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孔廟:宗子南遷,高風(fēng)讓爵
作者:韋力
來源:“芷蘭齋”微信公眾號
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陷汴梁,而后擄走了徽、欽兩位皇帝,至此北宋滅亡。當(dāng)年的四月,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趙構(gòu),在應(yīng)天府登基稱帝,他就是史書上所說的宋高宗。趙構(gòu)登基后,改年號為建炎,這是南宋的第一個年號。之后金兵繼續(xù)侵?jǐn)_,因此在建炎二年的秋天,宋高宗把行宮轉(zhuǎn)移到了揚州,而后他下令讓當(dāng)年在北宋任職的官吏,帶上各種法器前往揚州參加冬至郊祀,而孔子的第48世子孫孔端友也奉詔前去侍祀。
門牌號
孔端友為孔子正統(tǒng)的傳人,所以他被封為“衍圣公”。建炎二年十月,孔端友在從父孔傳的陪同下率領(lǐng)宗室成員孔端朝、孔端問、孔端己、孔端位、孔端植、孔端隱、端思等十余位前往揚州。在離開孔府之前,孔端友命自己的弟弟孔端操等一些族人留守在曲阜。這一行人在當(dāng)年的十一月抵達揚州,而后參加了冬至郊祀。
宋建炎三年春,金兵繼續(xù)南侵,他們渡過了黃河,而后準(zhǔn)備攻打揚州,宋高宗只好繼續(xù)向南撤退,而孔端友和孔傳等孔家族人,也只能跟著宋朝的皇室一路向南。這個過程十分的艱辛。在前往揚州時,孔端友帶著當(dāng)年子貢制作的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所以他們在跟著皇室向南撤退之時,無論多么艱辛,孔端友都努力保護這兩尊圣像。對于這件事,清馮世科在《魯阜山神祠記》中有載:“城南柯陽首廟,垣宇傾圮,有殘碑臥叢棘中,字跡漫漶不能卒讀,就其存者綴之,略云:衍圣公端友負楷木圣像,扈蹕來南,夜泊鎮(zhèn)江,奉像舟覆,風(fēng)浪中,有三神人擁像,逆流而上,得于江濱。公焚香禱謝,煙篆‘魯阜山神’四字。公后賜家于衢,因建祠世祀焉。”
第一進院落
按照民間傳說,他們在北撤的過程中被金兵追上,于是他們駕船逃奔,而此時刮起了狂風(fēng),在這危險時刻,有三位神人托住了船,后來他們看到天上有“魯阜山神”四個大字,由此得知這是曲阜的山神來護衛(wèi)圣像。
這個故事在衢州地區(qū)流傳甚廣,故當(dāng)?shù)亟ㄔ炝瞬簧亵敻飞缴駨R,該廟又被稱為三圣廟。直到明、清時期,衢州地區(qū)還有許多山神廟,民國版《衢縣志》在《建置志》中專有一節(jié)記載魯阜山神祠,該節(jié)中寫道:“三圣之祀遍于衢地,三家之村、三叉之路及于園圃之間,幾乎無處無之?!?o:p>
五支祠
為什么楷木像會受到魯阜山神的保護,這當(dāng)然是因為該像出自子貢之手。對于此像的形狀,許凌云等編制的《儒家圖制》中收有這兩尊像的照片,然而照片沒有標(biāo)明尺寸,同時也沒有參照物,完全不知其原物之大小。同時,《儒家圖制》的圖注上又稱“據(jù)傳為顏回所刻孔子與夫人亓官氏像”,而對于該像的高度,《衢州孔氏南宗家廟志》中描繪說:“楷木雕像相傳為孔子學(xué)生端木子貢手鐫,表面呈褐色,孔子雕像高38厘米,亓官夫人雕像高41厘米??鬃娱燁~,身著大袖長袍,手捧朝笏,神態(tài)威嚴(yán);亓官夫人長裙垂地,雍容大方。原供奉在曲阜孔府中。”
濕滑的地面
無論子貢還是顏回所刻,到如今都有了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這真可謂稀世珍寶。民國年間,郁達夫曾目睹過原物,他在《爛柯紀(jì)夢》中說:“孔廟和楷木孔子像最為一般人所知道,數(shù)千年來的國寶,實在是不容易見到的稀世奇珍?!庇暨_夫如何看到這件稀世珍寶呢?他在文中介紹說:“陪我們?nèi)タ讖R的是三衢醫(yī)院的院長孔熊瑞先生,系孔子第七十三代裔孫。楷木像藏在孔廟西首的一間樓上;像高各尺余,孔子是朝服執(zhí)圭的一個坐像,亓官夫人的也是一樣的一個,但手中無圭。兩像顏色蒼黑,刻劃遒勁,決不是近代人的刀勢。據(jù)孔先生告訴我們的話,則這兩像素來就說是出于端木子貢之手刻,宋南渡時由衍圣公孔端友抱負來衢,供在家廟的思魯閣上;即以來衢州后的年限來說,也已經(jīng)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了?!?o:p>
第二進院落
郁達夫果然是文學(xué)家,他不只文筆好,還對事物有細膩的觀察,比如孔子像的特點以及修補痕跡,他在文中都有詳細描繪:“孔子像的面貌,同一般的畫像并不相同,兩眼及鼻子很大,顴骨不十分高,須分三掛,下垂及拱起的手際,耳朵也比平常人大一點兒??鬃拥囊粋€圭,一掛須,及一只耳朵,已經(jīng)損壞了,現(xiàn)在的系后人補刻嵌入的?!?o:p>
正路
我從照片上看不出修補的痕跡,同時在燈光的照耀下,我也看不出這兩尊木雕會有那么長的歷史,但見過實物的人當(dāng)然會有具體的感受,《家廟志》中說:“今觀兩像木理堅結(jié)幾化石質(zhì),而雕刻又極古樸、渾穆,雖不敢必其出于子貢,要為漢以前人之制作則無可疑。木質(zhì)而能流存至今,世間更無其偶,況屬圣容,尤堪稱重。”
對于楷木像此后的流轉(zhuǎn)過程,《家廟志》中又有如下簡介:“時至民國28年(1939)日寇侵入,國民政府為保護圣像,命孔氏南宗七十四世孫、奉祀官孔繁豪護送圣像從衢州到龍泉、云和、慶元等地。直至民國35年(1946)8月27日奉迎回歸家廟。1952年7月12日,楷木像從衢縣中心文化館調(diào)入省文管會。1959年9月27日,楷木像由浙江省文管會借予山東省曲阜縣文管會用于復(fù)制,借期半年,后因故未還。2000年5月,根據(jù)衢州市文物局的要求,浙江省文物局經(jīng)充分調(diào)查取證后,正式行文山東省文化廳,要求歸還楷木像?!?o:p>
大成殿門上的匾額
看來這對木雕珍寶能夠留傳到今天,我們真的感謝孔端友,如果不是他艱苦卓絕的保護,說不定這一對像早已被河水沖到不知哪里去了。
建炎二月二十三日,宋高宗到達杭州,孔傳和孔端友也與家族成員跟著皇室來到了這里。一個月后,杭州發(fā)生了兵變。對于此事,《元史》中載:
扈從統(tǒng)制苗傅忿王淵驟得君,劉正彥怨招降劇盜而賞薄。帝在揚州,閹臣用事恣橫,諸將多疾之。癸未,傅、正彥等叛,勒兵向闕,殺王淵及內(nèi)侍康履以下百余人。帝登樓,以傅為慶遠軍承宣使、御營使司都統(tǒng)制,正彥渭州觀察使、副都統(tǒng)制。傅等迫帝遜位于皇子魏國公,請隆祜太后垂簾同聽政。是夕,帝移御顯寧寺。甲申,尊帝為睿圣仁孝皇帝,以顯寧寺為睿圣宮,大赦。
祭器
兩個月后,在太后等重臣的支持下,兵變被平定,高宗復(fù)位。當(dāng)年七月,杭州升為臨安府。然而金兵繼續(xù)南侵,高宗只能繼續(xù)南逃,而后他到達了紹興、寧波,之后他乘船前往臺州和溫州,金兵派船追趕,而后趕上風(fēng)暴,故而這些金兵返回。當(dāng)年十二月,原本在杭州的孔氏家族,乘船幾經(jīng)曲折,最終到達了衢州。
南渡
建炎四年四月,金兵北撤,宋高宗返回越州,到紹興八年,正式定都于臨安,而后孔端友率領(lǐng)一些族人前往臨安朝拜,之后他們給高宗上書,要求在南方賜地,以便讓孔氏成員安頓下來。高宗感念孔氏成員在危急時刻“扈駕南渡”,于是就下令賜家衢州。至此,孔子嫡傳就在衢州安頓了下來。然而占領(lǐng)中國北方的金朝,則把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視之為孔門正傳,金熙宗封孔端操的兒子孔璠為“衍圣公”。自此之后,孔子的正傳形成了兩個系統(tǒng),因為天下同時有兩位宗子,兩位“衍圣公”。
雨中芭蕉
孔端友這一支在衢州定居之后,他們得到了南宋皇朝的重視,孔家子弟在很多地方任職??锥擞讶ナ篮?,他的兒子孔玠繼承了“衍圣公”的封號??撰d襲封衍圣公的時間為宋紹興二年,對此事,宋高宗頗為重視,他在詔書中說:“夫子中介于堯舜,澤及萬世,靡有所窮。欽崇碩報,邦有彝典。肆予命爾紹于世封,惟欽惟毖,則無墜命?!保ā蛾I里文獻考·世系》)
孔端友像
孔端友在北宋崇寧三年襲封衍圣公,在他之后的衍圣公則為孔玠、孔搢、孔文遠、孔萬春、孔洙,他們與孔端友一起被稱之為孔氏南宗“六代公爵”。
當(dāng)時孔玠年僅9歲,所以家中之事都是由他母親跟孔傳來主持,而后孔傳征得了宗室成員的同意,他上書朝廷,請求在衢州再建一座家廟。宋紹興六年,皇帝下詔以衢州府學(xué)為孔門家廟,同時又賞賜了一些田地作為奉祀之本,而這些田地所得也免除稅賦。自此之后,孔門的繁衍就是以衢州為中心,漸漸在江南很多省分都有了支脈。
孔端友簡介
這位孔玠就是孔子的第49世孫,其實他不是孔端友的親生兒子,孔玠原本為端友之弟端操的兒子,他是過繼給端友為子者。而孔端操那一支也被金人認定為孔門的嫡傳。如此說來,這兩支原本為同一系統(tǒng),因此衢州孔廟被稱之為“南孔廟”,它跟各地所建孔廟不同,因為衢州孔廟也是孔門的正宗。
忽必烈登基后,仍然尊奉儒宗,于是下詔要確定孔子的正傳,對于此事,清畢沅在《續(xù)資治通鑒》中載:
孔子后,自宋南渡初,其四十八代孫端友子玠寓衢州。帝既滅宋,疑所立,或言孔氏子孫寓衢者,乃其宗子。洙赴闕,遜于居曲阜者,帝曰:“寧違榮而不違親,真圣人后也。”遂有是命。就給祿與護持林廟。
讓爵
元至元十九年,世祖忽必烈讓朝臣們商議,衢州和曲阜哪一支才是孔門的正傳?眾大臣根據(jù)歷史衍變的情況,都認為衢州的這一支才是嫡傳,于是忽必烈就下詔讓“南衍圣公”孔洙來京朝見,忽必烈命孔洙返回曲阜主持奉祀。
孔洙讓爵場景
孔洙認為,他奉詔返回曲阜,就跟他前幾世的親人就此分離了,更何況孔氏家族已經(jīng)在衢州,甚至江南地區(qū)發(fā)展成了很大的一族,孔洙不愿意與這些親人分離,于是他就向忽必烈提出自己讓爵于曲阜的宗弟孔治。他的這個決定受到了忽必烈的贊賞,并把“衍圣公”之名封給孔治。從此之后,孔門衢州南宗失去了“衍圣公”的封號,而曲阜反而成為了“衍圣公”代代遞傳的正統(tǒng)??卒ㄗ尵糁?,孔氏南宗失去了世襲封爵的時間竟然達224年之久。
六代公爵祠
孔洙讓爵對南宗孔氏影響甚大,他們不只是失去了榮譽封號,在經(jīng)濟方面也很快衰落了下來。此后孔氏南宗又傳了幾代,到明弘治末年,衢州知府沈杰根據(jù)讓爵之事上書皇帝,請求恢復(fù)南孔的爵位。正德元年,皇帝下詔,孔子第五十九世宗子孔彥繩為世襲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秩正八品,享受衍圣公次子待遇。由此而使得南宗又獲得襲封。
泗淛同源
中西結(jié)合的風(fēng)格
清代沿襲了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的封爵,但要求進行相應(yīng)的考試,以此來保證五經(jīng)博士名符其實。
油畫
進入民國,廢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改稱為南宗奉祀官,孔慶儀首任此職。民國十三年,他的兒子孔繁豪繼任。民國二十四年,南京政府下令廢爵,將孔氏南宗奉祀官改稱為“大成至圣先師南宗奉祀官”。民國三十六年,孔子第七十五世孫孔祥楷繼任此職。此后就再沒有了相應(yīng)的職位。
大成殿前的石階
滿眼皆綠
孔端友及其族人定居衢州后,他們考慮到祭祀問題,于是在紹興六年暫借衢州州學(xué)大成殿,在內(nèi)設(shè)立孔氏南宗家廟。這種暫借竟然延續(xù)了一百多年,到南宋寶祐元年,衢州孔氏感覺長期借用大成殿有諸多的不方便,于是他們向當(dāng)?shù)毓芾碚咛岢鰡为毥⒓覐R。當(dāng)時的衢州知府孫子秀上奏朝廷,經(jīng)朝廷批準(zhǔn),并撥款36萬緡,衢州孔氏在城東菱湖芙蓉堤東側(cè)找到了一處佛寺遺址,他們在此址之上建起一座家廟,該廟被稱為菱湖家廟。此次建廟是由孔子第五十世孫孔元龍負責(zé),該廟建設(shè)工期歷時一年,在寶祐二年春完工。
雨中的參觀者
關(guān)于此廟的規(guī)制,《家廟志》中描繪道:“菱湖家廟規(guī)制略似曲阜,除廟門外,內(nèi)有廟祠亭堂8座,中為玄圣殿,即大成殿,塑有孔子像,是祭祀孔子的場地;西為齊國公、魯國太夫人祠,塑有孔子父母像,分別祭祀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及母親顏氏;玄圣殿后為鄆國夫人殿,即寢殿,塑有亓官夫人像,奉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玄圣殿前東側(cè)為沂水侯祠,塑孔子兒子孔鯉像,西側(cè)為泗水侯祠,塑有孔子孫孔伋像,分別奉祀孔子之子孔鯉和孫孔伋;東西兩廡還‘別為室,以祠襲封之得祠者’,成為后世設(shè)置六代公爵祠、襲封祠的導(dǎo)源。寢殿之后為思魯閣?!?o:p>
菱湖家廟全部建筑共有225楹,并且用紅色的院墻環(huán)繞,可見當(dāng)年建造得頗為壯觀。宋景炎元年四月,蘭溪人章焴率領(lǐng)農(nóng)民起義軍攻入衢州城,菱湖家廟被毀,該廟從建成到被毀,僅存在22年。
菱湖家廟被毀之時,正處于戰(zhàn)亂期間,于是孔洙就將子貢所雕楷木像等重要之物移回家中,他在家中設(shè)壇祭祀??卒ㄗ尵艉?,其本人及后人依然在家中進行祭祀。到明弘治時,衢州孔氏又建起了一座家廟,明弘治年間,羅璟所撰《重修家廟記》中寫道:
紹興年間,詔立廟賜田于衢,家廟之所由始,迄今三百余年矣。廟始建城北菱塘,規(guī)模弘闊,比擬曲阜。元季毀于兵燹,蕩無遺宇,永樂初,禮部尚書胡公過衢見之,始命有司遷廟于郡城崇文坊,即今地也。歲久風(fēng)雨震凌,不無朽弊。邇者,吏部郎中周君近仁出使蜀藩經(jīng)衢謁廟,慨然顧謂二守蕭君文明,此非有司之責(zé)乎?蕭君諾,愿盡力。遂抽己俸為倡,措置增益。太守張君世英適至,益相與協(xié)力。廟有前殿,有寢殿,視柱石之堅固者仍其舊,其朽損者悉撤易之。榱題仰板,煥然一新。覆以筒瓦,翚飛翼翼。
回形樓
明正德元年,孔洙六世孫孔彥繩授封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正德十四年,孔承美繼任五經(jīng)博士,他曾往曲阜拜謁孔林,他看到曲阜孔廟建造得十分壯觀,孔承美返回衢州后決定重新建造一所更為宏大的家廟。轉(zhuǎn)年,巡按御史唐鳳儀來到衢州,孔承美向他提出重建家廟事,唐鳳儀和布政使何天衢將此事報告朝廷,后得到了皇帝的詔許,并且撥下了建造新孔廟的銀兩。他們選址新橋街原西安縣學(xué)舊址,于此建造起一所更為宏大的孔廟。謝遷在《衢州重建孔氏家廟碑》中寫道:
我皇明太宗文皇帝時,有司請徙郡城南隅崇文坊,即今舊廟也。歲久就圮且隘。今博士承美,恒念弗稱厥祀。分守左參議胡君鎮(zhèn),分巡副使丁君沂,為白于巡按監(jiān)察御史唐君鳳儀。唐君慨然圖新之,時左布政使何君天衢,洎藩臬諸君曰:信宜新之,爰具疏得請。唐君躬詣經(jīng)畫,財取公羨,役以隙氓,委衢州府推官楊文升董其事。即西安縣學(xué)舊址,界為二區(qū),繚以高垣,立廟于東,作廨于西,外建二門,以別廟廨。地位崇峻,規(guī)制宏敞。經(jīng)始于正德庚辰冬十一月丙子,訖工于明年夏四月辛亥。于是妥靈有地,收族有方,凡諸庖湢燕集之所,無弗煥然者,而廟始備矣!
新橋街孔廟建成之后,直到今天,依然屹立于此地,只是此后的四百七十余年中,進行過多次的修葺和擴建。清康熙十三年,耿精忠等反叛,此乃三番之亂,當(dāng)時十萬清軍為平亂,駐扎在衢州城內(nèi),而孔廟也受到了損壞。三番之亂平定后,五經(jīng)博士孔衍楨及衢州同知楊道泰等對孔廟的破損予以修補,同時重建了大成殿。
幽靜
雍正八年,該孔廟又進行了補修,之后又進行過兩次大修。關(guān)于道光元年的那次大修,《家廟志》中有如下描繪:
道光元年(1821),知府周鎬和繼任譚瑞東,先后倡捐修葺,全城官佐及五縣士民皆踴躍捐銀、米、木料、磚瓦等,其中左營守備劉龍標(biāo)出銀580兩,并采深山大谷巨木20余株。這次重修,將大成殿后已傾圮的思魯閣移建至西北隅;大成殿北移,并因原殿基淺隘,陰濕氣重,遂將殿基增高五尺,楹柱多易木為石;石階墀、門廡也得到開拓;崇圣、報功諸祠皆修飾一新,“視舊制,進深高廣增十之二焉”。規(guī)模擴大,形成“庋書有楹,藏器有庫,燎庖有所,齋宿有房,內(nèi)外堂宇,無不畢具,翚飛鳥革,頓易舊觀”。重修由府學(xué)訓(xùn)導(dǎo)姚夢石,貢生徐世寯?shù)染唧w負責(zé),同年十月開工至道光三年(1823)四月完工,歷時近兩年。巡撫帥承瀛、學(xué)政杜堮、知府譚瑞東,各為之碑記。
同治三年,駐衢閩浙總督左宗棠捐銀七百兩,再加上府、縣兩級的出資,再次對孔廟進行修補??谷諔?zhàn)爭期間,日軍兩次占領(lǐng)衢州,他們將家廟中的思魯閣作為馬廄,同時將圣澤樓和奉祀官府內(nèi)宅等焚毀??箲?zhàn)勝利后的轉(zhuǎn)年,國民政府撥款予以維修。
園景
1957年,衢縣人民政府公布孔氏南宗家廟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底,曾對大成殿和思魯閣撥款予以維修。對于之后的情況,《家廟志》中寫道:“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家廟欞星門石坊及家廟歷代碑刻被砸毀。1970年,砍毀家廟古銀杏兩株。70年代初,家廟西軸線及孔府建筑被拆,改建為簡易平房。”
1982年,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孔氏家廟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年之后,浙江省文物局和衢州市人民政府先后撥款對家廟進行翻修,此次工程到1988年9月完工,當(dāng)年底,孔氏南宗孔廟作為衢州市博物館館舍對外開放。到1999年,又復(fù)建了南宗孔廟的后花園。
2017年3月22日,我前往浙江開化縣開會,此時開化縣雖然建有高鐵,但仍未開通,按照會議方的要求,與會者可以乘飛機或者高鐵到達衢州,會議方會安排人到衢州接站。得到會議通知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參觀衢州孔廟。
孔廟大門
經(jīng)朋友介紹,我聯(lián)系上了在當(dāng)?shù)亻_舊書店的王漢龍先生,當(dāng)我趕到他的書店時,發(fā)現(xiàn)此店所用之房其實就是孔廟側(cè)旁所建的門面。如此之巧讓我略感興奮,然一天公不作美,衢州一直在下雨,王漢龍跟我說,一般在下雨天孔廟會提前關(guān)門,他建議我先去參觀孔廟,而后再回到店內(nèi)聊天。于是我們打著傘共同走到了孔廟門前。
家廟簡介
孔廟的正門前懸掛著“孔氏先宗”的匾額。我印象中,這幾個字是出自康熙帝之手,今日看此匾,似乎不是玄燁的手筆,可能是我記憶有誤,因為下著雨,也來不及細端詳。匾額下方的門牌號清清楚楚顯示為“新橋街96”號,幾百年過去了,看來這個街名還未改變。
跟王漢龍迅速進入院內(nèi),看得出王漢龍跟這里的管理人員十分熟悉,他僅揮了揮手,我等未曾買票就走了進去??赡苁窍掠甑脑颍T口的檢票人員僅有一位,而王提出可否請此人給我做講解,顯然這種做法無法實施,我謝絕王的好意,說自己只是想靜靜地參觀一番。
正門被封了起來
石碑嵌在了墻上
在第一進院落中看到了6棵粗壯的銀杏樹,王漢龍告訴我,這些銀杏樹原本是8棵,在“文革”中被毀掉了2棵。而根據(jù)《家廟志》上的記載,這個院落中還有一座高大的欞星門,此門也在“文革”中被砸毀了??赡苁翘幵诮系脑颍舸嫦聛淼?棵銀杏樹身上長滿了青苔,而其青苔之厚是我所未曾見過者。王漢龍長期生活在此地,他對我的這個驚嘆不以為然,他說當(dāng)?shù)睾芏鄻涠紩L這樣厚厚的青苔。而這個院落的側(cè)墻上還嵌著7塊大小不等的碑刻,按照旁邊的介紹牌,可知這些均為跟家廟有關(guān)的刻石。
大成門匾
孔子端坐于此
穿過大成門,進入了主院,其正前方就是大成殿,在這里我看到孔子端坐在正前方,上方懸掛著“萬世師表”的匾額,而左右兩邊陪祀者則是伯魚和子思。這與其他孔廟所見的四配不同,轉(zhuǎn)念思之,此孔廟乃是南孔家廟,既然是家廟,就不能祭祀外人。而孔鯉和孔伋乃是孔子的兒子和孫子。
孔鯉塑像
孔伋塑像
參觀此殿之時正趕上沒有游客,王漢龍建議我進內(nèi)去拍照,他順手就搬開了前邊的護欄,這給我的拍照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我在心中一直默念:我的拍照是為了宣傳孔門偉業(yè),絲毫沒有不尊之意。不知孔圣人是否接收到了我的腦電波。
但他塑像前的供桌上所擺放的一些青銅器祭祀用品雖然是仿制,但制作得也算認真,我只是沒好意思打開看看里面供著的是什么供品。我遺憾于自己沒能帶一點供品來放在供桌上,因為我沒想到可以走進大殿之內(nèi),但既然來到了圣人的面前,我只好把相機放在供桌上,而后給孔子鞠了一躬。還是王漢龍手快,他在我鞠躬之時已經(jīng)把相機拎在了手中,我不知道他這么做的用意,但我猜測:如果我把相機放在供桌上,而后行禮,有可能意味著這相機就成了供品,顯然王漢龍不愿意讓我失去接著拍下去的裝備。
圣澤樓
從大成殿出來,在其側(cè)旁就是圣澤樓,而此樓前的那兩株高大的芭蕉樹,在雨中現(xiàn)出了嫵媚之態(tài)?!坝甏虬沤丁保@倒是古人常常詠嘆的美景,但我看到這兩株芭蕉的時候,心中卻涌現(xiàn)出了“我想要怒放的生命……”這幾句歌詞,看來自己的俗真的已經(jīng)深入了骨髓。
長廊內(nèi)的塑像
門窗大敞
關(guān)于圣澤樓的用途,《南宗家廟志》之中寫到:“最后為圣澤樓,原名御書樓,作陳放朝廷諭文、詔書、賞賜物品之用,始見于明代《詔建衢州孔氏家廟碑》,但當(dāng)時位于翰林公署軸線上,這種格局至少保持至清嘉慶年間,其后一度未見,民國時改建于崇圣祠后現(xiàn)址,民國三十一年(1942),被日寇燒毀?,F(xiàn)存五開間二層硬山式建筑為1991年至1993年重建?!痹瓉磉@里就是御書樓,難怪其樓名為“圣澤”,可惜這“御書”二字指的不是皇帝所賜之書,而是專指朝廷所下的詔書、賜物等等。但既然有賜物,那會不會有賜書呢?可惜我沒有找到相應(yīng)的資料。
前賢排列于此
展板前言
圣澤樓未曾開放,只能參觀大成殿兩側(cè)的長廊,在這里看到了許多尊用當(dāng)代手法制作的塑像,而我于此處最關(guān)心的是孔端友,因為他是孔門南宗的開創(chuàng)者。果真,他的塑像也在其中。然從該塑像的開臉來看,我卻總跟杜甫的雕像產(chǎn)生聯(lián)想。其實轉(zhuǎn)念思之,孔端友到底長啥樣?更進一步說,“詩圣”長啥樣?我們不可能看到照片,既然如此,這就讓雕塑家有了發(fā)揮想象的余地,而眼前的這些雕像,每一尊的基座上都列有介紹牌,而孔端友的這塊介紹牌上果真寫著“孔氏南宗始祖”字樣。
南宗歷史介紹
磚雕形式
對面一側(cè)長廊里則沒有擺放雕像,所見者乃是用漢代畫像磚的手法雕造出孔氏家族南渡時的各個重要場景,這倒是一種圖文并茂的介紹手段,遠比我寫的這些拉雜文字要直觀太多,如果我再引用古語,則更讓讀者味同嚼蠟,然而不引用又不足以說明其重要意義所在,那我就折衷一下,少引用幾段吧,明陸容在《菽園雜記》中寫到:
宋建炎初,孔子四十八代孫襲封衍圣公端友扈駕南渡,端友歿,子玠襲封,始寓衢州。紹興六年,詔權(quán)以衢州學(xué)為家廟,賜田五頃。孫搢、文遠、萬春、洙,六十年間俱襲封。淳祐乙卯,郡守孫子秀請于朝,以城北閑地建孔氏家廟,規(guī)制視祖庭。丙子毀于盜,洙遂即其家以祀。元至正十九年,有詔孔子子寓衢者赴闕,洙及弟演子楷入覲,奉問勞獎,諭授國子祭酒浙東提學(xué),以宋政和年所降襲封銅印納于朝。其封爵遜于曲阜弟襲焉。
由這段敘述可知,孔端友對于孔門南宗的建立,其作用是何等之巨大。
另一個院落
參觀完兩廊,而后從側(cè)旁的月亮門穿入了另一個院落,在這個院落中我第一次遇到了一隊游客,此時的雨又突然大了起來,雨滴敲打在芭蕉葉上的聲音果真是另一種天籟。這個院落不大,僅有一座二層的仿古建筑,上面懸掛著“思魯閣”的匾額。王漢龍告訴我,這里就是當(dāng)年南孔廟藏書之地。他的這句話讓我瞬間來了精神,于是顧不得等那隊游客離開,就擠進了思魯閣內(nèi)。
思魯閣
吳道子畫孔子像
恢復(fù)起的南孔廟近似于正方形
其實此閣內(nèi)也沒有太多的陳設(shè),只是在正中的位置用紅木制作了一個祭龕,祭龕內(nèi)擺放著一塊碑狀的刻石,上面用線描的形式刻著孔子像,據(jù)說這原圖乃是出自大畫家吳道子之手,對于思魯閣,《南宗家廟志》把其稱之為:“為家廟最有特色的建筑,三開間二層單檐建筑,二坡頂硬山式結(jié)構(gòu),前檐上下層皆有廊廡?!?o:p>
而今的南孔廟,其格式跟曲阜孔廟不同。衢州的這座孔廟不是縱長形,我感覺反而近似于正方形,因為其縱深并不大,故而參觀過程中時常從側(cè)旁穿入。一路參觀下去,在這里還看到了六代公爵祠,此祠內(nèi)同樣以現(xiàn)代雕塑手法展現(xiàn)了孔洙讓爵的場景,他的這個重大舉措也確實值得后世代代歌頌。
雨中觀魚
而后又穿過幾個院落,到最后參觀了后花園。這個花園的面積不小,但里面的植物卻未見有高大者。王漢龍告訴我,原本這些地方都被不同的部門占用,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這里總算騰退了出來,而今成為了衢州地區(qū)最重要的文化名片。想一想,文化的傳承對社會有著何等之大的凝聚力,而孔子所開創(chuàng)的儒學(xué)體系,又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兩千多年,他的子孫在中國南方扎根繁衍,應(yīng)該說,他們對于中國儒學(xué)觀念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