn)”,其表現(xiàn)尤為謙卑,“入,徒跣謝”,即赤足覲見,恭敬謝罪。劉邦說:“相國休矣!相國為民請苑,吾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也?!眲钏^“夫相國乃利民”,司馬貞《索隱》:“謂相國取人田宅以為利,故云‘乃利人’也。所以令相國自謝之。”74蕭何因請令民入上林田事激怒劉邦,而最終又得和解。老年相國蕭何本來是劉邦實現(xiàn)“并天下”75成功的最親密的助手,因功“第一”,享有“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特權(quán),這時則“徒跣謝”,成為史家矚目的特別表現(xiàn)。

         

        鄧通為漢文帝弄臣?!妒酚洝肪砭帕稄堌┫嗔袀鳌酚涊d丞相申屠嘉懲罰鄧通的故事:“嘉為人廉直,門不受私謁。是時太中大夫鄧通方隆愛幸,賞賜累巨萬。”漢文帝甚至曾經(jīng)到鄧通家“燕飲”,可知寵幸的程度?!笆菚r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禮。”申屠嘉奏事之后,說:“陛下愛幸臣,則富貴之;至于朝廷之禮,不可以不肅!”漢文帝說:“君勿言,吾私之?!鄙晖兰巍傲T朝坐府中”,“為檄召鄧通詣丞相府,不來,且斬通。通恐,入言文帝?!睗h文帝說:“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庇谑牵巴ㄖ霖┫喔?,免冠,徒跣,頓首謝”。而申屠嘉“坐自如,故不為禮”,斥責(zé)道:“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dāng)斬。吏今行斬之!”鄧通“頓首,首盡出血”,亦不能紓解申屠嘉的憤怒?!拔牡鄱蓉┫嘁牙?,使使者持節(jié)召通,而謝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釋之?!囃戎粒瑸槲牡燮唬骸┫鄮讱⒊?。’”76鄧通當(dāng)時“免冠,徒跣,頓首謝”,其實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申屠嘉消殺其“戲殿上,大不敬”囂張氣焰的目的。

         

        《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記載:“(魯昭公)三十一年,晉欲內(nèi)昭公,召季平子。平子布衣跣行,因六卿謝罪。六卿為言曰:‘晉欲內(nèi)昭公,眾不從?!瘯x人止?!睂τ诩酒阶印安家迈行小钡男袨椋狍S《集解》:“王肅曰:‘示憂戚?!?7以反常的衣裝和特殊的行走方式表示“憂戚”,顯現(xiàn)其政治態(tài)度?!捌阶硬家迈行小保熬毠诼橐迈行小?,以比較特殊的表現(xiàn)存留在歷史記憶中。這一情形,可以作為我們理解秦漢“跣行”故事的參考。

         

        以“跣行”“示憂戚”的情形,亦見于喪禮“踐”“跣”禮俗?!妒酚洝肪硪哗枴缎⑽谋炯o(jì)》載錄漢文帝堅持薄葬的遺詔:“朕既不敏,常畏過行,以羞先帝之遺德;惟年之久長,懼于不終。今乃幸以天年得復(fù)供養(yǎng)于高廟。朕之不明與嘉之,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者。自當(dāng)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踐。绖帶無過三寸,毋布車及兵器,毋發(fā)民男女哭臨宮殿。殿中當(dāng)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聲,禮畢罷。非旦夕臨時,禁毋得擅哭。以下,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釋服。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率從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歸夫人以下至少使?!彼^“自當(dāng)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踐”,注家有“踐”就是“跣”的解釋。裴骃《集解》引服虔曰:“踐,翦也。謂無斬衰也?!鄙婕皢史男沃啤H欢峡档慕忉寘s是“踐,跣也”。裴骃《集解》又引晉灼曰:“《漢語》作‘跣’。跣,徒跣也?!彼抉R貞《索隱》指出:“《漢語》是書名,荀爽所作也?!?8“踐,跣也”,“跣,徒跣也”的意見,大概司馬貞也是贊同的。

         

        《史記》還有秦史一則有關(guān)“跣”的故事的記錄。秦穆公十二年(前648),晉國發(fā)生旱災(zāi),向秦國請求糧食援助。秦輸送糧食援救晉國,“以船漕車轉(zhuǎn),自雍相望至絳?!薄妒酚洝肪砦濉肚乇炯o(jì)》的這一記載79,更早見于《左傳·僖公十二年》,稱之為“汎舟之役”80。秦穆公十四年(前646),秦國饑荒,向晉國請求救災(zāi)的糧食,晉國國君召集群臣商議,虢射說,乘秦國遭受災(zāi)害“伐之,可有大功?!薄笆迥辏d兵將攻秦?!鼻啬鹿l(fā)兵,“使丕豹將,自往擊之?!痹诰旁氯尚邕@一天,“與晉惠公夷吾合戰(zhàn)于韓地”。晉君脫離主力部隊,“與秦爭利”,然而馬陷入泥濘之中。秦穆公率麾下部眾“馳追之”,沒有捕得晉君,“反為晉軍所圍”。秦穆公受傷,“于是岐下食善馬者三百人馳冒晉軍,晉軍解圍,遂脫繆公而反生得晉君?!彼^“岐下食善馬”的故事,是起初秦穆公丟失了“善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官吏抓捕了這些“野人”,準(zhǔn)備法辦。秦穆公說:“君子不以畜產(chǎn)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庇谑琴n“野人”酒,并宣布赦免。“三百人者聞秦?fù)魰x,皆求從”,隨從作戰(zhàn)者見秦穆公被圍,“亦皆推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戰(zhàn)場形勢轉(zhuǎn)變,最終秦穆公“虜晉君以歸”。對戰(zhàn)俘的處置,引發(fā)了富有戲劇性的故事。秦穆公宣布:“吾將以晉君祠上帝。”周天子得到消息,說“晉我同姓”,為“晉君”的命運進行疏通。而秦穆公夫人正是晉君夷吾的姐姐,“夫人聞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鼻啬鹿f:“我得晉君以為功,今天子為請,夫人是憂?!庇谑恰澳伺c晉君盟,許歸之”。提高了食宿待遇,“更舍上舍,而饋之七牢”。隨后,“十一月,歸晉君夷吾,夷吾獻其河西地,使太子圉為質(zhì)于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時秦地東至河?!?1據(jù)《史記》卷五《秦本紀(jì)》記載,秦晉之間兩國國君均親至對陣前沿的一場大戰(zhàn),秦穆公俘虜了晉君夷吾,而“夷吾姊”“衰绖跣”的表現(xiàn),使得兩國再度和好,秦國也得到了“河西地”,于是“秦地東至河”,實現(xiàn)了新的擴張。秦史的這一片段,說明了“衰绖跣”的特殊意義。

         

        政治格局與等級制度對社會人生的全面規(guī)范,成為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范式,影響至于人們身體的通常表現(xiàn),包括“冠履”即頭頂?shù)摹肮凇迸c足底的“履”的等級標(biāo)志作用。古代刑罰方式中與施用于頭頂?shù)摹镑铡毕鄬?yīng)的殘酷摧毀或限制“足”的行走能力的“刖”“剕”“臏”“釱”等,都是中國古代身體史研究應(yīng)當(dāng)關(guān)注的現(xiàn)象。相關(guān)學(xué)術(shù)主題的討論,可以另文展開。

         

        注釋
         
        1羅振義、鐘夏:《新書校注》:“‘殘’,《新序》、盧本作‘踐’。”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260頁。
         
        2《新書校注》:“‘之棄之’,《新序》作‘必棄之’,于義為長?!钡?50、260頁。《太平御覽》卷六九七引《賈誼書》亦作“必棄之”。(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中華書局用上海涵芬樓影印宋本,1960年版,第3110頁。
         
        3《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266頁。
         
        4《三國志》卷二〇《魏書·武文世王公傳·廣平哀王儼》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載宗室曹冏上書,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593頁。
         
        5《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jì)》裴松之注引《魏書》,第47頁。
         
        6[明]俞汝楫編:《祭按厥明行事儀》,《禮部志稿》卷八三《宗廟備考·廟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98頁?!奥穆暋敝小稘h書》卷七七《鄭崇傳》:“每見曳革履,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敝腥A書局,1962年版,第3255頁。
         
        7談遷指出,這一傳統(tǒng)得以長期繼承:“漢魏以后,朝祭皆跣襪。唐禮,正旦冬至稱賀,上公一人至西階,脫舄解劍。宋開寶通禮,太廟神裸饋食并禘祫,皇帝詣東階,解劍脫舄?!盵清]談遷撰:《國榷》卷六,清鈔本,第212頁。
         
        8[清]惠士奇撰:《禮說》卷一三《秋官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19頁。
         
        9保傅制度在西漢前期因高層執(zhí)政者的特殊重視得以健全,不能說與賈誼就秦二世教訓(xùn)提出的警告和發(fā)表的建議沒有關(guān)系。賈誼因此被稱作“漢代對保傅教育思想論述最全面的”“教育家”。喬衛(wèi)平、程培杰:《中國古代幼兒教育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頁。
         
        10王子今:《秦二世胡亥童年故事及相關(guān)問題》,《人文雜志》,2010年4期。
         
        11《史記》,第2016頁。
         
        12《后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233-1234頁。
         
        13《后漢書》,第1183頁。
         
        14《三國志》,第174頁?!逗鬂h書》卷七二《董卓傳》:“尋進卓為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第2325頁。
         
        15《三國志》,第36、47頁。
         
        16《三國志》,第281、282頁。
         
        17《三國志》,第132頁。
         
        18《三國志》,第1439頁。
         
        19《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16頁。
         
        20《舊唐書》卷二七《禮儀志七》,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025頁。
         
        21《漢書》卷九九上《王莽傳上》,第4054頁。
         
        22《漢書》,第4241頁。
         
        23《后漢書》,第1143頁。
         
        24《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jì)·高貴鄉(xiāng)公髦》:“丙寅,詔曰:‘夫養(yǎng)老興教,三代所以樹風(fēng)化垂不朽也,必有三老、五更以崇至敬,乞言納誨,著在惇史,然后六合承流,下觀而化。宜妙簡德行,以充其選。關(guān)內(nèi)侯王祥,履仁秉義,雅志淳固。關(guān)內(nèi)侯鄭小同,溫恭孝友,帥禮不忒。其以祥為三老,小同為五更?!钡?42頁。
         
        25《后漢書》卷四八《楊終傳》李賢注引《大戴禮》:“《大戴禮》曰:‘古者八歲出就外舍,學(xué)小。蓺焉,履小節(jié)焉?!钡?600頁。
         
        26《后漢書》卷四〇下《班固傳》:“游俠逾侈,犯義侵禮,孰與同履法度,翼翼濟濟也?”第1370頁。
         
        27《后漢書》卷五五《章帝八王傳·濟北惠王壽》:“建和元年,梁太后下詔曰:‘濟北王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沒哀慟,焦毀過禮,草廬土席,衰杖在身,頭不枇沐,體生瘡腫。諒闇已來二十八月,自諸國有憂,未之聞也,朝廷甚嘉焉。《書》不云乎:用德章厥善?!?,第1807頁。
         
        28《續(xù)漢書·祭祀志下》劉昭注補引《東觀書》:“章帝初即位,賜東平憲王蒼書曰:‘朕夙夜伏思,念先帝躬履九德”,《后漢書》,第3196頁。
         
        29《三國志》,第714頁。
         
        30《三國志》,第820頁。
         
        31《后漢書》,第2836頁。
         
        32《三國志》,第1251頁。
         
        33(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據(jù)經(jīng)韻樓臧版,1981年影印版,第402頁。
         
        34(清)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武漢市古籍書店據(jù)湖北省圖書館藏臨嘯閣版,1983年影印版,第603頁。
         
        35《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張守節(jié)《正義》引《括地志》:“武帝末年殺夫人,殯之而尸香一日。昭帝更葬之,棺但存絲履也?!钡?986頁。
         
        36《漢書》,第1132頁。
         
        37賈誼上疏陳政事,說道:“今民賣僮者,為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內(nèi)之閑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廟而不晏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薄百住保亷煿抛ⅲ骸叭绱驹唬骸字^隸妾也。’”“閑”,顏師古注:“服虔曰:‘閑,賣奴婢闌?!薄皬R而不晏”,顏師古注:“入廟則服之,宴處則不著,蓋貴之也。”《漢書》卷四八《賈誼傳》,第2242頁。奴婢服用古來“貴之”的華麗的“履”,應(yīng)是反常情形?!暗そ惤z履”又見于《三國志》卷五〇《吳書·妃嬪傳·孫休朱夫人》裴松之注引《搜神記》,第1201頁。
         
        38《史記》卷七八《春申君列傳》:“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第2396頁。
         
        39顏師古注:“孟康曰:‘今齊祀履舄頭飾也。出履三寸?!瘞煿旁唬骸湫纹珙^?!薄稘h書》卷九九上《王莽傳上》,第4075頁。
         
        40《后漢書》,第100頁。
         
        41《后漢書》,第3665、3677、3667頁。
         
        42《漢書》卷九九中《王莽傳中》:“(王莽)長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牦裝衣,反膺高視,瞰臨左右?!薄耙躁笱b衣”,顏師古注:“毛之強曲者曰牦,以裝褚衣中,令其張起也。”第4124頁。
         
        43《后漢書》卷一一《劉盆子傳》,第481頁。
         
        44《后漢書》卷四八《仲長統(tǒng)傳》,李賢注:“《詩·魏風(fēng)序》曰:‘葛屨,刺褊也。其君儉嗇褊急,而無德以將之。’《詩》曰:‘糾糾葛屨,可以履霜?!嵭⒃疲骸饘召v,皮屨貴,魏俗至冬猶葛屨,可用履霜,利其賤也’。”第1660-1661頁。
         
        45《后漢書》卷七三《劉虞傳》,第2354頁。
         
        46《三國志》,第312頁。
         
        47《史記》,第2370-2371頁。
         
        48《漢書》,第1110頁。
         
        49《后漢書》卷八五《東夷傳·三韓》,第2819頁?!度龂尽肪砣枴段簳|夷傳》:“(夫余人)履革鞜”,“(韓人)足履革蹻蹋?!钡?41、851頁。
         
        50《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先主傳》,第871頁。
         
        51《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威王彰傳》,第556頁。
         
        52《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第3208頁。
         
        53《漢書》卷七二《鮑宣傳》:“……唐尊伯高,皆以明經(jīng)飭行顯名與世。”“唐尊衣敝履空?!鳖亷煿抛ⅲ骸爸忠萝b空履也???,穿也?!钡?095頁。
         
        54《漢書》卷七二《貢禹傳》:“孝文皇帝衣綈履革?!钡?069-3070頁?!稘h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孝文皇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綈,足履革舄?!鳖亷煿抛ⅲ骸案?,生皮也。不用柔韋,言儉率也?!钡?858-2859頁?!稘h書》卷八七下《揚雄傳下》:“逮至聖文,隨風(fēng)乘流,方垂意於至寧,躬服節(jié)儉,綈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夏不居,木器無文?!彼^“革鞜不穿”,顏師古注:“言不穿敝而已,無取紛華也。鞜,革履,音踏?!钡?560-3561頁。
         
        55《漢書》卷七七《鄭崇傳》:“哀帝擢為尚書仆射。數(shù)求見諫爭,上初納用之。每見曳革履,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鳖亷煿抛ⅲ骸笆朐豁f,生曰革?!钡?255頁。
         
        56《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jì)》裴松之注引《魏書》,第54頁。
         
        57《后漢書》卷七八《宦者列傳·張讓》,第2535頁。
         
        58(5)《后漢書》卷八四《列女傳·董祀妻》,第2801頁。
         
        59《史記》,第2034-2036頁。
         
        60《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381頁?!妒酚洝肪硪蝗枴短饭孕颉罚骸斑\籌帷幄之中,制勝于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于易,為大于細(xì)。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钡?312頁。
         
        61《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304頁。
         
        62(宋)陳亮:《龍川集》卷二一,清宗廷輔??瘫荆?86頁。
         
        63黃暉:《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928-929頁。
         
        64(唐)瞿曇悉達編,李克和校點:《開元占經(jīng)》,岳麓書社,1994年版,第438-439頁。
         
        65(唐)釋法琳:《辯正論》,《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本,第105頁。
         
        66(唐)王績:《王無功文集》卷五《雜著》,清鈔本,第29頁。
         
        67《史記》,第2756頁。
         
        68《后漢書》,第1438頁。
         
        69《后漢書》卷四一《鍾離意傳》李賢注引《意別傳》,第1410頁。
         
        70《后漢書》,第3427頁。
         
        71《晉書》,第805頁。
         
        72《晉書》,第1073頁。
         
        73《宋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933頁。
         
        74《史記》,第2018-2019頁。
         
        75《史記》卷九九《劉敬叔孫通列傳》,第2722頁。
         
        76《史記》,第2683頁。
         
        77《史記》,第1542頁。這一故事,《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有這樣的記載:“季孫練冠麻衣跣行,伏而對曰:‘事君,臣之所不得也,敢逃刑命?君若以臣為有罪,請囚于費,以待君之察也,亦唯君。……’”對于所謂“練冠麻衣跣行”,杜預(yù)注:“示憂慼?!薄洞呵镒髠骷狻罚虾H嗣癯霭嫔?,1977年版,第1590頁。
         
        78《史記》,第434頁。
         
        79《史記》,第188頁。
         
        80《春秋左傳集解》,第284頁。
         
        81《史記》,第188-189頁。對于秦穆公夫人的表現(xiàn),《左傳·僖公十五年》記載:“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大子罃、弘與女簡璧登臺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曰:‘上天降災(zāi),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松嶂T靈臺?!彼^“履薪”,杜預(yù)注:“穆姬欲自罪,故登臺而薦之以薪,左右上下者,皆履柴乃得通。”所謂“使以免服衰绖逆”,杜預(yù)注:“免、衰、绖,遭喪之服,令行人服此服迎秦伯,且告將以恥辱自殺。”而秦穆公的態(tài)度,《左傳·僖公十五年》寫道:“大夫請以入。公曰:‘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杜預(yù)注:“若將晉侯入,則夫人或自殺?!庇谑亲罱K“乃許晉平”?!洞呵镒髠骷狻?,第291、295頁。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